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习惯于把眼睛紧紧地盯向政策,习惯了畸形的政策依赖时,往往就会忽视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关键,忽视掉市场规律。
与“黑屋”到“阳光”的转变不同,适应一个新经济体制需要更漫长的周期,加之我们原本的一无所知,因此,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对于市场的畏惧感和对市场规律认知的无力感也就越来越深刻。
当计划经济的列车,在固定轨道上隆隆驶过数十年的时候,想要在一瞬间将它推向另一条轨道,就自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甚至是碰撞。
在这个已经过半的大时代中,发生的任何一次碰撞与摩擦,在今天看起来都是那样的激烈,关于这些事件的讨论直到今天还在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具有相当鲜明和独特的中国式特征。
在2002年的1月份,给中国企业家们带来寒冷的不止是冬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昔日的饮料产业明星健力宝上。
在这一年里,健力宝不再是因为它骄人的销售业绩,也不是大手笔的广告造势而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此相反,全社会讨论的是它的产权归属。
在这场政商博弈之中,地方政府与健力宝之间发生了产权明晰化思路上的分歧,最终前者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抛弃后者,这样的破裂,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快速衰败。
政商破裂!
这种明显符合商业规律的现象,却是何等地不为我们的经济体制所允许。
但最终,我们却还是容忍了这样的事件,并眼睁睁地看着科隆电器、华晨汽车等名噪一时的优秀企业,一步步地踏进末路。
政商破裂只是新旧经济体制转型下,政商博弈的一个景象之一,由这种博弈所引发的失败与出局,只不过是大时代中体制转轨所碰撞、摩擦出来的几点火星而已。
而这种历史性的事件,恰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体制不但在变革,而且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变革。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发现了规律的运行方向。
3.4:资本的三方角力
说到规律的大方向,我们就必须要认清身处的环境,因为那是一个纷乱复杂、风险重重的世界。
市场经济的大幅度铺陈,固然是导致我们茫然无措的原因,而为了去追求自由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我们就不得不承受与整个旧经济体制的剥离,甚至是对抗。
和所有的发达商业国家不同,在我们的经济体制下,还存在着一支强大的力量。
这就是国有资本集团。
正是这股力量,支撑了我们的国家经济体系运行长达数十年之久,直到现在,它们都还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本支柱,更是国家所直接掌握的战略性资源。
对于这样一位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共和国长子”,对于这样一棵曾果实累累、根深叶茂的老树,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国有资本的变革、壮大和保护都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主要方针。
家长的”偏向”难以避免,以至于我们的民营资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默默地承受着庶出的境遇。
如果说,家长“偏袒长子”,尚且情有可原,那么对于“外来和尚”的照顾,就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来自国际的资本,一直受到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优待,这使得本就显示出极强实力的国际资本,变得更加气势凌人。
如此一来,萌芽于民间的民营资本力量,就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而我们眼之所见的种种景象,统统可以归结为一点:
三大资本在中国经济体制下的博弈,构成了所有经济现象的内因!
于是,我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这一切的症结,找到了那个隐藏于迷雾之下的规律。
然而,面对这样的规律,我们却是更加感觉到茫然与危机。
3.5:正在失灵的政策
2006年火爆于中国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有这样的台词:
“形势逼人,形势喜人。”
同样的,越是处于纷乱之中,我们就越是容易占到最大的便宜。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对”快刀斩乱麻”的崇尚,更有着对“杀出重围”的期许,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时代,这样的英雄气质都在我们身上存在着。
而面对纷乱的形势,这样的气质正是成功所必需的心态。
更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尽管形势逼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方向却是毫无疑问的,这种渐变的端倪,已经在过去的大时代中露出头角。
初露的端倪就是:我们的政策效应正在失灵。
回顾已经走过的2008年,那无疑是危机重重的一年。保证就业、保证经济增长、保证社会稳定、保证民众生活水平等话题,已经从过去的巷议杂谈,悄悄地上升到了政治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挽救股市、挽救楼市、挽救出口企业、挽救中小企业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
于是我们看到,银行降息了,房贷宽松了,出口退税优惠了,企业贷款审批了,面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来自社会内部的危机,面对各方利益群体的自我救赎,政府终于按捺不住,不得不重拾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杀手锏。
然而和过去不同的是,在政策的刺激下,股市却仍然萎靡不振,楼市春天迟迟不至,出口企业仍然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继续山穷水尽,可以说,这些政策的效用已经大不如前,甚至到达了一种极为微弱的程度。
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答案是肯定的前者!
