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0900000008

第8章 英雄与时势·时势与英雄

【引言】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但这句话也要辩证地看,如果一味地“识时务”,没有原则,甚至寡廉鲜耻,这样的人还算俊杰吗?因此,如何辨别时势与英雄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下面选取了一些古人对时势与英雄评论的事例,可资借鉴。

【事典】

《长短经》上有这样的记载,有人问说:“季布是汉初有名的壮士,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一反往日刚强豪迈的气概,剃发毁容,四处逃亡,这样做对吗?”司马迁说:“以西楚霸王项羽那样‘力拔山兮’的气概,季布仍然能以勇武扬名楚军,身先士卒,多次夺旗斩将,确实称得上是壮士。可是项羽失败后,刘邦下令通缉他,要处死他的时候,他宁愿做别人的奴隶也要逃避死亡,又显得多么低下!他肯定是坚信自己具有非凡的才能,所以受到屈辱却不感到耻辱,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还没有充分发挥的才能,因此最终成为汉代的名将。这说明,贤能的人,确实很看重死,不会轻易地去死。那些愚夫愚妇,心胸狭隘,为了一点儿小事,就气得自杀,这并不是勇敢,而是他们计穷力竭,感到无法挽回局面而绝望自杀。”

有人问说:“叔孙通迎合秦二世的心意,这是应该的吗?”司马迁回答说:“根据君王的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进退,这是前代哲人所认可的。叔孙通顺从世俗的做法,分析时务,制定礼制,最后终于成了汉朝的儒学宗师。古代的君子,正直而不僵硬,灵活而不屈服,大直若曲,道的实行要曲折前进,大概说的就是叔孙通的这种做法。”

司马迁说:“魏豹、彭越虽然出身低贱,但是他们已经率军队席卷千里,南面称王,经常在作战中取得胜利。他们心怀叛逆,遭到失败后,没有自杀而被俘虏,沦为囚犯,结果被处死,他们为什么这样呢?中等才能以上的人,也会为这种行为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君王呢?他们之所以这样,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他们的智慧、谋略超人,唯一担心的是失去生命而不再有机会施展才能。他们只要掌握一点儿权力,就会尽力施展才能,以便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他们宁愿做囚犯也不愿自杀。这些人是豪放不拘的人,他们所追求的是建功立业。”

司马迁又在《蔺相如列传》的赞语中说:“当一个人知道要死时,必定会很勇敢,这时对死者并不难,难的是处死死者的人。当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眼睛看着柱子,以及怒斥秦王身边的人,当时形势他最多不过是被杀,但是在场的秦国文武百官有的却吓得不敢轻举妄动。蔺相如一下子气势夺人,威镇秦国;回到赵国后又对廉颇百般谦让,使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从而名重泰山。蔺相如可以称得上是智勇双全啊!”

这就是忠贞的臣子,真正懂得什么情况下该死,什么情况下不该死。姜太公说:“官吏不愿意提意见,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官吏。”朱云和张禹两个人都是汉成帝的老师,当时正是王莽家族用权的时候,民间怨恨到了极点,各地的奏章报到中央,都被张禹压下来不给皇帝看。

朱云在朝廷上责问张禹说:“您尸位素餐,一心保住自己的官位,使上下的意见无法沟通,该杀!”

班固说:“顺从世俗,就败坏了道义;违背世俗,又将面临危险,这是古人之所以不愿意做官的原因。”由此说来,生存与死亡,应该如何选择呢?回答是说,范晔认为:“只讲道义,而不顾生命,就会伤害生命;只为求生而不顾道义,就会损害道义。如果道义比生命更重要,就舍生取义;如果生命比道义更重要,就可保全生命。”

有人问说:“这样说来,后汉的窦武、陈蕃,与宦官斗争抗衡,最终被宦官所杀,难道他们做错了吗?”

范晔说:“在汉桓帝、汉灵帝的时期,像陈蕃这样的人,是能够树立好的风气,与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抗争,犹如骏马驰骋在坎坷崎岖的险途中。他们与宦官斗争,最终遭到杀害,并不是他们不能做到洁身自好。他们悲悯当时一些人以逃避现实为清高,而不顾人伦道德的做法。他们不赞同逃避现实的做法,所以他们屡遭贬斥而不离开。以仁义之心为己任,虽然明知任重道远,意志却更加坚定。等到一有时机,就协同窦武谋划扫除宦官势力,真可谓是历史上少有的壮举。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却足以影响世人的心灵。”

这就是所谓的道义重于生命,可以舍生取义的事例。

世人认为西汉时郦寄出卖朋友,因为他把朋友吕禄骗到郊外游玩,给了周勃等人推翻吕氏的机会。这件事从道理上怎么讲呢?

