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于约会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至少需要提前通知。这样你便可以更容易地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提高效率。
4.让自己忙碌起来。当有人不期而至的时候,要表现得很忙碌,就好像正在处理什么事情一样。那么,你既可以停下来,也可以继续做事。95%的来访者都会接受这样的暗示:而其余5%是很健忘的,他们绝不会因此而生气。这种做法会帮助人们得到一个信息,他们会认为你“总是很忙的”,可能会和你聊10分钟,但不会一说就是2个小时。真正的忙碌能够限制和消除一些无关紧要的打扰。
5.重新布置一下你的办公室,让它变得不是那么闲散。桌旁的椅子只会邀请别人到你这里来坐下聊天。
6.主动去结束干扰。你可以经常用一些比较婉转的说法,诸如“嗯,很感谢你的造访”,暗示你要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如果这样不管用,你也不用再拐弯抹角、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哎呀,你来得真不巧,我正有事呢。能不能另外约个时间再谈(再聚).”那么,你就可以控制这些混乱的局面,做更多的事情。
7.如果上面的办法全都不奏效,那么就让这些人来帮你干活吧。给他们一顶安全帽、一块抹布、一支笔或是其他什么东西,请他们帮你干点什么。随便给自己找个什么活,但是一定要让自己动起来。有些人在来之前已经提前预约过,还有些人正好是你想要见的,他们的到来就会大受欢迎。而有的人却是突然出现,打断了你的工作,对于这些人,你只要简单地表示一下你的欢迎和歉意,然后就可以去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了。你可以说:“对不起,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将这个包裹邮出去。衷心地希望你在这里待得开心。”
不专注的策划是毒药
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最近一些CEO的朋友聊天,都提到了专注这个词。前段时间和黎阳在西安一饭店的吃饭聊天,他提到一个我感同身受的观点:“策划是毒药”,或者用更公允的说法,应该是“不专注的策划是毒药”,因为主意出来很容易,但是会有牵涉进去非常多的设计,产品,开发,市场,客服,甚至是管理者的时间进去,而方向,一不小心就偏离公司应有的航道。黎阳举了个例子,很有意思:
比如说我动身要去西湖,也就是4小时的步行路程。出了门,忽然朋友拉住,说要请吃饭,吃饭也就吃了,反正是白吃。刚吃好饭,酒足饭饱,忽然又有人说,恭喜中奖,那边有一万块钱领。有钱不领好像不是正常人的行为,于是跑过去,兴高采烈的拿了一万块钱回来。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一路上,左拐一下,右拐一下。到西湖估计两天都过去了。
对于我们的诱惑也很多,一会儿是CCTV,一会儿是这个门户,一会儿又是电信……各种各样的机会,好似免费的晚餐,天上掉的钱,如果不专注,很容易左一个原型,右一个谈判的,让我们远离正常的轨迹。
除了抵御外部的诱惑,还要抵御外部干扰。
李刚最近写了关于论坛里面雇枪手的事情,就说的是这回事儿:时不时的,会有些负面消息在不用注册的匿名论坛里面蹦出来。对于这些事情,我总觉得好像在高架上面开车的时候,一遇到堵车,总有人习惯性的用前大灯闪呀闪呀,恨不得让前面的车都长了翅膀飞出去。遇到这种主,忽略后面的闪灯和喇叭是唯一正确的行动。
现在的孩子们选择太多,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见多识广,机会众多,坏事是不再专心致志,常常三心二,意见风使舵,不断改变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向,结果最后就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人生。我的一个朋友做过一个调查,看有多少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不喜欢,结果有一大半是不喜欢的;过去专业是被分配的,不喜欢情有可原,现在专业是学生自己挑的,不喜欢就已经不对头;但更加不对头的还在后面,很多同学因为不喜欢就换了自以为喜欢的专业,结果调查发现,在换过专业的学生中,依然有一半的同学对于自己换过的专业还是不喜欢;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在众多的机会面前是多么地不知所措。
回想起来,反而觉得我们那时的大学生活更加幸福,国家给你分配一个专业,你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结果是不得不学会喜欢,后来很多人还成了专业领域的杰出人才。正像丘吉尔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不在于他喜欢做什么,而在于学会喜欢正在做的事情。任何一件事情获得成就,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时候很多人喜欢一件事情是表面的喜欢,一旦要付出努力就会望而却步。我有一个朋友喜欢听钢琴曲,对会弹钢琴的人羡慕得要死,后来终于有了时间有了钱,于是下定决心要学钢琴,请了很好的老师,结果两个月之后就彻底崩溃放弃,我问他为什么放弃,他说听到自己弹出来的刺耳的声音,神经病都快发作,对钢琴再也没有兴趣了,从此把自己对于钢琴曲的喜欢也消灭了。
所以,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和要真正做好一件事完全是两回事,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专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要理会诱惑或者干扰,坚持时间长了,就有收获。
专注打开成功大门的密码
