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巴基斯坦后来的总统阿尤布·汗的新闻秘书阿尔塔夫·高哈说:“‘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这两个军事条约旨在中东和南亚确保西方的战略利益。……巴基斯坦允许美国人在白沙瓦附近的巴达贝尔建立一个十分现代化的通讯基地,对美国来说,这极具战略价值。”[巴]阿尔塔夫·高哈着,《阿尤布·汗:巴基斯坦的首位军人统治者》,邓俊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34页。这个军事基地对中国西北和西南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尽管如此,巴希尔?艾哈默德却认为:“意味深长的是,中国并没有对巴基斯坦采取敌视的态度,或许是因为认识到它与西方结盟主要源于对印度的担心。”Quoted in Ahmad, Bashir, Ph.D., The Politics of the Major Powers Toward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65, Nebraska University, 1972, p250
美国在亚洲组建军事集团的主要目标在于围堵苏联。受到巴美同盟威胁的苏联也感到必须有所作为,化解眼前的压力。从地缘政治立场来看,亚洲重要的非共产主义国家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日本和巴基斯坦已经成为美国的盟国,苏联于是开始向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交好。苏联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印度,要对抗西方国家在其南部建立的反共产主义同盟体系,印度对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Quoted in Ahmad, Bashir, Ph.D., The Politics of the Major Powers Toward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65, Nebraska University, 1972,p220。
苏联和印度于是惺惺相惜地走到一块。1955年2月,印度和苏联签订《比莱钢厂协定》,以此为界两国关系由冷变热。同年6月7日到23日,尼赫鲁以印度总理身份对苏联进行首次正式访问。赫鲁晓夫说:“在访问过程中,苏联尽量满足尼赫鲁的要求,什么都给他看,毫不掩饰。自然,苏联政府想让他看最好的东西,想让他对苏联这个国家有好的印象。”[俄]尼塔基?赫鲁晓夫着,《赫鲁晓夫回忆录》,述弢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年,第2572页。尽管受到如此礼遇,尼赫鲁对苏联成就的看法却有所保留。据赫鲁晓夫回忆:“表面上,我和尼赫鲁谈得很好,他盛赞苏联的成就,但关于我们的经验在何种程度上可以用于印度的话,尼赫鲁闭口不谈,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以为他有这个想法。”上引书,第2573页。
同年11月到12月,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回访印度。在这次访问中,印度方面再三要求苏联领导人访问克什米尔。赫鲁晓夫回忆说,由于克什米尔问题的敏感性:
我们不想因为我们去访问而使印巴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也不想把自己和印度对克什米尔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最好持中立立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他们自己争议的问题。印度人意在恳求我们支持他们的立场,而我们对此则根本不以为然。但我们又不想因我们的拒绝而使尼赫鲁感到不快。我们同情他,同情印度,至少因为印度在国际问题上采取明智的立场,不加入任何集团组织,对苏联态度友好。……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满足尼赫鲁的请求,访问克什米尔。这次访问是在我们访问印度的最后阶段进行的。[俄]尼塔基?赫鲁晓夫着,《赫鲁晓夫回忆录》,述弢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年,第2583页。
可以说,苏联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新立场,完全是对巴基斯坦与美国结盟的一个反击。1955年12月10日,在斯利那加的公众演讲中,赫鲁晓夫把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归因于西方帝国主义的政策。他直言不讳地承认,苏联当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完全支持印度的立场:
传统的群众大会开始了,我们用的是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子,里面的话是有利于印度而不利于巴基斯坦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话是站在印度和印度人民的立场上说的,说克什米尔这个地方属于印度。英迪拉?甘地先期抵达克什米尔,代表她的父亲接待我们。我们讲话的内容也征得了她的同意。我们的讲话进行了转播。英迪拉?甘地对我们在印巴争执中支持印度的政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也对此感到非常满意,虽然巴基斯坦会很不高兴的。但我们和巴基斯坦没有直接的关系,两国关系非常不好。我们倒是想改善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并且做了种种努力,但巴基斯坦加入了旨在反对我们的军事组织。我们对此却毫无办法。而我们在印巴争端中和印度人保持一致的立场,感觉促进了苏印友好各项的发展。我想,苏联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不过我总是担心:可不要因此损害我们将来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上引书,第2588页。
这种与巴美军事结盟针尖对麦芒的意图,在访问结束时发表的印苏联合公报中更是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苏联领导人和印度总理一致认为,建立军事联盟或者区域性的军事集团不是保障和平和安全的办法。这种联盟扩大了‘冷战’的范围,为相关地区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了恐惧和紧张的气氛,并且为有关国家的和平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布尔加宁、赫鲁晓夫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期间的讲话(1955年11-12月》,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29页。“‘不结盟’政策在最近一些年来,获得了广泛的推崇,在国际舞台上具有相当大的声望。它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限制着侵略性军事集团的活动范围,有助于保障安全与和平的事业,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编译,《苏修关于印度问题的言论?二》,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15页。印度着名外交家克里希纳?梅农说:“联合公报在风格和实质方面完全是印度式的。必须承认,苏联领导人绝对没有运用丝毫影响,更不用说施加压力使印度倒向自己一边。从一开始,他们就明确表示,他们是客人,应该由我们来起草联合声明。”Quoted in Ahmad, Bashir, Ph.D., The Politics of the Major Powers Toward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65, Nebraska University, 1972, p225从此之后,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许多对印度不利的提案,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更加顽固。
