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身高人均1米8?从古代到近代,中国人真的是越长越矮吗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3277,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古人的身高到底是高是低,一直都是网上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不少人拿秦始皇兵马俑的身高举例,认为当时人的身高要远高于现代人。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
首先来说,秦陵兵马俑是仿照真人制作的陶俑,其身高也的确是参照秦朝军士的身高标准。根据《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的资料显示,兵马俑一号坑中的甲俑和袍俑,身高最高的为187.25cm,最低的也有166cm,大部分兵马俑的身高分布在175-183cm这一区间。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44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如果以这一数据来看,似乎秦朝人的确比现代人高上不少。
但是,问题在于,兵马俑的身高,不能直接等同于古人的平均身高。作为秦始皇陵的地下守卫,秦兵马俑的原型很有可能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一号坑,更是秦陵三个兵坑中规模最大的。按照《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来讲,一号坑中的士兵就是整支部队中专门和敌人怒刚正面的主力。这样一支部队中挑选出来的士兵,在体能和身材上,自然不会“平平无奇”。历朝历代,这种精锐部队的选拔无疑都是最为严苛的,就比如宋代,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禁军实力,削弱各地军力,专门下旨从各地拣选精锐部队进入禁军序列,为此,他还派遣了不少精锐士兵充当“兵样子”到各地作为标准,只要身高、体型与兵样子相当,就一律编入禁军。后来,为了统一规范,干脆将兵样子换成了木质的“等身杖”,可见,在宋代,是否能被选入精锐,身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加分项。因此,被当做兵马俑模板的秦军,在身高上很有可能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兵样。以这样的指标来当做身高平均数,颇有一种在某乎上“人均211、985”的既视感。
▲赵匡胤剧照
不过,秦朝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跨越如此之远的时空,使得我们对当时的了解往往只能通过文献史料或者考古发现进行。而身高这种数据,同样如此。
我们先来说说文献资料。《淮南子》《论衡》《灵枢经》等流传至今的书籍中,就有不少与古人身高有关的记载。汉代《淮南子》《论衡》经常提到的'七尺之形’,在两书经常是一种描述普通人身高的说法,从“人形长七尺”、“今人之形,不过七尺”等原文来看,这有点像是如今经常听到的“七尺男儿”的惯常用法。不过,如果就这样轻易下结论似乎也有点不太严谨,因为除了七尺以外,这些古书有时还有“七尺五寸”“七八尺”等词,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可以看出,由于作者并没有刻意强调身高概念,所以无论是七尺、七八尺、七尺五寸,都是一个较为随意顺口的惯用词。
▲西楚霸王项羽同样是个身高异于常人的巨汉
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七尺即使不是当时的平均身高,但也大差不差。《后汉书·冯勤传》记载,冯勤“兄弟形皆伟壮,唯勤祖父偃,长不满七尺,常自耻短陋”,可见在当时看来,“不满七尺”可以被归为矮个子行列。汉代七尺换算下来大概1.61米左右,即使是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冯勤的祖父也的确有些矮了。
在《汉书》中的《传》《记》中,经常能看到对于主人公身高的记录,尤其是那些身高远超一般水平线的,更是被大书特书。根据《秦汉人身高考察》一文所说,《汉书》全文共计记载了46位身高超过“八尺”的人物,如马腾、项羽、诸葛亮,有趣的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类描写两汉三国的史书,在描述完这些八尺大汉的身高后,往往都会加上一句话赞扬其身形容貌,比如说马腾,就讲他:“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同时期的刘表则是“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类似的描述还见于《三国志》,在书中,诸葛亮同样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代八尺,大概在1.84米左右,在如今这样的身高虽然并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之所以这些作者要不惜溢美之词的赞扬这些人的伟岸高大,也正是说明他们的身高在当时已经相当拔尖了,有“异人之相”。因此,兵马俑那种人均180的状况,显然并不能算是古人的常态。
以上我们说的还只是古代男子,古书中关于女子身高的记载少之又少,不过,从一些史料的细节分析我们也能对这一数据有所了解。《后汉书·皇后纪》中提到,明德皇后“身长七尺二寸”,这样的身高在当时已经使得周围宫人感到“绝异于众”,以至于“左右皆惊”,可见,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七尺二寸也就是1米66左右的身高至少已经是中等偏上的水准。
▲明德皇后
上世纪古史辨派的领军人物童书业曾经在《美的转变》一文中提到,当时中原文化所认同的所谓“美人”,并不以娇小可爱为优,最受欢迎的是“身材长得长(chang,二声)大”的高挑女子。春秋时期,齐国权臣田常曾经为了给齐王充实后宫,“选齐国中女子七尺以上为后宫”,按常理来说,能够被当做标准,七尺这一指标在当时看来应该不算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史书中搜罗而来的样本数据也很有可能出现问题。有人专门统计过这些史书中传、记题材里的人物身高,和秦汉同期出土的种种文书简牍相比,这些文献中的身高数据都明显偏高。
