登陆注册
1055500000016

第16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6)

关于关联词"为"字的来源,梅祖麟(1978/2000)认为来自于其表假设的用法,李崇兴(1990)、何亚南(2001)认为来自于系词"为",我们赞同李、何的看法。系词"为"字经常用在并列句中,进入疑问句,两个疑问句并列就形成了选择问句。最初"为"字系词性较强,表达判断较为明显,后来其表判作用弱化,联系作用加强,特别是其后出现谓词性成分时,"为"的系词性变弱,逐渐虚化成了关联词,看以下富有启发性的例句:

(7)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世说新语·纰漏》)

(8)恩爱为乐?为忧悲乎?(《中本起经》卷下,4/160a)

(9)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我所说,为随佛法教耶?为有增减乎?"(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八,8/468a)

例(7)"为"后是两个体词性成分,"为"的表判作用明显,作系词用。例(8)"为"后是形容词,"为"字可以看成是关联词,但是如果把它看做是系词,似乎也可以,这一例"为"处于过渡状态。例(9)两个"为"字后都是谓词性成分,"为"的联系性较强,一般不看做系词了。

中古时期"为"字虽然用作选择问句的记号,向连词大大迈进了一步,但它并没有虚化成一个真正的连词。据何亚南、张爱丽(2004),"为"字作为句法成分只能位于主谓之间,不能位于主语之前,而作为一个真正的连词是可以自由地出现于主谓之间或主语之前的,所以"为"字并不是一个彻底的连词,因此本书同意何亚南的看法,将其定性为"关联词"。

此外,中古时期"为"、"是"在汉译佛经中经常连用,"为是"作为一个词组一起虚化为关联词。如:

(10)昨夜光明普曜祇桓,为是帝释梵天王等四天王耶?二十八部鬼神将耶?(旧题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卷五,4/226b)

(11)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世说新语·贤媛》)[《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作:"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

(12)不审此偈为是如来神口所说?为是尊人知我心意然后说乎?(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十八,4/760c)

(13)敢问答之为言,为是相对?为是相背?(《南齐书·礼志上》)

例(10)、(11)"为是"单用,例(12)、(13)成对使用。

(二)"为"字虚化为语气副词

中古时期"为"字还作为语气副词出现于各类疑问句中,先看以下例句:

(14)善温问曰:"何谓大宾?为是婚姻国节会耶?"(《中本起经》卷下,4/156a)

(15)帝问曰:"闻水底奏乐,为是君耶?"(《古小说钩沉·幽明录》)

(16)帝问:"为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问耳。"(《世说新语·术解》)

以上"为"字出现于是非问句中。

(17)白世尊曰:"瞿昙师主今为所在?为依何人出家学道?恒喜说何法教?为从何来?为欲所至?"(东晋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十四,2/618c)

(18)是时,彼人出舍卫城,在一华池水侧结跏趺坐,思惟世界:"此世界云何成?云何败?谁造此世界?此众生类为从何来?为从何出?为何时生?"(东晋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一,2/657c)

(19)今亦不见儿,儿亦不来附我,为持与谁乎?(姚秦圣坚译《太子须大拿经》,3/422c)

(20)王纳受已,问商客言:"此物甚好,为出何处?"(《贤愚经》卷七,4/398a)

以上"为"字出现于特指问句中。

(21)一切,阿难,无有生,为有老死不?(东汉安世高译《人本欲生经》,1/242a)

(22)亢旱以来,积三十年,归咎黥面,为相值不?(《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23)王问罪人:"......汝为见不?"罪人对曰:"唯然见之。"(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十一,4/668c)

(24)前敕种稻,为成熟不?(《贤愚经》卷七,4/400b)

以上"为"字出现于反复问句中。

另外,"为"字不但出现于一般疑问句中,还出现于反问句中。如:

(25)兽迹历兹而云不见,王势自在为不能戮尔乎?(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五,3/25b)

(26)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搜神记》卷一)

(27)诸葛恪对南阳韩文晃误呼其父字,晃曰:"向人前呼其父字,为是礼邪?"(《古小说钩沉·小说》)

(28)长以大散为和羹,弟为不见之邪?(《宋书·王微传》)

对于以上疑问句中"为"字的性质,学界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测度语气副词,有人认为是反诘语气副词,何亚南、张爱丽提出,"为"字本身不能表示某种特别语气,它在句中就是一个加强疑问语气的语气副词。何、张的观点可以据信,"为"字在这里是语气副词,加强疑问语气,至于"推测"、"反诘"等功能是上下文语义句法环境带来的。

"为"字的副词性质还有一组很好的例子可以证明:

(29)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世说新语·言语》)

(30)又曰: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为是几艾?"邓答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世说》)

(31)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艾艾为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引《语林》)

(32)裴启《语林》曰:邓艾口吃,常云艾艾。宣王曰:"为云艾艾,终是几艾?"答曰:"譬如凤兮凤兮,故作一凤耳。"(《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四引《语林》)

