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656

民间故事:书生赶考路上救人性命,考场上得到报恩,金榜题名

读书号2023-05-23 11:08:440

从前,直隶永平府有一个书生叫聂文焕,他少年读书,却一直没有成就,困顿于科举之中,一直快四十了还没有取得功名。

时间久了,他自己也灰心了,以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加上家里贫寒,连路费都没有凑齐,眼看这一年的大比之日(科考日期)已近,他迟迟没有出门。

幸好他为人忠厚,平日里帮乡亲们写状纸、祭文、立契(写合同)之类,从来不收分文,尊老爱幼,在村里颇有人望。

村里人看他实在掏不起路费,由里长出面,召集大家给他凑了三十两银子做路费,他这才背着行囊上了路。

他刚行了三天路,在官道边看到了一处旧坟,坟前跪着一对男女,正伏地痛哭,哭声之惨,让人不忍闻之。

聂文焕也是一个好心人,上前问个究竟。

哪料到对方不领他的情,那男子答道:“这位大哥,你不能替我们分忧,问了又有什么用?”

聂文焕也不在意:“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说不定我还可以帮你一把呢?你二人是兄妹,还是夫妻?”

看他一脸恳切的样子,那男子抹了一把泪,说道:“我叫雷发声,这是我的妻子汤氏,今年旱灾,家里青黄不接,眼看要饿死人了,我只能卖掉妻子,各寻活路,眼看夫妻分别在即,才在这里哭泣,想不到惊扰了您。”

看着这夫妻二人腊黄的脸,想到他们夫妻分离的惨状,聂文焕也动了恻隐之心,他问道:“你们大概需要多少钱才能度过饥荒?”

雷发声算了一下:“需要白银十五两。”

聂文焕说道:“如果你想夫妻团聚,就把收人家的银子给退回去。”

雷发声以为他是一个不情世俗的书呆子,说到:“大哥,您说得也太容易了,这银子到了手里,如果饭到了嘴边,肚子饿得慌,怎么可能不去吃。这银子已经花了好几两,怎么退给人家呢?”

听他这么说,聂文焕寻思了一会儿,说道:“老夫这包里有白银三十两,我给你,你还了人家买妻的银子,还能有剩余,这样你们夫妻还能活下去。”

听他这么说,雷发声知道遇到了好人,连忙拉着妻子下跪磕头,含泪道谢:“恩公,您带着银子,这是要去做什么?”

聂文焕将自己前往府城参加科考的事情说了。

雷发声也是一个忠厚人,他不愿接这笔银子:“恩公,您将银子给了我,误了您的考期,我实在于心不安。”

听到对方的话,更坚定了帮助对方的心理,聂文焕哈哈大笑:“我就是上了考场,也未必考得上,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这银子你收了吧!”

他将银子给了雷发声,自己扭头向家乡的方向赶去。

雷发声看着恩公的背景,连连道谢,他抱着妻子:“幸亏了恩公,我夫妻二人不用分离了。”

家乡在望,聂文焕踌躇起来,自己将银子给了别人,乡亲们知道了,会怎么说我呢?

他正在想办法的时候,突然有一个马车在他面前停下,正是资助他银子的本村富户,对方看到往回赶的聂文焕,问道:“你不前往府城,怎么往家赶?”

聂文焕急中生智,痛哭起来,说自己路上遇到了强人,不但被抢走了银子,还挨了一顿打,这才糊弄过去。

一眨眼一年过去,由于圣上新立太子,犒赏天下,这一年又增加一门恩科。

恩科就是在正常的科考时间(三年一考 )外,因为登基、立太子或者其他的大喜事,由皇帝下旨临时增加的一次科举。

所以聂文焕又有了参加科考的机会,亲戚朋友可怜他命运多舛,上次遇到强人,不待他开口,又替他筹了一笔银子,他拿着这笔银子来到府城,进入了考场。

拿到试卷之后,聂文焕不知为何,困意顿生,竟在考房中睡了过去。

梦中,有一个老者身着官服,头戴纱帽,他来到聂文焕的考房前,停住了脚:“先生这是困倦了,还是考题有些难度?老夫这是有拟好的文诗,你可以抄录一下。”

听到这个好消息,聂文焕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全神贯注的答题。他突然发现,自己头脑十分清醒,脑海里竟有了合适的文章,连忙誊了出来,发现不但切题,还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就将其誊写到了卷子之上。

这一次,他金榜题名,以头甲第五名的成绩高中举人。

按明清时科举的规则,中了举人,就可以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也就是进士的考试,这一场考上,就是贡士,贡士可以参加皇宫里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这叫殿试。由于殿试只对考上的贡士进行排名,一般不黜落考生,所以只要考上了贡士,也就是妥妥的进士了。

聂文焕又整治行囊来到了京师参加了会试。巧的是,这一次在考场之上,他又遇到了那位老者,老者照样又赠了他一篇文章。

文章和上次一样,十分切题不说,还意境深远。凭着这篇八股文章,他高中进士。

由于他进京时准备的银子不多,在京中多待了几日,回程的钱又不够了。只能徒步返乡。

他走到半路,发现前面有一个农夫头戴斗笠,正在那里播种。

远远地看到了聂文焕,就打招呼:“前面可是恩公聂先生?”

这个声音很熟悉,但聂文焕却想不起是谁,就漫应道:“正是老夫,不知道您是。。。。”

农夫上前行了一个礼,说道:“俺叫雷发声,前年多谢恩公的帮助,才让我们夫妻得以保全,在灾年活下来。托您的福,今年风调雨顺,种田再加上我做了一点小营生,赚了一点钱。”

说罢他不由分说,拉着聂文焕来到了家里,吩咐妻子:“恩公来了,赶紧沏茶!”

他的妻子汤氏不明所以:“哪个恩公?”

雷发声嚷嚷道:“就是当年给了我们三十两银子的那位,不是他,我们早就夫妻分离了!”

汤氏一听,连忙出来拜见。

沏上茶,雷发声急吼吼地到街上去买酒,汤氏忙着炖鸡肉,煮鸡蛋,只留陈聂文焕一个人在屋子里无所事事。

实在无聊,他站起来,打量屋子里的摆设,发现南墙上挂着一个画卷,画卷并没有打开,用绳子捆着,系在钉子上。

不知为何,突然绳断画舒,画上竟是一个老人,身着红色官服,头戴纱,聂文焕一打量,发现这位老者竟是历次在考场之上给他托梦送诗文的人。

他大吃一惊,正好此时雷发声走了进来,他问此人是谁。

雷发声说这是自己的爷爷,当年曾任翰林院编修,是极清贵的官员,只是子孙不肖,才流落到这般田地。

聂文焕听了,长叹一声:“因果报应,如果不是我当时给了你们三十两银子,就不会有如今的际遇,更不会和你们夫妻二人在此相会。”

说罢,他将考场之上,老者梦中赠文诗的事情说了出来。

雷发声说道:“这是恩公大仁大义,才有了先祖替不肖子孙报恩之事。”

聂文焕在雷家住了一晚,第二天,雷发声执意将聂文焕送到了家里才返回,因为这一桩事,两家成为通家之好。

后来聂文焕官至知府,带着雷发声到任,委托他重任,雷家也因此而发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