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705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到底是什么关系?皇太极和她又有什么样的爱恨?

读书号2023-05-23 13:29:050

沉静的读书人

做一个

在喧嚣的世界里

优雅

品位

教养

尊严

见识

独立

灵魂的高贵

在于阅读

主播:留声(中央电视台配音员)

这是女神书馆的67期文章

屈指多年思慕永,深惭暮景远来迟

文| 香蕉鱼

一个女人若是有大将之才,爱情之于她浅尝即止都是错。

孝庄少年时名叫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博尔济吉特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氏,是突厥语,意思是蓝眼睛的人。科尔沁草原上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来自成吉思汗。

这些蓝眼睛的人肤色微黄,喜欢驰骋草原,赤身搏击。他们的骁勇善战,在草原各部落里是出了名的。每当战乱发生时,别的部落就给博尔济吉特人送礼物,请求支援。

而如今,努尔哈赤成立后金国,与明朝战事正酣。远方传来消息,据说明朝派出了袁崇焕迎战,屡屡挫败金军。

“袁崇焕当真如此厉害?”布木布泰想。她年芳十三,穿着一身蒙古族的衣服,正在家乡科尔沁草原上骑着马自由自在地奔驰着。

短短几个月后,这份策马扬鞭的自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先是努尔哈赤去世,死后第二天早晨便传出了努尔哈赤遗命:让大妃阿巴亥殉葬。

大妃坚决不从,可四大贝勒众口一词,她无法反驳,只好以一席白凌上吊自杀。对于这件事,多尔衮与弟弟多铎虽痛心却也无可奈何。当时正值权利争夺的关键时期,有任何的心思,都是摆在明面上说。大家都在图谋,想要的就是大汗位,想要的就是大妃让路,去死。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阿巴亥死后,四大贝勒一致同意,让皇太极成为新一代汗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

身份确定后,他立即带兵追讨袁崇焕。先派间谍去中原散播小道消息,说袁崇焕与后金国是一伙儿的。

小皇帝崇祯当时才二十来岁,战事逼近已经让他手忙脚乱,道听途说的消息更让他气恼。况且,他根本没有例子可循,他的前两位皇帝,一个登基后不到一个月去世,另一个从小立志做木匠,连字都不识。

袁崇焕进宫请求让士兵们进入北京城,目的是修养几天再继续打。崇祯一听,觉得这里头必有诈,于是不许袁崇焕的军队进城。袁崇焕只好在城外等着。结果,金军一来,所有明朝军队疲于应付。

皇太极才学极高,城府颇深。与袁崇焕交战中,他总是命令士兵撤兵,多次反复,崇祯觉得反倒像是与袁崇焕约好了似的。他立即命人将袁崇焕抓起来,袁崇焕百口莫辩,八个月后被凌迟处死。从此明朝失去了一名大将,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随着战事深入,中原各地民不聊生,就连参军之人也不愿好好打战,没有粮草补给的他们打到一半就卸甲回乡了。

皇太极回到盛京(今沈阳),改后金国为清。称帝后,他便照搬明朝的建国制度,开始广纳妃嫔、命立皇后。

帝王家的婚姻全是政治需要,嫁人不是为了爱情,而是让自己家族飞黄腾达。

皇太极为拉拢蒙古把蒙古哲哲公主娶进门。可是,哲哲只生下三个女儿,她为了不让外戚过分介入后宫事宜,决定再给皇太极娶一门亲。哲哲没有妹妹,她想,干脆把小侄女布尔布泰嫁给皇太极。

布尔布泰远在科尔沁,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不知是何滋味。她骑着快马,跟着自己的族人身后,望着别人策马扬鞭的背影,越骑离自己越远。过几天,她就得远嫁到姑母身边了。她想。

(年轻时期的孝庄文皇后)

远嫁没有任何爱情成分可言,是纯粹的政治联姻。

她的名字从布尔布泰变成了庄妃。宫中生活舒适、简单,地方没有草原广博,整天只是待在屋子里。而她与皇太极只是礼节性的接触,没有共同语言。

她年龄太小了,只有13岁,而皇太极此时32岁。她想,或许在这深宫墙垣之内,根本不存在爱情吧,只有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然而,她想错了,皇太极只是对她用情不深。他最喜欢的人,是她的姐姐海兰珠。历史上的海兰珠非常善解人意,会写汉诗,才情极高,而且她最讨人喜欢的一点是知分寸,朝堂上的事决绝不过问。

此时的庄妃虽也是崇德五宫之一,地位尊贵,可心里的落寞无法向外人道。海兰珠到来之后,她的妃子排位就下降到了最末一位。皇太极隔三差五地就要去看海兰珠,打战回来后也第一个去关心她是否安好,至于其他的嫔妃,就连皇后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宸妃生孩子那天,皇太极高兴极了,宫中张灯结彩,对外则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喜庆消息甚至传到了朝鲜,朝鲜国王李倧还送来贺表以及各种金银细软。

