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200000018

第18章 江南烟水相逢后

【渌水亭杂识】

人固然是一棵草,无可避免地要经历春夏秋冬的轮回变化;固然是一粒尘,逃不开被风吹到茫茫天涯或者寂静的角落。而同时,人也可以是一朵花,如夏花般绚烂后,如秋叶般静美地离去;也可以是一弯月,清凉淡雅,不沾尘埃。人不能决定命运,却可以选择志趣。

纳兰的志趣,便是以静纯的眼神和心性,看世间一切的美好,再用悲伤的词句雕刻出来。而在这样心性、志趣指引下的纳兰,拥有很多知己。人生在世,得一知己便可以无憾。于是我们知道了子期伯牙,知道了高山流水。纳兰所拥有的知己,自然不是王公贵胄,他虽出身于贵族之家,但是他的心却如秋草般恬淡,如清莲般傲然,他不屑那些走狗斗鸡的纨绔子弟,不屑那些争名夺利的官场之徒,不屑那些高高在上藐视生命的丑恶嘴脸。他所喜欢结交的,是清风明月般真纯、清静的风雅之人。

顾贞观、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荣耀的身份,他们有的只是一颗纯净的心,两袖清凉的风。他们与纳兰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至情至性。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一份友情刻画得纯粹而深刻,真挚而清淡。

纳兰十九岁那年,除了修建通志堂书斋,还修建了一座亭,纳兰为之取名叫渌水亭。渌水亭位于明府的西花园里,如今是宋庆龄纪念馆,紧邻后海,触目便是柳荫湖光,虽然被城市的繁华包围着,却很有几分江村野趣。

渌水亭建成后,纳兰还写了一首七绝来纪念:

夜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

就在皇城之外,繁华的北京城里,气派的明府内,纳兰建了这样一个颇具野逸风格的亭子,不为别的,就为了一份闲情,一份逸致,一份以文会友的雅致之心。

后来,纳兰与好友经常在此饮酒赋诗、开怀畅谈。试想想,那是怎样清雅的情景。几个知己好友,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在这一繁华中的清净角落,天高云淡,花香水清,或者,在纷纷飞雪中,在秋风乍起时,泡一壶好茶,取一壶好酒,围坐在一起,忘记凡尘的一切纷纷扰扰,只论诗词,只说风雅。把一切的春花秋雨,夏风冬雪,编织成一首一首的诗词,畅快地吟咏,恣肆地沉醉。

江南与塞北,豪放与婉约,一起在酒杯里醉。这便是快意的人生!

纳兰喜欢这样的情景,他珍惜每一次与好友的相聚,在这世间,他太孤寂了,深爱的女子,表妹入宫了,妻子离世了,他的心更是冰凉如寒玉,没个春暖花开的地方。与好友在一起,谈谈各自的见闻、心事,填几首词,饮几杯酒,虽然短暂,却也给那颗清冷的心些许安慰。

然而,越孤独的人越害怕离别。每一次告别好友,那种惜别之情又让纳兰的心底如秋风吹过,一阵阵的凉。

纳兰编写过一部《渌水亭杂识》。他搜集经史资料,将自己的心得,加上一些好友的见闻,整理成文,花费了三四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的编著。《渌水亭杂识》包含历史、地理、天文、佛学、音乐、文学等多科知识,内容可谓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从《通志堂经解》到《渌水亭杂识》,我们看到,纳兰除了填词,除了把悲伤的情怀刻在词句中,他也有喜欢做的事,那就是著书。他喜欢把自己置身在书海里,然后把那些纷乱驳杂的书,理出头绪,然后编写成系统的书。他喜欢把自己淹没在这样的文字世界里。所以,在他考中进士后,他希望康熙帝能把他安排到翰林院,可是康熙帝实在太喜欢他的才学,于是他成了侍卫。尽管如此,纳兰还是在闲暇时,完成了《渌水亭杂识》的编著工作,他喜欢那种成就感。