班固说:“所谓出卖朋友,是指那种见利忘义的行为。至于郦寄,其父郦食其是汉朝的功臣,而吕氏家族阴谋篡夺汉朝政权,他在这场劫难中,虽然用欺骗手段摧毁了吕氏家族,但目的是安定国家,保存君王和父辈开创的大业,从道义上讲是允许的。”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张超委托臧洪管理政务,后来袁绍也和臧洪成了朋友。等到曹操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包围了张超,臧洪闻讯后,光着脚大哭,纠集军队去救张超,同时还向袁绍求援,袁绍没有答应。雍丘被攻破后,张超被曹操灭族。臧洪因此怨恨袁绍,和他绝交,袁绍派兵围攻臧洪,广陵城破之后,臧洪被杀死。臧洪在合纵连横的动荡时代,却像在和平安居时那样讲道义,他不是建功立业的人才。

管仲说:“我不以被囚禁而感到耻辱,而以天下不能得到治理为耻辱;不以没有为公子纠而死感到耻辱,而以不能让齐国称霸诸侯为耻辱。”这就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以济世救民为人生抱负的人。

有人问说:“东汉末年臧洪为救朋友张超而死,可以称得上义举吧?”范晔说:“曹操兵围雍丘,张超处境危急,臧洪作为朋友感到十分悲愤,这种情感十分壮烈。他光着脚奔走呼号,带兵赴救,确实值得同情。可是英雄豪杰的取舍,与普通人的信守节义是否不一样呢?像那些为了缔结联盟条约,相互欺诈以求胜过对方,这都是形势和利益的需要。更何况当时雍丘是个非常危险的偏城,曹操、袁绍正是友好相处的时候,臧洪徒劳地指望从与曹操联盟的袁绍处借兵,来解救朋友的燃眉之急。并且,率充满忿恨的军队去打仗,是兵家之大忌。这与楚国的申包胥到秦国请兵,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一样,虽然很感人,却于事无补。”

这些都是士人选择死与不死的明显的差别。

有人问说:“南北朝宋时的宗悫出身低贱,被同乡庾业瞧不起。等到后来宗悫发达了,做了豫州太守,不但不记庾业轻辱他的旧恨,反而请庾业来做他的长史。这种做法怎么样?”

裴子野说:“一个人在穷困时不感到忧愁,在微贱时不感到苦闷,怡然自得,弘扬这种精神的,是孔子学生曾子、原宪的品德;倒霉的时候,降低自己的理想标准,忍受人格的污辱,低头弯腰,屈居平庸之辈之下,得势之后则驰骋于群雄之上,韩信、黥布的志向就是这样的。这两种人,他们地位卑贱的情况是相同的,可是他们在处于卑贱时的心态却不同。像宗悫受辱时不觉得惭愧,具有韩信、黥布的气度;得志以后,抛弃旧恶,真是宽厚的长者啊!”

魏文帝曹丕问王朗等人说:“从前子产治理郑国,人们不能骗他;孔子的学生子贱治理单父,受他道德的感化,人们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人们不敢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与君主的德行,哪个最好?”

王朗回答说:“君主以德治理,那么臣下就感念他的恩义而不忍心欺骗他;君主明察秋毫,那么臣下害怕被觉察而不能欺骗他;君主严明刑法,那么臣下就害怕被处罚而不敢欺骗他。以德治理,让臣下感激恩义,与依靠道德礼仪来治理,使臣下懂得羞耻,行为合乎准则,效果是相同的;靠明察秋毫和让臣下害怕犯罪,与依靠政治法令来治理,使臣下遵守法令而免受处罚,达到的目的也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君主权衡把握,而不只是计较细小的差别。”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征讨冀州,派程昱留守甄城。这时,张邈叛变。曹操只好亲自迎战吕布。吕布把范城守将靳允的母亲捉去,想胁迫靳允归顺。曹操派留守甄城的程昱去游说靳允,要靳允不要考虑母亲的安危,固守范城。靳允流着眼泪说:“一定守好范城,不敢有二心。”有人问说:“靳允为了守城,置母亲的安危于不顾,可以称得上是忠吗?”

