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01

第1章 概述 (1)

一、古汉语判断句研究现状

(一)古汉语判断句研究的推进历程

判断句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下面简要概述这一研究历程。

从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诞生,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还没有把判断句作为一个句类独立出来进行系统研究,此时期涉及判断句的有关论述主要围绕系词展开。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1983)"表词"一节论及判断句问题,"表词"指"静字成为语词",实际包括了名词等体词性成分作谓语的情况,可以说涉及到了判断句,但没有把判断句独立出来。马氏把联系起词与表词的"是"、"非"、"为"、"即"、"乃"等称为"断辞",又称为"决词",这些词就大致相当于后来所说的系词。不过在书中,马建忠有时又把"犹"、"若"、"有"、"必"、"也"等称作"断词",这样"断词"似乎又泛指一切表示判断语气的词。

后来,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1982)把"为"、"是"、"系"、"乃"、"惟"、"斯"、"谓"、"曰"等词称为"断动",属于"不完全自动字"。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1983)首次使用了"系词"这一名称,把"是"、"为"、"乃"、"系"等称为"系词",属于"联系虚字"。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1992)把"是"、"为"、"系"、"即"、"乃"、"非"、"为"、"作"、"成"、"有"、"无"等称为"决定的同动词",把"像"、"如"、"似"等称为"推较的同动词"。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1984)把"是"、"为"、"乃"、"则"、"即"、"曰"、"谓"、"惟"、"有"、"伊"、"繄"、"斯"、"然"、"徒"、"非"、"否"、"不"、"无"、"微"、"彼"等称为"不完全内动词"。

以上对系词的研究术语杂乱、名目繁多、范围宽泛。使用的术语有"断词"、"决词"、"系词"、"同动词"、"不完全内动词"等,而这类词既包括了后来的专职系词,又包括了一部分副词、语气词、动词等。1937年,王力为使行文简洁,本书在提及前修时贤名讳时一律省去"先生"二字。发表《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对系词进行了深入研究。集中研究了"为"、"是"、"非"三个系词,对这几个系词的来源、产生时代、基本功用等作了详尽探讨。王文的研究有了历时的观念,并且注意到了中西方语言的差异。该文不仅对系词研究有总结梳理之功,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也有开创意义。

20世纪40年代,中国语法学进入革新时期,判断句作为一个句类开始被独立出来并加以研讨。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82)把汉语句子划分为叙事句、表态句、判断句和有无句四类。指出判断句用处在于解释事物的涵义或申辨事物的是非,基本式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是名词或指称词。以"作为"义、"变化"义、"称谓"义、"犹若"义等动词为准系词联系主谓语的句子为"准判断句"。吕著指出"为"、"乃"、"即"、"者"、"也"等都是判断句里的联系词,但是纯粹的系词只有一个"是"。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85)把汉语句子分为三类: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指出: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的;描写句是以形容词为谓语的;判断句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系词"是"字,为联系的工具的。王著把"是"、"非"、"为"、"即"、"乃"、"系"等看做系词,把"像"、"似"、"如"等看做准系词。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1986)没有对判断句作句类研究,而是就系词的性质、来源等问题作了探讨,高氏把"是"、"乃"、"为"、"即"、"系"等看作系词。总之,这一时期基本是按照句子谓语的性质划分句型,以在句子中的连接作用为准界定系词。

建国后对判断句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1958年,王力《汉语史稿》出版,《史稿》详尽论述了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对系词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并且指出汉语中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这就基本结束了系词研究中的混乱状况。五六十年代的判断句研究关注点主要在系词"是"的产生与来源问题上。(关于系词"是"的产生、来源等问题下节单独评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在继续关注系词"是"的产生与起源的同时,也对判断句的性质与地位展开一些讨论。关于判断句在汉语句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判断句等同于名词谓语句。比如朱星《古代汉语》(1980)认为:判断句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直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任,因此也叫名词谓语句。荆贵生《古代汉语》(1995)认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即分别对应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判断句属于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小类。

比如朱振家《古代汉语》(1988)认为名词谓语句应该包括判断句和描写句两类。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1992)根据句子谓语的性质首先把句子分为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四大类,名词谓语句又包括了判断句、描写句、说明句和对答句四小类。不过该书又指出判断句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判断句的谓语既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而狭义判断句必须满足主谓之间等同关系、名词性的主语和谓语、系词联系主语和谓语三个条件。以上各家主要以谓语的性质为标准来界定判断句,所认定的判断句基本局限在名词谓语句的范围内。

近年来,汉语学界划定判断句这一句类的依据有所改变,对判断句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2002)根据句子的表达功能(主语、谓语之间的关系)把古代汉语的句子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三个基本句类,认为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与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存在着不严格的对应关系。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2004)根据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把古汉语句型分为叙说句和论断句两类李氏的句法体系严格区分了句类和句型,本节提及的其他各家的论述没有严格区分这对概念,叙说句又包括叙述句和说明句两个次类,论断句包括了判断句和按断句两个小类。李氏所论"判断句"包括了各种实体性词语充当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另外,近年来学术界对系词"是"的成熟时代、特殊"是"字判断句的来源、"为"字能否作系词用等问题也开展了一些讨论,下文详述。

