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青岛,我和同事驾车沿着海边的公路行驶,车平缓地驶过八大关。这里的道路干净、开阔,路旁能看见红瓦绿窗的德式建筑点缀在绿树之中,略带咸鲜气息的海风在我耳边吹过。
这段惬意的行程之后,我到达了青岛卡内基训练办公室。在这里,我见到了比当地景色更让我感到欣赏的卡内基训练的学员们,他们与我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其中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她扎着马尾,脸上有一种既认真又可爱的神情。当我们坐下来聊天时,她开口跟我说的第一句话,让我非常吃惊。
“我从小学习成绩好,总是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对自己很自信。可是您知道吗,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不是真正的自信。”这位叫做陈彧的高二学生对我说。她早在13岁时就参加了青岛卡内基青少年训练,此后一直与卡内基训练的老师们保持紧密联系。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我有预感,她会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的考试成绩不那么好,老师就不再表扬我,同学们也不再与我讨论功课。我顿时非常失落,觉得抬不起头来。”陈彧对我描述她的感受。
她继续解释说:“你看,我得到了表扬,便觉得自信,这种自信是老师和家长给的。他们一旦不再给了,我就不知所措。所以,这不应该叫做自信吧?”
“是这样的。你什么时候体会到了这一点呢?”我问道。
“在参加了卡内基训练以后,我发现自己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这种体会让我感到自信。我才知道,过去因为外界因素而令我感觉良好,那不叫真正的自信。”
“你觉得真正的自信是什么?”我问。
“我觉得无论自己考试成绩很好,还是非常糟糕,都相信自己有学习能力,同时知道自己可以应对很多情况,无论外界如何,对自己保持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那才叫自信。”陈彧兴致勃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很高兴可以与一位17岁的女孩子进行一场关于自信的深入交谈。
卡内基训练机构曾经对台湾地区1 400位中学生作过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最缺乏什么?你猜,排行第一的答案是什么呢?是“缺乏自信”。大约有70%的中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
不够自信的孩子,有时候会表现为过于依赖父母,难以集中注意力,不愿结交朋友,嫉妒、贬低他人,自暴自弃,疑神疑鬼,长期情绪低落,不能经受挫折,性格脆弱,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对挫折等伤害的痛苦体验比较深刻……“不够自信”这个问题以很多种面目出现,困扰着那么多的孩子们。
在为人生打基础的青少年阶段,如果拥有自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正因为自信如此重要,我对于陈彧对自信的体会很感兴趣。
陈彧的妈妈谷永青也参加过卡内基训练。她对我说,陈彧小时候是一个性格腼腆内向的小姑娘,一见人就藏在妈妈身后,一说话就脸红。不过,我现在看到的陈彧,是在几百人面前陈述自己经历的落落大方的高中生。
“陈彧,你是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的呢?”我询问了她。
她的答案是:实践。“我经过好几年的时间,才真正明白自信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自己能做一些事,就逐渐产生更多的自信。”
她告诉了我她的几次小经历。
“变化来自于每一次开口。”陈彧告诉我。
自从初一上了卡内基训练班后,课程中要求演讲,陈彧开始尝试在卡内基训练的全班同学前短讲。
卡内基训练结束后,陈彧开始寻找更多演讲机会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她开始愿意报名学校的演讲,而不像过去那样绕开这类活动。最初,由于讲得不够好,“有些同学会用奇怪的眼光看你”,这让陈彧真有些想退缩。“不过,这种时候尤其需要一咬牙一跺脚,敢于在生活中突破自己”,陈彧就这样鼓励自己。慢慢地,同学们习惯了,她也学会在全班同学前演讲了。
后来,陈彧开始练习课堂之外与人交流,比如在参加夏令营、加入新的班级时,她都主动找陌生同学攀谈,问问其他人所在班级的情况,聊聊最新看过的电视内容。虽然是闲聊,可是这挑战对于陈彧而言一点儿不亚于公开演讲。“演讲一般是由老师指定演讲者,自己半推半就,但没有人鼓励你去闲聊。”正因为挑战了这种难度,一次次敢于张开口和陌生人聊天,陈彧就一次次地锻炼了自己的勇气。
