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1400000058

第58章 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增长模式之争 (3)

针对吴敬琏提出的“早期增长模式是一条被证明走不通的老路”,厉以宁反驳说,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经历过一轮重化工业的集中发展,但是那一轮“重型化”并非建立在真实消费需求基础之上,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缺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历了轻工业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二次重工化”开始显露端倪。这里面既有“由轻到重”的客观规律起作用,又体现了产业发展本身对设备更新改造的真实需求。

厉以宁的演讲一经刊出,当即被媒体定义为新一场“吴厉之争”。新浪网特地做了一个专题,还贴了一个小调查,让网民投票“吴厉之争你赞同谁”。不过,吴敬琏并没有对厉以宁的批评做正面回应。在一两个月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讨论吴敬琏《“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的发言稿时(厉以宁也是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们之间也没有发生交锋。

如果说,吴敬琏与厉以宁之间的分歧还属于隔空交火的话,那么在2005年7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樊纲则对吴敬琏进行了面对面的反驳。

吴敬琏首先在演讲中重申了他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批评,提出了转变增长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不能扬长避短,有效率地配置资源;放松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挤占用于发展服务业的资源;造成水、土、煤、电、油及其他资源的高度紧张;破坏生态环境;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隐含着银行坏账增加的金融风险。他认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彻底改观,资源约束的问题不解决,宏观经济过热的问题很难解决,“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GDP增长率达到年增长9%以上,很快就需要停下来调整的原因。与此同时,服务业在GDP当中的比重却并没有提高。于是我们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很长的价值链里面,我们主要从事的就是附加价值最低、利润率最低的加工部分。所以就有一句话:我们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承受着环境污染,背负着‘倾销’的恶名,利润的大头却不在我们自己手里”。

樊纲的观点与吴敬琏不尽相同,他在演讲中说:“我们需要向高新产业发展,这毫无疑问。但是在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二三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里,为了中国几亿农民的就业,我们还不能放弃传统产业,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甚至不能放弃资源密集型的行业。”

樊纲立论的基点是中国的就业问题。他认为,从长期看,中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发展的均衡,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否则中国经济社会就会崩溃,经济增长也不会持续。而所有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问题。他说:“最大的挑战就是2.5亿至3亿农民的转移和就业问题。怎么能创造这些就业呢?我想有一条,就是中国人什么都得做。传统产业里的重化工业也得做。重化工业不做,这一块的就业如果到别的地方去了,对我们不利。”

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樊纲更加直言不讳:“在我看来,如果有什么新型工业化的话,对于中国来说,应该首先就是所有产业都要搞!中国人太多了,不搞不行。但要采取更好的制度,尽可能利用较新的技术来搞,比如现在可以用新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而不是这也不搞那也不搞。你只有可以论证不搞这不搞那也能解决中国几亿农民的就业与收入平等的问题,你的理论才是可信的。”

在当时理论界不尽同意吴敬琏观点的除了厉以宁和樊纲之外,还有著名的发展经济学专家林毅夫和外贸专家龙永图。2005年1月25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圆桌讨论会”,林毅夫邀请吴敬琏作主题发言,龙永图为主要评论人。龙永图在评论吴敬琏的发言时指出:“我国只能老老实实再走10年年加工贸易路,再为外国公司打工打上20年。”林毅夫则从“比较优势学说”立论。在他看来,中国劳动力过剩,应当更关注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还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工资水平随着劳动力由相当丰富变为相对稀缺而不断提高,广大的劳动者因而可以从经济的增长中不断受益。因此,与发展重化工业的赶超战略相比,比较优势战略更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这次圆桌会议,是学者之间的一次平和而深入的学术探讨。吴敬琏在回答时说,他并不是要求取消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业,但是也不能永远停留在目前这种外资拿走90%的价值,中国人只拿到5%~10%甚至更低的状态。现代比较优势学说看重的是动态的比较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的技术力量已经有了很大增强,一些加工企业完全有可能延伸自己的产业链,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吴敬琏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自己观点的机会,如此“布道”使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传道士。然而这位银发长者一边说,一边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快速实现当地GDP和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法宝押在了产值大、利税高的“重型化”上。他的警告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对的力量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利益实在太过强大,它以不容分说的囊括之势,把他的声音全然冲淡。

2005年9月28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了一个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吴敬琏是第一个演讲者,题目是《中国重工业及化工产业的发展》。细心的《南方周末》记者邓瑾记录了现场的一个细节:“离研讨会开始还有一刻钟。75岁的吴敬琏走到会场一侧的投影仪前,不断校正,希望有一个最好的展示效果。尽管当天的研讨会规模不大,而且与会的近20名专家中有一半来自日本和美国,吴敬琏仍然非常重视。”