《语林》是晋代裴启的一部志人小说,至迟到唐代已经亡佚了。《世说新语》的作者应该参考了《语林》。同样是记录邓艾口吃一事,《世说新语》中作"定是几艾",而唐代的类书《艺文类聚》引《世说》作"为是几艾"。宋代类书《太平广记》引《语林》作"为是几艾",而宋代另一部类书《太平御览》引《语林》作"终是几艾"。《语林》一书已经亡佚,原书原文究竟是什么很难考证了,但是我们根据这些异文现象至少可以推断:在唐宋人的理解中"为是几艾"、"定是几艾"、"终是几艾"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也就是说这里"为"的意义与"定"、"终"是相近的,它应该同"定"、"终"一样是个语气副词,这里表达"究竟、到底"的意思。

所以"为"字在以上疑问句中可以认定是一个语气副词,那么作为语气副词它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认为它来源于系词"为"的虚化。

何亚南、张爱丽认为语气副词"为"字产生的句法基础是选择问句,语义基础是"为"的判断词用法。根据何、张的观点,反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因此"为"字可以顺利从一般选择问句进入到反复问句,而带"为"的反复问句就是促动语气副词产生的直接动因,再进一步,反复问句句末否定词虚化,形成是非问句,于是语气副词"为"字出现于一般是非问句中。"为"字的语义基础来自判断词"为"的观点值得肯定,但是认为其产生的句法基础是选择问句的说法值得商榷。

因为根据现有文献,不能证明"为"字由选择问到反复问,再到是非问发展的先后次序,"为"字几乎是同时出现于这三种疑问句中的。我们认为关联词"为"和语气副词"为"都直接来源于系词"为"的虚化,在选择问句中系词"为"字虚化,判断性隐含,关联作用突出,于是"为"字呈现出连词的特征;而在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反复问句中系词"为"字虚化,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于是呈现出语气副词的特征。关联词"为"和语气副词"为"在四类疑问句中的互补分布,恰恰说明了其有共同的来源。而不管是作关联词使用,还是作语气副词使用,"为"的虚化都不彻底,还具有系词的隐性特征,即只能出现于主谓之间,而不能出现于句首。

总起来看,"为"字作为语气副词主要在汉译佛经中使用,其使用寿命也有限,主要在中古时期使用,可以说"为"字由系词到语气副词语法化没有彻底完成便受到系词"是"的排挤而夭折消隐了。

(三)"为"字虚化为副词词尾

中古时期,系词"为"字有虚化为副词词尾的趋势。

程度副词"最"、"甚"、"极"、"尤"、"颇"等在句中可以修饰系词"为"字,帮助判断,这时"副词+为"结构中"为"是核心,副词是修饰成分,特别是"为"后是体词性成分时,"为"的系词性比较明确。如:

(33)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后来"为"后谓词性成分,特别是形容词增多,句子的判断性减弱,而描写功能增强,"副词+为"结构中副词成为语义核心,而"为"字虚化,成为辅衬成分,于是"为"字词性逐渐发生了由系词向副词词尾的转变。

"副词+为"结构后跟谓词性成分的用例在先秦时期较为罕见,两汉时期有了一些用例。如:

(34)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史记·燕召公世家》)

(35)今乃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约从反,为逆无道,起兵以危宗庙,贼杀大臣及汉使者,迫劫万民,夭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冢,甚为暴虐。(《史记·吴王濞列传》)

(36)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汉书·陈汤传》)

(37)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而亡金银锦绣之物。(《汉书·王吉传》)

(38)圣王莫过尧、舜,尧、舜之治,最为平矣。(《论衡·是应》)

汉代以后,用例更为多见。如:

(39)七宝挍饰,极为精妙。(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五,3/108a)

(40)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齐民要术》卷五"种槐、柳、楸、梓、梧、柞第五十")

(41)至年七岁,端正聪黠,甚为可爱。(《贤愚经》卷一,4/356b)

(42)及出镇京口,听将扬州文武二千人自随,优游外藩,甚为得意。(《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浚》)

(43)惟伦最为豪侈,斋宇光丽,服玩精奇,车马出入,逾于邦君。(《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

(44)仲远专恣尤剧,方之彦伯、世隆最为无礼,东南牧守,下至民俗,比之豺狼,特为患苦。(《魏书·尔朱彦伯传》)

(45)于是令曰:"廷尉执处侯刚,于法如猛。刚既意在为公,未宜便依所执。但轻剿民,命理无全,舍可削封三百户,解尚衣典御。"刚于是颇为失意。(《魏书·侯刚传》)

(46)是时,雍州假王霸之号者六国,而赫连氏据朔方之地,尤为强暴,荐食关中,秦人奔命者殆路。(《魏书·天象志三》)

