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0000000010

第10章 病危

子琦回到家后不久,一个窈窕的身影出现在城内紫槐胡同的外面,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子家药铺就在这条古老幽静的胡同内,不过自从子睿哲意外去世后,药铺已经改成了社区诊所。

明亮的路灯下,女人婀娜的身姿如微风中摇曳的莲花,展现出令人窒息的高雅气质。只见她穿着一款古铜色的修身束腰风衣,整个头部用丝巾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副黑色宽边镜框的近视镜,神秘而又冷酷。

神秘女子站在胡同口张望了一下,离胡同口三十来米的地方有一栋低矮的沿街铺子,屋檐下悬挂着一只不大的灯箱,上面有四个红心构成的十字图案,显示这里是一间诊所。在诊所门口对面有一盏明亮的路灯,能看见门口处还挂着一个陈旧的葫芦形状的幌子,“悬壶济世”,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一个中药铺。

女人回望了一眼刚刚走过的街道,寂静的街道上空无一人。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她能感觉到有双眼睛正在远远地注视着自己。她轻轻吸了一口气,迈步向胡同里走去。

就在几十米外的阴暗处停着一辆丰田越野车,车里的年轻男子手里举着一个带夜视功能的望远镜,一直紧盯着前面的女人,直到她从视野中消失。

诊所内寂静无声,屋里只有一个穿白大褂的男子坐在老式的桌案边,年龄在三十来岁,白白净净的脸庞,脖子上挂着听诊器,他就是诊所唯一的医生于志国,外号三药。

三药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桌上的手提电脑,在电脑旁零散地摆放着一些陈旧的线装书,有好几本还敞开着,《肯堂医论》《金匮要略浅注》《敖氏伤寒论》《张氏医通》《针灸大成》,都是些中医古籍。他看一眼敞开的书,然后又敲击着键盘,看情景好像是在往电脑里输入资料。

诊所里还有个护士小袁,今晚被男友接走,两人去新县城参加同学的婚宴。奇怪的是,今天的病人似乎特别少,一个晚上只来了两个拿感冒药的。

“当——”

旁边的老式座钟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这个上弦的机械表使用了四十多年,走时依旧很准。

听到钟表的报时声,三药抬头看了一眼,已经是十点半了,便举起双臂伸了一个懒腰,又看了看电脑屏幕上刚刚输入的资料,情不自禁地咧嘴一笑,心想:子琦从国外回来得真是时候,自己很快就要完成他交代的事情了。

几分钟前,子琦刚来过电话,说已经回到家里,让他不要牵挂,明天再来诊所看他。三年前,子琦回来处理父亲的后事,离开前特意交代三药一件事情——子家祖上传下来的数千册医书,都放在城外老宅的书房里,子琦请他抽时间把那些中医古籍逐一扫描进电脑中。这是一项繁杂的工程,三药几乎把空余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最近一段时间他在进行最后的分类整理,再过两天就可以交给子琦了。

三药起身准备去把诊所的门关了,然后再整理一会儿资料。刚走到门口,猛地看见门口上部的玻璃上映着一个人影,外面的人用手扶着门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他赶紧伸手拉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女人,穿着一件时尚的风衣,头上围着清淡素雅的丝巾,高挑的鼻梁上架着黑色的宽边眼镜,手上戴着黑色的绣花手套,左手扶着门框,右手捂在胸口上,一副楚楚动人的姿态。

三药虽然对服装没有多少研究,却能看出对方身上的这件风衣价值不菲,这身穿戴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这几年随着古城知名度的提高,不仅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摄影、画画的艺术家甚至在城里租下房子长住,还有一些影视剧组把这里当作拍摄基地,所以时常有外地人来诊所看病拿药。

“哎哟,您这是怎么地了?赶快进来……”三药的话语带着浓浓的河北口音,他忙不迭地招呼站在门外的女人。

“身体有点不舒服,是老毛病了,听宾馆的服务员说这里的医生擅长中医,所以特意过来看看……”

来人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轻柔绵软,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说话的间隙还大口喘着粗气,像是胸闷气短的样子。

