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400000023

第23章 仁 爱 (1)

合 群

我们授课的教室,有四面墙壁可以遮风挡尘;有桌椅板凳,可以供我们读书写作。墙壁,是用很多砖块堆砌而成的;桌椅和板凳则是由许多木板拼接而成的。假如把它们拆散,分解成一块块独立的砖块和一条条木板,它们便失去了墙壁、书桌和板凳的作用。另外,我们通过穿衣来御寒保暖。衣服,是用棉线、毛线或纤维做成的。假如把它们拆散,变成一缕缕棉线、毛线或者纤维,它们也就不再有衣服的作用了。回过头来再说我们的身体,是由耳、眼、手、足等各种器官组成的。这些器官,又是由无数个细胞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如果把这些器官一个个拆散,甚至分离成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它们又怎么产生视听行动的作用呢?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一个人独自奋斗,难免遭遇饥饿、寒冷的状况;把众人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打拼,幸福的生活、文明的事业才有可能实现。例如我们的工业社会,最初的时候必然是一个人的手工劳作。后来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传授给他们手艺,生产的产品就会比较多。把很多人集合在一起组建成大规模的工厂,这样才能使用机械,增加利益。把大部分工人组织起来建立工会,才能逐渐摆脱资本家的压迫和统治,这也是思考如何避免苦难并为将来的幸福做准备的方法。这难道不是把众人的力量集合在一起的效果吗?

我们这个社会最为普通的群体就是家庭。建立了家庭之后,才会产生抚育儿女、赡养老人、分担劳动、照顾生病的事情。把一个乡的人集合起来,组成一个群体,才有彼此之间的互助,才有学校的发展建设。把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的人们集合起来,组成一个群体,才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更高等的教育。把全世界的人们集合起来,组成一个群体,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即使有土地贫瘠、偶遇天灾的地方,也都非常容易救助,而兵战、商战等严重灾祸,也能绝迹于这个世界了。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生 命

人的生命,是其实行一切权利义务的基础。无故杀害或伤害他人的生命,就是将对方的一切权利义务全部破坏,罪过非常大。因此杀人偿命,古今中外的法律都是这样明确规定。

人与人之间不能够相互杀伤。假设有凶狠残暴的人要加害于我们,我们又岂能坐等着被人伤害?势必尽全力抵抗,即使也用残暴的手段杀死或伤害了他,也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不仅不违背严禁杀伤他人的法律,恰恰是来维护此法律的。因为对方想要杀伤我,正是要破坏法律,如果我束手听命,以至于丧失自己的生命,那么不仅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也是坐视法律被破坏却不尽力挽救,这也是我的罪过。因此由于正当防卫而导致的杀伤他人,文明国家的法律是不禁止的。

由于正当防卫导致杀伤他人,也是迫不得已。假使自身已经保全了,有的余怒未消,有的有仇必报,因而杀伤他人,这在正当防卫之外的杀伤就是有罪的了。一个人的权利,只是限于其个人利害关系之内,超过此界限,制裁的权力就在于国家了。违犯国家法律的人,其所加害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人,也是负罪于整个社会。一个人就是社会的一分子,一分子的危害,也一定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平静和谐,就好像人的身体即使仅有一处受伤,也会有害于整个身体的健康。因此刑罚的权力属于国家,而不是私人能够得到的。假如有人在正当防卫之外还杀伤他人,国家也一定会用刑罚来处罚他,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私怨,即使有的人借着这个理由来报父兄亲友的仇,也是徇私情而忘了公义,现代文明国家的法律大多禁止这种做法。

决斗,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野蛮风俗,国家既然已经有法律来判断是非曲直,而我们由于一己私愤,仍然采用格斗来解决问题,这只是彼此互相杀害而已,怎么会被法律所允许呢?况且决斗,不是我杀人就是人杀我,双方都变成了放弃基本义务的人。而追究其起因,都只是区区的私人恩怨。况且双方一胜一败的结果,也不能用来评判是非曲直,而是看其格斗技术的优劣,这怎么能够与法律的制裁同日而语呢?

