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100000007

第7章 偶尔相遇的两片云

要认识林徽因首先就要拨去那些有碍认识林徽因的迷雾,但也不去有意回避林徽因和徐志摩间的情结,因为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一诗恰恰正是认识林徽因的一把钥匙,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林徽因在几十年后也很真诚地向儿子倾诉了内心的蕴藏,她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这样的选择,让她没有成为同时代的丁玲、石评梅或庐隐那样以写作为生又为写作痛苦、从追求自由的爱开始然后又为爱困厄的新女性。她步入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平凡生活,却成为京派文化圈中最不平凡的一个女性。

《徐诗林说》是对他们之间感情的最佳诠释,一切流言碎语,只不过是几声嗡嗡罢了。原来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是他人生理想达到至美至善境界的女神化身。那么,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胡适曾这样说过:“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林徽因恰恰把这三者水乳般地交融成完整的一体,透过她飘逸的才思、清丽的文字引领我们缓缓地走近她。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志摩就经常写诗给林徽因看。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志摩写过很多诗送给她,最有名的是《偶然》。如果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徐志摩的影响,林徽因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许要大得多,但是事实不是这样,也许毕竟只是也许,后人无从细说。

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阳历是1896年,同样也是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承父业,于是他留在北大学习。1918年徐志摩北大肄业以后去了美国留学,读的也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

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而此时,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加上离家已久,徐志摩“正感着苦闷想换路走”,十分思念妻儿,因而盼望张幼仪能早日来到自己身边。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

对于这段生活,张幼仪说:“我来英国的目的本来是要夫唱妇随,学些西方学问的,没想到做的尽是清房子,洗衣服,买吃的和煮东西这些事,”“他的心思飞到别处去了,放在书本文学、东西文化上面。”“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总是:‘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张幼仪说,他们结婚以来夫妻之间很少说话,关系冷漠,徐志摩说她是“乡下土包子”,“观念守旧,没受教育”,甚至曾对她说过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沉稳柔婉、性格内敛,主要接受传统教育的张幼仪,难以吸引天性浪漫、天真、自由开放,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熏陶的徐志摩。而且,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成见从一开始便有,这种成见顽固地阻止他对张幼仪作进一步的了解,因而,尽管张幼仪试着做种种努力,精心料理好家庭生活,但始终得不到徐志摩的认可,到了1921年的春天,他们这种本来就冷漠的关系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时的林徽因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8岁,按阳历是7岁,他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是大哥哥辈的人物了。当年只有16岁的林徽因,却还只是个中学生。

关于第一次见面,林徽因在《悼志摩》中说,“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影响他迁学的狄更生先生。”1920年秋天,徐志摩为了与英国文学家和“中国迷”狄更生认识,想请林长民作介绍,因而到林家去拜见林长民,在那里,他不但结识了狄更生,而且与林长民相谈甚欢,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更为重要的是,他见到了让他倾慕一生的人——林徽因。可以说,正是这次见面,改变了徐志摩今后的人生,使他的生命得到了绚烂但却短暂的绽放。

由于性情相近,都十分浪漫潇洒、率真幽默,从第一次见面起,徐志摩与林长民就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从此,徐志摩成为林家的常客,一有空就跑去找他的老朋友聊天。林长民告诉徐志摩,他在留日期间曾经爱上一个日本女孩,并向他倾诉自己对婚姻的感受。徐志摩则向他讲述留美的经历,对学业的厌倦,等等。

这种忘年的友谊在短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甚至发展到二人互通“情书”的地步。徐志摩扮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则扮一个有妇之夫,假设两人在不自由的情况下相爱,只能互通书信倾诉绵绵情意。更有意思的是,徐志摩在回国之后还将一封林长民给他的“情书”公开发表。可以说,林长民的浪漫才情进一步激发了徐志摩内心的激情,使他更加开放、活跃。他说,当时他们两人“彼此同感‘万种风情无地着’的情调,这假惺惺未始不是一种心理学叫做‘升华’的”。

在林长民死后,徐志摩曾做一篇感情沉痛的悼文。在文中,他详细地谈到了对林长民的认识、敬佩,以及二人真挚深厚的友谊,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让人唏嘘不已,他说:“谁有你的豪爽,谁有你的倜傥,谁有你用,你何尝放过你自己来?对己一如对人,你丝毫不存姑息,不存隐讳,这就够难能,在这无往不是矫揉的日子,再没有第二人,除了你,能给我这样脆爽的清淡的愉快。再没有第二人在我的前辈中,除了你,能使我感受到这样的无‘执’无‘我’精神。”也许,只有他们这种具有真性情的人才能有这么独特的友情。

随着和林长民交往的深入,徐志摩与林徽因也熟了起来。他渐渐发现,这个梳着两条小辫、像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不仅俊秀可爱,而且思维活跃,见识明澈,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都超出了她的年龄。