看到女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三药急忙搀扶着她的胳膊走进屋里,坐到桌案前的椅子上,然后微笑着说:“您算是来对地方了,我们这里就是专门的中医诊所。”说着话三药隔着桌案坐下,打量着眼前的女病人。中医看病的四诊法,望闻问切,第一步就是观察病人的气色神情。

从面容和声音判断,女人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大家闺秀所特有的高雅气质。一般病人进来后都会把头巾摘下来,而这个女人只是用手把脸部的头巾向后扯了扯,并没有把头巾取下来。现在是阴历四月中旬,到了晚上山里的气温也只有十多度,仍然让人感到有些寒意。所以三药对女人的这身打扮并不感到奇怪,只是无法看清对方脸庞。

见三药在打量自己,女子柔声细语地说:“我经常会感到胸口憋闷气短,特别是工作时间长了,头部像被什么东西蒙裹住了一样,近两天情况有些加重。”

“您是‘奏’什么的?”

三药不自觉地说出了方言,“奏”本地土话就是“做”的意思。

“我是个编剧,在城里拍摄的电影就是我写的,导演要求对剧本进行修改,这几天忙得有点累,今晚感觉特别不舒服。”

中医诊断的第二个要点是“闻”,就是听病人说生病前都做了什么事情,了解病人的各种信息。三药边听病人叙述边微微点着头,又问道:“伏案时间长了是不是感觉胸闷得厉害?”

“有点,也不完全是,有时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时坐一会儿就喘不上气来,好像是周期性的发作。”

三药微微一笑:“胸闷气短是气虚的表现,肺主气,气虚是肺脏先虚形成的,而肺在五行中属金,逢丙丁日火旺时,因金受火克而病重。另外五脏中心肺属阳,到了晚上以阴性为主,所以症状到中午时会加重,傍晚的时候逐渐减轻,到半夜时变安静了。”

“原来是这样啊,到了晚上感觉呼吸顺畅,还以为是活动少的原因。”

“病情的变化与阴阳四时的虚实有密切联系。五脏中的肾脏属水,五行中又是金生水,所以肺肃降以助肾,而肺虚则肾弱,还会引起腰部的酸痛……”

不等三药说完,女子就点着头连声说:“对、对、太对了,我就经常腰部酸痛,还以为是长时间坐着造成的,原来是肺虚引起的啊,您不说还真不知道。”

“与长时间一个姿势也有一定关系。”三药点了一下头,继续说,“肺气能滋养皮毛,肺虚时必先感觉体表寒冷,表现为毫毛竖立,畏恶风寒,还会气喘咳嗽。”

“您真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我时常会咳嗽,而且特别怕冷,刚才从宾馆出来时特意穿上加厚的风衣,以您的判断我这种病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女子的称赞让三药心里顿时如喝了蜜一样美滋滋的,以前师父坐诊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赞誉,自从他去世后,诊所内就很少听到这样的话。

三药一脸春风,微笑着说:“忧能伤肺,情致的变动为忧,所以这种病症多为情感所困形成的……”他边说边观察着女子的面色,感觉她的面部表情似乎有些呆滞,部分脸颊被真丝头巾遮挡住,但是露在外面的部分一直没有任何变化。镜片后的一双美目闪烁着捉摸不定的眼神,三药的心里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却又说不出为什么。

三药的话好像说中了女人内心的痛处,她沉默了几秒钟后又问:“请问大夫我这种病需要如何治疗才会好?”

