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16

第16章 苏轼与饮食制作和饮食文化 (1)

苏轼与饮食制作和饮食文化

刘文刚

内容提要:苏轼是中国文化名人,在饮食文化方面也留下了宝贵财富。他有很好的饮食制作基础,独特的饮食文化理念。他注重饮食的营养与美味的结合,讲究"色香味皆奇绝",具有广博的饮食知识。喜欢研究烹饪和酿酒,留下了多种饮食制作的方法和美酒酿造的技艺。饮食文化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的独特的个性在饮食文化中也有充分展现。

关键词:苏轼;饮食制作;饮食文化

苏轼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人,宋代的大文豪、大书法家和画家,官至兵部尚书兼侍读和礼部尚书,经历丰富而曲折,热爱饮食制作,留下了宝贵的饮食文化。他的饮食制作和饮食文化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与利用,发扬光大。

一、饮食制作基础与理念

要制作好的饮食,必须具备高超的饮食制作基础与理念。苏轼喜欢制作饮食,而他特殊的经历使得他吃过很多的佳肴名菜,也吃过很多民间的特色土菜土食,有着丰富的感性知识。他又是一个极聪明博学的人,有着极高的饮食和饮食制作理念,喜欢别出心裁,大胆创新,因而他创造出很多饮食制作方法,制作出很多饮食精品。

理念指导行动,苏轼的饮食制作和制作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苏轼对饮食材料的细微差异有很深的了解,这对于饮食原料的选取非常有好处,可以帮助选取最好的适合制作需要的饮食原料。比如水,苏轼就认为长江边的水和江心的水有区别,各地的泉水水性不同,烹出的茶味道不一样。苏轼还认为,水有止水和活水的区别,鱼又有生于止水和生于活水的区别。他说:"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用止水即不验。人多疑流水、止水无别。予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浮。然唯入江中辄死。乃知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同,不可不信。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生于止水中,则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也。

"苏轼还认为不同地域的同一种作物品质不同,做出的饮食质量也不同。比如用北方的麦子作曲子和南方的米酿酒,质量往往超过用南方的麦子作曲子和北方的米酿的酒。他说:"晋醉客云:'麦熟头昂,黍熟头低。黍麦皆熟,是以低昂。'此虽戏语,然古人造酒,理盖如此。黍麦之出穗也必直而仰,其熟也必曲而俯。麦则反是。此阴阳之物也。北方之稻不足于阴,南方之麦不足于阳。故南方无嘉酒者,以曲麦杂阴气也。又况如南海无麦而用米作曲耶?吾尝在京师,载麦百斛至钱塘以踏曲,是岁官酒比京酝。而北方造酒皆用南米,故当有善酒。吾昔在高密,用土米作酒,皆无味。今在海南,取舶上面作曲,则酒亦佳绝,以此知其验也。"(《黍麦说》)足见苏轼为了制作精美的食品,非常重视选取最佳的原材料。

其次,根据材料本身的特质进行相应的精细制作,突出其特质。食品制作有一定的规律,但又没有定法。如果不管什么材料,制作方法千篇一律,即使是制作高手,也不能做出美味的食品。苏轼制作食品,就在于根据不同的材料,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出有特色的精美的食品。

第三,注重饮食的美味与营养结合。饮食第一位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因此,凡是营养好的食物原料,苏轼都尽量加以利用,把它们制作好,使人们在饱口福的同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苏轼努力寻求一些一般人不大吃的长寿食物,如石芝、肉芝等。但更多的是他努力做好一些常见的有营养的食物,如猪肉、蔬菜。

第四,所制作的食物注重色、香、味的结合。苏轼讲究饮食文化,所制作的食品要求色香味俱美。他在赞美儿子苏过用山芋做的玉糁羹就是"色香味皆奇绝"。当然,在现代,食物讲究色香味形,已成基本常识。然而,在近千年前就坚持用这样的标准品食品,对我们现代品食物讲究色香味理念的形成,有良好的影响。

第五,对饮食有广博的知识,对当时很多食品的制作都非常熟悉。苏轼在做地方官和贬谪期间,更对民间的食品制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吃到美味的食品时,更不耻下问,了解其制作方法。《竹坡诗话》载:"东坡在黄州时,尝赴何秀才会,食油果甚酥。因问主人,此名为何。主人对以无名。东坡又问为甚酥,坐客皆曰:'是可以为名矣。'又,潘长官以东坡不能饮,每为设醴,坡笑曰:'此必错著水也。'他日忽思油果,作小诗求之。"油果是宋代流行的食品,何秀才家做的油果比一般的酥,苏轼也要研究,探求原因。这样广泛搜集民间食品制作的经验与方法,丰富了自己的制作方法。同时,对于开阔自己的制作思路,非常有好处。