就这样逐步锻炼自己,陈彧越来越有自信,到后来,当着几百人演讲她也不会害怕了。这个过程,陈彧用了4年时间完成。
这时候,陈彧有了更高的愿望:去参加每年一度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世界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这个模拟大会是由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中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中进行讨论,非常考验参与者的思维与演说能力。陈彧所在的青岛二中是代表中国参赛的学校。
高一时,陈彧参赛申请失败了。短暂的沮丧之后,她继续练习表达能力与英语口语,第二年,陈彧如愿以偿,成为青岛二中10人参赛小队中的一员。而且,她还被选为了领队。
到了美国以后,陈彧傻眼了,本来认为自己的英文口语还不错,可到了比赛现场才发现,美国人的日常语速“简直像按了加快按钮一样”,远远快于平时自己听录音的速度。这让她和同学们很不适应。这时候,他们鼓励自己,要有信心,“其实不用考虑太多语法什么的,最重要的是敢说”!最后,这支敢说的队伍中,有8个人得到了奖励,其中两名同学还得到了最高荣誉:最佳代表奖。
去美国参赛,让陈彧大吃一惊的是,她在被邀请去参加美国其他参赛选手的舞会时发现,比赛席上冷静、沉着的美国高中生,在舞会上热情火辣。“这种开放的态度,这种火辣的环境,我以前会认为是‘坏学生’才做的事情呢。”陈彧说。
外国学生更容易打开自己,他们会很热情地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希望与更多人交朋友。这些都给了陈彧一定的冲击。结束比赛回到国内后,陈彧更明白如何去敞开心胸沟通与人际交往,她喜悦地对我说:“我现在更懂得如何打开自己了。”
“你看,我一步步地开始练习,慢慢地我就不再害羞,能打开自己了。”陈彧说,“那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信心是什么,那种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感觉。”
陈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国际问题专家,用自己的知识参与建立更好的国与国关系。我觉得她正在走向这条路上。要知道,当我们自己信任自己时,没有人能不信任我们。
我很高兴能看见陈彧这样自信的女孩子。因为自信,她不断积累能力,勇敢地去体会生命过程,去完成那些让她感到快乐的事情,也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在我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美好的青少年,他们也许像陈彧一样成绩优异,也许成绩平平,但他们都有健全的人格,能不断为自己培养更多的自信。
自信不是外部因素赋予的,而是自己内在的感受。它可以被培养,可以日渐滋长,最后获得成功。自信是一种状态,一种知道能坚守自己心中原则的笃定,一种永远进取向上的精神,一种顺境时不会迷失自己、逆境时不会放弃自己的心态。自信的人,能勇敢表达自己,又能开放地聆听他人,能积极进取,也能耐得住生命的低谷。
我真希望这种自信与乐观,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感觉,是被称为“早晨的太阳”—我们的青少年都有的状态。
清晰自己的梦想
当青少年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时,这恐怕会带来最大的自信。
许舜智是目前台湾长荣航空最年轻的副驾驶员,他现在做着自己从童年时就热爱的驾驶工作,翱翔在全世界。
但他在20岁时,还一度没有目标,学习懒散,考研究生也失败了。当然,人生都会经历小小的挫折,那并不算什么。不过,我很感兴趣,他是如何在低谷之后寻找到现在的人生的呢?
许舜智曾经是卡内基青少年训练班的学员,我们的讲师约他到台湾卡内基训练办公室,想听听这位已经成为一些学弟学妹们偶像的飞行员的故事。
2011年7月的一天,早上8点,台北的天空刚刚被唤醒,许舜智来到位于台北市的卡内基训练办公室。他说,过去两天自己从台北到上海浦东的航线开了一个来回,今天清早刚降落台北,就直接从机场赶到我们办公室了。我们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穿着飞行员的制服,白色的短袖制服上缀着肩章,显得整洁挺拔。谈到自己如何成为飞行员的过程时,这位刚刚驾驶了红眼航班的飞行员立刻显得神采奕奕,他谈话时既谨慎理性又充满热情,与他谈话真是一种享受。
他说:“我在大学一年级时,参加了卡内基训练,在班级里遇到一位女同学……”
许舜智继续说道:“有一天,这位女同学在课间跟我攀谈,她问我:‘你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呢?’”