《渌水亭杂识》编著好以后,朝廷官员对纳兰的才学更是无比敬仰。再加上他是明珠的儿子,自然有很多人来拍马溜须。纳兰无比厌烦,他早已烦透了那些嘴脸,那些溢美之词在那些人口里说出来,就好像春风经过粪坑后吹来,让人作呕。

值得一提的是,《渌水亭杂识》里面,还用不少笔墨写了纳兰对于西学的看法。那个时代,大清帝国是什么?是天朝。是要那些夷人来朝拜供奉的,那是捧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不屑一切外来文化的时代。而纳兰,他喜欢,他像孩子一样,喜欢穿梭于各种有趣的地方,西学对他来说,就像从未到过的一座孤岛,进去后发现,那同样是一个宝库。

纳兰在书中记载着:中国的天官家说天河是积气,天主教的教士在前朝万历年间到了中国,却说气没有千古不动的道理。用他们的望远镜观测天河,发现那是一颗颗的小星星,历历分明。

他直面西学的优点,直言不讳地说:“西人历法实出郭守敬之上,中国未曾有也。”纯真的纳兰,在那样闭关锁国的时代,孤单地走进西学的天地,不为别的,只为求真,只为喜欢。

可以想象,纳兰也会把他对于西学的理解与好友一起分享,恐怕有时候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毕竟,那是一个固守的年代,文化的触角很难触到大洋彼岸的风情。当然,那些分歧改变不了纳兰与知己好友的情谊,他们都是心性至纯至真的人,饮一杯酒,和一首词,依旧是明月清风且相伴,酒醉笑平生。

【聚散苦匆匆】

聚散、离合,这便是生活。那些风花雪月再美,也总会被时光涂上淡淡的哀愁,留在醉酒赋诗的过去。在不经意间,一阵风、一帘雨,又将那些人,从记忆送回到现实,于是又是一次欢聚,然后又是离别时的愁绪。

如此而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却也总有很多筵席,在某一些路口,某一些寂寞的洲头,等待着每一个孤寂的性灵。

康熙二十年,纳兰二十七岁。他突然发现,很久没有与好友相聚了。于他,那些好友是心灵的青草地,是生命的依归处。尤其是当钟爱的红颜离他而去的时候,若能与知己好友倾谈畅饮,填词作赋,也能给孤寂的流年一些安慰。

他回想起三年前的那场聚会,历历在目,却又那样遥远。

那一年是康熙十七年,康熙帝下诏设博学鸿儒科。早在唐朝,就有了博学宏科这个名目,是在进士及第的读书人当中在做精选,考中者就是进士中的进士,状元中的状元,也就是精华中的精华。到了清朝,博学宏科改名为博学鸿儒科,意义却与以前大相径庭,不是为了选择精华中的精华,而是为了网罗天下知名的在野文士,为朝廷所用。

于是,一时间,天下名士汇集京城。很多人倒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只为了以文会友。文人如纳兰,总希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几个志趣相投的人,以慰平生。

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这些都是让纳兰无比激动的名字,他们都从各地赶来,赴那次盛会。当时的纳兰,妻子离世已有一年时间,虽然在佛学的浸染下少了很多悲伤,可是骨子里的悲凉却依然深深地埋藏着。好友相聚,能给他寥落的日子增添很多快乐。

渌水亭,一草一木,都见证了那次欢聚。流云绕水,诗酒入风。知音相聚,无限快意。

除了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那次聚会还有两个人——陈维崧、秦松龄,都是些才学满腹的性情之人,一见如故,毫无隔阂。这些人都比纳兰年长许多,却能与他倾心相交,由于纳兰是明府的公子,当然会被小人妄加揣度。那又如何?君子坦荡荡,他们以纯粹的性灵相交,明月可鉴,何惧世人的流言飞语!

