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200000003

第3章 一月 正身

第一周 星期一存百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当国君的法则,必须先考虑百姓,让百姓生存下去,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己,那就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肚子是饱了,人却死了。“君道第一”是《贞观政要》的首篇,全书的总纲。唐太宗在贞观初年(627)与大臣们谈论为君之道时,提出了“存百姓”的思想。隋炀帝残忍无道,导致民不聊生。李世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吸取隋亡的教训,确立了“存百姓”为治国安邦的思想。

治理国家要“先存百姓”,现代企业的管理同样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企业要靠员工来创造效益,管理者即使具有卓越的才华和超人的能力,也不可能一个人成就伟业。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克莱斯勒曾说过:“不管多么伟大的企业,都必须仰赖员工各自贡献才能和力量,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果。”如果管理者以牺牲员工的利益来增加企业的效益,最终只会导致众叛亲离,甚至破产倒闭。始终坚守“存员工”的思想,会赢得员工的拥护、支持、信任、尊敬,整个团队众志成城,共创伟业。管理者不仅要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体恤员工,更要在企业出现危机之时为员工考虑,绝不能为了保全组织而损害员工利益。

星期二正身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如果想要天下安定,君主必须先端正自身行为。从没有身子端正而影子弯曲,上面治理得好而下面发生动乱的现象。|一月|正身||李世民管理日志|贞观初年(627),唐太宗跟左右近臣讨论治国的道理,指出“正其身”的重要性。要想下属心服口服,管理者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作出优秀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管理者自身的修养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让下属甘愿为其效力。裴矩曾侍奉过隋炀帝和唐太宗,《资治通鉴》中评价他“佞于隋而忠于唐”。这是因为君主不同,明君造就了忠臣。唐太宗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用极高的修养使自己成为天下的表率。

据历史记载,一次,唐太宗担忧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他们是否受贿。有一个官员接受了贿赂,唐太宗要杀他。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也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唐太宗高兴地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如果每个大臣都这样,何愁国家不治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想获得下属的信服,自身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能“正其身”的管理者浑身闪耀着一种人格魅力,会有形或无形、有意或无意地感染下属。如果领导不严于律己,却对员工要求严格,员工自然不愿服从。不能使员工信服,员工自然不会尽其所能,整个团队就会人心涣散,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影响团队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做到“正身”以感染员工,为员工树立榜样,让上进心强的员工主动地效仿学习,让落后的员工自惭形秽,发挥领导“正身”潜移默化的作用。

星期三不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我常常想到,伤害自己的往往不是身外之物,都是自身的贪婪欲求最终导致了祸患。如果一味沉迷于口腹之欲,声色犬马,自身的欲望越多,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不仅妨碍了国家政事,而且搅扰百姓生活。要是再说出一些不合道理的话,那么,就会民心涣散,怨声载道,最终众叛亲离。我每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点的骄纵懈怠。“食色,性也”,无论是口腹之欲,还是美色之念,在中国古人看来,并非一概都如洪水猛兽般可怕。但是,当一个人对自身本性欲求达到极端,即贪婪成性、骄奢淫逸,那么,就已经不再是合理的欲求,而是对自身严重损害的祸患了。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炀帝骄奢淫逸、国灭身死的下场,深知自己如果放纵骄奢,必将重蹈覆辙。由此,他总结出深刻的治国经验: 治国者当戒除骄奢淫逸。更可贵的是,唐太宗指出君王骄奢纵欲之过并非来自外因,而是完全因为自己的缘故,其看待纵欲的危害和原因的深刻性,确实令人赞赏。唐太宗告诫不纵逸,并不是要求帝王消除个人的正常欲望,而是提醒要以国家社稷安危为重,节制个人欲望,要以天下百姓生活来警示在位者慎言慎行。这些思想对于他开创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局面具有直接的影响。第一,领导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放纵欲望,骄奢淫逸的危害并不仅在于恶性消耗个人积累的所有财富,而且,将导致人性的扭曲,这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其危害就绝不是涉及个人私生活那么简单了。第二,不纵逸还包括在公司行政权力的使用上,领导切忌自以为掌握了“生杀大权”,肆意滥用手中的权力,因为这将直接导致整个公司团结朴实风气的瓦解。第三,不纵逸并非是故意“装穷”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在满足正常需求前提下,不要有过分的贪婪欲求。