“不知道啊。”许舜智当时回答。
“你不是说你很喜欢赛车这类驾驶的工作吗,为什么没有想过要当飞行员啊?”这位女同学继续问。
“因为我有近视,身材也不高,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当飞行员。”许舜智遗憾地回答。
“不对啊,你去查查,近视可以报考。”女同学告诉许舜智。之后经过查证,许舜智才知道,原来飞行员的招考条件已经由原来的限制近视者报考,到现在允许了。
这个想法并没有立刻引起许舜智的特别行动。他后来按部就班地在学校里读书,毕业后也和很多同学一样,去报考了研究生,他希望学习法律,但后来没有考上。这时,算是他人生一个小小的低谷,成绩不够好,未来也不清晰。也就是这时,他开始想起过去与同学的谈话:考飞行员。
“但是凭什么我能考上呢?”许舜智自忖,“我成绩平平、因为腿伤没有服役、个子不高……我身上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可以证明自己有办法走这条路。”
这时,他回到卡内基训练担任其他班级的学长。老师与他讨论起梦想。
许舜智的梦想是当赛车手,许舜智从小就喜欢玩遥控车,从小学开始驾驶赛车。14岁时,他第一次参加赛车比赛,就胜过了很多成年人,拿到了冠军,还上过当时的报纸。但如果成年后以赛车手为职业,他可能无法生存。所以这个梦想一时难以行得通。
他除了想当赛车手,还想当领航员,指挥港口货轮进港;做开“怪手”车的司机,去吊货柜;或者成为飞行员,但是,最后这个念头对自己而言太遥不可及了。这三件事他过去都没仔细考虑过。
在与老师谈话后,许舜智完全明白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去驾驶自己感兴趣的机械“家伙”。他决定去挑战飞行员这份职业。
“确认自己的梦想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突然觉得眼前充满希望。”许舜智描述他那时候的心情。他立刻就感到,这种希望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信心。他有了目标也有了动力,接下来,他努力做了很多考前准备工作。
飞行员考试的筛选很严格,那一年,长荣航空公司在全台湾初步录取的人只有16位。许舜智层层过关斩将最后成为了当年16位入选者之一。接下来是非常严格的、长达接近一年时间的训练,训练结束时,又淘汰了一半的人,只剩下了8位。这8位将正式成为飞行员,许舜智“一路幸运地存活下来”,仍然是其中之一。
许舜智终于成为了一名梦寐以求的飞行员,驾驶上了价值几十亿元新台币的庞然大物。那是2009年的事情。
“现在你工作将近两年了,怎么看待这份工作呢?”我问他。
他想了想对我说:“每份工作都有很多甘苦。你看,我们常常有红眼航班等任务,如果不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我怎么能甘之如饴呢。”
他对我描述了自己能够在大风中平稳地降落飞机时感到的满足,在操作飞机上高度精密的仪器时感到的乐趣,和世界各国的飞行员同事相处时的小插曲。“我大多数时候都高高兴兴地去上班,从来没有感到日子无聊过。”许舜智说。
“你当时还因为没有信心,而差一点放弃考飞行员,幸亏没有放弃。”
“是的,我现在都觉得,考飞行员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当你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你会很愿意去投入,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便有如神助般地解决了。信心慢慢地积累起来,到后来,你觉得这件事就非我莫属,我一定能做得好。”
“对,找寻梦想,在自己适合的方向上努力,获得的愉悦与成就感都会更高,可以积累更多的信心。”我回答。
梦想是上天给人类的馈赠,拥有梦想之后,热忱被唤醒,事情变得顺利,自信随之而来。就像许舜智能飞上蓝天一样。
在《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一句话:孩子,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他们必定会失败,因为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你也是。
塞利格曼博士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我很喜欢他写的一本书《真实的快乐》(Authentic Happiness),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获得生命中快乐的感觉,塞利格曼博士在书中提出“flow”这个概念,中文翻译为“福乐”,表示你很爱做某件事情,强烈地想要一直做下去,越做会越快乐,永远不想停止。
塞利格曼博士指出,做“福乐”的事情可以吸引你深深投入其中,做这些事情是你可以充分掌控的,而且当你专注于这件事时,时间好像停止了。