只是那样的聚会,转眼已经过去了三年。白驹过隙的时光,就是这样匪夷所思,有些人,也许一别之后,此生就再也无缘相见了,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对于纳兰这样的人来说,那便是无限的悲凉。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清平乐?忆梁汾》

在纳兰想念那些天涯相隔的朋友时,他终于又盼到了一次聚首,而这次,更有意义。

这年十月,有个人历经二十几年的煎熬,从宁古塔的荒凉里走出来了,他叫吴兆骞。这一年,距离纳兰与顾贞观的约定,恰好过去了五年。

五年,纳兰不负知己之托,不负当初承诺。绝塞生还吴季子,不管中间经过多少波折与艰险,纳兰以知交的名义,完成了这个使命。交友如他,何憾之有?

当初,顾贞观来京,纳兰为他建了一间茅屋,取名花间草堂。

康熙二十一年的元夜,花间草堂里人影晃动,诗情流转。吴兆骞、顾贞观、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纳兰容若,那个时代文人中的精英,如群星般聚集在花间草堂,那繁华中的清雅之地,被诗酒挥洒成梦境,成狂欢。

在那场赋诗饮酒的欢宴上,顾贞观吟了一首词: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朝玉阶?秋月有感》

这首词的作者,在江南,她叫沈宛。

她自幼生活在江南,秀美多姿,有着水乡女子的灵婉清致,琴棋书画精通,喜好填词谱曲,弹琴唱曲,在一年一度的花魁比赛中,年年夺得花魁称号。她虽然只是一个艺妓,却生性孤傲,一般人不入她眼,却倾慕远方一个未见过面的才子。那个人,叫纳兰容若。

沈宛手抄了纳兰的词集,爱不释手,总是在风前月下默默吟诵,她知道纳兰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才子,而且情深意重,一腔的悲伤让人怜爱。虽然隔着几千里,可是这个女子,却早已对纳兰的一切了然于心。她喜欢他的词,喜欢他的性情,也喜欢他的悲伤。只是,身处江南,那一汪碧绿的水中,只能在想象中看到纳兰俊逸的脸,一次次地怅然。

纳兰喜欢那首词,当他听说竟然出自于一个女子之手,他颇感惊讶。而当顾贞观讲了沈宛对他的仰慕之情,他无比惊喜。想象着遥远的江南,那个如画如诗的佳人,独自立于轩窗前,手捧一卷他的词,一字一句流入她的心海,她是那样灵动清婉,仿佛就在花间草堂的门外,静静地伫立着。

江南。沈宛。注定与纳兰有缘。那次聚会后,纳兰渴望去江南的小桥流水边,去那个水柔风轻月清朗的地方,赴那段情缘。

【俗世的纷扰】

当一场聚会以最华美的形态出现,那么也必然要以最悲凉的形态结束。那次元夜的聚会,只如一场绚丽的烟花,以最快的速度消散在夜空里,再回首只剩下那些朗朗的吟咏之声,快意的觥筹交错之声,回荡在那天的月色中。

很短暂,很凄清。当偌大一个明府花园里,纳兰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月下徘徊,举一杯酒也无人共饮,吟一首词也无人唱和,那么,这个世界也便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身边有官氏,有颜氏,但她们不明白他的惆怅落寞,她们在他的生命中,只是两盏烛火,灯光昏暗,照不到纳兰心底的忧伤。

生活还在进行着。越具有诗性的人,越害怕无味的生活。而纳兰,在与知己好友分别后,还必须在灰色的生活中,扮演那个令他愤懑不堪的角色。此时,二十七岁的纳兰,已经被康熙升为一等侍卫了。但是这于他又有什么意义?从卒子变成马或者车,却始终还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到不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纳兰最讨厌的就是察言观色、点头哈腰的卑贱姿态,与好友在一起时,他没有任何拘束,而与皇帝在一起时,无论皇帝多么欣赏他,毕竟那是天子,伴君如伴虎。纳兰不情愿,但却必须经常赔笑着,笑得那样不知所谓。

