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00000009

第9章 意志与痛苦 (1)

我们要通过人的生存本身,来考量意志内在的、本质的命运,以此来证实:生命本质上即是痛苦。

不论在哪个级别的认识上,意志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作为个体的人,在无限的时空中只自觉是有限的,同无限的时间与无际的空间相比,自身近乎一个消逝的数量,投身于时空的无限。既然时间与空间无际限,那么个体的人只可能有一个相对的某时某地,个体所处的地点与时间也只是无穷无尽中的极为有限的部分。真正个体的生存,只是现时当下。现在会无可避免地逃入过去,即不断过渡至死亡,慢性的死。个体以往的生命,排除对现时存在的某些后果,除开铭刻的过去与这一个体意志相关的证据不论,既已是完结、死去、化为乌有的了,如此,个体在合理的情况下就必会将过去渐渐淡忘,无论那内容是快乐抑或痛苦。

我们已经于无知无识的自然界中发现其内在本质就是不断地、无目的无休止地追求挣扎,特别在我们观察动物与人时,这一点就更为明显地显露在我们眼前。人的全部本质即是欲望与挣扎,可同无法抑制的口渴相比拟。然而,需要是一切欲求的基础,缺陷就意味着痛

苦,因而人原本就是痛苦的,人的本质就脱不出痛苦的手心。倘若不是这样,人会因为容易获得满足,而随即消除了他的欲望,欲求的对象也就没有了。如此一来,可怕的空虚与无聊就会乘虚而入,即会令人感到自身的存在与生存本身就是不可承受的负担。所以,人生的过程如同钟摆一般,在痛苦与无聊间来回地摆动;事实上,两者即是人生的最后两种成分。

构成意志现象本质的,即是那不断地追求与挣扎,在客体化的较高级别上,它之所以仍能占据首要的和最为普遍的基地,是因为在这些级别上,意志显身为一个生命体,且遵循着供养这一生命体的原则;而使这一原则发生作用的,正在于这一生命体即是客体化了的生命意志本身。根据这一点,作为意志最完善的客体化——人也就成为了生物中需求最多的生物了。人——完完全全是具体的欲求与需要,是各种需求的凝聚体。带着这些需求活在这个世上,人完全只能靠自己,一切都未有定数,唯独自己的需要才是最真实的。在这样直接而沉重的需求下,整个人生通常都在为维护那生存而忧虑着。这个世界于他,毫无安全感可言。有诗为证:

人生如此黑暗,危险如此之多;只要一息尚存,就这样、这样度过!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为生存不断奋斗着,尽管明知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失败。而令他们能够经得起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的原因虽是贪生,却更是怕死;然而死毕竟总是站在后台,且无可避免,随时可能走到前台来。生命本身即是到处布满暗礁与旋涡的海洋。人千方百计想要避开这些暗礁与旋涡,即便知道自己就算使出“全身解数”成功绕过这些陷阱,也会一步步接近那最终的、无可避免的、不可抢救的海底葬身,而且是直对着这种结果,勇往直前地驶向死亡。

然而现时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很容易激增,以至于死亡竟变成人所企盼的东西,人们自愿奔向它;其次,人稍于困乏和痛苦中获得喘息,空虚无聊即乘虚而入,以至于人又必然寻求消遣。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忙忙碌碌地运转,本来是迫于生存,然而要是他们的生存已经不成问题,他们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推动他们的第二种动力即是摆脱这负担(即生存)的挣扎,使生存不被感知,即消磨时光、排遣空虚无聊的挣扎。

如此我们就看到,差不多所有无忧无虑的人在丢了一切其他的包袱之后,却以自身为包袱了;现时的情况是,消磨了的每一小时,即曾经为此拼尽全力以使之延长的生命中扣除一分,这反倒要算作收获了。然而空虚无聊却也不是能够轻视的祸害,最终它会在人的脸庞上描画出最生动的绝望,它将使如人这般并不怎么互助互爱的生物突然间急切地相互追求,由此它成为人们爱社交的动因了。就像人们对付其他的灾害那样,为避免空虚无聊的侵袭,仅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到处都有公共的设备。因为这一灾害同饥饿一样,会驱使人们走向最大限度的肆无忌惮,群众需要的是“面包与马戏”。费城的忏悔院以寂寞和无所事事使得空虚无聊成为一项惩罚的措施;而这种可怕的惩罚已导致囚犯的自杀。困乏是平民们日常的灾难,与此对应的,空虚无聊即是上流社会的日常灾难。在平民生活中,星期日即表示着空虚无聊,六个工作日即表示着困乏。

由此,人生是在欲求与达到欲求间被消磨掉的,愿望的本性即痛苦。愿望达成很快趋于饱和状态。目标形同虚设:每当占有一物,便意味着使一物失去刺激,于是欲求又以新的姿态卷土重来,否则,寂寞空虚便会乘虚而入;然而同这些东西作斗争,并不比和困乏作斗争轻松多少——只有在欲求和满足相交替的时间间隔恰到好处,两者所产生的痛苦又减少至最低时,才会构成幸福的生活过程。这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的生活中最美妙、最纯粹的愉快的部分(这种愉快能令我们从现实生存中超脱出来,使我们成为对这生存毫不心动的旁观者),即是毫无目的和欲求的单纯的认识,像对美的领略,从艺术上获得的怡悦,等等。

