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500000020

第20章 读书,无须择地,无须择时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 ,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既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

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共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兹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页付归与诸弟看。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 ,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吴子序、邵蕙西之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之谈字,其精妙处无一不合,其谈诗尤最符契③。子贞深喜吾诗,故吾自十月来,已作诗十八首,兹抄二页付回与诸弟阅。冯树堂、陈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遑,亦良友也。镜海先生,吾虽未尝执贽请业,而心已师之矣。

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人固各有性情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住小珊家,喉痛月余,现已全好。李笔峰在汤家如故。易莲舫要出门就馆,现亦甚用功,亦学倭艮峰者也。同乡李石梧已升陕西巡抚。两大将军皆锁拿解京治罪,拟斩监候。英夷之事业已和抚,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退矣。两江总督牛鉴亦锁解刑部治罪。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续书。

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注释】

数奇:此处指命运不好,遇事不顺。

■:胸襟开阔的样子。

③ 符契:原本指古代的一种信物,在上面刻上文字、图形,一分为二,各执一半以作为信物。这里指契合。

【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收到九弟在长沙寄出的信,途中记的日记六页,还有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收到九月初二日的家信,非常高兴。

自从九弟离开京城以后,我没有一天不为他忧虑,非常担心路上遇到什么意外,难以预料。等读完来信之后,果然不出我所料,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家了,幸哉!幸哉!那个姓郑的同伴,我早就觉得他不可靠!郁滋堂这么好,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在长沙的时候,没有提及彭山屺,为什么?还为祖母买了皮袄,非常好!非常好!可以弥补一下我的不能在家尽孝的过失!

四弟的来信写得很详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发奋自励的志向,但是为何要去外地教书呢?说家里的私塾离家太近,让人分心,容易耽搁学业,如果去外地教书,就不会耽搁了。依我看,要是出去教书,会比在家里的私塾还要耽搁。再说,如果发奋自立,不但在家里的私塾可以读书,就是在空旷的荒野里,在人多热闹的地方,都可以读书,就算在背柴放牧的时候,也可以读书。但是如果你不发奋自立,那么不但家里的私塾不适合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居所,也不适合读书,何必要在乎读书的地点呢?何必要在乎读书的时间呢?你只需要问问自己立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六弟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不过只是一次小小的考试落榜就发牢骚,我取笑他志向太小,忧患的对象也太小了!君子立志,要有为民请愿的气量,要内修圣人之心,外建霸王伟业,这样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才称得上是天地间的完人。所以这样的人所忧虑的,是自己没有舜和周公的才能,是自己的德行没有修行好,是自己的学识没有什么成就。所以,他们忧虑民众愚昧不开化,忧虑外国侵略者狡猾难以对付,忧虑小人当道而贤才被忽略,忧虑百姓们没有得到什么恩惠。正所谓为天命感到悲伤,同情穷苦百姓,为他们感到怜悯,这才是君子应该忧虑的事情。他们不顾及自己的进退,自己家人的饥饱,也不顾及世俗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们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东西。六弟小小一次考试不中就觉得自己命不好,所以我取笑他所忧虑的东西也太小了!

如果是不读书也就算了,要是读书的话肯定要研读《大学》。《大学》纲要有三点:明德、新民、至善,这都是我们应该干的分内的事情。如果读书不能联系到自己身上,说这三个纲领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虽然能舞文弄墨,自诩博学儒雅,也只不过是一个识字的牧童罢了!绝不是明白事理的那种人。朝廷录用读书人,就是因为他们能代替圣贤说话,他们明白圣贤人的道理,能做出圣贤一样的行为,可以为官治民,起表率作用。如果觉得明德、新民是分外的事情,那么虽然做文章作诗,但是不懂得修身治人的道理,朝廷录用这种人做官,和用牧童去做官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觉得自己是读书人,那么应该明白《大学》的纲领,对自己立身的事情非常明白!《大学》有八个应修的科目,依我看来,能取得功效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格物,一条是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是指什么?是指所有整体和局部的事物。身体、心灵、意识、知识、家庭、国家、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的为人处世,都是物。格就是指穷究事物的本源。比如说定期去看望父母,就是物;探究为什么定期探望父母,就是格物。跟随兄长做事情,就是物;探究为什么要跟随兄长做事情,就是格物。我的心思,是物;探究为什么会有这些心思,探究它为什么会自省、观察、有涵养的原因,就是格物。我的身体,是物;探究如何保护身体的道理,又探究身体站着、坐着、躺着是如何保护身体的这些道理,就是格物。每天看的书,每一句都是物;根据自己的体会、观察,彻底找出它们的道理,就是格物。这些就是获取知识要做的事情。所谓诚意,就是根据知道的去做,诚实不欺。知道一句就按照这句说的去做,这是身体力行的事情。能够做到格物与诚意并进,下可以获取渊博的知识,上可以获得腾达的地位。

