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800000028

第28章 寅卷 酒仙 (3)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廷委派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的名臣丁葆祯任四川总督。丁葆祯是贵州人,深知贵州不产盐,贵州人吃盐都由四川运入。而由于制度不存、运销混乱、价格奇贵,造成贵州民间缺盐甚至无盐,一般民众多为淡食,向有“吃盐当过年”之说。丁葆祯上任伊始,便派他的朋友、后来做过云南巡抚的遵义人唐炯督办盐务,负责整顿四川盐政。唐炯又推荐另一个遵义人华联辉协助,丁葆祯很欣赏华联辉的人品才华,三人相见,一拍即合。应该说,这一次盐政整顿是非常成功的。首先是四川盐税收入由整顿前的每年七千余两,激增到百余万两。然后因为有了顺畅的运销渠道,较为稳定的制度和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黔人吃盐的困难。

而当初毅然出山,协助唐炯整顿盐务的华联辉,由于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机会,不仅把差办得漂亮,而且在把川盐运销贵州时,他在仁怀、纂江、叙永、涪陵四大口岸中,得到了其中两大口岸的部分垄断权,在十余年中,由遵义乡下一个虽然读书中举、却无官无职的小地主,一跃而为贵州的首富。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贵州的老百姓还流传着“唐家顶子,华家银子”的谚语,以形容其多。这个谚语中的唐家,即前面提到的唐炯和他代代做官的子孙们。而所谓华家,就是华联辉所开创的华氏工商业家族了。华联辉垄断的仁、叙两大口岸中,最主要的便是仁岸,也即茅台口岸。由于有赤水河通航之便,茅台口岸便成为川盐销黔的最重要码头。太平天国时,茅台口岸曾遭到严重破坏,这时又渐渐从那场兵火灾难中苏醒过来,一时人烟重聚,商贾云集。而华联辉由于身负整顿盐务的责任,又在茅台设有盐号,就经常在赤水河一带奔走。他是一个被儒家文化滋养很深的人,笃信仁义礼孝。即便在他非常有钱、十分荣耀之后,每次还乡,他都必定离家十里就下轿、更衣,让从人返城。自已则青衣小帽,让仆人挑一担礼物,暑天一顶笠,雨时一把伞,步行回家。

一次,他从茅台回到家中,家人设宴洗尘。席间,华联辉的母亲忽然提起一件事,说“长毛”之乱前(即太平军进入贵州),她曾在茅台地方喝到过一种非常好的酒。不知道平乱以后,这种酒还有没有?要是没有了,还真可惜。华老太太不知道自己唠唠叨叨的这一番话,无意中竟放在了儿子的心上。华联辉再到茅台时,就吩咐手下去寻找这种“很好喝的酒”,以遂母亲的心愿。谁知这桩他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来,经过战乱,酒房倒了、酒窖填了、酒工死了,茅台的酿酒行业除了一片残砖剩瓦,已不复存在。华联辉虽然没能找到母亲当年喝过的那种美酒,但他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决定重建一个酿酒的作坊。以他的财力和能力,几个月后,新作坊就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

那时候还没有工厂这个概念,华联辉给这个新生的华氏家庭企业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成义烧房”。这是在同治六年,也即公元1867年发生的事。这个“成义烧房”,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厂最早的雏型。后来王视天下的贵州茅台酒,也就这样在一个母亲的闲嗑和一个儿子的孝心里诞生了出来。华联辉初建“成义烧房”的时候,他的盐号生意正蒸蒸日上,银子如流水般哗哗涌进来。依照他的本意,这烧房所烤之酒除了家中自用,主要是用来馈赠亲友,满足生意应酬,并不是拿来卖钱的,因此产量很低。没想到的是,华家有好酒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索要此酒的人络绎不绝,踏破门槛。华联辉开始还很高兴,来者不拒,慷慨赠与。渐渐要酒的人越来越多,并日益成为一个负担,华联辉不愧是一名富有眼光的商人,他从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华联辉决定趁势扩大产量,明码标价,正式把美酒推向市场。这一决策对华联辉来说,既解了人情之苦,又多了一项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当时的华联辉不可能预想到,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主业、并使自己成为一代巨富的盐业,随着时代的步伐早已不复存在,而他当初在不经意中栽培的一棵小树,却在后人的精心培育下窜成了参天巨木。而茅台的故老乡亲们也没有想到,那仅只在传说中流传了数百年的“王气”,终于在这一坛坛清洌的琼浆玉液中升腾而起,最终成就了茅台酒业今日王视天下的格局。