在半小时的演讲里,吴敬琏再一次论证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应该转向技术和效率导向的内生型增长(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增长模式),而不是继续依赖过去靠资金和资源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体制,而这个体制建立的关键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即政府能否从为自己带来权力和利益的资源配置中退出,让位于市场。

在这次研讨会的间隙,吴敬琏对上前采访的邓瑾说:“现在关于中国重化工业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讨论并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深度和高度。”他显得有点急切,甚至建议《南方周末》就此展开深入的讨论。邓瑾在题为《一个人的“传教”》的报道中写道:“吴积极参与辩论,当他的观点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后,他一一回应。然而令他无奈的是,之后就鲜有人接他的招了。所以他希望有辩论,更热烈的辩论。”

也是在清华演讲的两个月后,吴敬琏出版了他的新著《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在开卷导论的第一段,他就明白写道:“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本书,并非在书斋中披阅前贤论著、静心进行学术探索的产物,而纯然是为了回答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作理论和政策研讨得出的结果。”

尽管此书是为现实所做,吴敬琏还是秉持了严谨的研究风格,完成了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论著。在书中,他将早期经济增长与现代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提出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进而论证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让吴敬琏稍感欣慰的是,在这场旷日长久的论战中,他尽管不无“孤独”,却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些学者,其中包括参加起草“十一五建议”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起草人、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以及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发展问题专家张平等,都对《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书对“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著作同时也获得了“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特别贡献奖”、发展经济学大师张培刚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学者专家以及规划官员之间的认真讨论最终还是结出了成果。到2005年年底,众说纷纭的增长方式之争尘埃落定。

10月1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在“十一五”时期,应当“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六个“立足”:

——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

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10月举行的“十七大”将“转变增长方式”的提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口号都写入了党和政府的文件,但是吴敬琏对此并不盲目乐观。正像他在2003~2005年的讨论中多次说过的,从第九个五年计划起,中国领导就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一直收效甚微。其原因盖在于现行体制:一方面,增长方式的转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另一方面,能够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经体制和经营环境还没有建起来。

因此,中共中央所提出的“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就成为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点。

在《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的最后一节,他一如多年所坚持的那样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取决于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关键中的关键,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下的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他写道:“由于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而自我革命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在旧体制中有种种权力和利益的人来说就更困难。但是,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因为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将最终决定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接着我们将会看到,事态的发展仍然曲折坎坷。

同类推荐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普京、阿拉法特、阿罗约等伟人拥有高大的身影也有细腻的情感。在那些坚强的外表下,欧洲元首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生活。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看清看透不看破

    看清看透不看破

    在生活中,对待一些事情太过于较真,无异于庸人自扰。常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看清看透却不看破地做人,才是解放心灵的哲学之道;在生活甲,投机取巧得不偿失;锋芒太露容易招人嫉恨。唯有舍小利时便舍得,该不争时便不争,才能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糊里糊涂” 地笑到最后。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豪门第一萌妻

    豪门第一萌妻

    他是冷血总裁,她是特种神偷;虽受尽万般宠爱,最终也抵不过她是个、代孕妈咪的事实!车祸毁容,她发誓要报复,身世被揭露,变脸后她带千亿嫁妆强势来袭。为了给萌宝的死报仇,她毅然将他的旧情人告上法庭。只是,当看到他代替旧情人被送上被告席…“老婆,别再闹了!”她,只听到了男人宠溺并带点无奈的声音被阻隔在审判台。直到真相被揭露,她终于知道,她错了,错得离谱……
  •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一名18岁农家女孩,最开始是宾馆的临时工,通过努力,她转为正式编制;她读夜校,顺利考取了司法局的公务员资格;到司法局上班,她如鱼得水,很快就升任主一职,与上司及同事相处得无比融洽;当所有人觉得她会在仕途上大展拳脚时,她选择了去体制外,拥有自己股份的律师事务所
  • 小白赚钱宝典

    小白赚钱宝典

    世界上有一种倒霉叫无妄之灾。叶晓夏不过出门领个毕业证,转头回家居然欠了一百六十万的高利贷! 妈妈咪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闪腿可以不可以?什么?腿要被打断? 那,那,她老实还钱总可以了吧。 什么!有人定了游戏仓! 可以退不?什么?不可以! 那,那,她用游戏还钱可以了吧。 可是,可是,能不能告诉她游戏要怎么玩? 群号:91158210,敲门砖:作品里任意人物名字。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