追求梦想,就是这样一件“福乐”的事情。如果你专注地做,越做越快乐,越来越有成就感,那么,自信就积累了。
勇敢地面对自己
“老师,我想有朋友。”谢奉园对老师说。
“好的,我们试一试,可不可以让你交到朋友。”林雅雯老师回答她。
林雅雯老师是我们卡内基训练班的一位讲师。她告诉了我谢奉园这个初三女生的经历。
林雅雯第一次看见她时,她穿着一条干净整齐的裙子,由妈妈带着来到卡内基训练教室。但是,如果仔细看,谢奉园有一只眼睛微微下凹。这是谢奉园幼年时的一次癌症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她的视力与听力都非常不好。她看书时,书本快凑到鼻子,才能看清楚字。听别人说话,也只有在一步之遥,才能听得到。
2011年,通过“黑筠瀚教育基金会”与“儿童癌症基金会”的资助,谢奉园来参加卡内基青少年训练班。在课前与老师沟通时,她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尽管谢奉园是一位有残疾的孩子,但是她妈妈没有让她念残疾学校。这表明她的家人希望她能够做正常的孩子,而她也一直很努力地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孩子。
这一点上,谢奉园做得非常不错。她不仅能跟上学校的课程,还在学习钢琴与长笛。
谢奉园被安排在第一排,这样,她能看得到老师的动作;她的耳朵里戴着助听器,老师的衣服上别着发射器,这样谢奉园能听到林雅雯老师上课说话的声音。
谢奉园每次来上课,走到教室门口,悄悄把自己的拐杖放在教室门外,整理一下衣服,然后昂首走进教室,在第一排坐下。
小组讨论时,谢奉园也非常努力,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她还主动和身边的同学打招呼。这对于一个残疾孩子而言,是很困难的,可见谢奉园是多么迫切地想要融入其他孩子中。林雅雯说:“适合谢奉园这种情况参加的集体活动与学习班几乎没有,所以,我能看出来,她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上课非常非常认真,非常努力地想和正常的孩子一样。”
林雅雯老师看见,谢奉园坐在同学们中间那种幸福的样子,而当她得到表扬时,眼睛都在放光。
不过,这样的情况只持续了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后,谢奉园再次找到林雅雯,她对老师说:“老师,我很努力地在做,可是没有效果。”
“我尽量和他们打招呼,可是他们每次都没有和我说多久就走开了,现在他们不跟我说话了。”谢奉园说。
这已经是这对师生间的第三次谈话了。之前林雅雯老师建议谢奉园做的事情,这个努力的孩子都在积极地做,但似乎情况没有得到改变。谢奉园非常沮丧,在家里,她开始心情烦躁地与妈妈吵架。
林雅雯通过观察,发现了谢奉园无法融入的原因:尽管谢奉园已经主动找同学们说话了,但她也许不能听见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无法给予回应。有时候,因为听不清楚,谢奉园无法知道同学们具体在谈什么,她只能机械地点头。渐渐地,同学们都不再与她交谈。
林雅雯老师想起前不久才看过的一部电影《朗读者》,剧中的女主角汉娜因为自己是个文盲而感到失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不惜撒谎,抛弃工作和爱她的人,还认下本不属于自己的重责,最终被判终身监禁。
谢奉园也是一位非常非常努力想成为正常孩子的残疾人。为了做到这些,她拒绝过多的帮助,承担更大的困难。她也有“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脆弱与敏感。但是现在,这些残疾让她变得孤单。如何改变呢?林雅雯脑海中有了一个想法,但她不知道是否可行。
林雅雯拨通了谢奉园的电话,在表扬了谢奉园的勇敢之后,她开口问道:“接下来我说的话可能别人从来没有问过你,但我想帮助你,让你成为开心的人。”
“好的。”谢奉园回答。
“你得癌症多久了?”
“七八年”
“那么到现在,你可以接受自己看不清楚、听不清楚这件事吗?”
长久的沉默。
然后电话那头,谢奉园轻轻地回答:“我没有接受。”
“我可以帮助你。”林老师说,“你是不是可以勇敢地告诉别人,我听不清楚你说什么,我看不清楚。”
林老师继续解释说:“你看,同学都很有爱心地和你玩,但时间久了因为你看不清楚听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回应,他们就离开了。你以为是沟通的误会,有些东西,你看不清楚,就不好意思去做。”
继续沉默。
“你要接受现在的自己,我觉得现在的你非常棒,又勇敢,又聪明。”
更长时间的沉默之后,谢奉园同意了:“好的,老师。”
“你愿意试着去做一做吗?”林老师问。
“好的,我要改变。”谢奉园回答。
谢奉园真的开始努力要求自己做到。
谈话之后的一堂课,谢奉园不再将拐杖放在教室外,而是带着它进入教室,她对同学们解释:这是我的走路辅助器。
接着,当同学在台上演讲时,谢奉园的身体用一种很费力的姿势努力地前倾,尽量靠近讲台,以听到同学的说话。
她还能够和人说:“你可以不可以大声一点?”