我的朋友吴竹如格物的功夫很深,任何事物都要穷究它的道理。倭艮峰先生则在诚意方面非常严格,每天都记录日课册,一天当中,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有一件做错的事情,说了什么或者沉默,都用笔记记下来,用的都是楷体字,三个月装订成一册。从乙未年起,至今已经有三十本了。因为他谨慎、严格,所以偶尔会有不好的想法也能立即克服,并且记在册子上。所以读他记载的东西,每一句都切中要害,现在我把艮峰先生所记的日课抄三页附在信后寄回去给诸位弟弟看。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也跟着艮峰学,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情都记在册子上,以便每次看到的时候便会提醒自己克制,我也是用楷书记录。冯树堂与我同一天开始记录,也准备了日课册。树堂非常虚心,像兄长一样照顾我,像老师一样尊敬我,将来肯定会有一番作为。我向来有缺乏恒心的毛病,从这次记录每天的言行开始,可以保证一辈子都会有恒心!那些良师益友,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就会督促我只能进不能退!本想将我的日课册抄给诸位弟弟看一下,但是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所以来不及抄。十一月信差来的时候,肯定抄几页寄回去。

我的那些好朋友,比如倭艮峰的胸襟广阔,令人对他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的精益求精,一言一事,追求完美;吴子序、邵蕙西在经学方面的造诣,深思明辨;何子贞对于书法的见解非常精妙,尤其是他谈论诗的时候,与我的看法无一不合。子贞非常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经作了十八首诗,现在抄两页回去给诸位弟弟看。冯树堂、陈岱云志向远大,性情很急,还没有得志,他们也是我的好朋友。镜海先生,我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是我在心里已经把他当做老师了。

我每次给诸位弟弟写信,不知不觉就写了一大堆,想必弟弟们感到厌烦不愿意再看了。不过弟弟们要是给我写长信,我会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人的性情各有不同啊!

我从十月初一日开始记日课,总想着改过自新。回想以前与小珊有嫌隙,实在是一时之气,不近人情,非常想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那天夜里,我到小珊家里与他长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尽释前嫌。

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在住在小珊家中,喉咙疼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全好了。李笔峰在汤家还和往常一样。易莲舫要去教书,现在非常用功,也在向倭艮峰学习。同乡李石梧已经升任陕西巡抚。两大将军全被押往到京城治罪,等候宣判。英国人滋扰的事情已经议和了,花去了二千一百万两银子,又在各地给他们五处码头。现在英国人已经全部退兵。两江总督牛鉴也被押往刑部治罪。

最近的事情大概就是这些,其他的等以后再说。

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热门推荐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
  • 飞碟追踪(走进科学)

    飞碟追踪(走进科学)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和科技神奇奥妙无穷,神秘莫测,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在各年间,武汉、甘肃、新疆等地出现各种形状的UFO飞碟。
  • 君夺天下 妾失心

    君夺天下 妾失心

    她在现代对他醉生梦死、各种迷恋、崇拜。可是当有一天真的在古代遇见了她心目中的男神时,她却糊涂了。她不聪明、不妖媚,可是笨人也有笨人生存的方法,不是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龙魔记

    龙魔记

    格斗士唐龙,比赛中遭人暗算,灵魂穿越到了异界。以兽之武脉修习上古武道,却引来杀身之祸。唐龙奋起反击,从此踏上修神之路……
  • 有所失必有所得

    有所失必有所得

    人生来有一种占有欲,喜欢“得”而讨厌“失”,其实“失中自有得”,而“得中也有失”。如果把人一生中的获得和失去相加,其结果等于零,也就是说,人自呱呱坠地至生命终结,失去了多少,必然也就得到了多少。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穿进书里心慌慌

    穿进书里心慌慌

    人家穿越,她也穿越,人家要么介入夺嫡之争,活出自己的精彩。要么穿越平凡农家,农夫山泉有点田。她捏?她竟然穿进了自己刚刚看完的文,恐怖有没有,焦虑有没有,听者伤心闻者流泪有木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不是女主,不是女主啊不是女主,但是,反面女一号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好不好?恶毒女配也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真是,真是,真是无语问苍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