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800000002

第2章 子卷 酒魂 (1)

茅台古镇寄怀

陈建功

我的酒量是年轻时当矿工的岁月练就的。因为那时候日子苦,又枯燥乏味,喝酒便成为一种娱乐。不过那时喝的酒,最高档次的,也就是“西凤”,而且还是沾了当矿工的光,每个月才可以分到一张“西凤酒”的酒票。如果不下井挖煤,就连这酒票也没有。那年月,酒和鱼、肉、蛋一样匮乏,只有触目惊心的标语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取之不尽。那时候我知道“茅台”吗?当然知道!不仅知道茅台,而且知道“酒冠黔人国”的茅台村。不过,茅台酒离我过于遥远,茅台村则更是仿佛在天涯之外了。

后来我喝到了茅台,而且,自从那次喝过茅台酒后,我改了拼酒的陋习。过去喝酒,真有水泊梁山“大碗筛酒,大块吃肉”的豪气——举杯一仰,便“浮一大白”,把那满满一杯纵情灌下。然而当我面对茅台时,我忽然心生敬畏了,不是因为它的名气,也不是当时的宴会气氛使我不得不故作斯文。我真的是被那小小的酒杯里升起的芳香震慑了——你难道还舍得一如旧例,俯仰之间把它干下倾到喉中吗?我端起酒杯,先用鼻子捕捉着它的浓郁香气,然后把酒杯凑到唇边一抿,只觉一缕醇厚的香浸入齿颊舌尖,久久回旋于其中……那是二十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在欢迎日本三千青年访华的宴会上。有趣的是,席上的日本友人大约也被这酒香震慑了,一边喊着“干杯”“干杯”却几乎没有人真的干杯。大家都和我一样,品味着、回味着,意味深长地相视,微笑……更为有趣的是,那次宴会上我认识了几位日本青年作家,大家相约散场后回饭店畅叙。等我回到饭店,到他们下榻的房间时,他们已经解了领带,穿着衬衣,在喝“二次酒”了。见我来了,递上一杯洋酒,说:“对不起,我们没有茅台”,“我们真的很想带一瓶回来,可是不好意思”引得大家会心地大笑。

此后,喝茅台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不过每次喝茅台。不管劝酒者如何盛情,我都拒绝一饮而尽。我的理由是,如此美酒,不“细吹细打地受用”,岂不是暴殄天物?让我开心的是,这次到了茅台酒厂,主人拿出了上好的茅台酒招待。观主人的喝酒之道,和我竟十分投缘:他们热情地劝客人多喝一点,却从不逼我们“干杯”。他们自己也是很斯文地慢慢品味着。看得出,他们珍惜着茅台酒的每一缕醇香。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茅台酒厂待客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强喝,不划拳,不劝酒,不醉酒。我想,除了礼貌方面的考虑,更多的,或许是对这汇聚了天地精华的神品的敬畏,对一丝一缕地领略极品的意境格外珍爱吧。

我是应《人民文学》之邀,到茅台酒厂造访的。此行的任务,是代表中国作协,感谢茅台酒厂对《人民文学》办刊的大力支持。来到久已仰慕的国酒之乡,作为客人,品尝了至尊至醇的陈年佳酿,已是平生一大快事。然而,入住茅台酒厂第二天,一个雨后的清晨,当我独自漫步于汩汩流淌的赤水河畔,酣畅地呼吸着空气中飘散的酒香时,几天来时断时续地听到的有关茅台酒茅台镇的风物史实,忽然间都像飘荡的酒香,涌入心扉。我忽然觉得,到仁怀,到茅台镇,具体而真切地感受一下茅台酒所深藏的文化意蕴,其愉悦和把酒细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那条从祟山峻岭间婉蜒而来,缓缓地从茅台镇上流过的赤水河,就是大自然给茅台古镇的第一个伟大赐予。侏罗纪的红色砂砾岩和白垩纪的茅台砾岩,层层滤透着滔滔而过的河水和潺潺而出的泉水,给茅台人送来了酿酒的甘露。这条名闻神州的美酒河。的确是上天专为酿造美酒而送来的神水,且不说它一路流淌,养育出多少闻名国内外的名酒,就连它的清浊之道,都那么富于戏剧性——据说,每年阳春三月,赤水河变成了棕红色,而到了九月重阳,恰是酿酒投料的日子,这时的河水,会变得清澈透明。大自然的赐予,又何止于此!茅台古镇,恰处于狭长的河谷地带。河谷两侧,山势绵延峙立。故而使茅台镇的上空,形成了层次众多的生态环境,为不同层次、不同品种的微生物群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把整个茅台镇变成了一个兼容并包,熔铸百家的酒窖。就连河谷山岗上的高粱、小麦,都似乎专为茅台酒而生长:端阳踩曲前,新麦熟了。九月重阳,茅台酒第一次投料前,河谷高粱熟了。一个月后,第二次投料时,山岗上的高粱熟了。