星期四兼听则明君

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所以,人君如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可以无阻碍地上达,权贵重臣无法蒙上蔽下了。一次,唐太宗询问魏徵明君和昏君的区别,魏徵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受到唐太宗的高度赞赏。当时不仅魏徵直言纳谏,朝中很多大臣如王珪、虞世南、马周等也敢于直言,时刻提醒君王的言行。魏徵是一位耿介的忠臣。做官十七年间,对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智的劝谏,涉猎之广,谏奏之多,言语诚恳犀利,因而唐太宗把他比作一面镜子。臣子敢于犯颜直谏,唐太宗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是他善于听取并采纳各种意见,心胸宽广,兼容开明。接受逆耳的忠言需要勇气和宽容的心胸,唐太宗总是虚心接受谏言,而且不断采纳意见完善自己。

二是鼓励臣子纳谏,广开言路。他不止一次提到希望臣子勇于直言,一再表明不会以冒犯尊严、违背旨意而对劝谏的大臣滥施杀戮。三是明辨是非忠奸。多方听取意见之后,他对各种答案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明智的见解,孰是孰非,谁忠谁奸,心中明了,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亲贤臣,远小人”,不被奸诈之人蒙蔽。唐太宗的“兼听纳下”创造了一种开明的政治环境,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谏诤的风气。“兼听纳下”,是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人无完人,没有一个领导者可以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决策、想法都是正确的。领导者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接受员工的建议,集思广益,不仅可以修正缺陷,还可以迸发思想的火花,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第一,广泛聆听每一个员工的意见,增加与员工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员工对企业的真实想法,以获取有益的信息。第二,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建议,为员工搭建自由言论的广阔平台。第三,培养洞察力和敏锐的头脑,合理评估各种意见,采纳并实施好的建议、提案。

星期五守道

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能够做到善终的君王非常少,国家衰败倾覆相继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寻找君王们相继亡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遵行治国之道啊。贞观十一年(637),魏徵向唐太宗上书进谏,畅谈古代帝王开国之时皆能驾驭英才,无不希望辛苦创建的伟业可以延续万年,但是,真正能够善终者却极为少见。魏徵以古喻今,告诫唐太宗应该吸取此前亡国之君的教训,要将治国守道贯穿始终。“守道”这段,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克终者鲜”。魏徵指出,历代帝王丧国并非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无可救药的昏君,相反,他们能够开创天下,依靠的正是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谋略。但是,在打下江山之后,能够保持最初清醒头脑的就少见了。其继承者也往往如此,这样世代相传,败国亡国就是早晚的事情了。二是“败亡相继”。

君王无不知道亡国之耻,但是,国灭身死的却并非孤立的个案,魏徵的劝诫实际上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 亡国之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足见帝王对此应该保持更多的危机感。三是“失其道也”。这里的“道”,指的是古代帝王都要身体力行的治国之道。虽然不同的历史时代,道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帝王应该保持创立基业之时的英明,吸取前朝覆辙的教训,时时刻刻记着偏离帝王之道必将亡国的历史规律。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对于现代管理者而言,开创公司固然不易,但是,当你带领自己的团队已经在市场上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的时候,并非意味着难事就此结束。相反,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让自己的行动固守经营之道,是团队究竟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第一,在公司有了良好的业绩之后,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要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开始。第二,管理者要意识到公司破产衰败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但是,并非不可避免。秘诀不仅在于公司的创立者本人能够善始善终,还要求继任者能够始终如一。第三,管理者不仅要了解商业经营之道,更要在实践中坚持。

第二周

星期一虞后患

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隋炀帝难道就厌恶自己的天下长治久安,不想让社稷江山世代长久,故意要施行像夏桀一样的暴政,以此弄得隋朝灭亡吗?他只是因为依仗国家富强,认为就没有后患罢了。唐太宗重提大臣劝诫他应该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意味深长: 一是隋朝灭亡与统治者丧失忧患意识直接相关。隋炀帝之所以大兴土木、肆意淫乐,正是他没有意识到国家终将因为他的行为而灭亡的危险。二是正如中国道家哲学所言的“祸福相倚”,国家的强大本来更利于统治者实现长治久安。但是,一旦统治者忘乎所以,有恃无恐;那么,这种财富的积累就已经转变为一种巨大的祸患了。

