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需要相当的经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场合,面对各样的人物,一个处世高手一定要能分清场合,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考虑到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使你参加的每一个交际之“局”,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
人情可以不做,做了就不要以“施恩者”自居
“请客送礼”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事儿,其实里面大有学问。常常会有人把这事儿办砸了,这是因为他们送了礼之后,在饭局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提示对方,唯恐人家忘了。这就有些小家子气了,这种人在社交场上永远也混不出名堂。
在日常交往中,人情总是要有的,但有了一点交情就要拼命用完的人确实是太目光短浅了。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一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有人会觉得,这样一往一来,仿佛商品买卖,我给了你钱,你就必须给我商品。
其实不尽然。人情的偿还不是商品的交易,钱物一清便两讫了,那样太没人情味。你不欠他,他不欠你,他日你去找他,他凭什么给你面子?所以,人情的偿还必须看时机,否则交情变成交易,你与朋友的脸上都挂不住。
有的人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他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简单的说成复杂的,小事说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
好比有一个人,他帮朋友解决了借贷难题。以后,他每次碰上朋友,聊着聊着就谈到了这个话题上,说上一两个小情节,以说明他的本事有多大。久而久之,他的朋友怕他了,见了他就远远地躲开。
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人情送足了,却因人情的善后问题而功亏一篑。没有朋友会因为你不说,就会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便敬而远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亦会另请高明。
所以,做足了人情,给够了面子,你该坐享其成,不要夸大其词,最好不夸功,甚至不认账。不认账,只是你不认,并不等于朋友不清楚。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情自然就会给你带来回报。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清末一代官商胡雪岩送人情的手法:
江苏学政何桂清回京述职,顺便要找机会放一任外官。如果他能到浙江做巡抚,对以浙江为大本营的胡雪岩的生意自然大有好处,这事情胡雪岩当然要极力促成的。
胡雪岩是做钱庄生意的,他的打算,就是从自己铺子里拨出一笔款子来,供何桂清进京打点。借钱给人买官,对于接受这种交易或者这种恩惠的官场人物来说,第一面子上会有些挂不住,第二又担心事成后对方会狮子大开口,让自己难以招架。胡雪岩人情世故熟透,这个结轻轻地就解开了。两人在何府花厅的酒桌上密谈的时候,得知何桂清此次上京要花一万五千银子,胡雪岩说:“云公,您老知道的,我做钱庄,我们这行生意,最怕‘烂头寸’,你老这趟进京,总要用我一点才好。”这一说,何桂清的表情便很复杂了,惊喜而兼有困惑:
“雪岩,你的意思是想放一笔款子给我?”
“是的。”胡雪岩很率直也很清楚地回答,“我想放一万五千银子的账给云公。利息特别克己,因为我的头寸多,总比烂在那里好。”
“期限呢?”
“云公自己说。”
何桂清又答不上来了,他要好好盘算一下,却又无从算起。看他迟疑,胡雪岩便说:“我替云公出个主意,在京城里,我替云公介绍一家票号,云公的款子都存在他那里,看情形办,钱多多还,钱少少还,期限不定,你老看如何?”
事情谈妥了,何桂清毕竟是在官场混了多年的人,不能不怀疑胡雪岩如此慷慨的用心。
“雪岩兄,”他很吃力地说,“你放款给我真的是为了解决‘烂头寸’的问题?”
问到这话,胡雪岩觉得不必再说假话,因而这样模棱两可地答道:“就算头寸不烂,云公的大事,我亦不能不勉力效劳。”
“感激得很。只是我受你此惠,不知何以为报?”
这就带着“问条件”的意味了。条件自然有,但决不能说,说了就是草包。于是胡雪岩道:
“云公说的是哪里的话?我不曾读过书,不过《史记》上的《货殖列传》、《游侠列传》也听人讲过。区区万金,莫非有所企图才肯出手?”