三药默默地把一个枕头形状的小布包往前推了一下,示意女子把手放在上面。女子先把手套向下扯了扯,不过并没有取下来,又把风衣袖口向上挽起了一点,露出白如莲藕的手腕,然后把前臂放在桌案上。三药伸出三根手指轻轻按在了女子的寸口脉上。

三药微闭双眼,凝神静气地通过手指尖来感觉对方脉搏的跳动。诊脉时手指的力道很有讲究,有轻有重,刚开始取病人的浮脉,手指轻轻地按,如果是外感病,此时的脉就非常明显。然后再用一半的力,这是中取,一般人的脉位应该在这里,这里的脉象对诊断病情非常关键。再加点劲就是沉取了,这是诊断里病的,一些病位较深的病要从这里看出来。

女子寸口上的脉不上不下,如抚摸鸡毛的感觉,这是肺脏有病的脉象。正常的肺脉来时,轻虚而浮,像榆荚下落一样轻浮和缓。如果是死症的肺脉,来时则是轻浮而无根,如物之漂浮,如风吹绒毛一样,飘忽不定,散动无根。这些脉象普通人很难察觉出其中的差异,对有经验的中医来说却是大为不同。

女子趁三药给自己切脉的时候,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房间左侧有一个小门口,里面是病人打点滴的地方,只有门框没有门,挂着半截白色的门帘,从门帘的下部能看见里面的病床。屋子的右侧是一张分辨不出颜色的柜台,柜台后是常见的那种带有密密麻麻小药匣的中药橱架。药匣前的字迹好多已经辨认不出来了,一幅没落的迹象。

三药的注意力都在女子的寸口脉上,没有察觉到女子在左顾右盼。他通过脉象感觉女子除了肺虚没有其他病症,于是用商量的口吻说:“你是肺虚喘急,不是什么大毛病,我给你开副中药调理一下吧。”

女子摆着手说:“别,我最怕喝中药了,又苦又难喝,弄不好喝下去也会吐出来。”

三药想了一下:“那我教给你一个偏方,不苦而且对于肺虚喘急很有疗效。你把十五克光明钟乳石粉用糯米调和后蒸熟,然后研成泥状再团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一颗用温开水送服,一天三次,一周内保证见疗效。”

“这个方法不错,可是我住在宾馆不太方便弄这些,另外忙着修改剧本,也没有时间弄,我听说针灸见效很快,您能不能给我扎几针?”

“当然可以,不过针灸也需要过程,并不是扎一次就能治疗好,特别是像这种慢性病要有一段疗程才可以。”

女子想了一下,用央求的口吻说:“我住在东关陈家胡同的家庭旅馆里,因为要赶剧本没时间来诊所,您能不能抽空闲时间去旅馆帮我治疗?费用的问题不用考虑,我可以加倍给。”

“你住的那家旅馆是不是叫陈家客栈,在陈家胡同的中间位置。”

“不错,是叫陈家客栈,整个客栈都被我们剧组包下了。写剧本需要清静,所以我自己单独住一个小四合院。”

“请问怎么称呼?”

“我姓萧,萧碧菡,您到陈家客栈后打听萧编剧,大家都知道。”萧碧菡说完,又问了一句,“对了,还不知道大夫贵姓呢?”

“哦,我姓于,干勾于,叫于志国。”

“于大夫,这么说您答应了。”

三药点点头,爽快地说:“没问题,我经常出诊,有一些不方便出门的病人必须去他们家里治疗。”

“医者父母心,先谢谢您了。”

“不用客气,为病人服务是医生分内的事。今晚先给你扎一针,等你睡觉的时候会舒服一些……”三药边说边拉开桌下的抽屉,取出一个银色的合金针盒。

“于大夫,像我这种情况平常需要注意些什么?”

“你是不是有熬夜的习惯?”

“嗯,我习惯在晚上写作,夜深人静的时候便于思考。”

“中医自古以来都认为,人以通天气为生命的根本,天气衍生五行,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就会伤害人体。比如人的阳气,早上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再有激烈的活动。你写作的时候身体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是思维和精神却非常活跃,而且内在情绪会随着故事情节产生变化,这种情况比身体运动更能搅动体内阳气,这恰好违反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受侵扰而衰薄,所以说绝大多数的病都与不良习惯有关……”

说着话,三药站起身,抬手示意萧碧菡去治疗室。

萧碧菡跟在三药身后走进治疗室,屋里很整洁干净,四张病床并排摆放着,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房间一侧有不锈钢的橱柜,上面有许多药瓶。她巡视了一圈后问:“要在什么穴下针?躺在床上还是坐着?”

