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认为你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老虎面前莫称王,鲁班面前莫弄斧。做人不要得以不要忘形,趾高气扬的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的家门前经过。车夫的妻子就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就要跟他离婚。车夫大吃一惊,忙问什么原因。
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态度却是那样谦逊。而你呢,只不过是给相国赶赶车罢了,却趾高气扬,表现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这就是我要跟你离婚的原因。”
车夫仔细琢磨妻子这番话,既受教育又感到惭愧,便向妻子认错。自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谨慎起来。
车夫的这一变化使晏子感到奇怪,就问车夫原因,车夫把妻子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晏子。晏子认为车夫的妻子很有见解,也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便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真正的君子就如同晏子,有谦逊的态度,有广阔的胸怀。和晏子相比,我们中有些人有一点点本事就飘飘然,忘乎所以,结果只能是自找苦吃。
一只猫头鹰每到晚上才出来吃东西,白天就睡觉。
有一天,正当它睡得很香时,被一只蚱蜢的声音吵醒了。它没法入睡,便恳切地请求蚱蜢停止。蚱蜢却根本不理他,仍然叫个不停,声音越来越响。猫头鹰被弄得无可奈何,烦躁不安。
突然它想到一个好计策,便对蚱蜢说:“听到你动听的歌声,我已睡不着了。你的歌声如同阿波罗神的七弦琴一样动听。我将把青春女神赫柏刚送给我的仙酒拿出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你若不反对,就请上来一起喝吧。”
蚱蜢被这赞美之辞弄得忘乎所以,什么也没想就急忙地飞了上去。结果猫头鹰从洞中冲出来,把蚱蜢弄死了。
故事中的蚱蜢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受到吹捧就得意忘形,结果白送了性命。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利器,任何人要是被它冲昏了头脑,就可能会遭遇不好的下场,得意者终必失意。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就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忘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之下。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所以我们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下灾祸的隐患。
关公面前耍大刀,得意的忘乎所以,就会给自己留下隐患。所以有本事、有志向的人,大都谦虚谨慎。聪明和智慧的人都会审视度势,在适当的时候把握适当的机会,从而做出正确的事情。
不要在强者面前逞能
做人要懂得借势发力,当自己的势力不足时,不可螳臂当车,要懂得借助强者阳光,发展自己,以图最后自立自强。千万不要在强人面前逞能,自取灭亡。
黑暗中的借光,当然要有点战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看不见东西被摔倒。斯大林时代的华西里耶夫斯基将军,便是这样的一位高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受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别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大本营。不久,基辅城果然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经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了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里耶夫斯基,却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作战计划,从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每当斯大林与华西里耶夫斯基谈天说地的“闲聊”时,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往往使斯大林想出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陈述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再看看华西里耶夫斯基本人,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并且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里耶夫斯基也会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但那方式方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声音含混,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须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耶夫斯基的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耶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耶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了色的,不过,这时谁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来,华西里耶夫斯基的意见也就因为已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斯大林的东西,而付诸实施了。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里耶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我的意见也就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了。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我只想前线将士少流血,我只想我军打胜仗,我认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重要得多。”
当华西里耶夫斯基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时,人们这时才明白这位军事天才的苦衷和“心机”。正是他的“小阴谋”和在斯大林面前的弯腰,才使得苏联红军得以用正确的方式击败了强大的德军,取得了反***战争的伟大胜利。
卧薪尝胆,方能成大事
如果非要把历史中能“低头”的人物排个座次的话,越王勾践理所当然的要排在第一的位置。身为败亡者,勾践屈身伺奉吴王夫差,为了低头,他做出让人恶心的非常理之事,恶心是恶心,但勾践心里明白,越是恶心,越能让吴王放心,自己就有东山再起的时机。结果正好验证了那句话“把头抬得越高的人,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越王一低头,吴王就丧了性命。
在势力还不足以战胜对手的时候,千万要沉得住气,一旦时机成熟,来日你们的地位可能刚好掉过来了。
卧薪尝胆的故事,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刻苦发奋,忍耻吞辱,战胜困难,争取胜利。在变幻莫测的斗争中,每个人的情形时刻都有改变的可能,或由辉煌转向暗淡,或由高山峰巅跌入万丈深渊,如何在这强烈的反差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累力量,企图东山再起呢?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在会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万般无奈也只好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仲,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石层中,牵马。有人指骂他,他也不在乎,的面孔,很讨夫差欢心。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低头顺眼,始终表现出一副驯服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症’,所以病很快会好,大王不必担心。”
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了。
勾践归国后,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一心伺机报仇。他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经过三年,百姓都归顺了他。
为了更好地笼络群臣,每当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够分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人江中,与人民共饮,勾践自己耕种吃饭,靠妻子亲手织布穿衣,吃喝不求山珍海味,衣服不穿绫罗绸缎。为了坚持锻炼斗志,不过舒服生活,连褥子都不用,床上铺着柴草,还备一个苦胆,随时尝一尝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还经常外出巡视,随从车辆装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残,并送给他们食物吃。
然后,他召集诸大夫,向他们宣告说:“我准备和吴国开战,拼以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些办不到,从国内考虑,估计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结盟的诸侯也不能毁灭它,那么,我将抛弃国家,离开群臣,自带佩剑,手举刺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去当仆役,拿着箕帚侍奉吴王,以便找机会跟吴王决战。我虽然知道这样做危险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决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实现!”
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决战,吴国军队大败,越军包围了吴王的王宫,攻下城门,活捉夫差,杀死吴国宰相。灭掉吴国两年后,越国称霸诸侯。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但是因为勾践最后洗雪了耻辱以报国仇,更主要的是他那忍辱负重的精神成为我们克服暂时的困难,知耻后进的楷模。这就是做人要懂得“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
由于勾践被夫差打得大败,他不得不屈服求和,向吴国低头称臣,如果此时勾践只凭意气与夫差拼个鱼死网破,恐怕越国将会在历史上消失。于是,他一方面在吴国君臣面前表现得忠心耿耿,卑躬屈膝,摆出一副“奴才相”,不管吴国的臣子如何羞辱他,如何考验他,也不管自己的亲人属下如何不理解他,耻笑他,他都一概忍受下来。但另一方面,勾践的复国之心未死,东山再起的志向未灭,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任用范蠡、文仲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因此,勾践的忍可以是几年、十几年,但这完全是策略性的,是一种瞒天过海的韬晦之计,是一种以屈求伸的雄才大略,这种人的谋略一旦成功,将一反忍的常态,变本加厉地对他所忍的人进行清算。
此外,勾践卧薪尝胆,以屈求伸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知耻而后勇”。一般说来,—个人从知耻、忍耻到雪耻,这个过程必然有一段历史距离。大多数受辱者,皆因当时的力量或者环境处于劣势,在与人或者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或由于力量悬殊,寡不敌众,或由于天时地利,不如对方,致使自己被对方打败而遭受屈辱,但又不能立即雪耻,只能将耻辱强忍吞下,铭刻心头,经过养精蓄锐,日渐强大,时机成熟,再雪旧耻,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便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