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有何依据?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语道出地理和人文环境对人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也相去甚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人群形成了显著的才能和性格特征,而有一些人又通过自身作为推动着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最为典型的,应当是秦汉时期的“山东(关西)”和“山西(关东)”。当然,彼时的“山东”“山西”并非此时的山东省和山西省,而是指崤山以东地区、崤山以西地区,又因函谷关在附近,所以又称“关西”和“关东”。在秦汉时期,这两个地区具有明显的人才分布特征,班固曾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中总结道:“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范晔也在《后汉书·虞诩传》中写道“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也即是说,“山东”一代,出现丞相比较多,而“山西”,出现的将帅则很多。这似乎是基于客观事实的规律总结,但其实是反映了不同区域背景下所形成的的人才地理分布格局。如果弄清楚当时“山东”和“山西”的具体环境,便可见此种说法的合理性,或者说这种现象的必然性。

“山东”和“山西”以一条山脉和一个关隘为界,两者之间大山中裂、绝壁千仞、有路如槽、深险如函,自西周以来便是沟通关东和关中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而秦汉时期,直至隋唐,国家的政治中心始终在东西京之间,“关东”和“关西”紧密围绕,自然而然成为了各路人才聚集之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山西”地处农耕民族与西北游牧部族交错分布的地区,战事频繁、民风剽悍,为了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及应付民族冲突,当地人民形成了勇武善战、崇尚武力的民族性格,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培育良将的沃土。秦汉时期,除开籍贯不明者,“山西”将军数量都远超“山东”,后世所熟知的王翦、蒙恬、蒙武、霍去病、霍光、赵信等人皆来自“山西”。

而与“山西”相对的“山东”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是当时农业发达的地区,农业发展促进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因此“山东”地区学术的交流和发展得到了极好的条件,成为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中心,这种情况下,“山东”读书之风盛行,文才灿若星河,出现很多丞相也就不足为奇了。据统计,西汉46位丞相中,“山东”独占32人而“山西”仅有9人,东汉165位丞相,“山东”111人,“山西”仅39人,其差异之大可见一斑。当然,环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更不能决定一群人的成就,但也不能否认环境对于人才培养和人类发展具有不可磨灭之作用。前面提到了地理和人文环境对于“山东”“山西”两地出现显著人才格局的影响,此外,政治因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被秦朝“尚武”风气影响的“山西”众所周知,秦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功利轻伦理,并且极其推崇法家理论,秦国大力发展军事,就必须要培养秦人的尚武精神,公元前365年,商鞅变法中,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军功的政策,规定不管地位高低,只要立有军功,便可封官加爵,这些政策的推行,极大程度上激励了秦人好战、乐战的情绪,一度造成了“民闻战而相贺”、“民之见战如饿狼见肉”的社会现象,而“山西”一代战争频繁,更调动了当地人参与战争的积极性。秦人的“尚武”风俗一直延续至汉朝,虽然在汉朝,统治者一心想整顿蛮夷,大力发展“山西”农业,一度实现了农业大发展的局面,但在汉末,西部匈奴犯境,又有羌人叛乱,随着汉羌战争加剧,“山西”一代,游牧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与羌人长期的战争中,也就再次产生了一批善战的军事人才。“山西出将”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讲学风气带动“山东”的文化发展早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官方垄断的教育开始下移,私学之风渐盛,而兴办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正是来自“山东”的孔子。孔子的教学活动不仅时间长,而且培养的弟子有成就的也较多。史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有名有姓有成就的77人中,籍贯为今山东的有55人,河南的有7人,河北的有6人,陕西的有3人,山西的有2人,江苏的有1人。可见,在他所教授的学生中,在“山东”的居多,因此,当时“山东”一代也因为孔子讲学以及其弟子的传播,文化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基础。

到了汉代,“山东”地区的私学教育依然发达,在已经出土的山东汉墓画像石中,有一幅“讲经图”,画像正面有一方形高堂,三面回廊,上面坐着一个老师,招手作讲学状,对面有一个人双手捧牍,侧耳恭听,堂前还有十三位弟子手里捧着简牍,环着围坐。山东其它地区及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画像石,而这些地方大部分处于秦汉时期的“山东”地区。除了讲学之风的带动,汉代所推行的选举制度也极大的激励了读书人学而仕的理想,统治者们向士子大开利禄之门,读书学经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当时民间更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俗语,可见当时社会对于读书学经的倚重,也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当时“山东”一代,人们的生活极其富足。

所以,山东农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广大人民群众不愁物质生活,自然就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这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上有朝廷仕禄激励,下有社会风气推动,也就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山东出相”的现象。当然,“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并未贯穿各个朝代,秦汉时期,因为政治中心在二者之间,此现象的出现具备很重要的基本条件,而自宋朝起,受统治重心和经济中心移动等影响,这个显著的人才地理分布格局便不复以往了。

烹子奉君,这是人干的事儿?
论一个厨子的思想觉悟文/大圣午饭时间到了。春秋时期著名厨师,齐国御用行政总厨兼厨师长易牙,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热气腾腾的三足金鼎,走进齐桓公办公室,把鼎轻轻放在了桌上。——“大王,请慢用。”齐桓公放下手里的工作,望了一眼窗外的太阳,笑着说:“肚子还真有点儿饿了呢,易师傅今天又给寡人做了什么新菜啊?”读书号2023-05-10 14:10:170000一位高中生 中考用过的学习规划 分享给大家参考
1.把校内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每天限时定量去完成,完成一项在记录本上打勾标注出来。不会做的查资料、问家长或老师、同学。2.一半用来查漏补缺,一半用来预习新课。先说查漏补缺:很多学校上学期多半上的是网课,有些孩子学的不扎实,那么利用这些天,把各科上学期没有做过的题全部做完,没有背下的东西分别在晨读时间和晚记时间去记忆,别留“死角”。不会的地方去看网课回放或免费课程里面去找,把它弄懂。读书号2023-04-23 16:19:570000高三家长:我将高中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点,汇成34页笔记,考试常出
高中地理其实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像这样偏理科的文科来说,提分还是很快的,高中地理相对其他文科的优势来说,其实就是当你学会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类题型之后,你就会做对很多道题,一通百通,不像是其他的文科,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积累,去记忆,最后把所有所学的内容都贯通起来,才能去做题。读书号2023-04-22 18:30:050000难怪小龙女青春永驻,你看她的真实身份是谁?是天龙里的一位人物
随着王语嫣将《不老长春功》运行了一个周天,她缓缓地吐出一口烟雾,顿觉四肢百骸舒坦无比。此时的王语嫣深处不老长春谷,这里人迹罕至、鸟语花香,是一个修仙得道的好去处。原来,自萧峰自尽之后,段誉带着王语嫣、钟灵、木婉清回了大理;虚竹则牵着梦姑的手缓缓地走上了缥缈峰。读书号2023-04-16 13:52: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