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8300000015

第15章 没什么不可能 (2)

我们开始在一座工厂里组装整辆汽车。后来由于开始制造零件,我们便开始部门化,这样每个部门只是做一件事。正如现在工厂的组织结构,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零件或装配一种零件,因而一个部门自身又是一座工厂。零件进来时是只是被作为原材料或铸件,经过一系列的机器和热处理,或者任何需要的处理之后,离开这个部门时,它已经是成品了。

由于交通的便利,我们进行生产时,不同的部门能组成一个整体。开始我并不知道如此精细的分工能够可行,但随着我们产量的增长和部门的增加,我们实际上从制造汽车变成了制造汽车零件。

随后,我们发现了另一种新的做法——那就是所有的零件不必都由一家工厂来制造。其实这也并不是真正的新发现,实际上在我第一次制造汽车时,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当时,我买了发动机和大约90%的零件来组装汽车,然后我们开始自己生产零件,于是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零件都应该在一家工厂生产——这实际上和那种想在同一个屋顶下生产整辆汽车的想法一样。

我们现在的发展已改变了这种方式,如果我们需要建立更大的工厂,那只能是因为需要非常大的空间制造某一种零件,比如非常大的组合。

我希望随着时间的发展,高地公园的工厂将只需做一件或两件事情。铸造工序已经从那里迁到罗格河工厂去做了,所以,我们现在正在走开始走过的路,但不同的是,我们不是从外面购买汽车零件,而是在我们不同的工厂制造零件。

这种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这点我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说明,它意味着高度标准化、高度分工化的工业不需要集中在一家大工厂——这种大工厂会因为交通不便和住房等问题而阻碍其发展。

在一家工厂里,1000人或500人就足够了,这样才不会有上下班时的交通堵塞,也不会存在拥挤的居住环境,或在过于拥挤的情况下肯定会发生的非自然的生活事件。

高地公园的工厂现在有500个部门,在我们匹克特街的工厂里只有18个部门。而以前在高地公园的工厂里我们只有150个部门,从这一点也表明了我们在生产零件方面的发展有多快。

我们几乎没有一个星期不对机器或工作程序进行某些改进,有时候,这种改进甚至是违反所谓的“最佳车间实践”的。

我记得有一次,一位机器生产者被叫来参加一个关于制造一种特别机器的会议。当时的要求是每小时产量为200台。

“这肯定是搞错了”,那位生产者说,“你的意思是每天200台,可没有任何机器能够在1小时之内生产200台。”

于是公司的官员派人把那位设计机器的人找来,让他解释一下说明书。

那位设计者说:“事情就是这样的,怎么啦? ”

“它不可能做到。”那位制造者肯定地说,“任何机器都不可能做到这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毫无问题! ”那位工程师叫道,“如果你愿意到一楼去看看,你会看到有一种机器能做到这点。我们制造了一台机器,已经能做到这点。现在我们需要生产更多像它一样的机器。”

当时工厂没有保存实验的记录,但工头和监工记住了所做过的一切。如果以前试验过某种方法并且失败了,那么会有人记住它,但我并不特别在意那些过去做过的事情,那时候我们可能迅速地积累了许多未能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详细记录带来的麻烦之一。

如果你记下了全部失败,那么你很快便会有一张单子,那上面的记载将使你感到不会再去试验任何东西的——但这绝不是说一个人以某种方式去做时失败了,那么另一个人这样做就肯定不会成功。

他们告诉我们,不能使用没有尽头的链条方法去铸造灰铁。我相信我们还有过一次失败的记录,但我们正在做这事。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的人,对以前的失败毫不知晓,也毫不在意。

还有人告诉我们,不能把铁水从高温炉里直接浇入模子。通常的方法是先将铁水变成生铁,让它们稍凉一会儿,然后再重新熔化后用来铸造。在罗格河的工厂里,我们便直接从高温炉里将铁水浇入模子里进行铸造。