第六,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饮食制作要有创新精神,要与时俱进。苏轼是一个创造天才,写文章有创造,制作食品也有创造。他的煮鱼,煮菜羹,都非常有创造。他儿子制作山芋羹有创新,他也非常称赞。做食品既要继承传统,挖掘传统食品,加以发扬光大,又要在时代流行食品的基础上,大胆改进,推出新品种。这样才能使饮食和饮食文化日新月异,充满生命力。

第七,讲究五味调和。苏轼制作食品,讲究复合味。苏轼认为五味调和,方为至味。五味调和,是中国传统的饮食完美情趣与追求。苏轼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审美思想。多味调和,食品的味既不单调,而又突出主味,不至失去特色,造成所有的食品一个味。

第八,把天然美妙作为饮食的最高境界。苏轼历来把自然美妙作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当然饮食制作和食品也追求这样的境界。所谓天然美妙,就是在食品制作中,突出食品原料本身特有的特色,使食物的色香味形俱美。而不是让制作破坏原材料的美,让制作掩盖或改变原材料的美。

总之,苏轼的饮食制作与理念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宋人的饮食趣味与饮食工艺和饮食文化,具有很高的境界。

二、饮食的制作

苏轼一生对饮食的制作有浓厚的兴趣,他自己亲自制作饮食,也记录了大量亲友和同时代人的饮食制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宋代饮食制作资料。现选取其中有特色的部分,供大家研究。

(一)肉食类

1.烧猪肉。苏轼烧猪肉最具特色。(现代菜中还保留的"[烧制]东坡肘子"就是烧猪肘。)其制作要领是水不要太多,火不要太猛,火候要足。宋代贵人不大喜欢吃猪肉,而苏轼却把这一百姓常吃之肉制作成美味,自己非常喜欢吃。他说:"净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等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2.煮鱼。将鲜鲫鱼或鲤鱼切好,下锅煮,加盐,后加菘菜心、葱白、生姜、萝卜汁,加酒。快熟的时候,加入线条状桔皮。苏轼《煮鱼法》说:"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苏轼认为这样煮的鱼味道极为鲜美。

3.煮蝤蛑。蝤蛑是海中的一种蟹。溪边亦有石蝤蛑,较海中蝤蛑小,肉硬。用水煮熟即可掰食。《吴越风物志》载:蝤蛑,并十足。生海边泥穴中。潮退采取之,四时常有。雌者大而肥,重者逾数斤。浑煮熟,分擘荐酒,切为羹。其小而黄者,谓之石蝤蛑,肉硬。苏轼《丁公默送蝤蛑》写道:"溪边石蟹小于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坐寒。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苏轼视蝤蛑为"蛮珍海错"。

4.糟鳆鱼、鳆鱼羹。鳆鱼是种海鱼,味美。鳆鱼状如蛤,生海中石崖上。海人泅水,乘其不意,即易得之。否则,紧粘难取。鳆鱼甲是中药材,功效为明目去障。常吃鳆鱼也益于视力。从古至宋都非常珍视鳆鱼。苏轼就说"(王)莽、(曹)操皆嗜鳆鱼",其价非常高昂,"一枚何啻千金直"。鳆鱼海外有产,中国海也产。宋代贵人特喜欢吃鳆鱼,其珍贵胜过灵芝。常吃糟鳆鱼(亦称糟决明)。其原因有二:一是糟鳆鱼味美,二是从海至首都和内地,便于保存。鳆鱼亦可作羹。苏轼《鳆鱼行》写道:"东随海舶号倭螺(鳆鱼。《草木子》:"石决明,海中大螺也。")异方珍宝来更多。磨沙沦沉成大载,剖蚱作脯分余波。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镵铲处崖谷倒。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吾生东归收一斛,苞苴未肯钻华屋。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字放老读。"

5.煮蚕蛹。将蚕茧放在锅中煮,加盐。煮到一定火候,待茧缫丝后,蛹就可吃。煮蚕茧的汤还可煮菜。苏轼《五君子说》云:"齐、鲁、赵、魏桑者,衣被天下。蚕既登簇,缫者如救火避寇。日不暇给,而蛹已眉羽矣。故必以盐杀之。蛹死而丝亦韧。丝既毕绪,蛹亦煮熟,如啖蚳蝝。瓮中之液,味兼盐蛹。投以刺瓜、芦菔,以为荠腊,久而助醢,醢亦几半天下。吾久居南荒,每念此味。今日复见一洺州人,与论蒸饼之美,浆水粟米饭之快,若复加以关中不拓,则此五君子者,真可与相处至老死也。元符三年四月十五日。"蚕蛹至今仍为一些蚕桑产区人所爱食。其作法,一如苏轼所言,加盐煮熟。一为加少量油煎熟,香酥,风味独特。

