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家庭上遭受打击,又在人生路上经遇了风雨坎坷,其内心的痛苦总是难以描述的。但,他并没有被痛苦压倒,他调适心态,以坚强的毅力,拿起手中的笔继续“战斗”!乔士成继 《唱给母亲》、《驾驭心情》、《圣洁之爱》三本文集出版后,其姊妹篇《心海放歌》、《思路花雨》、《感恩岁月》这三本文集即将付梓问世。短短几年里,就有如此笔耕丰厚的累累硕果,实为可喜可贺!
他无愧是从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冶炼出来的一个人才。带着军人忠于祖国、心向人民、报效国家的美德走回家乡。他从不打麻将、喝大酒,对那些世俗粗鲁的低级趣味更不沾染追求。他追求的是把读书与写作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让知识净化自己的灵魂,让学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让“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俱进地讴歌共和国新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每天无论多苦多累,也要坚持业余文学创作,这是乔士成无悔的选择。他从实践中认识自我,从生活中鞭策自我,从创作中创新自我,从卓越中超与自我。风花雪夜他不爱,无病呻吟他反感,虚无缥缈他远离,面对世间的美好永远充满着热情和希望。军人那特有的坚韧精神,新闻职业养成的对事物特有的敏感,构成了他特有的创作艺术之路。他把贴近生活、表现时代、讴歌美好,始终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坚持写作题材的多元化,新闻体裁中有消息、通讯、特写,文学创作中有诗歌、感悟、散文和评论等等,这些朴实、快朗、向上的文章和作品,无不体现了他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普通劳动者的这一宗旨,更满足了不同读者不同品位的多样化需求。
他认为,一个人在艰难与困惑面前,不需要哀叹,而需要勇气和信念。每个人都会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可在执著的追求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要用“战斗”的历程和业绩,填补情感的空白;要用鞭打假丑恶的文章,夯实向往的未来。他回首过去,不是欣赏自我辉煌,而是为了把警钟敲响,怎样弥补不足的地方,像当年当少先队员那样,朝气蓬勃,天天向上。
他懂得,拘谨取代不了幽默,僵死取代不了生机,板着面孔硬装严肃,就永远看不到别人的微笑。在的这三本文集中,他的诗歌、散文包括评论,从感悟到构思,从主题到个性,从形象到逻辑,从国家之大到蝼蚁之微,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心灵的,都被他纳入艺术表现的世界,字里行间无不留下了他热爱人生、眷恋生活的执著与微笑。
他以更多的笔墨写他所熟悉的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特别是在《感恩岁月》中,由于对往昔岁月留恋的情感过于深厚,他虽然忙碌于现职,但有关往事的种种影像,由此忆起那些曾经相遇、相识、相知,并曾悉心栽培他的导师和战友们,却总能在记忆与梦境中闪回、撞击心房,使之产生一种返归和重现的冲动,在对往事的缅怀与寻找中体会心灵家园的宁静与快乐。他就像一棵忍冬树,无论在风欺雪压的逆境中,还是风调雨顺的阳光里,都能够化平淡为神奇,化困苦为甜蜜,化惆怅为乐观,这是一种阳光人生的品格,一种豁达不屈的精神,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的求索。
随着祖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作者的创作内容也在繁荣与拓宽。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使他从冰城夜色到草原之魂,从湿地绿草白鹭飞到敖包房里品味奶香,从拉萨拾穗到鄂伦村的篝火,从魅力太阳岛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从乌苏里江赫哲渔歌到西藏净化心灵之魂,从仙境般九寨沟到神秘的纳木错,从燕窝岛听雁鸣到高原静静的哨所,既是一幅幅风情画,又是一首首抒情诗,只要打开书,就会让人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人间的美好,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读乔士成的作品,总感到有种柔和的情感在传播,即或是有矛盾,也会使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化解。柔和像春风细雨,柔和似恋人的絮语,柔和如沙漠中的驼铃……我突然发现,这与作者的品质、人格有关。笑脸柔和让人动心,目光柔和让人暖心,语言柔和叫人舒心,柔和带给人们的是和谐和欢欣。柔和也是一种哲理,他能把悲观变成快乐。不是吗?悲观能把人毁灭,快乐能把人拯救。只要乐观战胜自己,悲观就能销声灭迹。从作者许多篇章里,都会感悟一种可贵的东西—幸福无须等待未来,幸福就是活好当下、珍惜所爱。
文学是重塑心灵、陶冶情操的艺术,是一切美的艺术的综合体。一部有品质、有张力、有意蕴的优秀作品,对读者而言,与君一见,如沐春风,当有这样的亲合力;与君相识,胜读十年书,当有这样的感染力;与君相知,陶冶情操,当有这样的感召力。相信读者朋友对乔士成的文章和作品,亦有同此之感。
是为序。
注:中流(原名郑存)1928年1月生,满族。中共党员,一级作家,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黑龙江省首届功勋艺术家奖、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菲律宾菲华文联中国文学顾问。现任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老作家采访团秘书长、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