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397

雍正还能出使莫斯科,获知准噶尔天花疫情,道光为何连英国在哪都不知道?

读书号2023-05-10 17:55:19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3169,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说起清朝的对外历史,很多人会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就已经反复出现过的“闭关锁国”。虽然这个历史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算是常识级别的热知识,但是最近却出现一些说法,认为清朝上层,在乾隆时期,对外国的事务非常了解,只是因为过去这些资料大多是用满文书写,因而不为人所知。那么清朝乾隆时期,当时的清廷究竟是如何获取外国情报,他们又是否真的如部分网友所说,对外国的情况非常了解呢?

谈到清朝的情报机构,可能大家们最熟悉的还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出场率极高的“粘竿处”。不过,就像影视剧中常常被念叨的“丰台大营”,在历史上只驻扎有一名把总,141名绿营马兵一样。历史上的粘竿处,即“粘竿处侍卫”,和上驷院司鞍侍卫、养鹰狗处侍卫、硬弓侍卫等等,都属于当时清宫的杂役侍卫。

当然,这倒不是说杂役侍卫就不会接触情报工作,毕竟由于清朝废除了锦衣卫,又大幅削弱内廷宦官的权利,因此虽然不像明代的东厂锦衣卫那样,有非常明确的情报工作分工,但是多少也会承担一些监督和探查的小工作。当然考虑到清代宫廷侍卫,也有着非常明确的等级划分,本身处于侍卫等级末流,又算不上皇帝贴身的“粘竿处侍卫”,能承担多少情报工作,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清代宫廷侍卫

不过,没有专业的情报机关,倒也不代表清朝就没有获得情报的手段。作为明代厂卫制度的替代品,清代选择强化了“密折”制度,通过赋予一些地方大员和亲信大臣上奏“密折”权力,从而搜集地方和外国情报。

▲清代“密折”制度是在康熙后期出现

当然,清朝这些边疆大吏也不是往府里一坐,各种情报就自己送上了门。这些官员一般最常见的情报搜集方式,是向自己辖区内活动的行商打听消息,比如东北地区的盛京将军和镇守广州的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都通过这种方式,为清廷搜集到了一些外部情报。

除此之外,清朝皇室在康雍乾三代,还将一些天主教传教士收编入清朝的官僚集团,他们除了为清朝带来一些实用的科学技术外,也为清朝皇室带来一些关于欧洲各国情况直接的一手资料。

▲清代与外界保持沟通的商人也肩负着一定情报方面的工作

不过由于商人他们获得情报的手段混乱,和在情报判别能力方面的缺乏,使得他们能够搜集到的情报,不仅存在可信度的问题,还非常的碎片化。而传教士带来的欧洲情报,在鸦片战争之前,又因为缺乏实用价值而常常被清廷忽略。

如果说清朝真就是一个封闭,且没有外敌威胁的一潭死水,那这种情况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康雍乾三代,无论是强大的准噶尔还是后来新疆的大小和卓之乱,都让清廷需要更加广泛和精确的情报,以便及时应对复杂的西北局势。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康熙六十年,随着清军在西藏击退了试图吞并青藏地区的准噶尔人后,清朝正式开始了对西藏的间接统治。两年后的雍正元年,由清廷扶持的七世达赖来到北京觐见刚刚继位的雍正帝。虽然这件事本身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奇怪之处,但是在这支队伍中,却有两个特别的角色,那就是两名随着七世达赖共同前来的拉达克王国使者。

▲今天列城(印占)的拉达克王宫

拉达克王国位于今天印控克什米尔东北部地区,不过与印度其他地区不同,拉达克王国曾经主要是以藏族为主,信仰也多是藏传佛教,其王室传承更是可以追溯到曾经统治青藏高原,与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争雄的吐蕃王朝。不过虽然这个拉达克王国曾经也是一个地区小强,但是到了雍正统治时期的十八世纪初叶,拉达克早已变成了一个夹在多方势力之间的小国。这样的小国家,如果是雍正皇帝的那个宝贝儿子,大概只会是当成仰慕天朝王化的偏远小国,赏赐点财物打发了事。但刚刚继位的雍正帝,却敏锐的察觉到这个国家所拥有的重要价值。