康熙喜欢到处去巡视,纳兰作为侍卫,必须紧紧跟随。他的感觉是,自己就是一叶浮萍,漂在水中,水往哪里流,他就漂到哪里。毫无疑问,纳兰厌烦透了这种感觉。

在那些年里,纳兰跟随康熙去过很多名胜,走过很多山川。纳兰喜欢旅行,用他纯净的眼睛去欣赏路上的风景,从杏花春雨的江南,到铁马西风的塞北,从繁华喧嚣的城市,到恬静祥和的乡村。足迹所到之处,纳兰都会将心爱的文字串连成词句。跟随帝王出巡,对于纳兰来说,也就只有这么点快乐了。

我们想象,那是怎样有趣的画面。两个人,两种生命极致,行走在同样的旅程,一个人威武煊赫,指点江山;另一个人忧郁多情,激扬文字。他们似乎有千万里的距离,却又那样相得益彰。他们是一棵树、一朵花,前者给大地庄严,后者给大地绚烂。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于中好》

他们去过江南!那是纳兰想要停驻下来,细细领略一番的地方,那是纳兰的梦。梦里,有个灵婉的女子,捧着他的词,如饮清泉一般品味着。可是他不能在那梦一般的地方停留,他是词人,但跟着皇帝,他只是一个侍卫,一颗棋子,他没办法把自己完全地交给那里的烟水。于是,只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把无尽的眷恋留给那里。

不仅是侍卫这个职位让纳兰无奈,生活中总有那么些是是非非,让人想远离却又抽不开身。纳兰曾经有一个朋友叫徐嘉炎,是朱彝尊的同乡,也曾出现在渌水亭的某一次聚会中。但后来徐嘉炎和他们这个圈子渐渐疏远了,他在《玉台词记》中写道:“开亭渌水,雕椠梁溪,几成终南快捷方式。”意思是,那些与纳兰在渌水亭相聚场合诗词的文士,在梁溪雕版刻书,不过是为了依附于纳兰明珠这棵大树,觅得一条做官的捷径。

纳兰,他的心那样明透,听到这样的话语,自然是颇感冰凉。

徐乾学当年被贬职以后,又慢慢爬升到了很高的位置,此时与明珠之间出现了很深的矛盾,一个是老师,一个是父亲,纳兰被夹在中间,颇为尴尬;当年的书法老师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帝的宠幸,而高士奇曾经和朱彝尊、秦松龄结怨,纳兰必须从中协调;徐嘉炎因为和朱彝尊的矛盾,倒向高士奇的一边,朱彝尊被贬职;严绳孙见朱彝尊被贬职,便毅然抽身宦海,回乡过田园生活了;陈维崧在康熙二十一年上元之夜那场聚会后,因患头痈,不治而之;顾贞观离京南还,很久未见了。

虽然纳兰的词总是充满了悲悲切切,但在他眼里,世界是美好的,是绚烂的。他希望世间没有纷扰,没有纠葛,没有风雨,没有暗流。他希望那是一个永远明丽清朗的世界,但这只是一颗明净如水的心,对这个喧嚣尘世的美好期盼。尘世,永远是尘埃漫漫,没有几个人,像他那样纯净,没有几个人,像他那样永远有一颗纯真的心。

对于那样波折不断的尘世,纳兰真的倦了!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他多想,乘一条小舟,划到江南,划到五湖,划到夕阳尽处。他多想,去到那个小桥流水的地方,逢着那个如水的女子。

这不是梦,不久以后,他就会出现在江南,与那烟水迷蒙中等待的佳人,相逢一笑,笑秋风,笑寂寥!

