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至少会背一句他的诗
唐诗之中,边塞诗独成一派。顾名思义,所谓边塞诗,是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涉及乡愁、戍边之苦、建功立业、歌颂英雄,以及边塞的风土人情等。玄宗时大力开疆拓土,鼓励仕人从军,边塞诗因此在盛唐达到高峰期。
其中,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和岑参,为盛唐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人,也是盛唐军事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汉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
王之涣出生于公元688年,卒于742年。他正好出生于盛世,也死于盛世。
他的少年时,正是武皇统治时期,从小生活富裕稳定。壮年出仕时,又正好是玄宗执政前期。此时的玄宗,尚能勤政爱民,任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很好的从政时期。
可以说,王之涣从生到死,都处于大唐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高峰期。
正因为他出生在盛唐,相比另外三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写得开阔博大,充满朝气,恰如他生长的盛唐时期,是蓬勃的,充满生命力的。
他流传下来的诗只有六首,但每一首都是名篇。《凉州词二首》更是他的代表作,甚至有人说,《凉州词》是唐代七言绝句中的压卷之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其二》
笔下的景,是西域的景。黄河远、孤城孤、万山高,视野宽阔,苍凉雄劲。
笔下的事,是边关的战事。大唐军队在边关横扫千军,曾经虎视边关的突厥只能求和。
王之涣并没有亲自参过军,上过战场。诗中对战争的描写,均出自于一种浪漫的幻想。边塞诗都写乡愁,但王之涣笔下的乡愁,是幽幽的,需要慢慢体会。他不写思乡如何苦,而是说:“你何必用胡人的乐器吹奏长安的离别曲呢?长安的春风吹不到西域来。”带着浪漫的诗意,需要慢慢去体会出来。
这一点与同为边塞世人的岑参不同。岑参笔下的乡愁,写得直白。因为他自己就长期远离故土,驻扎在边塞的军营里。上过战场,终日所见,都是边塞漫天的黄沙,战场的血腥与残酷。所以他的愁,直接而具体。
盛世才子,家世显赫
王之涣诗中有一种聛睨万物,傲视一切的底气,源自于大唐盛世,也来自于他盛大的家族。
盛唐时,朝廷一直在开拓边疆,唐朝军队一直向西,穿过中亚,直接到了波斯国的家门口,也就是现在的伊朗,还设置了波斯都督府驻守。而中间的数十个小国,直接臣服,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大唐为此特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兵长期驻守。
往北则是跨过贝加尔湖畔,直抵俄罗斯境内,设立了安北都护府。往东更是灭了高句丽,设立安东都护府。高适的祖父,高侃就曾带兵平定高句丽之乱,后来就任安东都护。
大唐国力强盛,四面皆是附属国。生长在长安的王之涣,见过万国使者来朝觐见的大场面。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坊市中,住着波斯人、高句丽人、天竺人、日本人……他们操着异国腔调,在这里读书、经商,以及做官。
这里的信仰也是包容而多元的,佛教、道教、波斯教、景教……不论是什么信仰,都有它的安身之处。东西两市聚集了最奢侈的舶来品,粟特商人不辞辛苦,从遥远的西域,不断运送来稀奇玩意儿。挥霍无度的世家子弟,出手十分阔绰,往往一掷千金。
王之涣是幸运的。不仅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还出身世家。
他是官三代,出身太原王氏,这个家族在唐朝很显赫,跟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合称七姓十家。
势力之大,让皇家天子都忌惮三分。朝廷甚至直接下令,严令几大士阀家族之间通婚联姻。王之涣的家族背景,由此可见一斑。
王之涣入仕,不用考试,也不用四处投诗干谒,单单凭着家世,就可以在朝廷谋得一个官职。
王之涣的第一个官职是任冀州衡水主簿,正九品,主管全县户籍、文书办理等事物,相当于在河北的县做一个文秘工作。任职没多久,王之涣就被县令李涤看中,把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他,王之涣的家世和才华可想而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性格和爱好跟李白很相似,少年时也是重豪侠义气,经常跑到长安城外的五陵,跟聚集在那里的游侠厮混,做些行侠仗义的事。闲暇时就围坐一起,一起击剑悲歌,三五成群,一边拍剑,一边唱歌,放荡不羁。
他这种性情之人,最厌恶的是官场谄媚逢迎、诬陷诽谤。公元727年,三十八岁的王之涣被人诽谤中伤,于是愤而辞去官职,开始了十五年的半隐居生活,跟大部分诗人一样,他除了读书,就是访友和游历。
王之涣虽然性情放荡不羁,但属实是一个读书能人,从小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夫钻研文章,到壮年时,已经意会了经典的奥义,而且还很能融汇于诗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这是王之涣最有名的诗,写下来他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思。
