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400000036

第36章 格林兄弟的童话范式 (8)

要有文学性、符合青少年儿童们的阅读情趣,正是格林童话之所以有这7次版本变化的最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格林兄弟在世期间之所以对格林童话进行了几次大的修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格林童话1812年第一卷出版就成为了儿童们爱不释手的读物,格林兄弟为此“实际情况”做了令后世惊叹的非凡的“文字工作”。不然,格林童话也许将永远保留1812年版的最原始最原初的“民间文学”式样、保持口头文学的原汁原味,而不会经历7次版本的变化(如果威廉不是于1859年去世,那么1857年的第7版很有可能还不是格林童话的“终结版”,可能还有第8、第9次版本问世),当然也就永远不会出现这个由格林兄弟创建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范式”,而原本散落于民间的童话故事也不会因他们的“童话范式”被缔造成了儿童文学史上一个全新的、专有的概念——“格林童话”。

第四节 (1)

格林童话范式

一、格林兄弟眼里的《童话集》

1812年,《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第一卷一经出版立刻就受到了小读者们的喜爱,这是格林兄弟始料未及的,因为兄弟俩出版童话集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满足少年儿童们的课外文学读物诉求。可未曾想,两人当初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童话集》首先成为了青少年儿童们爱不释手的读物。而随即《童话集》是否真的适合儿童阅读,甚至适合拿来作教科书,引来了德国本土人们的争议,毕竟《童话集》保留了民间口头文学的种种特色,评论家们因而也有种种说法。对格林童话的教育功能等,无论是格林兄弟时代还是当今社会,无论德国本土还是德国疆域之外,专家学者们有诸多的见解与认识,在各自的著述里进行了论证与阐释,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而是重头回顾一下格林兄弟俩本人的看法。

格林童话成了儿童喜爱的读物,格林兄弟当时是非常认真地面对这个“既成事实”,针对人们的议论,威廉说:“我们是真的期望《儿童与家庭童话集》能成为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因为在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秉性方面,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书籍比它更有教益、更为健康、更能励志。”他还致函阿尔尼姆:“我早就预料有人会反对,说某些人不敢把这本书交给他们的孩子们阅读,可是这种情况是无法改变的……这就好比我们在家读圣经,每晚一个章节,而其中必定有好几处会使某些人望而却步。”雅各布也补充说:“无论老少,我们大家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A

1814年12月12日,威廉在给萨维尼的信中也谈到了来自人们的质疑,威廉给萨维尼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收集的所有故事都是真实可信的。即便有那么一篇故事目前暂时不被看好,但在未来一定会被证明是有意义的。人们可以从我们选择故事的标准与原则看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实实在在就是一本教育书籍。不过在单个故事的选择上,我们并没有被教育目的牵着鼻子走,同样,我们也没有刻意去追求童话故事的道德教育功能。我们不会仅为了道德教育功能而置我们收集故事的其他目的于不顾B。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收集与拯救),那么这对道德教育目的同样有好处。此外,读者的期待与需求是那么的不同,我们都不敢奢望哪怕是一小部分读者能对我们的选择感到满意。”C

3年后,也就是1815年,《童话集》第二卷出版发行,在序言中,威廉郑重其事地宣告,说搜集童话有两个目的:第一,保留古代人民的诗歌遗产;第二,向成年和青年读者介绍这份遗产。威廉在这里不仅告示了搜集童话的初衷,也将童话集目前的“实际功能”一并带了出来。并且,对人们关于童话教育功能的质疑,威廉继续给出了既形象直观,又有理有据的阐述:

我们不但希望这个集子为诗歌史服务,我们还希望这本书里所具有的诗歌本身能够给读者以影响——使凡是能够使其高兴的人都感到高兴,除此之外,它还要成为一本真正有教育作用的书。有些人反对后者,他们说,在这本书里,不少地方与这一目的是矛盾的,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适宜的,或者说是不成体统的——比如当谈到某些情况和关系的时候,要么就【AHermann Gerstner, Bruder Grimm: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Ibid. pp.42-43.B也就是说,尽可能多地全面搜集并拯救真实可靠的民间文学,以免出现被后人遗忘的后果。C尽管威廉·格林是这样说的,但在后来童话搜集及编写过程中,他还是屈服于外界评论家、读者等的反应与需求。