的确,失败的记录——特别是一份权威的记录,会让那些年轻人吓得不敢再去尝试了,但我们总是能从我们盲目的冲撞中获得一些最好的结果。

我们中没有人是“专家”。而且一旦如果有人自认为是专家,我们便认为有必要摆脱他,因为除非他真正了解他的工作,否则不会有人自认为是专家。

一个了解自己工作的人,一定能看到他所需要做的事远远多于他已经做过的事,因此他总是不断向前进,而从不会有时间想到他有多能干、多有效率。

总是想着向前,想着干更多的事,这会使人的大脑认为没有不可能做到的事。然而,一旦一个人进入专家式的思维状态,那么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可能了。

我不承认有什么不可能的。我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知道所有的事情,可以明确地说出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正确的经验和良好的技术训练,可以扩大思维领域,缩小不可能性的数目——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这种训练。

大多数技术训练和一般的那种被我们称为“经验”的东西,只能提供一些以前的失败记录。这些失败记录没有被当做有价值的东西而加以利用,而是被当成了对进步的绝对阻碍。如果有什么人自称为是权威,说不能干这事或那事,他后面的一大群没有头脑的追随者就会齐声喊道:“不能干。 ”

以铸造为例。铸造是一个存在很多浪费的程序,它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已经积累了许多传统经验,这些传统使得要对它进行一些改进就特别困难。

在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之前,我猜想铸造方面的权威一定会宣称:“任何说能在半年之内创造出低成本的人都是骗子。”

过去,我们的铸造厂和别的铸造厂一样。当我们在1910年铸造第一辆T型车汽缸的时候,整个过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由手工操作的。我们用许多铲子和手推车来运送原材料,这工作在那时候既是技术活又是非技术活。我们有制模工,也有做体力活的工人。

现在,我们有5%的非常熟练的制模工和砂芯安放工,但其余的95%是非技术工——或者说得更精确一点儿,他们必须能熟练地进行一项操作,而这项操作即使是最愚蠢的人,在两三天内也能学会。

模塑工作全部由机器来完成。我们铸造的每一个部件都由一个铸造小组根据生产计划需要的数目进行铸造,每个小组的机器只能铸造一种零件。这样,这个小组中的每个人就总是做着相同的操作。

小组的机器由一条悬挂的铁轨构成,上面间隔地挂着供铸造用的平台。在此用不着讲述技术细节,制模、放砂芯和包装砂芯都是在移动的平台上完成的。

当开始传动时,金属在一个地点被浇注进去,被浇注了金属的模子到达终点时,它已经冷却了,便可以开始自动清理、加工和组装,然后平台再为新的载货转动。

让我们再看看活塞杆组装的发展。

即使按照传统方法,这项工作也只需要3分钟,看来没必要再麻烦去改进了。我们总共有两张长凳和28个人,他们在一天9个小时的工作中,装配175个活塞杆——这意味着每个活塞杆只需要3分5秒。因为没有检查,很多活塞杆由于质量不合格而被从发动机装配线上退回来。

这其实是一项很简单的操作。工人们只需将销子从活塞上拔出来,给销子涂上油;把杆插进去,再用销子穿过杆和活塞,拧紧一个螺丝,并打开另一个螺丝——这就是整个操作过程。

工头检查了整个过程,他不明白为什么这项操作要花费3分钟。他用一只秒表来计算和分析整个动作,发现一天9个小时中有4个小时是在来回走动。然而装配工人并没上别的地方去,只是为了拿到他的材料并运走他的成品,他就不得不移动他的脚。这整个工作中,每个人要做6个动作。

于是工头重新作了安排。他把整个操作分成3组,在凳子上装了一个滑轮传动装置,每一边坐3人,传动的尽头坐一个质量检查员。每个工人不再进行全部操作,而只进行1/3的操作,只操作不用移动双脚就能操作的部分。

他们由20个人减少到14个人。以前28个人的最高纪录是一天装175只,而现在,7个人在8个小时内却能装配2600只,这还没有计算节约了多少人力!