唐蒙与枸酱酒

凌鼎年

话说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著作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和茅台有关的,发现夜郎和枸酱的故事……公元前135年,闽越国国王进攻南越国,南越国王向汉朝求援。汉武帝派大将唐蒙讨伐闽越。事后南越王设宴招待唐蒙将军。宴席上,令唐蒙将军印象最深的却是一种名叫枸酱的酒。这种酒颜色微黄,异香袭人,唐蒙虽然知道南越国物产丰富,南越王生活骄奢,美酒美味美色,无奇不有。不过他还是被这种从未喝过的美酒所倾倒。他一边品尝,一边随意地问:“这酒很好喝,简直是太好喝了。

是你们本地出产的吗?”南越王看他一眼,哈哈一笑,也很随意地回答他:“上使所喝之酒,并非我南越国所产,这酒来自夜郎国。夜郎国和南越有通商之好,有一条江从他们那里流下来。上使喜欢,就多喝一点吧,这种酒即便喝醉了,也不会伤人的。”唐蒙借着酒意,对南越王说:“大王此酒,真是人间极品,小臣虽然有幸品尝,却总觉有些僭越,毕竟这样好的东西,不应该不让我的君王知道,这不是为臣之道呵。”南越王听唐蒙这样说,吩咐近臣抬来一坛枸酱,说:“上使只管喝吧,这坛枸酱,就请上使带回长安,献给皇帝,以转达南越国王对皇帝的谢意。”唐蒙赶紧上前一揖,说:“谢大王。”

很快,唐蒙就完成了使命,回到了长安。同时,他把枸酱酒也带回了长安。

唐蒙了解了这些情况,就把枸酱献给汉武帝品尝。武帝一尝,好喝啊,古人说话,叫做“甘美之(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唐蒙趁机建议汉武帝,说现在南边这几个国家的问题,总有一天朝廷是要解决的。汉武帝很欣赏唐蒙这个建议,于是在第二年夏天,汉武帝派唐蒙率一千汉军,带一万民夫,携大量礼物,由蜀地熟悉情况的商人带路,从赤虺河进入夜郎。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极为不便,夜郎又僻处莽莽群山之中。因而汉朝不知夜郎,夜郎也不知汉朝。以致唐蒙率领的通好人马,一路行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吃尽千辛万苦。好在从长安出发时,唐蒙的爱妾苟贞英非得要同行,唐蒙怎么劝阻都不行,只好依顺了她。如今路途艰难,却得苟贞英温柔贤淑,除照顾唐蒙起居外,还在队伍中早起晚睡,嘘寒问暖,缝缝补补,调羹送汤,颇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是唐蒙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帮手。这一日,队伍来到一个叫做茅草台的地方。

只见这地方两山夾一峡谷,赤虺河奔流到此,突然变得舒缓平和,岸左较平坦之处,散聚有百来户人家。队伍尚未走近,已有阵阵酒气袭来。带路的蜀商上来告诉唐蒙,说这就是濮人酿造枸酱的地方。唐蒙听了,微微一笑,对苟贞英说:“阿英,要不是因有此物,你我怎能有今天之行?”苟贞英也轻轻一笑,说:“将军建功立业,全由此物而起,你我二人和它,也算极有缘份了。既然已经到了此地,何不小息几日,再往前行?而且既已来到夜郎,便应通使知道,我们偌大队伍,万一发生误会,亦多不便。”唐蒙怜爱地看了看苟贞英,见她虽然美丽不减,却因连日劳累,面有憔悴之色。不由自主地抚了抚她的背,说:“就依你,在此地休息三天,另外派人前往夜郎王城,通报我等来意。”茍贞英感激地点点头,吩咐随从立起军帐,生火造饭,自已跟随唐蒙,来到村中。村中人民,都是椎髻、葛衣的濮人。见有如此浩大的队伍到来,倒也不怕,聚集了在村口路边观看。唐蒙与苟贞英走来,便有一位村长模样的人上前迎接。

唐蒙让蜀商与他交涉,说明身份和使命,让他放心,各安本业。又拿出银两若干,把村中枸酱,尽数买下,自备以外,分给兵丁人伕,顿时队伍中便传来一片欢呼之声。到了傍晚,河风习习,篝火堆堆,唐蒙与苟贞英坐在帐内,一边喝着拘酱,一边听那蜀商讲这濮人和夜郎的来历。那蜀商见多识广,又口齿灵便,夜幕中娓娓道来,却也动人心魄。关于夜郎的起源,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妇女到江边洗衣,看见江水中漂来一段大竹,她好奇地把大竹捞起,结果发现里面躺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她把这个孩子抱回家去,抚养成人,长大后这个孩子仁德出众,武艺超人,受到人民的拥戴,逐渐收服了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大夜郎国。他不忘自己的出身,自称竹王。现在夜郎国的竹王,叫做多同。而茅草台这个名字的由来,缘起于河岸上一座古时候留下来的,濮人祭祀祖先的高台。这座后来被废弃的高台,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年复一年萋萋生长的茅草湮没。听了蜀商这一番介绍,唐蒙和茍贞英对视一笑,心说:原来如此。谁知到了晚上,苟贞英因水土不服,竟忽冷忽热,一病不起。