参见Heinz Rolleke, Die Marchen der Bruder Grimm. Ibid. p.78.】是谈到魔鬼的时候——因此父母不愿意把这本书给孩子们读。也许,在个别情况下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不过要知道,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童话来读,这是非常容易的;就整体来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这里,任何东西也不会比大自然本身能够更好地证明我们是正确的,大自然把所有的花朵和叶子染上各种颜色,这种合适的颜色就正是大自然所赋予它们的形式;如果有谁因为他们个人的爱好不同而不喜欢这种颜色和形式(大自然是不知道这一点的),那么他可以不看,但是他不能要求把一切都改变过来,染成另外的颜色。又比如:天降雨露,这是对大地万物的恩泽;如果谁不愿意把自己的植物摆出来,担心它过于敏感,也可能受害,那么他就在家里浇灌它,但是他不能要求大家都这样做。自然界的一切都能够成长和发展,而我们应该力求达到这一点……在正确阅读的情况下,不会从童话中读到任何不好的东西;相反,按照恰当的说法,它会成为“我们的心声”。孩子们无所恐惧地用手指去指点天上的星星,可是根据民间的迷信,有些人却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对天使的侮辱。A

二、学术性与故事性的选择

在《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5年第二卷的这个序言里,格林兄弟是再次公开表白了出版这些来自民间的童话故事的初衷。毫无疑问,坦率地说,最初他俩是抱着挽救古老文化遗产的目的来搜集、整理并出版童话集的。因此,从1812/1815年格林童话两卷本第一次出版,除掉童话故事本身,格林兄弟就秉承学者特有的严谨务实给《童话集》配上了附录,在附录里,比如将故事进行比较,对故事的来源、故事的意义进行了学术性的说明等等。这也让后来的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两位搜集整理者为了能搜集到童话故事而付出的极为艰辛的劳作,所表现出非常人的卓识远见和坚强毅力,而且也能直观地看到格林兄弟整编、改写童话故事的历程。没曾想本该是“学术性资料”的童话集出版后却俨然成为一部极为畅销的儿童书籍,就像雅各布说:“就我而言,这本童话集全然不是为儿童写的,却颇受他们的欢迎,这使我甚为欣慰……”B

按海因茨·勒内克教授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简单概括地说,哥哥雅各布·格林从头至尾是想保存《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学术性质,以及突出该书与之相应的学术价值。照笔者看来,这绝对符合雅各布的对单调繁杂的研究工【A(德)格·盖斯特涅尔著《格林兄弟》,刘逢祺根据俄译本译出,前引书,第112页。BHermann Gerstner, Bruder Grimm: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Ibid. p.42.】作那份近乎清教徒般狂热的心性;然而《童话集》大受小读者的欢迎,因此,出版商、格林兄弟的朋友、评论家们,尤其是广大的小读者群就与雅各布的想法不一致了,他们要求《童话集》首先是一部给孩子们看的书。

借此,不管格林兄弟出版童话集的初衷是什么,成人就童话集成为儿童读物这个事实首先展开了对其教育功能的质疑。除开童话故事的外部教育功能,即究竟童话是否符合儿童阅读外,就故事内部文本层面来看,童话集1812年首版以后,遭遇的早期批评主要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们认为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里所选择的童话以及故事叙述的口吻尚欠缺童真与童趣;第二,人们认为故事里的措词及整体风格还欠缺一定的文学性。

就童话集的教育功能,格林兄弟做了上面笔者回顾的那些回应,也就是说,格林兄弟的态度是明确的。不过,针对故事文本层面的这两种批评,实际是说,《童话集》应该保持其“学术性”还是“故事性”这个问题上,格林兄弟俩的态度有微妙的差别。虽然弟弟威廉·格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表示,《童话集》要想使方方面面都感到满意,这的确不太现实,然而有着诗人秉性的威廉起初是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些批评,尔后便很快做出了妥协,非常干脆明了地接受了来自人们的这些观点与批评。只是因为要顾及哥哥雅各布的想法,威廉做出的妥协是悄然无声的,因此,这么一来,哥哥雅各布由于“潜心于语法,以后几版均让威廉审编、作序”,这样他“便能从童话的采集与注释中脱身出来,避免了顾此失彼的现象”A。

所以,雅各布对故事做的搜编工作实际只有很小一部分,比如由他搜编的格林童话有《莴苣》(位列1857年版的第12位)、《强盗未婚夫》(第40)、《鸟弃儿》(第51)、《金鸟》(第57)、《牧鹅姑娘》(第89)、《白新娘和黑新娘》(第135)、《烈火烧出的年轻人》(第147)、《极乐世界的童话》(第158)、《底特马尔斯的谎言》(第159),以及后来没有被采用的故事《夜莺与慢缺肢蜥的故事》(Von der Nachtigall und der Blindschleiche)以及《拿刀的手》( Die Hand mit dem Messer)。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忘记雅各布对格林童话搜编工作最开初做的决定性的贡献,他自个儿也于1860年2月19日写信说:“这部《童话集》的搜集工作、《童话集》的第一次出版,我同威廉一样付出了同样多的劳动,也许甚至比他付出的还多【AHermann Gerstner, Bruder Grimm: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Ibid. p.43.】……我立刻认识到这些口头文化对神话学的价值”A。