成功如何炼成?答案如同评点莎士比亚戏剧的那句名言:一千个观众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成功者,总归会有一些共通的特质。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两位知名的企业家,他们都年过半百,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都是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有着亿万身家。在他们看来,专注才是打开成功大门的密码。
在向华南理工大学捐款3000万元后,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向记者阐述他的成长模型:
“个人和企业一样,要取得持续和更大的成功,就要设立一个目标,它可以是阶段性的,但一定是高不可攀的,这样我们才能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在不经意间把时间浪费掉。日积月累朝一个明确的方向努力,就能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不可能的境地。”
黄宏生称,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脚踏实地耕耘,是成功的根基。他说:“创维目前90%以上的收入来自彩电主业,当其他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其他行业中去时,我们却通过出售一些业务来回笼资金并全部投向彩电主业,这显然是创维在行业内确立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财富问题看起来非常敏感,但是使我想起一句话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是说给企业家听的。”谈及财富,黄宏生说,一个企业要成功,员工满意,客户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是必备条件。“以前我更多地想冲上山顶,争当第一,现在我希望和我的团队一起冲上山顶,哪怕是站在山脚下,也愿意真心地为努力冲顶的团队成员鼓劲。”黄宏生认为,人们创业或者创富,前几年最关心的是:赚钱了没有?赚了多少钱?后来就应该转变为:我们为员工提供了什么机会和平台?为合作伙伴带来了多大收益?只有这种转变,才能让创业者团结、凝聚大批有才华、有理想的人才,达到这个阶段才是他们最大的发展时期,这叫“以无之心做有之事”,从而取得超乎意料的成就。
汉王董事长刘迎建也有刻骨铭心的经历。1993年,时年40岁的刘迎建正式开始创业,并于1998年创立汉王科技。汉王成立之初,在手写产品上迅速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这也刺激了刘迎建迅速扩张的野心。2000年,汉王一年内接连上马“智能电话”、“银行身份识别系统”、“车牌号码识别系统”等项目,最多时候,同时开工的有43个项目产品。但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加上产品定位不准等因素,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都以溃败告终。汉王损失惨重,大部分研发人员离开。这一经历让刘迎建感触颇深,“吃败仗能让人清醒。贪多嚼不烂,这对汉王来讲是血的代价!”
也正因为如此,刘迎建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围锁定在了文字识别技术和输入技术两大领域,终于在电子书时代“熬”来了爆发增长的机会。以至于有竞争对手感言:“跟刘迎建竞争的人都备受煎熬,他太能‘熬’了。”
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发现自己的使命并坚持下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比尔盖茨、乔布斯于计算机行业,爱迪生于电学,牛顿于物理学…我所指的幸福,并非是他们的伟大成就,而是他们投入自身所爱的那种如痴如醉的状态。我们都听说过牛顿忘记吃饭的故事:
一天,牛顿约朋友与他一起吃饭,饭菜都已放在桌上,而牛顿就是迟迟不肯走出他的书房。朋友知道他古怪的作风,就坐下来等他。等了很长时间,牛顿还是没有出来,他的朋友知道,牛顿一定沉浸在新的理论探索和研究中了,以致他忘记了吃饭。因此,就不再等他,自己先吃,并将桌子上的鸡拿来吃了。吃完后,他想与牛顿开个玩笑,他把所有的鸡骨头放在盘子里盖好,然后,迅速地离开牛顿的住所。几个小时后,牛顿走出他的书房,感到肚子很饿,他看到饭桌上已摆好饭菜,就坐了下来。他揭开盖子,发现盘子里净是鸡骨头,他非常惊讶,他掉过头来,看看时钟,发觉通常的吃饭时间已过了。“对”,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记得没有吃,可能是我记错了。”于是,他从桌边站起来,走回他的书房,又开始他的探索和研究。
小的时候看到这个故事只是把它当作笑话。长大一些就开始敬佩牛顿的勤奋。而现在,却是羡慕牛顿的幸福。为什么全神贯注的人是最幸福的呢?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最快乐的状态是投入一个有挑战、符合个人能力的工作中,全神贯注,忘记其他的一切,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作出伟大成就的人投入一生的时间去某一项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事业中去。他们的动力并非源自事情的结果,而是事情本身。
我们都知道成功在于坚持,却更清楚坚持的困难。我们普遍认为长期的刻意练习是痛苦的折磨。然而爱因斯坦却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全身心的投入本身就是最幸福的,这种投入本身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在庆祝普朗克60大寿时,他说道:
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到达的目标上去。我常常听到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力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