油漆后轴曾经有一些麻烦,它需要用手工把它浸入一个油漆箱中,两个人要完成好几个操作。现在只需一个人,用一台特制的机器就能全部做好,这种机器是由我们的工厂自己设计和制造的。

现在,工人只需要在一条传送链子上挂好需要装配的后轴,传送链便把后轴带到油漆箱上。然后,两根控制杆再把套管插入勺柄的一头,油漆箱被升高6英尺,把轴浸没之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把后轴送往烘干炉。

整个操作过程现在只花13秒钟。

散热器是一件复杂的东西,它的焊接曾经被认为是一件需要技术的活。一个散热器里面有95根管子,用手工装好并焊接这些管子要花很多时间,并且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耐心。

而现在这些工作全部都由机器来完成。它在8小时能安放1200只散热器内核,然后用传送带把它送往炉子内进行焊接。由于这不再是焊工的工作了,所以不需要任何技能。

我们曾经用气动锤把曲轴箱臂和曲轴箱铆在一起——这种气动锤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新式的。它需要6个人抓住锤子,6个人抓住曲轴箱,结果出现了凹凸不平。现在一台自动压铆机只需一个人操作就行了,他什么也不用,一天所干的工作量是那时12个人所干的5倍。

在匹克特街工厂,从前气缸的铸造到最后完成,需要移动4000英尺,而现在它只要移动300英尺多一点。

我们不再靠人工传送材料,也不再需要手工操作,如果机器能够使它自动运行,那就让机器去做。没有一项操作能说已经是在采用最好的或最方便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工具中只有10%是特别制作的,其他的还都是常规机器,在经过调整后,才被用于特别的工作——这些机器几乎是一台挨一台地被放在一起。

我们比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工厂在每一平方英尺的地面上所摆放的机器都要多。我认为不充分利用每一平方英尺的空间都是极大的浪费,这种浪费我们并不需要。

当然,所有的空间都被利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空间既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进行分工和再分工,使得工作正常进行,这些正是生产的关键之所在。

但同时也应该记住,所有的部件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以便它们能用最容易的方式制造出来。

节约情况又怎么样呢?如果以我们目前的生产量来估计,我们现

在应该需要比20万还多的人力,现在我们生产一辆车雇用的人和在1903年刚开始时生产一辆车所雇用的人数相等——但那时候那些人只是进行组装——这种对比就显得不太公平了。我们产量最高的时候一天生产4000辆车,而我们用于汽车生产的人还不到5万!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热门推荐
  • 异界之误惹妖孽男

    异界之误惹妖孽男

    只因她的一滴泪,三界沦为无边炼狱,他脚踏万千尸骨,一身白衣胜雪成了血河之中最触目惊心的招魂幡。她、失去双亲孤女一枚,平凡如草芥。他是崇高妖神,一柄无尘剑力荡三界,却只对她惟命是从。他是逆天至尊,万千风华无人能及,却倾尽全力只为她一笑。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三界万物唾手可得,却宁肯负尽三界不负她。妖神也好、至尊也罢,他不爱虚名只爱她。初相见——“我要你内丹。”她随意轻语。众人惶恐,谁不知道他温雅之下,满手血腥,此女必然生不如死。“再过百年可好?”他勾唇轻笑,淡雅如菊。“为何?”她疑惑反问,问出众人心底的不解。他依旧浅笑温和:“百年之后,内丹大成,于你更好。”大劫至——鲜血染红白衣,他如地狱修罗,无视面前千兵万马,终究不曾后退一步,只因他的身后站着她。天雷阵阵,电闪雷鸣,她似风雨中的罂粟花,美丽而致命:“想要动他也得问问我答应不答应!”红尘千丈,万难险阻,携手并肩,笑傲乾坤。
  • 星云大师向左,圣严法师向右

    星云大师向左,圣严法师向右

    这是一本关于禅的书,能带你走进禅的世界。书中每个故事,都仿佛佛陀手中的一朵莲花,其中总有一朵,会让你在欣赏之后如摩诃迦叶般露出会心的微笑,拨开云雾见青天,在刹那间领悟到禅的真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生命究竟为了什么?人类对生命的两大疑惑,一个是起源处,一个是归宿感。往往,我们以不停地行动来麻痹自己,想把这两个扑朔迷离的黑洞谜团抛诸脑后,不想来处也不想去处。生命呈现出奔跑跳跃的质感,却忽略了内心的定静。这是一本心灵治愈书,是都市心灵修行的指南。它将告诉我们,如何以定静的心思,拆穿世俗的幻相,赎回灵魂深处的力量。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情绪空洞得不到救赎而痛苦。如果,你还在为亲密关系的去向而忧心。如果,你在为选择或者得失而苦恼。那么,让我们收敛起浮躁,翻开这本灵修书。学会内省,学会定静,向宇宙的最高层赎回智慧和力量。找到真我,找到灵性。只要能够参悟灵修,我们就一定会找到那个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网游之格斗——战无不胜