(二)蔬菜类

1.菘(如蔓青、芦菔、荠)羹。菘羹是苏轼在四川眉山未出仕时就常吃的羹,后加改进,称东坡羹。其方法是,用生油涂锅和一瓷碗,将水煮开,下菜沸汤中,加少量生姜。将瓷碗放入菜锅中,以免菜上沸过猛。不能搅,否则有生油气。锅上用甑蒸饭。饭可用熟赤豆和粳米。如无菜叶,可用瓜、茄等,将其切破煮。苏轼认为这样煮的菜味道极为本色,非常美。苏轼说:"东坡羹,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须生菜气出尽乃覆之。

同类推荐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解读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我们精心打造了关系到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书籍——《三分做事 七分做人》(精华版)。本书以成功人士的真实事例为引子,深刻解析了现代社会的做人做事之道,并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阅读此书的读者,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找到自我,给人生定位。它告诉你: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让自己灵活自如地去做人做事,以便解决棘手和麻烦的问题。让你在现实的世界里成为强者,成为一位成功的、受人尊敬的人。这是一本解惑之书,帮助你实现人生梦想,会做人、善于做事是巩固人格魅力的两大法宝。打开人生之书,你能找到成功之路。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本书是一本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培训经典!强调责任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但是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同样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反而会成为企业的包袱与累赘。换言之,一个员工的责任感只有在自身能力的展示中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着重从什么是责任、责任与能力的关系、忠诚、细节、方法、绩效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责任胜于能力”这一重要工作理念。
  • 豪门缠情:老公,饶了我

    豪门缠情:老公,饶了我

    因为自己的失误家破人亡因此她背负了扫把星的恶名因为自己的好心招来了恶魔因此她成了恶魔弟弟的禁宠
  • 医品香女

    医品香女

    穿越前,她是轰动世界的天才,年仅17岁的香水皇后,古医世家的唯一传人。她性格彪悍,医术惊人,外加植物控。她有点狡猾,有点呆萌,有点狠毒,有点记仇。传闻,她自幼病弱,被亲生父母抛弃,却被一对夫妇收养。又传闻,她亲手弑父,仍然能逍遥快活,狠毒、绝情!穿越异世,她是东楚国温婉动人,聪明善良,勤劳孝顺的锦绣城第一美人。结果,在一个月内,她踹飞了自己的童养夫,掌掴了自己的亲婶婶,还把当朝国师那个老神棍给打了个屁滚尿流。当有点狡猾,有点无赖的她遇到比她跟狡猾,更无赖的他…是会乖乖臣服还是越挫越勇?到底是她征服他,还是他征服她?什么?要问男主是谁?自己看文去!P:本文一对一。*狗血片段:1某女:“他们说我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抛弃了自己的童养夫傍上了大款。”某男:“这叫有追求。”某女:“他们说我上打当朝国师,下打至亲长辈。大逆不道,六亲不认。将来嫁不出去。就算嫁出去也会遭公婆厌,没有好日子过。”某男:“我娶你。”某女:“那你爹娘不喜欢我呢?”某男:“放心。我爹娘能生出我这么有眼光的儿子,眼光自是不会差。”某女满足了,笑得无比开心。2某女:“好吧,看在你们和‘小一’一样可爱的份上,本小姐就大发慈悲收了你们兄弟两个。以后你们就叫‘小二’‘小三’吧!”某兄弟俩两眼放光,点头如捣蒜:“谢谢老大!”“嗯,那好,咱先来列个队。”“小一!”N秒后,某只小狼崽屁颠屁颠跑进来,前蹄离地,笔直地站立:“汪!”“小二!”N秒后,无人应答。“你们不会站?呐,跟小一一样立正站好。以后你们还有很多要向他学习。”某兄弟俩扶脸擦泪。为毛,排在咱前边的是某只!而某只则是一脸鄙视的望着他们。先来后到地知道不?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年轻人如今所承受的物质压力,似乎产生的种种问题都于钱有关:住房、教育、出行……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掉一切问题。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钱,本身无所谓善恶,我们追求金钱也无可非议。并且生活在如今社会中,想要过上好生活,是不可能离开钱的。吃穿住行、看病吃药、看演出、逛街游玩……样样都离不开钱。钱,是享受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