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们应该如何做到以退为进呢?要紧紧地抓住“退”和“进”、“失”和“得”之间的辩证关系。“退”并不是一味的忍让、败退;“进”更不能不假思索,急躁冒进。必须切记:退应有底线,进要有节制。至于“底线”和“节制”则因事而异,需要我们灵活地判断和处理。抓住以退为进的最佳机会,果断出手,绝不能拖泥带水。退的目的是为了能弹回来,弹到适合的位置,甚至更远。
深藏不露适时出击
商界中的竞争在于分分秒秒,或许今天飞黄腾达,明天就落魄到四海为家。所以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不是摇旗呐喊,大张旗鼓地告诫对方我要抢占市场。而是让自己的行动深藏不露,趁对方不备之时,适时攻击。
1.商业具有保密性
商场犹如战场,经营者要做到深藏不露就要具备行动的保密性,尤其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言,任何策划都是由几个关键人物紧锣密鼓地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不向外界透露任何情报,他们会将保密工作做足。大型企业任何一个行动的出台都会在商界中引起一阵热潮,所以,会有相当多企业去关注该企业的动态,一有什么可靠的情报就成了参考的信息。对于这些处于风口浪尖的企业,想让自己深藏不露的唯一战略就是将下一个行动在出台之前尽量封锁消息。
在各种电影中人们会看到很多商业中的规则,为了窃取公司的机密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虽然电影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种商界中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但是经商的人们都明白这确实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需要更好、更高科技的产品来不断更新换代,这是市场的一个规律,也将引领着市场的事态发展,直接影响到其他企业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型企业在市场中所运用的战略将是“平静湖面下的波涛汹涌”,也就是说,在这个市场出现波澜不惊时,他们就猛地扔出一个新研发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将会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起一层波浪,达到所有消费者注意的效果。也能在猛然中,对一些实力相当的企业进行致命的一击。
1936年,美国燧石轮胎公司打着“援助”的旗号,来到了不远万里的利比里亚,开设了一家规模庞大的橡胶园。该公司主要生产轮胎,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对橡胶需求量很大。但是当时英国却把持了世界橡胶市场,并不断涨价,使得燧石公司很难得到一些廉价的原料,生产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燧石公司的副总裁费里斯通二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远涉重洋,耗费巨资,到世界各国进行考察,为自己寻觅一个合适的原料基地,以打破英国人的垄断局面。经过一番调查,他选择了利比里亚,并向该国的政府表示愿意提供无私援助。在这种条件下,费里斯通二世轻而易举地就将橡胶园的开垦使用权拿到手中。因为开设了橡胶园,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燧石公司就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六十多家工厂,其中有一家工厂开在了英国。这无疑给了英国当头一棒,向他们宣告,燧石有了自己的原料,无须再看他们的脸色。
商场上的经营者懂得深藏不露,将自己的行动进行保密,在战胜对方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胜利筹码。倘若对手提前知道我们的行动目标,一定会对我们加以防范,这样会加大行动的阻力,成功的几率也会下降。所以行动的保密性是为了让自己的行动更加顺利。在进行过程中,无须炫耀自己的成就,无须告诉世人这个计划绝妙无比,在不远的将来,我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商人。当务之急是要采取行动保证它的秘密性,不让任何其他人的行动对其进行干扰。
2.潜伏期的准备
对商界中的竞争不能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一旦机会欠佳、时机不够成熟时,以弱博强的结果,人们可想而知。有些企业老板在行业中可能小有成就,就准备向一些重量型的企业“开火”。事实上,在某些方面这些企业可能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但是那些大企业在做大、做强后,必定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统,能抵御各种侵犯。所以实力稍弱的老板在没有100%的把握,行动不够周密、时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是不宜采取任何动作的。
有一个词叫“潜伏”,是指在了解对方行程之后,以足够的力量形成的一种威胁力。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利用各种有利的环境为自己创造条件,为夺得胜利做好一切准备。自己的实力可以比对方弱、人员可以少,但是战术一定要强。在对方没有任何防备之时,突然袭击,造成伤害,这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当然,商场就好比战场,想要击败实力相当或者高于自身的企业,就要掌握好潜伏期,隐藏自己,准备自己,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攻其不备,胜利的概率就大得多。
美国内战时期,由老范德比经营的西联电报公司垄断整个行业,古尔德对这家电报公司非常感兴趣,但是老范德比却是一个不好对付的人。古尔德只有等待时机,在老范德比死后,古尔德觉得机会到了。他花100万美元开设了一条新电报线路,成立了太平大西洋电报公司。威廉 范德比认识到古尔德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为了继续巩固公司地位,他花费500万美元将太平大西洋电报公司收购,并将其设备全部转入西联。艾尔克是古尔德的好友,因为有技术,在进入西联后,他担任该公司的总工程师。
小范德比对自己的收购行动很满意,因为这不但壮大了公司的实力,还引进了艾尔克这样的人才。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爱迪生发明了四重发报机,利用这种机器能使效率比先前提高一倍以上,小范德比让艾尔克以低于5万美元的价格收买,这样的出价完全是因为电报市场是他一个人在垄断。
但是艾尔克作为古尔德在西联的内线,迅速地这一消息反馈给了古尔德。艾尔克将爱迪生请到古尔德的公馆,对他说:“今天上午与你谈判,我代表西联,但是现在我代表的是美联电报公司,我与古尔德先生愿意出10万美元购买你的专利,还要请你担任本公司的总工程师。”爱迪生答应了古尔德的条件。古尔德开始与小范德比谈判,无奈之下,小范德比同意美联与西联合并,古尔德担任总经理。
古尔德从老范德比逝世到成立太平大西洋公司,可谓是煞费苦心,虽然当时的电报是赚钱的,但是古尔德绝非仅仅想从电报的营业中赚钱,他得将西联电报公司收入囊下。所以艾尔克打进西联也是他的策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小范德比的行为了如指掌后,古尔德在四重发报机上又神秘地抢先一步,小范德比从主动变成了被动,静待机会的古尔德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打入西联电报公司。
任何一个潜伏期都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在对方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部队”武装好,加强战斗力,就能很容易地达到理想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