视角开阔宏大,把太阳、山、海这些气象,写得很有气势,可见诗人慷慨的胸襟。并从中悟出了亘古不变的道理。
他把蕴含哲理的人生认识,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脍炙人口。长安城里,不论妇孺老幼,都爱朗读他的诗歌。
相传在一个下雪天,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三人在酒馆喝酒。有四个年轻貌美的梨园弟子在唱当时诗坛的诗歌佳作。高适提议说,看谁的诗歌被唱得多,算谁赢。前面三个人唱的都不是王之涣的诗。他很着急,开口说到:“前面三个姑娘长相一般,唱的诗歌也没多少水平。如果最漂亮的这个,还不唱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再写诗了。”第四个姑娘开口,果然是他的《凉州词》。
在唐朝,很多诗人一生都过得很清苦,在长安谋官时,常常要为钱发愁,谋取官职,更多的时候也是为了有稳定的收入维持生计。
但王之涣却不用为此发愁。他家有祖产,有耕种的佃户,有私人的奴仆,不管他怎样,日子都能过得很恣意。
公元742年,在朋友的劝说下,王之涣才再度入仕,任文安县尉。县尉是武职,负责抓捕盗贼,辅佐县令办案,有些像现在一个地方派出所的所长。他在任上时,理政公平,颇受爱戴,可惜任职不到一年,就因病死了,时年五十五岁。
王之涣是很幸运的,他赶上了大唐盛世的尾巴。他生活的时期,玄宗尚能勤政爱民,标志着盛世衰落的安史之乱是在他死后十三年才爆发,王之涣生在所有中晚唐诗人都向往的盛世时期。
家国不幸诗家幸。生在盛世,死在盛世,或许这就是王之涣诗歌低产的原因。但他留下来的,都是精品。
在王之涣逝世的这一年,玄宗改年号为天宝,取“物华天宝”之意,意喻天下太平、富饶。这是玄宗对自己政治结果的一次自我总结,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认为大事已经办完,人生圆满,于是开始追求享受,沉迷享乐,追求道教不老之术,频繁召请道士入宫,封官授爵。
自此,玄宗懒怠朝政,把更多的权力一步步下放给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奸佞之臣,帝国的丧钟开始敲响。
好在大诗人王之涣已经依然远去。
同为边塞诗人的王昌龄、高适和岑参,就没有那么幸运。我们下次接着讲。
高考百日冲刺:我汇总了高考政治七大专题答题模板,记得收藏好
高中政治作为文科的性质的一门科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需要我们去记忆很多的内容,但是当我们考试的时候就会发现所考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默写,更多的是你要学会如何分析和运用,相关的内容,所以在我们做政治题时也是存在技巧的哦!对于一部分同学们而言,在答题的时候也会出现弄混的情况,特别是主观大题,信息量大,占据的分值也是很高,也就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才行。读书号2023-04-22 17:39:450000难怪虚竹没有结局,你看无崖子做了啥?让虚竹年纪轻轻就面露死相
翻阅金庸的武侠小说总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只因金庸在书中颂扬乐于助人和家国大义,却对损人利己、卖国求荣嗤之以鼻。此外,金庸笔下的主角大多会有一个明朗的结局,好比侠之大者郭靖,为国为民的他最后带着妻儿家眷战死沙场,而神雕侠杨过厌倦了江湖的厮杀,他则带着小龙女退出了纷纷扰扰的武林。读书号2023-05-24 21:06:080000班主任:我总结了高中生物的酶与ATP专题汇总,考试经常出,快看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考题来看,关于高中生物的考查重点是关于“酶”的,特别是有关于生物酶的实验部分,几乎近几年每次考试都会出现这类的题型。而从命题形式上看,有关对于ATP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有关于ATP的合成与利用;而对于酶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大题,可以说有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这类的试题,难度还是很大的。读书号2023-04-22 16:50:460000自媒体标题党很厉害吗?和民国的娱乐报刊比,弱爆了好不好?
1920年1月,《影戏杂志》在中国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电影艺术的期刊杂志,随后的20多年里,数百种电影期刊“横空出世”。电影期刊与报纸、广播电台等,共同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电影舆论场。简单来说,电影公司、导演、编剧、明星等,自此都被放在社会的“聚光灯”下,尤其是备受瞩目的电影女明星,她们风光无限,但同时又成为社会的“消费品”,她们的形象不再受自己掌控,而是由各种社会舆论所决定。读书号2023-05-10 14:12: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