以上例句"极为"、"甚为"、"最为"、"特为"、"颇为"、"尤为"中,"为"字基本没有系词性了,只是帮助其前的副词实现副词的语法功能。六朝时期"副词+为"结构后附成分绝大部分是谓词性的,这种用法使用频率极高,"为"字可附于不同的副词后,据此可以判断"为"字在这种结构中基本上虚化为副词词尾了。

四、小结

"为"字是一个不太成熟的系词,它产生的动因主要在于弥补无系词句在降级使用时表意的不足,它由动词虚化而来,但具体的虚化途径不止一途。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在所有判断句中大概占百分之十几的比例,其使用有以下特点:首先,在结构形式上,中古"为"字判断句的基本结构形式为"......为......",还出现了"......为......也"和"......者,为......(也)"两种扩展式,在个别文献中甚至还出现了使用两个系词"为"、"是"的错合句式。其次,在构成成分上,中古"为"字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既可由体词性成分充当,也可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但体词性成分占有明显优势。系词"为"字的修饰语主要使用副词,有时也使用助动词。再次,在语义关系上,典型的"为"字判断句表示归类,另外,还可以表示解释、表示评价、表示列举等。

中古时期"为"字在其系词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虚化为关联词、语气副词和副词词尾。

中古"为"字作为系词与上古时期相比,使用频率没有明显增加,语法功能没有明显扩展。最大的变化表现在它向连词、副词、词尾方向虚化,这必须是在其作为系词经常使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发生的,说明历经千年的使用,"为"字作为系词在语法体系中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为"字判断句也有一定的发展。首先,结构形式逐渐规范化,淘汰了一些不成熟的、缺乏生命力的形式。其次,语义表达灵活化、丰富化,主要表现为解说式、评价式判断句所占比重的增高,这类判断句的增加带来判断句主、谓语构成方面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的增高。

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受到新兴的、生命力强盛的"是"字判断句的压制,"为"字判断句在中古时期的发展还是极为有限的。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热门推荐
  • 伽蓝

    伽蓝

    伽蓝:白塔在云荒洲的镜湖上。镜湖方圆三万顷,空桑人的国都伽蓝圣城、就在湖中心。白塔高六万四千尺,底座占地十顷,占了都城十分之一的面积。这座塔,承载着让人无法言说的秘密,身为伽蓝最年轻,能力最强的少年云焕,究竟背负了什么样的使命,来拯救伽蓝,拯救天下……
  •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少年顾枫纵横都市,成就一段不朽传奇!推荐新书—无敌奶爸在都市
  •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人人都在培养强大气场,追求成功,但成功的人却是少数,有宏大气场的人也并不是随处可见。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自己与成功者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是天赋?是头脑?是家境?或是运气?其实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我们光顾思考了,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怎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和成功者只有很小的差距,这点小小的差距来源于自己平时的行为气场。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巅峰,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气场,而良好的气场不仅赋予了他们热情洋溢的生活式,而且赋予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 杀道神尊

    杀道神尊

    带着《道德经》穿越到一个崭新的仙侠世界中,修先天大道,霸仙途,称天尊!且看中华圣贤留下的至高宝典如何在仙侠世界中大放光彩,成就一段永恒神话!
  • 蝴蝶漫天舞

    蝴蝶漫天舞

    我从家里抬来凳子,它将穿梭我一生的整片时光……,放在小木盒里。暗香浮动,那只蝶儿上已落了一层灰,就如沈柯走的那天他没有看到我灰色的心情,华丽转移。沈柯,用双手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把蝶儿取下,让我将你华丽的青春梦幻转移到我的小木盒里,满屋的蝶儿终于全部取完。就这样来回走了十几趟。我的双手也沾满了灰尘,那是伤了现实淹了梦幻却无言语的青春暗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名模夫人

    名模夫人

    【这是一个世外女纸寻亲的豪门、事业、爱情奋斗史,这是一个霸道狂狮追妻的甜蜜婚恋史。】十八岁的念鱼朵魅力四射。虽然,在森林长大的她习惯光着双脚不穿鞋的走路,爬屋顶,打架群殴,弹弓防人,拉着树藤飞来荡去,甚至从来没有进过学校。但是她身材高挑,模样俊俏,涉世未深却聪慧冷静,还有一头最美的海藻长发。简直,是个人间尤物。二十七岁的凌城举世无双。天赐的俊颜,雄厚的财阀,高贵的出生。不喜女色。不爱浪荡。轻蔑平凡。开着豪车行来流去。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就是生在豪门长在豪门的金贵狂爷。可,凌城偏偏是一眼就瞧上了念鱼朵。从此用尽手段:卑鄙无耻、强取豪夺、猖狂霸道、耍狠耍赖也要娶得娇妻入了凌家高门。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纷纷赶去分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让人永葆青春。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并在门上安了锁,能去病强身,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它从地底涌出,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人闪发现生命泉后,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领受它的恩泽,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它清澈甘甜,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相传,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教你学游泳

    教你学游泳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