“坐在椅子上就可以,第一次在肺经五腧穴下针。”

“五腧穴!好像没有听说过这个穴位。”

“呃,这么说萧编剧也通晓中医了?”

“谈不上通晓,仅仅是略知一二,我写的这部电影叫‘寻找失落的中医秘籍’,写剧本的过程中查阅了一些中医资料,所以多少知道一点。”

“听名字这部电影好像跟我们中医有联系。”

“嗯,的确涉及一些中医内容,您说的五腧穴在什么部位?”

“在肘关节以下。”

萧碧菡姿态优雅地坐在椅子上,看了看手上戴着的黑色绣花手套,然后轻声问道:“需要把手套摘下来吗?”

“不摘下来也行,你的病症为阳虚外寒,用补法在太渊穴上运针就可治疗你的病症。”

三药从药柜上取一根棉棒,沾上碘酒后,一只手托起萧碧菡的左手,用棉棒在她手腕横纹上擦拭了一下,扔掉棉棒,再从针盒里拿起一根针头形状有点像蚊子嘴的银针,这是专门用于补益精气的毫针。

中医的神秘和精妙通过一根银针展露无遗,体内正气虚弱时可以通过它补益,而邪气旺盛时也是通过银针来泻出,补或泻都通过针刺来实现,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运针的快慢。进针慢而出针快并急按针孔的行针方式为补法,进针快而出针慢,不按针孔的为泻法。

三药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银针中部,用左手托着萧碧菡的手掌,仔细观察血脉的走向,补法要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施针。三药抓住时机,迅速将针刺入萧碧菡腕部的皮肤中,针头不偏不倚猛地刺入太渊穴中,随后轻微而缓慢地进行捻搓。

按照针灸原则,行针时要求医生将精力集中到针端,要有如临深渊的感觉,既要小心谨慎又要聚精会神。下针后要注视着病人的双目,用自己的眼神来控制对方的精神活动,从而保证病人的经气运行畅通。

三药把针尖扎入太渊穴后,手指轻轻捻搓着银针,然后眼睛盯着萧碧菡的双目,准备引导她的经气运行,却忽然发现她也在注视着自己,而且萧碧菡的目光中似乎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和诱惑。三药顿时心里发慌,鼻尖上不自觉地冒出了汗珠,不仅没有控制对方的精神,反而让对方控制了自己。他赶紧低下头看着手里的银针,轻声问道:“有什么感觉没有?”

“嗯,刚开始像是被蚊子咬了一口,现在开始有轻微的麻酸感觉。”

三药判断太渊穴已经得气,于是停止了银针的捻搓,如箭离弦一般急速将针拔出来,同时用左手拇指急按住针孔,将经气留止于肺经中。

刚将银针拔出来,三药就感觉萧碧菡的手在往下坠,紧接着发现她的头垂了下来,身体也歪向自己这边。三药急忙用手扶住她的肩膀,连叫了两声萧编剧,没有任何反应,萧碧菡的身体柔软得像面条一样向椅子下面滑落。

三药猜想她可能是晕针了,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并没有多想,赶紧将萧碧菡抱起来放在旁边的病床上。

病人晕针有多种因素,有心理原因,也有体质、环境、病理、体位、刺激等等因素,所以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集中精力,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如有晕针的先兆要及早处理。刚才三药在下针时被萧碧菡看得心里发慌,没敢看她的脸,所以也就没有注意到她是否有晕针的先兆。

将萧碧菡放到床上后,三药伸手去摸她的脉搏,想诊断一下具体情况。他的手指刚搭在她的寸口脉上,立时吓出了一身白毛汗来。他竟然摸到了大而空虚的脉象,这是肺的真脏脉[1],病人只有肺脏衰竭将要死亡时才会出现这样的脉象,也就是说,出现了真脏脉后人很快就会死亡。

三药顿时冒出了一头冷汗,急忙加重了按在寸口脉上的三根手指的力道。他的心脏随着手指的感觉情不自禁地突突地急跳起来,因为根本摸不到病人的胃气[2],他赶紧又把手放在萧碧菡脖子喉结旁的脉动上,这里是人迎脉,专门候胃气的。