过去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她自己说话时语速非常快,也让人听不清楚,在林雅雯的要求下,谢奉园开始练习降低语速说话。
在我看来,谢奉园的行为非常有勇气,她要求自己作出改变,而不是要求别人去改变对待她的方式。
她接纳自己,她发现其他人也开始接纳了她。此后,谢奉园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常常和她聊天,她的笑容增加了。她甚至自癌症后第一次独自坐公车回家,这件事代表了她会勇敢地开口问路了。
很快,卡内基训练的12堂课就要结束了,最后一课的课前,晚上,林雅雯接到一个电话,是谢奉园打来的。
“林老师,我觉得,我可以让大家知道我的身体状况了。你明天能告诉同学们吗?”电话那头,谢奉园说。
“可以,可以。”林雅雯几乎激动地同意了。
“我还想在课前的才艺表演时间里,给同学们演奏长笛,因为我好喜欢他们。”谢奉园继续说。
“当然可以。”林雅雯回答。
谢奉园知道班上的一位同学会弹吉他,她主动找来他与自己合奏。
最后一堂课的时间到了。谢奉园架着拐杖,手里拿着两个盒子,一个是长笛,另外一个盒子,她拿出来,是一条裙子。上课前谢奉园去化妆间换上这条裙子。谢奉园在讲台前坐下,点头向弹奏吉他的同学示意,然后,优美的旋律响了起来。谢奉园在台上,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认真又投入地演奏,她的脸上微微泛起红光。一曲终了,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英雄的本质。”林雅雯老师觉得,那一刻,台上的谢奉园就是一位英雄。
能够面对自己,哪怕自己的缺陷,去挑战它,去战胜它,这就是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节目,中央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星光大道》,这是目前播放中收视率最高的选秀节目之一。2011年它选出的总冠军是一位盲人姑娘刘赛,她落落大方,对自己的缺陷既不回避,也不自怜,而是用开朗的笑容、美妙的歌声打动了所有人。我想,她一定是位非常自信的姑娘,她能接受自己有残疾的事实,也能看到自己除了少许缺陷外,还有更多的优点。果然,她展现出优点,感染了所有人。
很多青少年非常幸运,他们不像谢奉园有身体的残疾,但也许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如果他们能面对这些缺点,接受这些缺点,也就等于认可了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欣赏自己,怎么能获得宝贵的自信呢?
在上海,一位叫潘天鸿的初二少年,他网游上瘾,无法自拔。父母用了很多办法也不能让他断瘾,在2011年送他来上卡内基训练。
在12节课程中,潘天鸿渐渐发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他可以演讲,还受到了同学与老师的赞扬与鼓励。他感到自己一点点有了自信,于是决定要戒掉网瘾。当他在课堂上告诉了老师与同学们这个决定时,老师同学们都对他很有信心。
各位一定能够想象当把一件已经让人成瘾的东西强行抽离会有多痛苦,潘天鸿在夜晚极其想爬起来玩,为了断这样的念头,他掐自己、做俯卧撑,使劲将网游从脑海中赶出去。这样的煎熬大概持续了3周,他开始慢慢适应。潘天鸿后来对我说:“如果我不是因为逐渐有了自信,我想我恐怕一小时都熬不过去吧。”而戒除网瘾,这种成就感让潘天鸿感到非常满足。
我看到一些媒体报道,一些青少年为了戒掉网瘾,要用电击等极端的疗法。不过,我始终相信,青少年向上的愿望来自他们自己,当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了,很多困难都会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迎刃而解。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自信。
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段,这时期人的性格可塑性最高。好好利用青少年时期,培养良好的性格、自信的心态。谢奉园、许智舜、陈彧等青少年都已经证明了,这真的能做到。
无论青少年们长大后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我们最希望的是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很多好同事、好朋友;喜欢沟通,会沟通。那不是很快乐的人生吗?
2012年,6月的一天,初夏的气候已经变得炎热了,路旁连绵的木棉花正红红火火地热烈绽放。我从北京起飞,飞机晚点10个小时后,抵达上海,中国的另外一个繁华都市。在这里,我开始为新一批的学员们演讲。
我虽然已经73岁,但站上讲台,就似乎有无尽的精力。我对卡内基比对任何事都感兴趣,我渴望了解他的一切。而现在,那些我想问戴尔·卡内基先生的问题,比如,你是如何做到建立一家百年的培训机构的,当我回望他和卡内基训练的历史时,我已经知晓了答案。我发现,卡内基训练不仅是一个人的美国梦、一代人的美国梦,也是我的梦,也是中国人的梦。它是人们关于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环境相处,一个关于成功与梦想本身的梦。
戴尔·卡内基,这位具有强烈开拓精神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企业的天赋后产生了那种创造力,我相信这种创造力是推动工业社会发展又能兼顾人文关怀的关键因素。而现在,卡内基训练对人们与世界的影响已经不限于起初的形态,它有一种精神的魅力。它确保了人们拥有在简单的方法下接近宗教般的信仰。这些信条,关于微笑,关于赞美,关于宽恕,抵达人的内心深处。
我从上海机场出来,直接驱车赶往教室。一路上,我看见身边的这座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到达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内的教室门口,我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服,然后迈进教室。我对台下的各位说道:“大家好,我是黑幼龙。”那诚恳而高兴的心情,就好像我25年前,第一次在台湾上卡内基训练课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