徐众说:“当时靳允与曹操之间没有形成君臣关系,所以从道义上讲,靳允应该为母亲的安危而去,不该为曹操守城。从前刘邦的大将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了起来,王陵的母亲看出刘邦肯定会得天下,因此自杀,以坚定王陵的意志,令其跟随刘邦尽忠尽节。战国时卫国的公子开方在齐国做官,十年没有回国看望父母。有人说开方这样忠于职守,可以提拔他为丞相,但管仲却认为他不怀念自己父母,又怎么会爱君王呢,不能做丞相。还有一个事例,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刘备就让徐庶回去。想得到天下的人,要顾全儿子对母亲的感情,曹操也应该让靳允离开。”

有人问说:“季文子、公孙弘这两个人,都能放下架子,生活俭朴,但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却一毁一誉,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范晔说:“认为仁对自己有利的人,就可能以仁为手段来谋取利益;真正实行义的人,不刻意去实行义,但行为却总能合乎义。季文子身为宰相,他的爱妾却从不穿绫罗绸缎,鲁国人将此作为美谈。汉武帝时的宰相公孙弘穿身布衣,监察御史汲黯讥讽他假装简朴。他们的行为是一样的,但是季文子受到赞誉,公孙弘却受到诋毁,这是为什么呢?是自然地实行仁义与借仁义来谋利二者的差别。仁义的人安心实行仁义,智慧的人把仁义当做有利的事去做,害怕犯罪的人勉强去做合乎仁义的事。比较这几种情况,他们实行仁义的事情没有什么差别,但考察他们实行仁义的动机,却各自不同。安心实行仁义的人,是本性善良;把仁义当做有利的事的人,是努力地去做;勉强实行仁义的人,是不得已而为之。三者相比较,当然是安心实行仁义的人最好。”

【评议】

时势与英雄的关系,与人的才德与秉性密切相关。孔子评论他的学生时说:曾参迟钝,颛孙师不诚实,仲由鲁莽。由此看来,品德完美的人实在太少了!品德完美的人既然很少,就要通过纠正自己的缺点来努力达到完美。但是世人又讨厌约束自己,而喜欢放纵自己的天性。假如一个人天性贪婪愚笨,可以认为他是好的吗?回答是说:唉,怎么能这么讲呢?人是秉承天地之性而生,也具备阴阳之性。虽然性情有清秀、混浊、贤良、愚蠢等的不同,但是追求嗜好欲望的打算则是相同的。所以美丽的容貌,是人们都喜爱的;乘坚车,骑骏马,是人们都喜欢的;苦其心志,坚守节操,是人们都感到困难的;大公无私,是人们都感到痛苦的。假如不用礼教节制自己,怎么愿意吃苦耐劳,坚贞高洁,一心为公,面对财物保持廉洁,行为合乎道义?所以《礼记》中说:“欲望不可放纵,心志不可自满。”古语说:“廉洁的人不是不爱财,而是取之以道。”《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都是说要纠正、克制自己。假如放纵愚蠢和卑鄙,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并且赞赏这样,这就会成为先王的罪人。因此,我认为纠正、克制,是礼义的开始;放任自流,是导致贪婪卑劣的主要原因。

由此看来,在不同时势中的不同的选择,是由人的才德与秉性决定的。

同类推荐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幕后新闻

    幕后新闻

    本书包括天下故事第一村揭秘,郑板桥真迹神秘失踪案,钟伟将军走红湖南民间口头文学,海瑞印章四百年流浪史,太极拳故乡遍地武林佳话,替毛泽东待客的韶山老妇等神秘篇章,满足天下读者对历史之谜的求解之心……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大明审死官

    大明审死官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无话说。。。。
  • 颠倒鸳鸯

    颠倒鸳鸯

    林翔,一个形象设计师,坐在飞机上,突然天气发生异象,穿越时空来到古代,竟然掉到了烟花巷,被迫男扮女装,还竟然有人看不出他男的,以为他是女的,喜欢上“她”。林翔不知道招惹谁了,莫名其妙的被追杀~!“你们认错人了”林翔心里那个冤啊~!竟然有两个林翔~!
热门推荐
  • 惊世名门嫡女:第一红妆

    惊世名门嫡女:第一红妆

    她才情绝世,却来历不明,被嫉恨陷害,当做棋子送入异国帝宫……他睥睨众生,却被人算计,被诬陷追杀,诅咒成为永远的“睡美人”……当落魄的异族少女闯入禁地惊醒冰封沉睡的少年皇子,当绝世腹黑女联手冰山邪魅男,天下又将掀起怎么样的风波?且看她和恋人携手,战奸臣,斗奸妃,夺天下。深宫诡异,江山沉浮,且看她一介女流如何步步为营,君临天下。(全文已完结)
  • 人类已经无法满足吾等