法律也会杀人,死刑就是。死刑是否应该废除,学者们的看法各有不同,现在的观点认为,以目前社会的文明程度,死刑还不能完全废除。刑法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文明的程度而逐渐改革。因此过去所实行的刑罚,有些比较残酷的,当然不能不改变,然而全部废除死刑的说法,还不能不留待未来。

由于一个人的正当防卫而杀伤他人,是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那么由于国家的正当防卫以至于杀伤人,也一定是国际公法所允许的,自不必多说,这就是战争。兵凶战危,无论古今中外,人人都知道,而现在信仰社会主义的人,说起来更加沉痛恳切。然而地球上还有国界,各国为了各自谋求其国民的利益,就不免会与他国发生冲突,冲突已经加剧,谈判也无法解决问题,就只能诉诸战争。那么其国民中亲身参加战争的,出枪挥刀来杀伤敌人,不仅仅在道德和法律的层面,所有方面都是不禁止的,这实际上是出于国家的命令,而且由国家拿出公款并为战争所做的准备。只是敌人中不参与战争的,或有战败投降的,那么即使在两国开战的时期,也不能任意加以伤害,这是国际公法所规定的。

选自《中学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爱 物

孟子曾经说过:“对亲人亲近就会对百姓仁爱,对百姓仁爱就会爱惜万物。”也就是说,人如果有一颗亲近仁爱的善良之心,就会将这颗善良之心推广到万物,所以说:“君子看到家禽猛兽欢蹦乱跳地活着,就不愿意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一次孟孙打猎时捕获了一只小鹿,便命令秦西巴用车拉回家,路上小鹿的母亲一直紧紧跟随,秦西巴于心不忍就把小鹿放了。孟孙知道后大为恼火,一气之下赶走了秦西巴。三个月之后,孟孙又把秦西巴请了回来,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当老师,他说:“连小鹿都不忍心伤害的人,又怎么会伤害小孩呢?”这足以证明爱人之心与爱物之心是相通的,古人早就已经认可了这一点。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能够培养人们爱物之心的观点和方法就更多了。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古代的人大多都有“神创造动物以供人享用”的观点。齐国的田氏在自家的庭院中祭奠祖先,食客就有上千人。在众多的食客中,有献鱼和雁的。田氏看见之后感慨道:“上天对人类真的太好了!创造出五谷和鱼鸟供人们享用。”众宾客听了无不交口称赞。鲍氏十二岁的儿子坐在次席上,他走上前说道:“事情并不像您说得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一同生长,只是种类不同而已。种类不分贵贱,只是在大小和智力等方面相互制约,并各取其他种类作为食物,而不是一个物种为了另外一个物种而生存。人类只是选取自己可以吃的东西作为食物,怎么可以说这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呢?蚊子刺透人的皮肤吸食血液,虎狼以食肉为生,难道因此就说上天创造了人类是为了蚊子的生存,而肉类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虎狼?”这个鲍姓少年讲出的理论已经非常先进了。自从有了生物的进化学说,我们方才知道,人类是由别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只不过彼此间的种族关系比较疏远罢了。

二、古代的人还有“动物只有知觉,只有人类才有灵魂”的观点。随着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明白,所谓的灵魂只不过是人类思想意识的总和。另外,随着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先后发现了能说话的狗、会算数的马,由此我们又知道了,动物的意识本来就和人类一样,只不过进化的程度比人类低而已。

三、古代用来帮助人类劳作的工具,只有动物;动物用尽全身的力气之后,人们还是不满足,于是就用鞭子抽打它们的身体,还不停呵斥它们,这样一来,爱护万物的心常常被利己之心掩盖了。伴随着机械化的兴起,运输和耕种这类一直依靠动物来完成的工作,逐渐被机械所代替。因此那些残暴地虐待和驱使动物的行为也逐渐减少了。