(二)系词"是"的产生、成熟时代及其来源

关于系词"是"字的产生时代,最早对系词进行研究的王力认为产生于六朝,后来他在《汉语史稿》中修正前说认为产生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洪诚(1957)和周法高(1975)认为系词"是"出现于汉代。刘世儒(1957)也认为"'是'字作为严正的系动词用法在先秦还没有"。赵立哲(1957,1959)最初提出秦汉间已有了系词"是",后来又指出系词"是"字在《诗经》时代已经产生。裴学海等(1963)搜集了先秦汉语大量的"是"字句,证明系词"是"的产生是在《尚书》《诗经》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者多倾向于上古已有系词"是"的观点。唐钰明通过变换分析、利用出土文献论证系词"是"的出现当在战国后期。后来的学者利用新发掘的语料又作了一些系词"是"产生于先秦的补证。总之,系词"是"出现于战国晚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看法。

关于系词"是"字发展成熟的时代,王力(1958/1980)认为系词"是"的普遍使用是在中古时期;唐钰明(1992)认为系词"是"在东汉已经走向成熟;汪维辉(1998)认为系词"是"的普遍化使用不会晚于汉末;何亚南(2004)认为系词"是"的成熟时代宜定在两晋之交或稍前,即公元4世纪前叶;石毓智、李讷(2001)认为系词"是"字完全发展成熟约在5世纪。各家对系词"是"字发展成熟时代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系词"是"的成熟期在中古基本是肯定的。

关于系词"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来源于指示代词"是"。王力(1937/2000)首先指出系词"是"是由复指的代词"是"发展而来的。后来,郭锡良(1990)对王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指出代词"是"本用于复指过长或过于复杂的主语,后来在短主语后也用"是"复指,这种情况下复指的意味便减弱了,"是"字只起联系的作用,当句末的"也"字失去时,"是"字就成了纯粹的判断词。他还指出在"是"的词性演变过程中,曾受了形容词"是"的影响。石毓智、李讷(2001)认为指示代词"是"的高使用频率和其占据的回指话题的句法位置,导致了"是"的语法化。冯胜利(2003)认为"是"字由指示代词到系词的发展,是由于副词前移把"是"推进到了话题与说明之间的语音停顿位置,从而使"是"获得了语法化的环境。

另外,持"代词说"观点的还有洪诚(1957)、马忠(1959)、高名凯(1948/1986)、敖镜浩(1985)、向熹(1993)等。第二,冯春田(1985)、洪成玉(1980)、Yen(1986)等认为来源于形容词"是"。此观点认为系词"是"与表示"正确、对"的形容词"是"的语法性质是一样的,由形容词"是"向系词"是"的演变主要是词义引申问题。第三,洪心衡(1964)认为来源于表示"确认"意义的副词"是"。第四,赵立哲(1957)认为来源于《诗经》中的语气词"是",语气词"是"与指代词"是"同源而异流。第五,孙锡信(1992)认为系词"是"的来源不止一途,既来源于代词性的"是",又来源于谓词性的"是"。第六,肖娅曼(2003)认为"是"本来就有系词的用法,它是一个集"本真"、"断真"、"存在者"三者意义于一身的统一体。总之,在系词"是"来源问题的看法上,前两种观点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代词说"的观点。

(三)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关于中古汉语判断句,学术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考察描写、系词"是"字产生及发展成熟的过程、特殊"是"字判断句的来源和专书判断句研究。

中古汉语判断句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是"字句的考察与描写。刘世儒《略论魏晋南北朝系动词"是"字的用法》(1957)较早考察了系词"是"的基本用法和它在词义与词性方面的引申用法,并且探讨了判断句省略、判断句变式、判断句中的系词与副词等相关问题。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1992)详述了中古"是"字判断句的句式类别、结构成分的扩展、"是"字功能的引申、"是"的否定形式等。向熹《简明汉语史》(1993)对中古时期"是"字判断句的基本用法和引申用法也作了详细论述。

系词"是"字产生及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关注的热点,这方面的成果也较为丰富。冯春田(1985)全面考察了《论衡》中"是"的用法,提出系词"是"来源于形容词"是"的观点。胡湘荣(1993)利用佛经异译阐述了魏晋时期系词"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系词句在判断句中占优势、系词"是"常位于副词之后、系词"是"之后的表语复杂化、系词"是"出现了一些扩张用法等。唐钰明(1992)通过分布率、见次率、"也"字煞句率、"X非是X"格式的出现等论证了"是"字判断句在东汉已走向成熟,唐代完全成熟。