前文已经指出,在南亚的地缘政治方面,苏联与巴基斯坦具有先天的排斥性,相反,它与印度却是天生地相互吸引。从表面上看,印度和苏联相互靠拢进而发展亲密关系,似乎是一种消极的针对巴美结盟的被动反应,其实是有着内在的地缘政治吸引力在起作用,利奥?E?罗斯说:
新德里在西北战略上的虚弱,严重地影响着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对苏政策。对于印度来说,一个与苏联结盟的巴基斯坦,比一个与美国或中国结盟的巴基斯坦,问题严重的多。把苏印对这个地区的政策连接起来,可使苏联对次大陆可能有的扩张野心变得难以实现。对新德里来说,这比任何以地区为基础的安全体系都能更好地对付俄国人。利奥?E?罗斯着,《印度的边界:从喜马拉雅到斯里兰卡》,《南亚战略态势》,时事出版社,第93页。
印度为巨大的半岛地形,东西南三面都是海洋,东北部和西北部的陆地边疆横亘着高大的山脉高原。由于东北部是荒凉、寒冷、严酷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烟稀少难以通行,数千年来,外敌都是从西北部相对容易翻越的兴都库什山脉隘口入侵印度。并且,早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在整整一个世纪里,俄国政治家念念不忘通过中亚进攻印度的可能性。坎贝尔?班纳曼指出:“害怕俄国人入侵印度,是断断续续萦回于英国几代人脑际的恶梦”王远大,《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三联书店,1993年,第24页。因此,通过与苏联建立友谊的方式,可以永绝此患。
苏联领导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新姿态,深深地刺痛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外交部召见了苏联驻巴大使,抗议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访问克什米尔。这引起苏联的不满,随后在访问阿富汗时毫无顾忌地在“普什图斯坦问题”上站到巴基斯坦的对立面:“苏联主张公正地解决‘普什图斯坦问题’。不考虑普什图人民的切身利益,该问题不可能得到正确解决。”《布尔加宁、赫鲁晓夫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期间的讲话(1955年11-12月》,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00页。
在与中国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印度还在内政方面加强对印度克什米尔的控制。1954年4月13日,印度取消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关税壁垒,使它在经济上与印度融为一体。1956年2月22日,印度和克什米尔在新德里签订了一项协议,确认克什米尔并入印度联邦。3月8日,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在卡拉奇举行会议并通过了一项敦促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印度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3月9日,印控克什米尔总理巴克希公开表示,拒绝在查谟和克什米尔范围内举行公民投票。11月17日,克什米尔制宪议会批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加入印度的证书,并自1957年1月26日(注:即印度共和国日)起生效。
对于印度采取的这些反制性的强硬立场,巴基斯坦并没有从美国盟友那里取得预期中的支持,只能落寞寡欢地自话自说:“1956年,印度反对关于全民投票的国际协定;其理由不是别的,而是巴基斯坦正在增加它的战争潜力和接受军事援助,根据尼赫鲁先生的说法,这导致整个局势发生了改变。这么说,由于巴基斯坦据说是在军事上日益强大,而克什米尔的人民就该被剥夺掉他们决定自己前途的权利了。”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编写,《克什米尔》,1956年,第14页。巴基斯坦与西方结盟换来的军事强大,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更多地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慰藉。
印度的颜面并不比巴基斯坦的光辉灿烂。在以实力作支撑的残酷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弱小国家伸张正义的基础极其的脆弱。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发生反政府运动,11月4日,苏军开进布达佩斯镇压反叛;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军事攻击,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1956年11月,印度谴责英法侵略埃及;1957年1月19日,尼赫鲁在长期的沉默之后,在印度人民院发表演说时终于指出,“外国军队必须从匈牙利撤走,匈牙利人民必须获得决定他们未来的机会。”Nehru, Jawaharlal Nehrus Speeches, Vol3(1953-1957), Delhi: Publications Division, 1958, p322苏联对尼赫鲁的声明感到不满。
1957年1月24日,在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新宪法生效的前两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打击印度的决议。它重申了在克什米尔进行公民投票的要求,宣称克什米尔制宪会议的任何决议都无权决定该土邦的未来,并否决了印度把克什米尔的事态说成是问题而非争端的一贯立场。苏联投了弃权票,表面的理由是在克什米尔立法会通过相关决议之后,已经没有问题需要讨论了。印度驻联合国大使克里希纳?梅农接受了这种解释,但是,实际上苏联毫无疑问是要对尼赫鲁的匈牙利政策表达不满Sarvepalli Gopal, Jawaharlal Nehru: A Biography (Volume Three,1956-1964), London: Jonathan Cope, 1984,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