原因很简单,当我们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政策的效用必然会逐渐减弱,一切行动与趋势,都不得不唯市场规律马首是瞻。
可以预见的是,那个期待着用政策博弈来获取自身利益的依赖时期,正随着体制的转型而逐渐成为过去时。大时代的全新产业,大时代的全新规则,就这样随着大时代前10年的远去,逐步向我们走来。
然而,我们将会以怎样的实力去应对?
我们不清楚,除非我们努力找到其他的规律。
(4)大时代规律:阶级分离,主导社会体系的彻底重组
在崇尚自由经济的新体制下,一切商业行为都是以牟利为根本目的,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资本的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聚敛了多少财富,都不可能得到满足。
于是,财富从大多数人手中,迅速地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从而引发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马太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贫富不均,之所以会出现社会阶级分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的意志在起作用!
主题介绍: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自由经济下的资本集中——垄断阴影下的心理贫困——拜金信仰的源泉
4.1: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
在上世纪的美国,一位名叫莫顿的科学史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根据他的观察,社会对于那些已经获得了相当荣誉的科学家,总是不吝给予更多的荣誉,与此相反的是,对于那些未成名的科学家,社会却迟迟不愿承认他们的贡献与成绩。
这是一种古怪的社会心理现象,根据圣经里的一段故事,这种心理现象获得了它的名字:马太效应。
简单来说,所谓的马太效应,无外乎荣耀者愈荣耀,卑微者愈卑微,再简单一些,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马太效应绝对不只存在于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中。
我们所知道的是,早在这一准确的理论描述进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社会阶层就已经静悄悄地分离开来,向各自的极性流动而去。
如果说,有人对这一阶级分离的现状无知无觉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把这种现状的社会效应表达出来就足够了。
中国社会,目前正朝着贫富两极分化的方向走去!
我们看到的是,昔日里资源的掌控者,如今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资源垄断,而那些数量最多的普通劳动者,其中一部分甚至已经濒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古人曾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广厦万千,贫者屋无片瓦。”很不幸,这样的情景,目前正上演于中国的社会之中,并且要比预言来得更加惨烈。
如果把过去的社会阶层比喻为一座金字塔的话,那么,从2000年开始,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就已经腾空而起,并且抽走了几乎全部的资源,留下的只有遍地瓦砾。
现在我们要弄清楚的是,这样一座稳定的金字塔构型,何以会在短短的10年间土崩瓦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这一变化,它对我们社会体系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在大时代的后半程中,这条隐性规律究竟又会如何发生作用?
4.2:自由经济下的资本集中
贫富分化是商业社会的一种演变趋势,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不会有分化现象出现的,在那个全民“月薪三十六块”、凭票供应、由行政级别区分福利待遇的时代里,这种差距即便有,也决然不会像今天这样明显。
然而,一旦我们的体制走出以生存为目的的时代,自由经济就会自然兴起。
在崇尚自由经济的新体制下,一切商业行为都是以牟利为根本目的,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资本的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聚敛了多少财富,都不可能得到满足。于是,财富从大多数人手中,迅速地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从而引发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马太效应,更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
鉴于此,我们再次挖掘到了一条有价值的规律:
在新经济条件下,之所以会出现贫富不均,之所以会出现社会阶级分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的意志在起作用!
简单地说,我们旧有的经济体系,是依靠国家严格管控、各部门分头划分、各行业各行其是而形成的一台低效率机器;在这样计划严密的体系下,那个掌握资源的阶层既找不到资本的出口,也没有机会来对手中掌握的资本进行调动,因此和普通民众相比,他们占据的优势并不大。
然而,资本能够带来超额的剩余价值,这既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又是商业社会铁板钉钉的经济规律。
利润最高的社会财富,大多数集中在房产、地产、矿山、高级资本市场、海洋等领域,这些都不是普通百姓所能问津的。假如有人提议,要求废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市场配置来实现社会公平,那么这个人不是居心叵测,就是极度天真。
在任何一个国家,普通的百姓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这些领域进行开发,只有那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拥有原始资本的阶层,才有可能从事这一社会工程。
有资本就可以雇佣劳动力、有资本就添置购买设备、有资本就可以引进技术、最重要的是,有资本才拥有市场准入资格,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普通人是绝无机会染指半分的。
当普通大众猛然醒悟的时候,原始资本阶层早已经夹带信息,驱动资本在市场里扑打多年,以手中的资本开发出更多的财富,由此就实现了资本增值,跃升为中国的新权贵阶层,进而将市场垄断,而垄断了市场的权贵阶层必然追求超额的利润,无休止的经济压榨,只能让普通大众更为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