【江南梦里行】

注定相逢的两个人,即使是身处天南地北,也会穿过茫茫人海,逢着对方。他们早已在月光里,在清风里,见过很多次。他们早已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地连在一起,那根线被时间一天天地收紧,他们,便一步步地跋涉过遥远,走到彼此面前。

在纳兰对生活中的各种境况感到窒息之时,他终于等来一个好消息。康熙帝又要南巡了。江南,这个如烟如雾、如诗如画的地方,在远方静静等待着一个才子,等待着他将灵动的词句,赋予那一片地灵人杰的天地。

他来了!这次无论如何,要不虚此行,要留下一段故事。

在妻子过世的这些年,纳兰除了偶尔与好友相聚能体会些许快意,那颗心始终是凉透的、空寂的。他需要一个灵动清婉的女子,给那些苍白的日子,涂一些色彩。

康熙二十三年,纳兰三十岁。这年深秋,他随着康熙帝来到了梦中的江南。虽然是深秋,江南依旧是那样安恬、静美,如一幅笔意清淡的画,展开在纳兰清透的眼前。

但是他,更想看的是另一幅画。绿纱窗前,一个倩影,静倚着斜阳,手捧诗卷,风吹过发梢,她微微地惆怅。想象中的她,意态柔静,心思细婉。

是的,她跟他想象中的一模一样,正如他跟她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他们,在那个深秋,在江南的画意中,很安静地相见了。就像早已知道要相见似的,竟然没有太多惊喜。

沈宛幽幽地问一句:“你真的来了?”纳兰点头:“是的,我来了!”

这便是他们的相逢,很淡,很静。可就是这样淡、这样静的相逢,谁又能说不是柔肠百转后的无限喜悦呢?

她为他弹琴,他在一旁聆听着,然后为他填一阕词,再共饮一杯女儿红,共看窗前的明月在天边游走。就是那样安恬,却又深刻得无以复加。

那些天,他们也曾一起走在江南的长天碧水中,走在江南仄仄的青石板小巷里。他们像是一对神仙眷侣,经过的地方,总会被人投以流连的目光。他们也曾在江南的画卷中一起泛舟,在水光潋滟中共吟几首词,然后手挽着夕阳的柔光,轻轻依偎着。两个红尘中孤寂的人,将那一湖山水,刻画得那样旖旎,却又那样淡雅。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唼苹花绿满塘。

——《南乡子》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浣溪沙》

他们不必说不离不弃,不必说地老天荒,就算只有一天,就算只有一秒,也能用相知筑成迷离烟水永远流不尽的情。因为,他们早已在彼此的心田里停驻了许久。他们,从前生到此生,连轮回都隔不断,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相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们的爱情,但对于他们,这两个同样孤绝、同样深情的人来说,自然希望时间停止在依偎着的那些温柔里,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将诗一样的相逢、梦一样的相依,排列成词句,描绘成画图。

他们都是孤寂的人,孤寂的心,孤寂的魂。靠近彼此,才能让惨淡的日子变得多姿。

心如秋水的沈宛,为他们的未来深深地担忧。她深知,纳兰是侯门公子,是御前侍卫,身份显贵,而她,只是一个江南艺妓,如浮萍一般,不管纳兰多么情深意重,他们之间,总是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但她不会对纳兰说这些,灵慧如她,不会说这些无谓的话来惊扰纳兰的心。她只是默默地享受与他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对于沈宛来说,能得纳兰如此倾心相待,此生再无遗憾。她珍惜那些时光,却也知道,分别已经很近。

是的,此时的纳兰,必须从江南的秋水长天里走出来,从那场被秋风吹过的相逢里走出来。康熙帝南巡的日子结束了,纳兰必须随他一起回京。

那是一场怎样的离别?已经是初冬了,风似乎很小,却把两颗心吹得无限凄凉。江南的水,照着两个身影,渐行渐远。在远离江南后,纳兰似乎仍能看到,那个孤独的身影,在绿纱窗前伫立着,没有泪水,心底却早已湿透。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

纳兰的心,一阵阵地剧痛。尽管只是短暂的几天,他却已经爱得刻骨铭心。他曾经以为,此生不会再爱上任何女子,但是沈宛像月光般照进了他的心里。这不是背叛,他的每一段情感,都是无比真挚,无比圣洁的。他只是需要一个港湾,让他疲惫凄凉的心有个地方停靠。而沈宛,不只是一个港湾,更是一幅画,一首诗,值得他去追寻,去品味,去珍藏。

