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内敛,不懂得谦和,处处傲慢张扬,最终他只会走向人际的末路。做人要低调、内敛,切莫傲慢张扬。低调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姿态,是全身佑福的最佳保障。只有保持低调,才能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
可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傲骨是一种动力、一种美德,折射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和立场,就会处理任何复杂的事情,就会赢得尊重,同时也是做人应有的风范!而傲气,则是盛气凌人,傲慢自负,自我感觉良好,蔑视别人,仰面朝天,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傲气,是一种浅薄、一种庸俗、一种偏狭、一种土财主式的夜郎自大的心态。那是一种歪门邪道和一知半解结合后的反映,是人性中一个很低级别的台阶。傲气,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天地如井口般大小的肚量,是只知自我难容于他人,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却终于雅不起来的小家子气息。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很骄傲,言行举止,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后来有一位朋友将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言说:“你从不肯尊重他人,事事自以为是,别人受了几次难堪后,谁还愿听你夸耀的言论.你的朋友将一个个远离你。你再也不能从别人处获得学识与经验,而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是太有限了。”
富兰克林听了这番话后,很受震动,决心痛改前非。从那以后,他处处注意,言语行为谦恭和婉,慎防损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敌视,无人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变为极受人们欢迎的成功人物。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有接受意见改变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说起话来还是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么他的结果一定不堪设想,他也正是因为这才拥有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才成为美国的一位伟大的领袖。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种身在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从来都是和平常人站在一起的人。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急不忙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忽然,候车室外来了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个很大的箱子,显然是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他大喊:“喂,老头,你给提一下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头想都没想,拎着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启动了,胖太太抹一把汗,庆幸的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欢迎你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慌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没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道:“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这才是真正的大人物,才是真正有内涵、有智慧的人。他们虽然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但是,他们仍然和平凡的人一样生活着。他们从来都是虚幻若谷的,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就趾高气扬,就不可一世,就将自己与凡人划上了泾渭分明的界线。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慢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一个傲慢的富人不如一个善良穷人的素质,傲慢的根源是无知,是一个人心灵最贫穷、最可怜的表现。古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所以,惟有戒傲,方可成大事。
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了傲慢,要改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做到两点:
其一,认识自己,不要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傲慢之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狂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自己远不是最有智慧或者本事的人。
其二,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切忌“势利眼”。古人说:“不滔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其人格都是平等的,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就切勿对穷人表现出傲慢,对富人表现出逢迎。
如果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让我们记住清代陆陇其的话吧:“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贵而不显,富而不夸
低调是一种优雅的人生态度。它代表着豁达,代表着成熟和理性,它是和含蓄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是一种贵而不显,富而不夸的尊贵,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
低调的人,懂得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这才是人性中美的体现。
如果你有才,请不要骄傲自满,以为全世界数自己最聪明。同样,如果你有“财”,也不要恃“财”自傲,四处炫耀。
自古以来,金钱就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道是“有钱气也壮”,于是,很多富人就常常自以为有了夸耀的本钱,不分场合和地点的炫耀自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露富”。事实上,一个人不可盲目“露富”,否则会导致倾家荡产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有一个成语叫“静水深流”,简单的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究竟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人能够知道,或许是一片碧绿静水,也或许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
无论怎样,其表面都不动声色,一片宁静。大海以此向我们揭示了“贵而不显,华而不炫”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面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时候,要表现的低调,不可炫耀和张扬。
沈万三,元末明初人,号称江南第一豪富。原名沈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沈万三拥有万贯家财,但他却不懂得“静水深流”的道理。为了讨好朱元璋,给他留个好印象,沈万三竭力向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诚,拼命地向新政权输银纳粮。朱元璋不知是捉弄沈万三呢,还是真想利用这个巨富的财力,曾经下令要沈万三出钱修筑金陵的城墙。沈万三负责的是从洪武门到水西门一段,占金陵城墙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可沈万三不仅按质按量提前完了工,而且还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沈万三这样做,本来也是想讨好朱元璋的欢心,但没有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听,当下火了,他说:“朕有雄师百万,你能犒劳得了吗?”沈万三没有听出朱元璋的话外之音,面对如此责难,他居然毫无难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犒赏每位将士银子一两。”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在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武装割据集团争夺天下时,朱元璋就曾经由于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现在虽已立国,但国强不如民富,这使朱元璋感到不能容忍。更使他火冒三丈的是,如今沈万三竟敢越俎代庖,代天子犒赏三军,仗着富有将手伸向军队。朱元璋心里怒火万丈,但他并没有立即表现出来,但他在心底决定要找机会治治这沈万三的骄横之气。
一天,沈万三又来大献殷勤,朱元璋给了他一文钱。朱元璋说:“这一文钱是朕的本线,你给我去放债。只以一个月作为期限,初二起至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对合。”所谓“对合”是指利息与本钱相等。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求每天的利息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上滚利。
沈万三虽然满身珠光宝气,但腹内却没有装多少墨水,财力有余,智慧不足。他心里一盘算,第一天一文,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嘛。区区小数,何足挂齿!于是沈万三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可是回到家里再仔细一算,不由得就傻眼了。第十天本利还是512文,可到第二十天就变成了524288文,而到第30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总数竟高达536870912文。要交出5亿多文钱,沈万三就是倾家荡产也不一定够啊。
后来,沈万三果然倾家荡产,朱元璋下令将沈家庞大的财产全数抄没后,又下旨将沈万三全家流放到云南边地。这一切都因他不知富不能显,富不能夸,为富要自持,为富要谦恭,才能长久保持富贵的道理造成的。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真正有钱的人是从来不露富的,真正有品味有档次的人从来都是不招摇的。你看比尔.盖茨什么时候炫耀过.你看李嘉诚什么时候显摆过.只有那些无知的人,才喜欢戴着粗俗的金项链到处张扬。
隐藏自己并非埋没自己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那些善于隐藏自己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成功者,他们身处困境的时候,能产生与之奋斗的力量,他们遇到危机的时候,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他们总能紧紧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一步步走向成功。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如果不懂得退避,表现得太突出,只能遭到忌恨和破坏。只有那些大智若愚的人,才懂得巧妙退让,适时地低头,给人让路,也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更为畅通的路。退是为了以后再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目标是为了最后实现更大的成功。这退中本身已包含了进的含义,这种退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