唐蒙尽管悉心照料,又让军医治疗,仍是无力回天。第三天头上,这位聪慧美丽的女子,竟然在陪伴夫君出使夜郎的途中,死在伤心欲绝的唐蒙怀中。唐蒙把爱妾安葬在茅草台东边的山岭上,这里居高望远,或许可以让她北望长安,看到自己的家乡。从此以后,这座长眠着苟贞英的山岭,就被当地人称为寒婆岭,取意为苟贞英来自寒冷的北方,是寒冷地方的女人。说也奇怪,自从苟贞英安葬后,这座山就开始长出许多枸树,这种树的树叶可食,果实鲜红,树皮可以造纸制绳,全身是宝。大约是苟贞英香魂不散,以身化为草木,庇佑这一方水土,怅望夫君的归来罢。安葬了苟贞英之后,唐蒙接到信使的回话,说夜郎王欢迎大汉使者前往。于是泣别爱妾,拔营启程。到了夜郎王城,唐蒙受到夜郎王的盛情款待,在唐蒙的劝说和各种礼物的诱惑下,夜郎王看花了眼,痛快地接受了唐蒙提出的归顺要求。于是在夜郎王的带领下,夜郎以及夜郎周边的一些小国都一起归顺了汉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唐蒙通夜郎”。就在这样一个魅力无穷的大时代里,夜郎以及周边部落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而这种引发和见证了一场国家疆域大扩张,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的美酒,在经历了两千年沧海桑田的轮回,日月精华的蕴蓄,山川人物的凝炼之后,在二十世纪被定格为我们泱泱中华的至尊国酒--茅台。

错把茅酒当苗酒

于立极

清朝时有一桩及其重要的国家机密,那就是顺治皇帝的出家疑案。传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在自己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后,悲伤过度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了。五台山天台寺有一蜡制的僧装顺治像,头戴宝冠,身披黄袍,据说面目骨架与顺治画像十分相似。而康熙多次到天台山拜祭,或赐匾额,或赐金帛,证明天台山确为顺治出家之所(《清稗类钞》)。有人说,顺治皇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出走,而忌辰推迟到正月初七才宣布,是在密令寻找,未能找到才发丧的(《白话野史大观》)。顺治皇帝弃位离宫当了和尚后,他的儿子玄烨接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康熙。

父子情感血脉相连,即便是江山社稷也无法代替,大内密探一直秉承康熙的旨意秘密寻找顺治,但寻找多年一直没有踪迹。作为天子连自己的父亲也找不到,康熙的心情十分郁闷。看出儿子的心事,康熙的母后对他说,你皇阿玛的脚板心有一颗又红又大的痣,在位时常说五台山的风光好,老和尚的根基厚,你可去那里找找看。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收美女、战猛将,废话不多说,精彩在文中!!!!!!!!!!!!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在民间流传、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活泼,想象奇异,蕴涵着对勇敢、乐观、善良等情操的褒扬……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热门推荐
  • 暴皇的养女

    暴皇的养女

    他权倾天下,性格看似温柔似水,与世无争,然,内心却是冰冷无情,毫无温度,女人于他,是消遣,也是禁忌。但十五岁的他却收养了五岁的她,从此人生改写.她以为他对她好,会一直宠她,在世人的眼中,她就是百姓们的女神,因为只有她能让这‘笑面虎’言听计从。******************************************特别推荐:紫树叶子:《一夜成欢》紫树叶子:《'狼’君,未成年》落雪轻盈:《爱'上'黑道老公》落泪乔:《恶男戏凤之诱惑情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说话办事的技巧

    说话办事的技巧

    人生一世,说话办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然而,不同的人,“学习成绩”却大相径庭,正可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善于说话办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必然能够御风而行,如鱼得水、万事顺意;反之,便如船搁浅滩、步步难行。为什么有的人身负旷世才学,行走世上却步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资质平庸,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办事的本领有多高。
  • 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让我们生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掌握每件事情背后隐藏的经济学知识,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俗话说,人人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名言是经济学家智慧的浓缩,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饱含着深刻的哲理。由牧之和赵凡禹编著的《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汇集最经典的经济学名言,《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涵盖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能让你快速领略经济学的智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胡马北风

    胡马北风

    从这个角度看,向中原大地瞭望,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史观点,在这里轰然倒地。这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站在长城线外,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你会发觉,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有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在她新婚的前一天,他吻了她的额头。为了得到她,他要灭了一个国家。另一个他,只是静静的拥着她说,我们要好好的在一起。两帝争锋,红颜是否真的祸水?剪不断理还乱,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郑重声名:这不是正史,这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