同类推荐
  •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毛泽东声东击西诱敌固守围而不打,蒋介石试图拉傅作义南撤,以加固长江防线。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依海作战”。由此为解放军创造了战机。林彪天津还未开战就坦言胜券在握,用鲜血钻穿“铜墙铁壁”活捉陈长捷……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热门推荐
  •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生意人纷纷钻进这个充分体现精明与算计的“龙袍”里,乐而忘返。环境在改变,不同的时代,总会有不同的问题。时代在改变,生意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子兵法》;90年代,“温州热”“犹太热”席卷生意场。20世纪80年代,商业处于排列布局的阶段,生意场上出现兵法热,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意人那种如醉如痴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商业处于上升期,三国文化顿热,凝结胜算与谋划智慧精华的《三国演义》几乎现身每个生意人的书架之上;21世纪,商业急速发展,竞争合作变化无常,有一条神秘的隐性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富于智慧的算计。做生意更是如此
  • 做人活一点

    做人活一点

    成功的机会到处都有,但成功的路上别人对你的阻力和助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你做人能灵活一点,就能给你带来很多帮助的。 如果你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就可以减少很多敌人,多很多朋友。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他的生意,从倾其所有,“投资”400元摆地摊卖袜子开始:卖袜子,做点焊,加工手镯,他在创业初期折腾个不停,在各类小生意中寻找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倾囊投入,一次又一次地血本无归,一次又一次地重头来过,每次都能汲取新的教训和经验,每次都坚定地东山再起;资金一步步积累直至挣得亿万身家。
  • 虐恋情深之替身

    虐恋情深之替身

    她爱了他十年,他恨了她十年。结婚十年,才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
  • 双重心跳恋爱曲

    双重心跳恋爱曲

    从狮子座来到地球的少王金狮占据了帝辕熙的身体,令帝辕熙的女朋友唐羽纱心生疑惑。她不明白帝辕熙的性格为什么会大变,所以便暗下决心要想办法让从前的帝辕熙回来。可是,当一个叫做萧香的女孩走进他们时,唐羽纱心里所有的血液都奔腾了,她内心不停地呐喊着:“她不认识她!为什么她却认识帝辕熙?为什么她和帝辕熙的感情还那么的好!”
  • 惟我独仙

    惟我独仙

    【小三新书《阴阳冕》已经注册】将会在本周日,斗罗大陆结束的同时开始上传更新,麻烦大家先收藏、推荐一下,谢谢。阴阳冕书号:1436015下面的直通车也可以直接点过去。【小三出品,必属精品,全新设定,酬谢书友】
  •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简介:】晋升宴后,独自从洗手间呕吐回来的沈洛心。路过隔壁包厢,正好看到有人鬼鬼祟祟的往一个酒杯里下药。一时头脑冲动决定多管闲事的她,半个小时后,就偷偷的扶着一个脚步虚软的男人,离开了饭店后门,上了她自己的车子……◆◇◆◇◆◇◆◇两个半月后。沈洛心脸色惨白的从医院里走了出来,手中握着一张B超检查单子,上面写着:妊娠73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神秘金手指

    神秘金手指

    邦德一路跟踪金手指到了日内瓦,发现了金手指外运黄金的秘密,他通过用黄金铸造车身的方法将黄金重新熔化后再铸成金块。邦德在追查过程中意外地听到了大满贯行动计划。金手指的手下发现了邦德,将他抓了起来。金手指并不急于杀死他,反而得意地将大满贯行动全部讲给他听。原来,这个阴谋针对的对象是金手指在日内瓦那座银行中价值6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金手指策划使用飞机施放毒气使银行周围的六万人包括四万军队与一些居民死亡,然后炸开银行,利用一名朝鲜原子专家将一枚小型核弹将金库引爆,致使世界各国在此储备的黄金受到辐射污染,这样一来,世界各国的黄金就无法进行流通,而金手指控制下的黑市黄金交易将获得十倍以上的巨额利润,垄断整个世界的黄金市场。被软禁的邦德将会怎样?金手指的阴谋计划是否能够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