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这对天赋有很高的要求),而即便是这少数的人,其享受的过程也是短暂的,并且因自身拥有较高的智力,使得他们所能感受的痛苦较之那些迟钝的人要多得多;不仅如此,也令他们明显孤立于同他们有别的人群,那一点儿对美的享受也由此被抵消了。至于绝大多数普通的人们,他们无法享受这种纯智力的好处,那种从艺术上获得的怡悦,他们也无福消受,而是完全处于欲求的支配下。所以,要是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博得他们的青睐,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刺激他们的意志,哪怕只是稍稍地在可能性中触动一下意志,但决不能排除意志的参与。

这是因为,与其说他们在认识中生存,不如说他们在欲求中生存更合适:作用与反作用即是其唯一的生活要素。这一本性总是不经意地流露,从日常现象与生活细节上很容易搜集到这类材料,比如,每到一处游览胜地,他们常留下“××到此一游”的笔迹。因为既然这些地方对他们不起什么反应和作用,他们便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此地的反应和作用。又比如,他们也不满足于仅仅只是观看一只本地所没有的罕见动物,而是要去刺激它,同它玩耍,抚弄它,这些行为也只是出于作用与反作用的缘故。人类刺激意志奋起的需要,在扑克牌的发明与流传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暴露出人类可悲的一面。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封锁着自己,以免使自身接触到这一苦药般的认识:生命本质上即是痛苦。痛苦并非是从外部涌向我们的,痛苦不竭的源泉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而我们却总是为这从不离身的痛苦找其他原因当借口,如同自由人为自己找偶像,以便有个主人似的。我们乐此不疲地从这一个愿望奔向另一个愿望,虽然获得的满足每次都会给我们许下很多好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多半没过多久就会转变成令人难堪的错误——即便如此,我们仍就在用妲奈伊德穿底的水桶汲水,并且急匆匆地奔向新的希望:

只要我们所追求的,一天未到手,对我们而言,其价值便超过一切;然而一旦拿到手,便即刻另有所求。总有一渴望紧紧牵引着我们,我们这些渴求生命的人。

同类推荐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本书集中阐述了组织架构管理,包括核算事务工作总量和分量,选择确定组织结构的模式,设置确定单位、部门和岗位,界定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分析确定岗位员工的授权,健全组织运行的规则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其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组织系统功能完备、事务工作分配合理、岗位工作权责匹配、管理跨度合理适中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企业组织运行事务工作的核算与分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讨论分析了完善组织运行规则制度的方法。
  • 重生之种田也逆袭

    重生之种田也逆袭

    上辈子被家人出卖,嫁了一个弱智丈夫,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活的机会,这一世一定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谁说貌美只能带来祸端,村花也是能逆袭的!家里长家里短,女主发家致富的励志史。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心意

    心意

    走上人生巅峰!某高富帅发现这些志向里缺了一样,于是主动伸出援手,帮她补上。徐靖西:你们没听说过披着羊皮的狼吗?就是他这种人!看着衣冠楚楚,拿到小金人儿,其实就是个衣冠禽兽!话刚落音,拍出好作品,身后就传来一道温润的嗓音:你怎么知道,我就是个禽兽?徐小姐,徐靖西的梦想是当上大导演,你扒过我衣服?
  • 家生子

    家生子

    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指奴婢在主家生下来的子女,一出生就是奴才秧子,没有人身自由啊。而李竹青就是成为了这样身份的人。家生子的路不好走啊,李竹青握拳!怎么着也得把生活改善改善不是?要是运道好,说不定也能脱了这奴才的皮呢
  •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资源的善待,是对环境的保护。节约的行为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滴点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本书提倡的节约方法,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解决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麻烦,还为您打造出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主要包括:食品在清洗、烹饪、保存的过程中的节约;家用电器的使用中的节约;生活中的变废为宝等。
  • 分开恋爱

    分开恋爱

    你说,你在洛杉矶,我却在北京。我说,隔着整个太平洋,我还是会想你。你说,你的白天便是我的黑夜。我说,爱会弭平时差,点燃黑夜你说,我们牵手时未及温暖。我说,我们分开后开始热恋。曹心怡是个25岁的北京女孩,一次咖啡馆的偶遇,“老头”走进了她的心。他们相爱了,一切都很美好。只是,这段恋情始于一个错误的时间——曹心怡远赴洛杉矶的前夕。留美期间,她遇到了与男友异地恋九年的李易童,和刚刚加入异地恋队伍的程宣。从此,三个女孩开始了与感情,生活,事业,友情的战争。分开恋爱,不管距离有多远,她们也会全力走下去……
  • 倾情海岸线

    倾情海岸线

    一部充满温情的时尚励志剧集,一部充满温情的都市情感剧,主题——理解、宽容与爱!全剧层次分明、衔接自然,1、简单的爱情2、飞扬的梦想3、未了的亲恩。故事初起于那个记忆里的盟约——十二岁那年,潘派的父母离异,她常到海边抛漂流瓶,每个瓶中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年,倪杰同样是十二岁。只因爸爸说,妈妈去了海的那岸,他便常到海边守望。然后,他们相遇了,并在十二岁那年的那天只谈了一天的恋爱。“长大后,我要娶你!”善睐明眸间,涌动着蔚蓝色的浪漫。倾情海岸线,让生活与爱情都环保,让心灵和人性得到净化。倪杰在寻找妈妈,思雯在寻找爸爸,潘派在寻找失落的心灵城堡,小培在寻找爱情……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同一样东西——幸福。本书《倾情海岸线》已更名《遇见花开》刚刚出版,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有售,电子版,实体版满足不同读者,文友的要求。小清新,小虐心,九零后的奋斗,在大大的失望里,小小地努力着,爱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谢谢大家多年来一直支持魔宁,无以为报,新作更新不断,祝新年快乐!魔宁企鹅八五六三二五五。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