汪维辉(1998)通过考察东汉佛经"不是"的实际用例、"是"字受副词修饰的情况,得出系词"是"的普遍化使用不会晚于汉末的结论。何亚南(2004)对系词句发展成熟的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是"受副词修饰、"非是、不是"的产生和"是"受助动词修饰是系词句发展成熟的三个层级,指出"是"受助动词修饰是判断"是"字句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而判定系词"是"的成熟时代在两晋之交或稍前。此外,范妍南(2003)考察魏晋六朝小说中的判断句,认为"是"字判断句在魏晋六朝还没有发展成熟。董守志(2004)讨论了"X非是X"、"X不是X"、"X未是X"产生的机制,对"是"的否定形式从东汉到元明时期发展变化的轨迹做了历时描写,并对发展变化的动因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主要包括:计划与总结、商品说明书与投标书、广告企划方案、企业经营计划、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文书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活了。花鸟鱼虫,瓷器陶器,书法字画,翡翠赌石,明清家具,梳妆饰品,古代钱币,烟标海报……从此,我的古玩人生华丽地开始了。…………
  • 冠心病食疗菜谱

    冠心病食疗菜谱

    《常见病食疗菜谱丛书》是为常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精心策划的一套食疗养生菜谱丛书,共10本。本书精选了60余种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和预防作用的日常食材,详细、全面、科学地介绍其基础知识,并配备了120余道菜例,还包括一些冠心病的常识,让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轻松抵抗疾病威胁,健康生活每一天。
  • 诡墓

    诡墓

    黄毛小子,天降才能,让他落入盗墓贼之手,意外开启他的身世之迷。进入诡墓:神秘水棺,阴森崖棺,神秘美艳的蛊女,摸金校尉的后人,墓室中的活死人接踵而来,他一一应对。凭借不死之身,他冲破重重危机,获得新生!
  • 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

    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成功?因为他们在缺少回报的工作中投入了太多的精力!灵活应用《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中的知识将使你避免这一问题。“80:20法则”将教导你将身边的资源转化为优势,轻松获得成功与快乐!勤奋的鸟儿有虫吃?那可不一定!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发现,成功永远属于20%的幸运儿,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罗法则”,也称“80:20法则”。如何用20%的时间获得80%的收入?如何从20%重要客户身上获得效益,《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收指导你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功。
  • 雷雷更健康:弃妾要转正

    雷雷更健康:弃妾要转正

    “给我一纸休书,从此两不相欠!”这个,是她唯一的要求。“不,生,你是卫家人的。死,你是卫家的鬼!”看不得她的决然离去,就算是相互折磨,他也要留下她。木紫晗穿越成为了卫家人人厌恶的小妾,走不了,留不下,在痛苦中受尽折磨。大夫人人前温柔,背后阴狠。老夫人残忍霸道,眼中只有自己是对的。小姑子冷酷可怕,心机用尽。连自己的相公也是阴郁可怕,变脸比翻书还快,让她难以适应。既然不能走,那她就要当家,要弃妾转正,要是有的人都听她的。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仙路芳华

    仙路芳华

    侍女:小主,姑爷靠不住,怎么办?含笑:把他甩了!侍卫:主子,隔壁那山头欺负上门了,怎么办?含笑:给我欺压回去!水瑄:娘,那个男人还在找我们,怎么办?含笑:把他灭了!想好好嫁人过日子,结果老公发疯杀子;想带儿女自己过自己的,结果邻居瞧不起孤儿寡母;想发展二度桃花,结果前夫又来纠缠搞破坏;丫的,姑奶奶不发威,你们就当姑奶奶是兔子;星光,给我斩!!!且看世俗名门贵女如何斩断荆棘,踏上问道修仙路;遨游各界,一路风华;---------------------------恍恍这是第一次写文,亲们有意见的尽管提;不过亲们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主主啊?
  • 异神传说

    异神传说

    本人新书《我的老婆是幻想少女》已经上传,书号2443371,阔别两年强势回归之作,请新老书友多多支持。
  • 蛇蝎倾城妃

    蛇蝎倾城妃

    他害她亡国,却又阴差阳错救了她。江山美人亦不能同时拥有,他不得不为国舍她;她,是他一见倾心的女子,却奉命去杀他。凤冠霞帔、红烛摇曳下,他不识旧时相识,无法挽回的伤害后,才惊觉他的心早已在多年前沦陷。为弥补曾经的伤害,他倾尽全力,可她的心,却早已不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王子殿下:人家要和你共舞

    王子殿下:人家要和你共舞

    如果罪孽能够那么轻易从我们心中洗净,如果我们都不必拥有任何颜色,或许我会由衷地赞美陌颜你那些美丽的颜色。七彩族消失,七彩颜色族便能复活。我是真的不小心喜欢上你斑斓多彩的颜色,难道我已经成了叛徒?你纷杂的颜色,本该是我所有怨恨的根源,我却不小心喜欢上了这些属于你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