与皇太极有姻亲关系的蒙古部落更不辞辛苦不远万里赶着牛羊土产前来庆贺。

宫里非常热闹。

庄妃看在眼里羡慕却也高兴。她与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一个男孩,可姐姐海兰珠才是皇太极的最怜爱之人。姑姑哲哲皇后膝下没有男孩,更是高兴,这一次姑侄姐妹们联手,自家族人的血终于融进了满清皇族的命脉中。

然而,庆祝太盛,乐极生悲,海兰珠唯一的儿子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夭折了。海兰珠从此悲痛欲绝,一病不起。

(海兰珠)

庄妃还记得姐姐病重时皇太极大军正在松山附近苦战。为了打击明朝,他亲自率兵夺取锦州,已经在外苦战了3年之久。

哲哲写信给他,告诉他海兰珠病重。爱妻心切的皇太极不顾自己高血压与严重的鼻出血,即刻赶回盛京。整整六天六夜的路程,整整六百公里,他累死了六匹骏马,可赶到盛京城门口时,海兰珠却早一步去世了。皇太极悲痛不已,连续六天六夜食不下咽,数次在痛哭中晕厥过去。

庄妃年轻时从来都是别人恩爱的看客,至于她自己,此时的她还不是人生的主角。

两年后皇太极因脑溢血去世。八个月后,多尔衮亲率大军杀进了山海关,拿下全中国。

(多尔衮)

此时,多尔衮已经从毛头小子变成战功卓著的青年人,他手握正白旗,弟弟多铎手握镶白旗,兵力财力都是最雄厚的。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说,他都是有机会夺权,可最后登临帝位的却是庄妃的儿子福临。

当时,很多人支持多尔衮称帝。他是皇太极的弟弟,如今又是重权在握,有城府也有谋略。可他却在吵吵嚷嚷中从庄妃身边抱起福临,将小皇子直接抱到皇坐上,“要拥立,就选福临。不过他还年幼,最好由郑亲王和我左右辅之,共管八旗事务,待福临长大,当即归政。”

据说这样是为了庄妃。

可实际上,他也是为了自己的权益考虑。与其被后世说他谋权篡国,还不如扶持一个小皇子上来,乐得个辅佐的好名头。

他想着凭自己的实力,皇帝总有一天会被拉下马的。

顺治元年,多尔衮与他的两个亲兄弟一起以倾国之兵,平定中原。战败李自成后,清朝崛起,明朝覆灭的定局已成,盛京的皇家庭院很快搬到了北京。

庄妃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后。

按祖制,女子不得干预朝政,但她一直积极参与清廷政治活动。当多尔衮在皇帝与臣子之间权衡要成为哪一个时,她亲自把多尔衮招到宫中,奉劝他从满清大局出发,从长计议。

她说,“各旗贝勒各怀私心,你和肃亲王之间,不论谁继位,都难免一场恶战。现在只有你出面才能避免纷争,由你劝其他皇子,使双方都能接受才是上策。”

如今福临称帝,避免了八旗内乱,她为了不让别人说她母凭子贵,恐再步当年大妃阿巴亥的后尘,她主动请求为皇太极殉葬,这是一种政治手腕,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果然大家都觉得福临年幼,正是需要母亲管教的时候,全力劝阻。

她是个女人,玩弄政治本就是为人诟病之事,历史上无数红颜祸水都是警醒。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周旋于各大贝勒之间,张罗打点,旧的一代四大贝勒已经凋零,如今新的贝勒局又开始了,她更需要稳扎稳打。

福临继位也不都是好处。多尔衮高居摄政王之位,又握有军政大权,他的行事作风显然与皇帝没什么区别。他自由出入内宫,小皇帝见了他也称他为皇父。

当年没登上皇位,年老后他开始后悔。他觉得自己虽位高权重,死后却只是个臣子之名,实在划不来。他开始私造龙袍、偷用御用器皿,整个人陷入矛盾之中。

他还兴建王公府邸,规模超越皇家宅院。

一时间,关内关外,只知道有摄政王,不知道有皇帝。

(庄妃永福宫)

孝庄太后该如何应对。她不断给多尔衮加高帽子,加爵封侯,只要他不逼福临退位,他要多高的职位,她就给他多高的职位。

顺治元年十月,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旋即又加封皇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免去了多尔衮的御前跪拜。从此他出入宫禁,大摇大摆,再也不用磕头了。他进,她退。退得太厉害了,一时流言四起,说太后与多尔衮已行苟且之实,或将祸乱宫廷。