这下子,何桂清才算心悦诚服,心里也舒坦多了,觉得胡雪岩既慷慨大度,又懂得分寸,很可以交一交。
送人情不仅要懂得分寸,更要懂得艺术。送什么,送多少,何时送,怎么送,都大有学问。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有意送的人情,还是无意中送的人情,都有一个让对方如何感受、如何认识的问题。如果让受礼者觉得你这人冒冒失失,不当交,也不当信,这礼就算送砸了。尤其是与位高权重的人结交,一定要突破他的心理障碍,把自己的位置摆得稍稍低一点。赤裸裸地甩出银子来,是收买;而加上一些颇具人情味的花样,就是倾心的结纳了。
有位搞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有事要与一位当地政要沟通,特意买了名家设计的钻石首饰送给了这位政要的夫人。登门拜访,他先恭恭敬敬地捧出两音乐会的门票来,聊完乐队曲目等等,再把那装胸针的小盒子随随便便地掏出来—“请夫人赏光,有用得着的场合随便戴着玩。”
如果你“现用现交”,只一锤子买卖,尽管只拿硬通货与对方交换。若想交得深,交得透,就不妨加些感情的点缀,给人一个继续往来的理由。送礼归送礼,吃饭归吃饭,送礼是攻关,吃饭是润滑,两者不能搅在一起。送了人情之后,切忌以恩人自居,时时刻刻把这情分挂在嘴上,这样会惹人反感,冲淡情分,甚至可能费力不讨好。
“心到神知”,糊涂人其实是绝无仅有的。
让对方相见恨晚的关键五步
我们会发现,在饭局或者其他一些交际场合,有些人总是广受欢迎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缩在一角,与人落落难合。究其原因,这就是交际者本身性格和水平的问题了。如果你想改善这种情形,就应当尽量把握“快乐别人、愉悦自己”这个大原则,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接纳你。
在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会善待他人,尽量做到热情大方,让别人觉得你是个随和可亲的人,这样你就更能融洽地和他人相处。积极主动地去和别人交流,让别人看到你幽默和蔼的一面,让别人和你在一起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你就会如磁铁一般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范曾是我国当代的人物画大师,他的书画造诣声名远扬,他的口才也是闻名遐迩的。香港凤凰卫视将范曾于2002年3月在《世纪大讲堂》栏目所做的“大美无言”的演讲,评为该栏目“50期以来最轰动、最成功的演讲”。
他的演讲雄辩而不失幽默,自信而略带疏狂,倾倒了所有的听众。有记者就傲气问题采访范曾时,他说:“我认为这个傲气不过是别人的观感,对我自己来讲,仅仅是从我所好,我行我素而已。别以为我傲气呢,总有它的原因,比如我曾经说过,‘我的白描功力可以说国内无出其右者’,报纸上登出来了,说范曾太狂了。其实,这是个事实嘛,这怎么叫骄傲呢!我觉得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受到批评。”
如果范曾在所有的场合都一狂到底,他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好在他还时有真诚幽默的性情流露。
在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执教五十周年的纪念会上,应邀出席的范曾,曾作过一次别致的发言:“你们知道今天参加大会的人,谁的数学最差?就是在下!数学是什么,它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它摸不着看不见说不清却无处不在—纤维丛是什么?我问过胡国定教授,他说纤维丛是什么很难说清,后来我又问杨乐,杨乐说,它到底是什么,说了你也不懂。”
大家忍俊不禁,而陈省身先生竟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范曾是个大画家,即使对数学是门外汉,也不影响他高超的画艺。于是,他用自己对数学的一窍不通同陈省身的博大精深作比较,用自嘲来表达对陈老的崇敬,在诸位数学家那里赢得了好感。
范曾是个大画家,即使对数学是门外汉,也不影响他高超的画作。于是,他用自己对数学的一窍不通同陈省身的博大精深作比较,用自嘲来表达对陈老的崇敬,在诸位数学家那里都赢得了好感。
在朋友之间,懂得如何说笑的人最受人欢迎,但是一般人都需要心理上的调整,才能够培养这份能力。
照着以下的方法自我调适,就能让人际关系向前更迈进一步。
1.放下身份
不管是什么身份,如果想要受人欢迎,就得要放下身份。想想看,谁会接近一个成天紧绷着脸、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
2.把话说得亲切点儿
话说得太高雅了,就会拉出距离。“嗨!穿得这么美干什么?要迷死人啊!”这句恭维话就比“嗨!你今天穿得非常漂亮”要来得亲切。
3.偶尔装点儿疯,卖点儿傻
没有人喜欢成天看一本正经的苦瓜脸。偶尔装点儿疯,卖点儿傻,就算嘴里讲着歪理,也不会有人怪你,反而会跟着轻松起来插科打诨一番。
4.说起话来可别像老师上课
就算再有道理,也别把话说得硬邦邦,让人听了不舒服。在朋友之间说理,点到为止,别成天婆婆妈妈的,让人见了退避三舍。
5.把热情拿出来,把诚恳写在脸上
朋友之间遇到麻烦需要有人处理时,尽管举起手来大声说:“让我来!”平日时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别在有求于人时才登门拜访。
另外,交往中多体贴对方,多点嘘寒问暖,会使对方感受到你带给他的亲人般的温暖。
注意对方的爱好、关注对方穿戴上的变化、记住对方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这样做,对方会觉得你很在意他、关心他,能引起对方的话题和谈话兴趣,你也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热情“礼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不涉及利益等实际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以“得”和“失”来衡量。
人是群居的动物。社交的一层重要意义就是要满足相互交流的心理需要。
而人们对于自己看起来顺眼、聊起来顺心的人,总会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一旦对方有什么需要自己伸手的地方,也大都会热情相助。这个时候,那种“好感”也就变成了一种你可以使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