由于拉达克王国的位置,正好处于准噶尔控制的新疆地区通往印度、印度北部通往中亚等多条贸易线枢纽,因此这里不可避免的成为多方商队和使节的必经之地。加之拉达克王国至少在看起来,对清廷保持了一个较为“恭顺”的态度,这使得当时以雍正为首的满清高层,对于这里能否成为清朝获得有关准噶尔和中亚地区的情报据点,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雍正帝在国际视野方面可以说远超绝大多数清代君主

当然,作为被挤在多方势力之间的小国,拉达克也自然有着灵活的忠诚标准。因此在正式将拉达克收编为自己的附庸国之前,除了要求拉达克国王定期向西藏方面,上呈有关准噶尔和中亚地区的情报,清廷也会派遣临近拉达克王国的阿里藏军,前往拉达克、克什米尔和中亚地区打探情报。这些情报在以藏文的形式送达拉萨后,由西藏贵族将其翻译为蒙古文上交驻藏大臣,再由驻藏大臣翻译成满文后,通过密折的形式,直接上交雍正皇帝。

▲清代藏军甲胄武器

那么由拉达克王国送到北京的情报,有多大的价值呢?答案是非常大。通过来自拉达克的情报,清朝不仅掌握了准噶尔在中亚和青藏高原北部的军事动向,为清军掌握对准噶尔战争的主动权奠定了基础。同时,拉达克王国还为清朝带来了大量来自中亚、南亚甚至西亚和俄罗斯的情报。比如准噶尔的台吉噶尔丹策零曾向莫卧儿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遣使,准噶尔内部的天花大疫,中亚地区政权的一系列更迭,以及后来大小和卓之乱中,出逃的大小和卓藏匿何处等等,这些重要情报都是来自拉达克王国。

▲乾隆皇帝在西北的一系列军事胜利,与来自拉达克王国的情报有着直接关系

但是吧,能不能搞到情报是一件事,能不能理解情报的内容,乃至利用好这些情报,就又是另一件事了。而在这方面,雍正帝和乾隆帝两位君主,在对待情报方面的表现,那真可谓是龙象之别。同样是围绕西北的问题,通过来自拉达克王国和欧洲传教士带来的情报,雍正帝就非常明确的判断出,俄罗斯帝国可能会成为影响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第三方势力。

▲准噶尔军队

在此基础上,雍正帝甚至不惜违背明清以来的外交传统,主动地两次派出使者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进行外交谈判,期间使团成员在觐见俄罗斯皇帝时,甚至主动行跪拜礼以示尊重。这种低姿态的外交,成功为清朝换取了俄国对于清准战争的中立,还预防了与准噶尔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尔扈特部,会再次对准噶尔进行军事援助的情况。

更有甚者,根据俄国的记载,清朝使者在访问俄国时,还希望俄国作为中介,帮助清朝和奥斯曼帝国取得联系,通过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动摇准噶尔在新疆穆斯林地区的统治。

▲接见清朝使团的,是当时俄国女皇安娜

与之相比,乾隆帝对于外国的认知却没有遗传他老爹的天赋。乾隆帝本身对于周边国家还是持天朝上国的态度,因此在对周边的情报搜集方面,乾隆帝的态度也表现的更为消极。

根据曾经觐见过乾隆帝的耶稣会传教士回忆,乾隆帝对于他们带来世界地图和情报,就有“你们并未到过所有这些国家,怎能画出它的地图呢?”的嘲讽评价。甚至到了乾隆末期,认为中亚各方势力不可能有力量威胁清朝统治的乾隆,还下令不再派遣阿里藏军探查情报,还停止了拉达克王国上交情报的任务。

▲乾隆时期绘制的《万国来朝图》中的各国使臣

总的来说,由于清代满州贵族们对于外部情报的垄断,使得我们今天对于清代对外情报网的情况,依然处于一种了解较少的情况。但话又说回来,对于清朝统治者,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但也不至于太过吹捧,毕竟从清朝统治者从乾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才有少数官员理清莫卧儿帝国、东印度公司以及英国之间的关系,而道光帝本人,甚至连英国在哪都不知道。

由此可以想见,虽然清朝会有雍正帝这样,有着超前眼光的君主,有可能会搜集到不少世界的动态信息,但是大多清朝统治者在情报处理和理解方面的平均水平,也就不过如此罢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