这些,真实与否先不说,却都是顺治看在眼里的事,他耿耿于怀。在他眼里,母亲孝庄不知反抗为何物,在多尔衮面前一退再退,或许两人本来就你侬我侬。

深宫内苑的感情想来都是细微深邃的,尤其是当你爱上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别人时。

孝庄只比多尔衮小两岁,属于同龄人。初遇时说话投机,再遇时两两心知,这也不为过。而宫廷里流传最广的传言不是她与多尔衮之间有暗通曲款,而是太后下嫁之迷。

据说在顺治四年,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以后多年,每逢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就站在皇帝旁边,接受百官跪拜。

说法似真似假,无从考证,但孝庄的退让是真的。为了稳住福临的情绪,她必须安抚福临。为了不让多尔衮新起政权,稳定刚刚打下的大清江山,她委曲求全,最后两边都讨不了好,流言蜚语。

顺治七年,多尔衮外出打猎,意外死亡,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下葬时用的是皇帝丧仪。顺治当然不示弱,他从小就对多尔衮不满,等到他终于亲政了,短短两月不到,他就以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等罪状削去多尔衮的爵位,让人把多尔衮的尸体挖出来,砍头鞭尸,铲平墓室。

孝庄只好由着儿子胡来,一句话都说不出。

就在她以为烦恼都过去时,皇帝的婚姻又成了她的烦心事。

顺治对政治不上心,他总是肆意妄为,看皇后不顺眼,将其降为静妃。而后,他又看上了董鄂氏。

有学者称,董鄂氏是福临的弟弟,皇太极的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妻子。皇弟知道后董鄂氏与皇帝交好并已私定终身,回家骂了董鄂氏。福临知道后,不管不顾地给了他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至极,自杀而亡,年仅16岁。

前夫发丧期间,董鄂氏被接进宫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按照顺治的意愿,晋封为皇贵妃。

就在他想再次废掉皇后,立董鄂妃为后,孝庄出面阻止了。

废掉刚立的蒙古皇后,势必影响满蒙关系,动摇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

顺治的欲望没有得到立刻满足,竟发起脾气来,下令抠去了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从此与母亲孝庄决裂。而那位自家的亲侄女蒙古皇后自己非但不感激孝庄,还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她引起的,孝庄病了,居然从未前来探望。

所有的不得已,她都忍了。

(孝庄文皇后朝服装)

混乱的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直到董鄂妃的孩子生下后不久夭折,郁郁而终,而自己的孩子顺治也开始厌世,半年不到就追随而去,才终于解脱出来。

多年过去,她在孙儿玄烨这里找到了最终的安歇。她先是助他搬倒了鳌拜,后来又教他居安思危,学会用婚姻来稳定人心,用奖赏来安慰功高的老臣,她的尽心尽力为后来的康熙盛世打下雄厚基础。

孝庄的生活很简朴,平定三番后,她把宫廷节省下来的银两拿出来,全用作犒赏士兵。每到歉岁荒年,她总要拿出积蓄全力赈济,其实这些工作皇帝也在做,她顺水推舟就可以。

祖孙两人相处非常和谐,康熙亲政多年后,他依然像最普通的孙子对待最普通的祖母那样,孝庄巡临五台山,一到上坡的地方,他就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

孝庄的一生似乎从来不是以自己为主角。当初她为福临即位而高兴,可后来他的所作所为实在难以称得为一个好皇帝。这样的结局她是否会暗自痛心?后来多尔衮出入宫中,飞扬跋扈,她的退让是否又全是因为保全大清朝?

(孝庄文皇后雕像)

她去世后并未与皇太极合葬,只是独葬。她的灵柩暂时停在梓宫暂安奉殿长达38年,修建的陵寝到雍正三年才匆匆动工,最后也是仓促修就。

她临终时说“不忍远去”当真是不忍离开吗?还是因为下嫁确有其事,无言去地下面见皇太极。

可如果她只是深宫中谋权谋稳定江山的女子,她的隐忍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一生高贵,成就颇多?

孝庄小时候从未与多尔衮见过面,是因为她嫁过来了,成为了他的四哥皇太极的妃子才有所接触。电视剧上的爱恨情仇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可是,清朝皇子似乎皆多情,当年努尔哈赤因为孟古大妃的去世痛苦不已,她的灵柩停放院内三年仍不安葬。皇太极为海兰珠不吃不喝,悲痛而亡。更别提她那多情的儿子顺治与两百年后的深陷苦难的光绪了。

若是多尔衮真爱过她,是否也允了她这爱而不得的一生中最温柔的一瞬?

馆长说

这里没有鸡汤,

没有空话与大话,

只有文艺的语言,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

在文字的流淌间,

多年以前的传奇,一个接一个地复活在你面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