四、古人把吃肉当做重要的养生方式。随着卫生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吃肉也存在弊端,吃肉不仅会传播微生物,而且微生物死亡的时候,还会产生一种病毒,严重损害吃肉者的身体健康。于是素食主义渐渐盛行,不久的将来屠宰场有可能逐渐消失。

如今,保护动物的组织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屠宰和捕杀动物的行为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绝迹;然而只要我们坚持将这种教育进行推广和传播,就一定会让人们产生一种爱护万物的博大胸襟。古代晋国的翟庄先耕种劳作,之后才吃饭,平日里总是以打猎钓鱼为乐趣,上了年岁之后就不再打猎了。有人感到疑惑,于是就问翟庄:“钓鱼打猎同样都是伤生害命的事,您只放弃了其中一件,这是为什么呢?”翟庄回答说:“打猎是我主动,而垂钓是鱼儿自己上钩。既然这两种行为不能一下子都戒除,那么就把最伤害生命的一件先戒除。”到了晚年,翟庄也不钓鱼了。由此可见,人类爱护万物之心的普及,一定会像翟庄的行为那样日渐推进,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子 女

普通人所爱惜重视的东西,没有超过身体的。如果没有父母,就不会有自己的身体。那么作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

父母对孩子的爱源于天性,其感情的深厚程度,没有什么能够比拟。在孕育孩子之初,母亲不敢用力跺脚,不敢高声说话,精心挑选饮食,节制身体的行动,无时无地不在为胎儿的健康而焦虑。等到孩子出生,如果不是父母费尽辛劳保护孩子,就不能保全他的生命。而父母从不厌烦,饿的时候担心孩子吃不饱,吃饱了又担心孩子吃得太多;寒冷时怕孩子着凉,酷暑时怕孩子喝水少。不仅如此,孩子的一哭一笑,父母无不留心观察,并与其一同悲伤或快乐。孩子稍微长大一些能爬行了,就盼望着他能站立;等到能站立了,就又盼望着他能行走。等到孩子六七岁进入学校,父母又盼望他每天都有进步。孩子偶尔生病了,父母到处求医问药,日夜操劳,全然不顾自己日益衰弱的身体。有时孩子天黑了还没有回家,或者去远处游玩,父母会靠在门上向远处眺望,只盼着孩子安然回来。等到孩子完成学业,能够经营独立的事业时,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事业的成败,事业兴隆的话,父母跟着高兴;事业衰败的话,父母跟着担忧,终其一生没有父母不为子女辛苦劳碌的。唉!父母的恩情,世上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世人对于一顿饭的恩情,都会想着知恩图报,父母的恩情如此伟大,我们又将如何来报答呢?

侍奉父母的方法,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孝。父母爱子女,有些即使动物也可以做到,而子女孝顺父母,只有人类才能做到。因此孝顺,就是为人的根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人类所经历的时间最长。其他动物往往出生不到一年,就能够独立生存,其沐浴父母恩泽的时间不长,因此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就比较轻。人类就不同,因为受父母养育和照顾的时间最久,父母身心的付出也最多。所以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也变得更加重大,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况且孝顺是使一个家庭变得幸福的原因。一个家庭就如同一个国家,家里有父母,如同国家有元首。元首统治一个国家,如果人民不够顺从,国家一定会因此衰弱;父母统治一个家庭,如果子女不尽孝道,家庭一定会因此不和谐。一个家庭里,父母、子女、兄弟之间每天争执不休,由这样的家族所组成的社会和国家,又如何能指望其协调一致,从而达到长治久安呢?