中医判断一个人病危的重要标志就是脉中无胃气,同时显现出真脏脉来。此时三药摸到的正是这样的脉象,他顿时慌了神,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好好的一个人竟然让自己一针扎得不行了,这要是死在诊所里,麻烦可就大了。

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三药情急之下想到子琦,慌忙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手都有些微微颤抖,用拇指按了重拨键,拨通了子琦的手机。

注释

[1]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是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故又称“败脉”“绝脉”“死脉”。《素问·玉机真藏论》记载:“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2]胃气,指脾胃功能在脉象的反映,即带和缓流利的脉象。《素问·玉机真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也指胃中的水谷之气。《灵枢·口问》:“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同类推荐
  • 放生

    放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西地平线

    西地平线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在中国当代文坛以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为其创作特色的高建群,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 最后一个道士2

    最后一个道士2

    查文斌——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正天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身披鱼鳞的远古氐人,复活的神秘君王,真正的扶桑神树······
  • 黄面人

    黄面人

    一位年轻的蛇麻商,格兰特麦勒的新邻居让他又是害怕又是生气,同时他的妻子艾菲尔丝开始出现奇怪的举动。麦勒做了一定的观察和行动,认为他的妻子与他的邻居肯定有问题,而且有些东西让他心里发毛,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为了彻底弄清楚那张脸,还有妻子的奇怪举动和不安,他向福尔摩斯求助。
  •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本书所讲述的案件均由真实事件改编,数起重大凶杀案,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为避免对号入座,地点和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繁华的都市突然出现了一名令人恐惧的变态杀人犯,他喜欢将被害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切下,就像技术娴熟的厨师,再把骨头留下,最后将肉寄给被害人家属,媒体冠以“骨头收藏家”的称呼。他为什么喜欢这样做?是有特殊嗜好,还是受过某种刺激?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江传

    长江传

    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天降神山

    天降神山

    雷光闪烁之际,从天降下一山,被世人唤为神山。山为何而降?来自哪里?又要去哪里?天际之上,主宰突然自我沉睡。这又是为何?看主人公凌云天是如何踏上强者之路,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通过对黄如论的描写和评述,为我们揭示出了一条真正能通向成功的经商之道。黄如论出身寒门又无靠山,为何能在不可胜数的民营企业家中脱颖而出?他的企业为什么能持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经历那么多风浪他都能越做越强?他为什么能多次名列“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的榜首?书中写得很实在也很清楚。黄如论的这种经商之道,如王朝柱评述的那样,它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当代世界经营管理与文明发展的新鲜经验,更是在他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和验证的。
  • 换个想法,立刻拥有:现代职业生涯成功指南

    换个想法,立刻拥有:现代职业生涯成功指南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调整我们对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看法和想法。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此,请你永远在心中铭记;改变想法,最终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因此,当你在感叹梦想中的财富、成功和幸福正离你越来越远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追求,而要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换个想法,立刻拥有!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这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品小小说集,从刘国芳的小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对小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审美把握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读之,让人有一种审美愉悦,精神得到释放,心灵回归了本真状态,读刘国芳的小小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审美的享受,一种悦神悦志的享受。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如此有意味的作品。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畅销100万册,公务员责任意识与职业精神养成的第一读本。立党为公,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贯穿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务员,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民与社会。
  • 很纯很卖萌:钻石富豪来相亲

    很纯很卖萌:钻石富豪来相亲

    他的儿子穿着限量版小西装,冷酷高傲;她的儿子却笑得像只喜羊羊。两个孩子一模一样,气质截然不同。那一刻,他咆哮如雷:“女人,你竟敢偷走我一个儿子!”(精彩片段)某电视相亲节目上,主持人问:“小盆友,你怎么也来相亲?”“我爸又老又渣,我替妈妈找恋人,甩掉他!”“额?所以你要撬你爸墙角?”“没错,非诚勿扰!”电视机前的冰冷男人,看着荧幕里的小盆友,眸光一冷,女人,你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