    网游之格斗——战无不胜

    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世界。让我带各位进入格斗的梦境,体验电子竞技游戏那酣畅淋漓的战斗快感。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让各位的心随着我的键盘一起跳动。精彩的故事就在后面,我们不见不散。本周推荐:1、《异域人生》,作者:西北苍狼,历史,http://m.pgsk.com/m.pgsk.com?11_id=17702、《剑仙-剑之修真者》,作者:平民百姓,仙侠,http://m.pgsk.com/m.pgsk.com?11_id=5441
  • 超级童养媳

    超级童养媳

    写在卷首:本文一对一。一帘幽梦,刹那重生。花闲本为俗世中芸芸众生之一粒凡夫俗子,没成想,前世平凡似尘如她,竟应了心比天高,命薄如纸之悲怆俗语。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获转世重生为异世花家九小姐。因有方家道士之预言在先,未出生之时便将花颜两大百年世家情牵一处,出生满月即获隆重大婚,结两家秦晋之好,一时成就方圆数百里之佳话。活着是一种修行,花闲想,或许这就是她修行29载所得之正果,因果循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死去与重生只是时空的正常变迁。她想有个不一样的重生。此一世,只做闲人,只做懒人,只做俗人,只做寄生虫,只做二世祖,只做地主婆…场景一:花闲满月,次日大婚。脸还没来的及红呢,花闲突然感觉到嘴上湿湿的暖暖的柔柔的,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嘿嘿,阿娘,你看小娘子嘴角都流口水了,我给她擦擦。”颜子君后知后觉,小心翼翼的跟母亲解释。颜母不禁莞尔。“儿子,我知道,你是因为手上脏才用嘴的。”“嘿嘿,阿娘真聪明。”场景二:抓周。花闲被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严严实实围在了中间。她站起小身子,摇头晃脑,煞有介事。伸出手,抓了一只毛笔,塞进了胸前夹袄中。众人摇头,女子无才便是德。再伸手,抓了一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又塞了进去。众人顿感欣慰,果然女子爱红妆。三伸手,一颗小金子,小心翼翼塞进了右边袖子里。众人慨叹,此女必贪财。欲再伸手,手中不知被谁塞了一把微型木质古筝。她凝视一番,塞进了小相公的怀里。转身,小手心里,又突地冒出来一快玉质小棋盘。美玉在手,思量再三,终还是笨手笨脚挂在了大她俩月的侄子颜彦的衣带上。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花闲猛的扑向身侧,起身,一把小型长枪已经被她急急塞进了左手袖子里。之后,花闲潇洒转身,迈开蹒跚小步,自行爬上床,呼呼大睡。众人皆倒。场景三:颜家小辈一字排开,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十一,老十二。只听一声锣响,“咣…”八岁的小花闲手拿铜锣,吆喝开了“好啦,大家都站好,站好。本小姐现在要宣布一下比赛规则…”“前三名均有幸成为本小姐的名誉教练,每人教我一招看家本领。另有奖品:状元奖励闲儿兄妹装系列长衫一件。榜眼,奖励闲儿香囊一个。探花,奖励闲儿桃花系手帕一条。”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温柔校草霸上失忆女

    温柔校草霸上失忆女

    “你爱我吗?”女孩仰起天真的脸问道。“爱,你呢,爱我吗?”男孩一脸的期待。“不爱,因为我不认识你。”女孩很决绝的说着,然后背转身离开了,留下伤心欲绝的男孩。
  • 天才儿子奇葩娘亲

    天才儿子奇葩娘亲

    莫云裳,绝世高手,穿越到未婚先孕的柔弱小姐身上。莫小星,天才宝宝,娘亲的话就是圣旨,直到逆天的亲爹出现……莫小星,“娘亲,他是小星的爹爹吗?他怎么跟小星长得一模一样?”男主,“明明是你跟我长得一模一样,我就是你亲爹!”莫云裳,“他哪有小星长得好看,没事不要乱认亲爹,万一认了一个窝囊废、穷屌丝,你还得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