林徽因第一次与徐志摩见面,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表的美丽,蕴于内而体现于一颦一笑的大家闺秀的气质,都让徐志摩赞叹不已。而且,随着交往的增多,林徽因的聪慧、幽默、追求独立、坚持己见等等内在的品质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让徐志摩深深折服。在很多的闲暇时间,他们一起谈论各地见闻、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故家旧事等等。而其中最令两人着迷、让两颗心灵激动的,应该是文学的迷人殿堂。

徐志摩本来就具有浪漫不羁的诗人气质。在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之后,他大量阅读乔治·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哈代、艾略特等著名诗人、作家的作品,沉浸于文学的世界尽情逸游。心中的浪漫主义激情终于找到了文学上的知己,林徽因对文学艺术也是充满热爱,而且正以一颗敏感的少女的心感受、想像着这个世界。

他们一起讨论某个作家的风格、某首诗歌的韵味,有时为有共同的见解而激动不已,有时也会互相争论。这时的徐志摩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国诗歌和英国戏剧的世界,新美感、新观念、新感觉,同时也迷惑了他自己,也就是在这种频繁而又让人着迷的交往中,徐志摩对林徽因“倾倒之极”,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伴侣,回味不尽的诗歌情思。他在日记中宣泄自己的感情,灵感闪现便给林徽因写信倾诉,用他自己的话说:

“正当我生平最重大一个关节,也是我在机械教育的桎梏下自求解脱的时期,所以我那时的日记上只是泛滥着洪水,狂窜着烈焰,苦痛的呼声掺和着狂欢的叫响,幻想的希望蜃楼似的隐现着……”

张幼仪则说:“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那时伦敦和沙士顿之间的邮件送得很快,所以徐志摩和他女朋友至少每天都可以鱼雁往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徐志摩发现自己来林寓不仅仅是为了找林长民,更是想见林徽因,想和林徽因说话。他生平第一次,深深体会到爱恋一个人的痛苦和甜蜜,尽管他与妻子张幼仪已经结婚6年。徐志摩的感情来得迅疾而强烈,他认为,他对林徽因的追求是对爱与美及自由的追求。因此,他要结束与张幼仪无爱的婚姻。

对于林徽因来说,这种火一般的爱恋让她感到激动、幸福而又困惑。她因为有了这么一位才华横溢、宽容、善良、体贴的“大朋友”而庆幸。父亲不在身边的时候也有人做伴了,满腹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有人倾诉了。世界好像不再那么空虚,一个热情的身影填补了无聊的空闲时间,一切变得似乎更有活力,更有激情。但是,她只能把他当做一位“大朋友”。其实,一开始相识的时候,比她大近10岁的徐志摩更倾心的是与她的父亲的友谊。甚至可以说,一开始,徐志摩是作为林徽因的“徐叔叔”而出现的。当这位比自己年长而且已婚的男子向自己坦白火辣辣的爱慕之情的时候,林徽因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不自主地往后退缩,像是怕被这热情所灼伤。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不可否认,她爱徐志摩广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奔放的性情、坦荡率真的为人。尽管徐志摩长她8岁,但他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孩子般的“真人”。

面对徐志摩热烈而率真的感情追求,林徽因不知所措了。林徽因的一首名作《那一晚》,写的就是1920年康桥的“那一晚”,她说: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照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黑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最初的慌乱过去之后,16岁的林徽因竟沉静下来。她难过地反省自己:当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才会跟他无顾忌地交往,自己怎么可以去做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热门推荐
  •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共分15章,分别从美德、学习、性格、交际、修养、气质、关念、能力等方面为父母设置了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全方位地给家长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在教育女孩时发挥孩子的优势特征,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如何把怯弱的小丫头培养成充满自信、有个性的阳光女孩?如何把脆弱、爱哭的“玻璃美人”培养成敢于直面挫折的坚强女孩?如何让害羞、内向的女孩变得善于交际?……这一切都是父母关心的问题,而《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一书将全面解答家长心中的困惑。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励志经典。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走向成功的书,发掘人性的优点,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享受快乐的人生!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面对不可思议的还魂之谜,楚留香如何找回真正的“尸体”,又如何揭露江湖第一杀手组织的真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军旅生涯之班长

    军旅生涯之班长

    班长带领新兵,新兵成为士兵;士兵成为班长,班长带领新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时光流逝,军魂仍代代相传。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本故事纯属虚构。)
  • 有爱不觉天涯远

    有爱不觉天涯远

    那一刻,她的心,忽然柔软无比。她仿佛听到自己心里铁马冰河一般轰隆隆响过,所有的坚冰,都融化了。她知道,原来她的心,一直偏离在爱的轨道之外。这摔倒的跤,让她的爱情拐了一个弯,他的宠爱和心疼,是拐弯处鲜明的路标,一路引领着她,走进爱的轨道。
  • 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风云诡谲的社会中,若没有八面玲珑的黄蓉帮你打点一切,便应如韦小宝般善用心机与诡计,方能在斗智斗勇和比拼心机的过程中,从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
  • 危险性学生

    危险性学生

    圣亚当斯高中高三癸班是有名的问题班,即便是校长也拿他们无可奈何。直到他们班上来了一个奇怪的转校生,一切似乎都因他而改变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