而且,无论是麦子还是高梁,在当地土质气候条件下生长起来,都和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要求丝丝入扣。难怪茅台人感叹:“这简直是天造地设啊!”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茅台人顺应天地的赐予,贡献着智慧与求索,筚路蓝缕,终于营造了这民族的珍品。无须悉数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元明,成名于清,兴盛于新中国”的历史,只须稍稍了解一下其酿造过程,就不能不被茅台人为酿制国酒所做的积累而惊叹。茅台人告诉我,茅台高温堆积,开放式发酵,以最大限度地摄取微生物的品种、数量和活力。茅台人告诉我,茅台陈酿时,紧封坛口,让酒“于寂寞中孕育醇厚和大度,在沉默中得到积蓄和升华”。茅台人告诉我,茅台勾兑时,以不同轮次、不同香型、不同年份的酒反复勾兑而成。一般来说,要勾兑出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茅台酒,至少要用三四十种单型酒调配,多则用七八十种,有的甚至要达二百多种,以求丰富、细腻而韵味绵长的口感。可以想见,这样周密的酿造工艺,需要多少代人付出求索和努力,需要经过多少岁月的淘洗和扬弃。

天、地、人,就是如此奇妙地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隅相谐相生,铸造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件珍品。真的,行走于这河谷间的古镇,感受一番之后,再“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个中滋味,是否又醇厚了几许?!

走近经典—读《走近国酒茅台》

蒋子龙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过剩的、速成也速朽的时代。一切都显得过于短促、多变和难以把握。因此,人们就格外渴望长久,渴望经典。于是争相恢复老字号,挂出老招牌,挖掘老古董,或者既然短命就干脆短个轰轰烈烈,急剧膨胀,贪大求全,称王称霸……

然而离经典却越来越远,经典也越来越少。

就在人们经历了几番沉浮,看惯了旗帜变幻,都以为自己已经处变不惊了,却还是惊奇地发现,经典就在身边:茅台——酒中的经典。

经典的茅台!

我为自己的这个认识兴奋而感动,回味在我心目中一直沉稳厚重的茅台酒,是怎样气定神闲又无可争议地就成了经典……既有意义,又有兴味。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经典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历史或曰命运,作用于天地人,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世界上恐怕少有一生从未喝过酒的人,我远不是酒仙、酒鬼一类的人物,却也记不得自己这大半生究竟喝过多少种酒,第一次喝某一种酒是在什么时候,有着什么样的感觉等等。奇怪的是能清清楚楚地记得第一次喝茅台的情形。

那不是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也没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件,一九六五年初夏一个极其普通的傍晚,我下班后到食堂买饭,看到小黑板上写着“茅台——四角(或两个保健菜条)一两”。我犹豫了,开始在食堂门口转圈儿,实际是在心里寻找喝茅台的理由……

在这之前我已经喝过无数次的白酒,大灌、小喝、猛饮、细酌的感觉也都体验过,但都不是茅台。那个时候我脑子里未必有什么关于名酒的概念,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喝茅台似乎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这或许就是茅台的神秘所在,你对它几乎还一无所知,却觉得它不同一般。