    人类已经无法满足吾等

    林小龙做为一位人外控玩家,玩游戏错选了种族被迫和人外娘对立。每当种族大战的时候,林小龙看着对面敌对的人外娘妹子手中的长剑都颤抖了。做不到啊,自己做不到。向人外娘挥刀什么的,做不到啊!不过,在对面人外娘不断进攻之下,林小龙觉悟了。“哟西!尔等渣滓都去死吧!!”觉悟的林小龙抬起自己的武器向着周围的同胞斩下,解锁成就‘人类叛徒’。然后遭报应的穿越了,同时一包裹的神器给掉到了世界各地。于是一位特别青年带着满级属性出现在异界,四处祸害异界的各大种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闷爹地,我替妈咪惩罚你

    闷爹地,我替妈咪惩罚你

    一夜情之后竟然还附赠奖品,坚强的她带着儿子过得幸福美满时,儿子的亲爹竟然找上门,骗走儿子不说还要将这粉嫩的小妈咪也一并哄回家。片段一:“打架?你真的打架了吗?打架的话要赢了才有脸回来见妈咪哦?”某女这妈咪当的也是一等一的好,没有关心儿子打架事件对他有多大的影响,反而问的是他赢了没有。“当然赢了,也没看看是谁的儿子!”某宝贝更是自信满满的冲某女炫耀。片段二:“没有不舒服就带她进屋,没我的命令不准出来!”某男冲佣人大吼。“谁都不准碰我,我现在舒服得很,我就想知道刚才是谁把我给推下池子的,敢做就敢当的人给我滚出来!”某女冲众人发飙,大家都茫然的盯着满身湿透的某女。片段三:“赢了就好,今夜的奖品是我,你可以尽情的享受……”某男眨着迷人的黑眸冲某女放电。“呵呵呵,我可以选择弃权吗?”某女缓缓往后退却着,一脸的嫌弃。
  • 雨城

    雨城

    南方的小岛上有一栋无人居住的白色大宅,那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吸血鬼的故事。他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孩子们都避他如蛇蝎。他是长辈眼中的不良少年,妈妈让她不要跟他有关联。但她心中的他是个有着光环的天使,又是个欺负人的恶魔。当年离开的时候他让她等,之后却音讯全无。她等了他六年,再见面竟然是通过电视屏幕——他换了名字,换了身份,而且他要结婚了!新娘竟然是六年前已经死掉的女孩子!
  • 腹黑小皇“叔”

    腹黑小皇“叔”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很漫长,漫长到,已经没有人去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偌大的收发室很安静,静到唯有发报机嘀嘀嘀作响的声音和沙沙的记录声,偶尔有人推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椅脚和水泥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刺耳,紧接着又是一片安静,然后会有人拿着一打记录安静而又匆匆地从后面走过。“老姜,这是大老板的人。这些都是老鹰一手带出来的人,老鹰死后,这里就交给了老姜。”李阳压低了声音……
  • 极道轻狂妃

    极道轻狂妃

    她是世家大小姐,拥有让所有男人倾倒的绝世容颜。却被姿色不及她的死对头与她的牛郎同伙摆了一道,灵魂穿越到古代一个不被父亲疼爱,又被太子欺负的可怜女子身上。她是什么人,哪会随便让人欺负?元帅老爹怎么样?太子殿下又怎么样?得罪她的人,统统都要付出代价!
  • 诸生之鬼道

    诸生之鬼道

    世间万物皆为轮回,适者生,往者逝,一切皆为虚无。鬼道视为人世间最为迷乱,最为低下的一种道,万物皆为道法自然,万物皆为道法为本源。鬼,有人说是人,牲畜,甚至是各种生命的死后一种存在的方式。道,为这个世间的本源,这个世界的道法,这个世界存在的一切的基本。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异世之欲血修罗

    异世之欲血修罗

    帝王将相,终有一死,有些人修道,是为求脱离生老病死,长生不灭。<br/>千乘铁骑,敌不过天威,有些人修道,是为追求超越旁人的力量。睥睨天下.<br/>天地玄妙,星辰浩瀚,有些人修道,是为追寻本源,参透宇宙奥妙。超脱三界六道.<br/>&nbsp;&nbsp;天地之间,肉身的结构,神通的奥秘,逍遥自在的长生者,傲世苍生的永生者,睥睨天下的祖神,超脱三界六道的不灭者!<br/>&nbsp;&nbsp;一个卑微的生灵,怎么样一步步炼就不灭之体?<br/>&nbsp;&nbsp;人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神界的争斗,尽在《异世之欲血修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