古人说过:“孝者百行之本。”如果一个人不尽孝道,那么其他的品性也就不值一看了。在人的道德标准中,孝为最大,也是最重要。用孝来侍奉长辈就是顺从,用孝来结交朋友就是诚信。假如事事都用孝顺父母的心态来执行,从此道德就算是完美了。《论语》曰:“既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又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很少见的。君子一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只要根本建立了,那么做人做事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孝道呢?孝道有多种方式,但是主要的有四种:顺从、爱戴、尊敬、报德。

顺从,谨遵父母的训导、教诲以及命令。但是,内心不服而表面假装顺从是不行的,一定要用诚恳欢欣的态度来顺从。作子女的对父母都是极其信任的,对于父母的训导,子女相信那是符合道德仁义的要求;对于父母的劝阻,子女相信那是出于慈爱的目的,因此遵循父母的命令,一定可以增进自己的幸福。又怎么会有丝毫的勉强呢?反过来,即使子女不顺从,父母也不能轻慢他们,应当多指导他们,尽到父母的责任。那么,为人子女的又怎能不把顺从当做自己的基本义务呢?世上有人痛心自己的父母不够慈爱,大多是由于自己侍奉父母不得法,责任多在子女身上。

同类推荐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2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2

    有一种爱情,就算分离再久,一旦相遇就会有奇迹。聂宇晟学成归来,成为当地医院的心外科医生。七年来,聂宇晟设想过无数次自己与昔日恋人谈静重逢的场景,却没想到再见时,他成了谈静儿子的主治医生。一贯冷静、自律又沉稳的聂宇晟,面对这个他曾经呵护备至、爱到无以复加的谈静,变得迷茫与不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 清穿之无良长姐

    清穿之无良长姐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现代米虫女穿越清朝,开了金手指,进行正太养成的故事。刚出生就离开爹娘被抱养?没关系我使劲抱大腿!被虚伪的宫妃利用当枪使?没关系我的靠山是康熙!生活无聊寂寞空虚手痒痒?没关系正太很多随便调戏!孝庄虚弱正太危险咋救急?没关系我有空间外挂金手指!场景一“想当皇帝不?”“不想!”“为毛?”“姐姐说,当皇帝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吃的比猪烂,干的比驴多!”场景二“卑鄙无耻!”“谢谢夸奖,姐姐说,装逼只是瞬间,不要脸才是永恒。”场景三“我不想嫁到蒙古。”“太好了,嫁给我吧。”“……我还是嫁到蒙古吧。”“……那我就看看,哪个部敢把你娶回去!”场景四“你是选皇位还是选她?”“……”“我选她,所以皇位给你吧。”“你不会后悔吗?”“……后悔的只会是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盛世田园

    重生盛世田园

    她将家乡开发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带着全村人发家致富,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她对这个世界充满防备,可是有一天,那个男人对她说,我种田来你花钱,我挑水来你花钱,我养猪来你花钱,我劈柴来你花钱……既然如此,她笑,那么,从今以后,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她死于爱人亲手制造的车祸。重生回十岁那年的农村。说她成绩烂考不上大学?那她就读个博士顺便留留洋。混它几个文凭拿着玩,要是想要还可以送你几本。说她家穷读书浪费钱?几千沓百元大钞甩你身上,我砸死你可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蛮族之王

    蛮族之王

    一代土鳖蛮三刀依靠无上王霸之气收服了德邦三基友成为小弟,原来以为三个高富帅能够让自己人生少奋斗三十年,但事实证明他错了!没有最坑只有更坑,德邦三基友你值得拥有!
  • 我是你的朱丽叶

    我是你的朱丽叶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花痴女生与帅哥老师的悲催情感故事。米星希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恋爱却一直不大顺利,他和美眉老师林可可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互相爱慕,却都不承认,他们总是吵嘴,以各种方式攻击对方——当老师的恋情出现危机时,暗恋老师的女生疯狂制定“老班培养计划”,美女老师只好绝地反击——两位“麻辣教师”以独特的风格教育学生,他们对学生宽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为他们付出自己的努力,觉得学生就是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许多的感动,会从中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这本书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不仅笑料百出,有数不尽好看、好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