但凡能成为经典的东西,有些因素是骨子里就有的,是先天带来的一种优势和魅力。

我思想斗争的结果是决定花这四角钱。有了决定再找理由也很现成,从部队回到工厂已经安定下来,生活上了轨道,特别是和地方上的文学刊物与报纸的编辑部都联系上了,前天在日报上发表了复员后的第一篇散文,值得给自己庆贺一下。但,一两茅台放在饭盒里太少了,接到手里倒有一股香气扑鼻,情不自禁先啜了一小口。嘿,一通到底,上下全顺。赶紧端着它回宿舍,一路上酒香诱人,又自觉不见外地抿上一小口,等回到自己的房间,饭盒里已经没有酒了。但茅台的香味还在,就着它我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晚饭。

真正有机会大喝特喝茅台,是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一九八二年的秋天赴美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每餐必有茅台,甚至在会议中间休息时,有饮料,有洋酒,也有茅台,可随意喝。一开始我以为这是特为中国作家准备的,美国新闻署筹办这次会议的人,可能把我们都当成是“斗酒诗百篇”的人物了。很快我就发现,一些美国作家甚至比我们更喜欢茅台,每饭必要茅台,几杯茅台下肚,就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又唱又跳。比如被誉为美国“颓废派领袖”的艾伦·金斯伯格,到哪里都带着他的风琴,当茅台喝到一定的火候,就开始自拉自唱,红光满面,抖擞着大胡子,表情生动,异常可爱。

有一次他用手指敲着茅台酒的瓶子考我:“蒋先生我给你出个谜语,这个谜语三十年来没有人能猜得破。”我一看他又喝出境界来了,其实我喝得也不少,就仗着酒劲跟他对着吹:“我从两岁就开始跟老人学猜谜语,还很少有猜不中的,你出题吧。”他说:“我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了这个只能盛一斤酒的茅台瓶子,你猜是用什么工具装进去的?你又怎样把它取出来?”我一听这就是酒话,答道:“你是借着茅台酒的酒劲,茅台酒让你无所不能了,再利用语言这个工具,上下嘴唇一碰,用一句话就把鸡装了进去。我现在也是飘飘欲仙,同样也借用语言这个工具,你可看好了,我说一个‘出’字,你那只五斤重鸡就从瓶子里被我取出来了……”

这不过是小孩子斗嘴的把戏,却哄得大家哈哈一笑,其实全是茅台酒的作用,它融合了气氛,软化了神经,人们变得亲近、自然、随和,很容易被逗笑,或者无缘无故地傻笑。我至今也没有打问过,美国筹办那次会议为什么要买那么多茅台酒,是不是在他们眼里茅台代表中国?通过那次的经历,让我对茅台不能不高看一眼,七天的会议,然后是一个多月的旅行,就这么顿顿茅台,竟没有一个人喝得失态过。这就是说茅台确有“国酒”的品质,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对得起自己的国家。

喝酒的人家里一般都会存几瓶酒,我的酒柜里始终放着一瓶茅台,当做“镇柜之宝”。这几十年里,我亲眼见证了酿酒界的春秋战国,忽而“孔府宴酒销量第一”,忽而“酒鬼酒售价最高”,忽而“秦池酒夺得标王”……但茅台酒一直占据着我的酒柜的中心位置。

我真正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茅台,是在二○○五年十月——重阳节前后正是茅台酒一年一度下料的日子,我随同几位作家走进茅台镇。终于明白,为什么茅台酒会成为经典,或许还是唯一的经典。

我们都知道,一部经典著作,必须具备一些能够使其成为经典的因素,比如思想、故事、人物、细节、叙述方式等等。茅台又何尝不是如此。先说“茅台的思想”——在我读过的关于酒的文字中,茅台酒的酿造者们对酒的阐释最为精到和别致。

他们首先给自己的酒定义为:“流淌着思想的液体。”