三是唐太宗重提魏徵“居安思危”的谏言,不仅是对魏徵总结隋朝灭亡原因合理性的充分肯定,还是对自己应该时时保持忧患意识的一种提醒和自勉。事实上,翻阅唐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唐太宗虽然身为显赫的皇帝,但是,其居安思危的忧虑感、危机感与一般皇帝的安逸显赫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这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对于当下遭受金融危机横扫之后的商界而言,其警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政治忧虑。“后患之虞”来自于领导者自身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只有清醒地意识到市场竞争内在规律的领导,才可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发现企业生存的危机。同时,“虞后患”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以“祸福相倚”的道家哲学理念来看待企业的前期成绩,不要仅仅想到这是领导和团队的荣耀,更应该想到它可能同时也是一种阻止继续前进的枷锁。

星期二日慎一日

同类推荐
  •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本书重点讲述了团队高效执行的9个管理方法,手把手教你提高团队执行力。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必读之书。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房地产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房地产企业经理

    通过《不懂财务就当不好房地产企业经理》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房地产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
  • 百年美联储

    百年美联储

    本书以美联储的百年历史为线索,叙述了美联储成立的历史背景、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以及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本书在美国金融博物馆提供的历史资料和《美联储100年》大型展览内容的基础上,由中国金融博物馆组织编著。以简洁、精炼、发人深省的笔调,配以珍贵历史图片,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金融帝国的独特性和巨大影响介绍给读者。
  • 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冯仑,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该如何解读多面冯仑?本书分别从投资之道、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经营管理、品牌战略、人际关系、政商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详细讲解了冯仑在商海驰骋多年的商道智慧。冯仑所秉持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智慧贯穿全书,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当中理解冯仑的管理理念,并对其进行学习和吸收!
  • 微信改变世界

    微信改变世界

    该书从微信应用入手,详细介绍了微信的发展。也收录了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网络新经济研究者、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邱道勇先生撰写的国内第一本微信相关书籍《微信改变世界》在京上市发售
热门推荐
  • 坏男人和坏女人

    坏男人和坏女人

    既不能相守但愿相知,既不能相知但愿想念,多年后不知是否能了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名门嫡女

    重生之名门嫡女

    前世,她为爱委曲求全,婆婆欺压,小三威逼,最后被丈夫陷于不义,家破人亡休离出府,最终在一场大火中,连同她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一起烧成灰烬。重生成为身份尊贵的长平郡主,凤凰涅槃,就让上一世的旧账,咱们这一世彻底结清!害她的人,一个人都逃不掉。不死不休,不休不止!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绝色帝师红颜

    绝色帝师红颜

    为人冷傲,淡漠是她的保护色,其实她一直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她逐鹿天下,并肩看天地浩大。一朝穿越,她竟然成为了云染大陆最为出色的学院帝师,与一群将来要成为帝王的男人打成了一片,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竟红妆,只因她冷酷傲气,自有一股帝王的威严。这是一片奇幻的大陆,有着不可思的异能和凶兽。她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众人心中的神。众多的王者是她的门生,因为她是不折不扣的帝师!他是九五至尊,帝王之像,霸气横生,器宇轩昂,生来就是坐拥万里江山如画,三千后宫粉黛,只是他的眼中却只容得下那个教他帝王之术的人,纵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袖手天下,他只愿意换她倾心一笑。妖娆异世,她是一抹孤魂,游遍天下也只为找到一个能够与她共度一生的人,她只想要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为何如此困难?领略奇幻异世风采,尽在绝色帝师红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酒桶中的女尸

    酒桶中的女尸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码头上,葡萄酒桶正被四个一组卸下船。忽然,一组酒桶坠地受损,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只破损的裂缝处渗出的不是酒,而是一枚枚金币。继续检查这只木桶,一条女性的手臂赫然显露出来,纤细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闪闪发光的戒指……警官闻讯急匆匆赶到现场,但酒桶却神奇般不翼而飞。正当众人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一封署名“XX代笔”的信从天而降,声明桶子的主人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年轻画家菲利克斯,让人们如坠五里雾中。酒桶中的女尸与画家有关吗?他是凶手还是被人陷害?一场精心构建的巨大阴谋就此展开。
  • 若爱只是一夜繁花

    若爱只是一夜繁花

    他已经寻找了她二十年,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成熟帅气的男子了,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出现了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