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汉书》之类的史书不会为当时的平民百姓列传,而身高又与生活条件和营养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因此,专门记录案件、行政事务的种种秦汉简牍,在内容上就更加接地气和可信了。以《居延汉简》和《里耶秦简》来说,里面零星记录的身高数据就相当朴实无华,少有身长八尺的大汉,更多的是七尺左右身高的普通人。而这样来看,秦汉时期人们的身高是远远低于现代中国人的。
当然了,我们在讨论兵马俑身高问题时,也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当时毕竟属于冷兵器时代,再精良的武器都需要体能过关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在选拔士兵时,秦国士兵其实已经经过了一道筛选,太过矮小瘦弱之人根本无法被拣选进军队。秦国律法规定,男子年满十五周岁就要服役,但如果身高不足六尺五寸,那么就无需参军。而对女子也有要求,如果达不到六尺二寸,同样也不用服徭役。《史记》记载,楚汉争霸时,刘邦曾经让萧何征调“关中老弱未傅”,“未傅”指的是没有载入徭役傅籍的人,当时为了对抗项羽,刘邦已经是在竭力压榨关中的战争潜力了,可即使是这样,身高六尺二寸以下之人同样不在征调之列。可见,六尺二寸在过去同样属于极少数。可见,即使古代人身高不如现代人,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之所以古代人的身高无法和现代人相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大家想必都能猜到,在古代,平民百姓的营养水平较低,大多数人只能处于温饱线徘徊,这也造成了他们在身高上的劣势。《中国汉族青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一文,曾经详细列举了1985年我国各省市青年的平均身高,其平均值同样要低于2020年的最新数据,这自然也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另外,我们有时候还会忽略一些别的原因。比如,秦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绝大多数的百姓依靠农业耕作谋生,长期的农作会导致过度劳累,同时也会造成骨骼发育的异常。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秦始皇兵马俑号称“千人千面”,有人猜测,其原型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士兵。不过,即使如此,这些士兵也必然以关中本地秦人人数最多。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国平均身高一直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按照现代人类学里体格变异中的“伯格曼定律”和“艾伦定律”的说法, 人类的身高、体型会受到年均气温的影响,同样体重下,身高越高,皮肤表面积越小,就越不容易散热,反之,则会加快散热。因此,高纬度的北方地区,人们的身高相比低纬度地区的居民更高,也是一种适应环境的选择。
总的来说,秦始皇兵马俑身高的确要远高于现代人的平均水平,不过,兵马俑是以秦国锐士为原型制作的陶俑,其身高并不能当做当时人们的平均身高。而根据《居延汉简》《里耶秦简》这类出土简牍的文献分析,古人的身高恐怕并不能超过营养水平明显更高一筹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1、姚慧琳《简牍和秦汉三国时期身高问题研究》;2、彭卫《秦汉人身高考察》;3、朱金婵、袁延胜《秦汉时期人的身高初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披澜读史,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高中语文6大题型答题技巧,太绝了
读书号2023-04-20 16:13:210000他原是忠奸莫辨的昏君,却被金庸美化,结交了一位武功卓绝的兄弟
爱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会知道,金庸的十五部著作大多引用了真实的历史,他让笔下的虚拟人物与历史人物发生碰撞,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武侠故事,在这种亦假亦真的相互辉映之下,难怪武侠迷们总能看得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好比王重阳、丘处机、郝大通、张三丰等历史人物,都被金庸武侠化,成了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甚至还有一些君王,也被金庸写进书中。读书号2023-04-17 18:00:260000真心奉劝各位家长和孩子 初二不努力 初三就真的没戏了
初一是个坎迈过算入门,初二是个坡爬过算平稳,初三是座山,越过算胜利。你说初二重不重要,如果在此阶段你不努力,初三就几乎没戏了。如何努力,给孩子们一些建议哈,觉得有用就收藏起来吧!1.注重初二生物与地理的会考,尤其是这两门成绩要计入中考总分的孩子,当然是考的越高越好。先把这一年多学的内容全部过一遍,然后去做万维地理会考卷,真题分类卷,进行系统复习。读书号2023-04-23 14:46:150000浅析: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该如何进行考量
文丨孙虎的书房编辑丨孙虎的书房在对于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进行探讨时,要将其放到既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考量。与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俄罗斯身处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浪潮之中,这就是俄罗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在冷战时代核均势威慑作用的延续、俄罗斯的自身实力等诸多因素一起,造就了俄罗斯的“现代国家”身份。读书号2023-05-24 21:04: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