酒是一种伟大的发明,它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情感的消费品,丰富并融合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想象与思维能力,增进人和人的交流。酒公平地给予每个人以快乐,酒和所有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联系。

同时,酒的发展历程又总是与人文历史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在那些历史或人生的重大时刻,无论是个体的喜怒哀乐,还是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酒都是悲欢离合的现场见证,为人类的文明史平添了许多戏剧性因素。诸如“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周总理与茅台酒”……

因此,酒厂如何改变市场,酒就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一家有理想有责任的制酒企业,必须同时也是有眼光的文化创造者和推动者,以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国家文化精神的重塑为己任,精心维护好自己的品牌,这是给人带来欢乐和有意义的事情。

时至今日,酒确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茅台酒得益于茅台人这般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也正是茅台酒里所蕴涵的深厚强韧的文化因素,成全了这个经典的品牌。

说到“茅台酒的故事”,可以说有一个经典的开篇,气势不凡,堪称“凤头”:一九一五年二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时中国正内忧外患,虽有产品参展却不被重视,不能获得平等竞争的权利。到博览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参展团的一名成员,愤怒而又智慧地将一瓶茅台酒掉在地上摔碎,霎时,酒香满堂,引得人们啧啧称奇,原来世间还有这么好的酒。博览会的酒评委们这才开始对茅台进行反复的品尝、鉴定和比较,最后一致评定它为世界白酒中的顶级好酒,发给“万国博览会金奖”。

同类推荐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热门推荐
  • 精卫鸟与女娃

    精卫鸟与女娃

    怪事不断出现,一个名叫女娃的远古时代的女孩,还有一个被称作“烟鬼”的邪恶力量。一个古董乐器“埙”,一场惊险的海难,梦到一条流光溢彩的胡同。当谜题慢慢解开,六年级男生小瓦和小当有一天做了一个完全相同的梦,危险也在迫近,一旦踏入,小瓦和小当如何去帮助女娃和保护这个城市。梦醒后他们竟真的找到了这样的胡同,一处疯狂长高的草丛,他们就注定与远古的神话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了
  • 斗夫谣

    斗夫谣

    【四海游龙系列三】梅若斯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她的名字!梅若斯,霉若斯,倒霉成这样!倒霉之人终于拿到调酒师大奖却悲催地穿越鸟~~而且竟然变成拥有处子之身的下堂妻!什么?那个比女人还漂亮的狐狸冤家竟然是她前夫?而且有两个?那个戴眼罩的酷酷少年是谁?还有那妖孽王子!管你是谁,我就是要调我的酒开我的店!招蜂引蝶谁不会,有本事来单挑!不论你跑到哪里,我梅若斯都跟你斗到底!轻松风格,曲折情节,敬请阅读~(*^__^*)嘻嘻……
  • 谁说我嫁不出去

    谁说我嫁不出去

    不经历人渣,怎么能出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当妈! 剩女从来不羡慕女人拥有过多少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的骄傲是要看她身旁的男人肯为她拒绝多少女人。
  • 风定江山

    风定江山

    并同行江湖间!一次江湖行,一段倾城恋,一场兄弟情!一场又一场的刺杀,是什么人指使?爱恨交织的几个女子,却相遇在江湖,谁能陪伴一生!对敌者,杀无赦!即使千万人,也不留一个祸根!局中局,迷里迷!既是布局者,两个不属于江湖的人,也是别人手里的棋子!血与泪汇江湖,刀和剑成武林!在血泪刀剑中本欲随风,却无奈逃不出万丈红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进入21世纪,公关礼仪在企业的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一剑秋水

    一剑秋水

    一个乡村小子的发迹史,如何从一个乞丐成长为一个绝世高手,又如何面对悲惨的感情遭遇。称霸天下的野心他没有,一统江湖的豪情他也没有,他的运气并不好,但总有那几个可以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朋友,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既有知识性,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令全世界惊叹。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趣味性。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 《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感受的舌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