第一版问世以后,格林童话主要就由威廉来编写了。当初外界对第一版的两点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依着雅各布的“保存学术性质、突出学术价值”,对这些带有史学性质、民间文学性质、神话学性质的记录当然要求准确,而且也不需要对故事有特别文学性的表现。而威廉要转变《童话集》的阅读对象,要使它成为娱乐消遣性的儿童书籍,要将以前的“学术性资料”转换为符合儿童口味与旨趣的真正“儿童与家庭的童话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之前对《童话集》有微词的评论家们封口,还要顾及蔑视这种来自民间“粗鄙”体裁的“有教养的人”等等。这种种一切对威廉来讲实属不易,但是,威廉在实践中成功地做到了这许多,他不仅成功地达到了转换,找到了平衡,而且还由此建立了自己的童话风格,这个有他建立起的有名的格林童话范式永远成为了一个文学经典蓝本。

三、威廉·格林与童话范式

按照勒内克教授的研究,1819年,威廉在《童话集》第二版时才创立了他的童话范式,不过,早在1815年,格林童话第二卷出版时,里面的童话故事已经带有这样“童话范式”的风格了B。这个童话范式我们已然很熟悉:比如故事中单一情节的多次重复,某些句子段落具有诗歌般的节奏与韵律,故事中某些特定数字、颜色、物质等的重复;童话主角最初或者在故事开头都是身陷绝境,然后能通过婚姻或是继承遗产得到命运的转变;故事场景通常离不开森林与水,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的永恒在故事里得以实现,例如主人公不仅生命是永恒的,结局也是那永恒的Happy-End……

同类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所谓成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热门推荐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极品透视

    极品透视

    【纵横龙堂出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一个普通青年,从一个老骗子的手中得一奇异石头,令人惊奇的是,借助石头,他竟然拥有了透视的能力,且看他如何玩转都市,笑傲人生。书友群,有兴趣的可以加:67398649
  • 风鸣天下

    风鸣天下

    风铭辰,现代豪门世家的掌舵人,夺得权势,却不愿背负责任。叱咤一生,却无奈英年早逝风鸣辰,穿越时空夹缝,成为古朝年幼公主。朝堂争斗,宫廷倾轧,江湖风云,强势恣意的她,便向这男尊女卑的时代发出挑战。决定这世也要登上权利高峰。苦心经营十几载,夺取军政大权,开疆拓土,培养符合心意的继承人,到达权力巅峰后,不愿背负责任的她,又将如何选择?前世冷清理性的人,这一世是否会收获感情?一切判断都还为时过早,且看她这恣意的新生吧!从宫廷到江湖,从江湖到战场,从战场到朝堂,从朝堂到天下,场景在变化,人物在变化,情感也在变化,但那个目标——始终就在前方也许不及言情浪漫,不及玄幻炫目,但绝对是一段传奇,一个女强人在古代的传奇。有起落,有成败,有理性,有失控,有朋友之情,兄弟之义,知己之助,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女主一路走来,不断适应,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用她的一生书写着这段传奇。############################################后宫里的疑隙争斗,她冷眼旁观,甘当棋子,究竟存何目的?金蝉脱壳,踏入江湖,一场十年的惊天阴谋悄然袭来,正非正,邪亦非正,游走于正邪之间,谁才是最大赢家?战场之上,指点江山,快意恩仇,建立军功,震惊四野,遗世留名!朝堂之中,皇储之争风云再起,皇帝亲征,命在旦夕,摄政公主,应运而生。一切似乎圆满,又是什么横亘命运之中,背叛袭来,友人垂危,风雨满楼考验年轻政权,是命定天成,还是人可胜天……一部历史正剧即将拉开序幕敬请关注杳的新书《风鸣天下》********************************************************PS:某杳率剧中主创人员立于书页,雁过拔毛,人过留票,啥?米票,那就留下评论懒得写?那就收藏吧!虾米?放不下啦,多点两下总可以吧。不然,嘿嘿,辰辰,功夫练得怎么样了,给大家施展施展,不用收敛,放开手脚大胆的干,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啊~~哼哼~~############################################在作者专栏留言的亲们,不是杳不理大家,而是无法回复,希望亲们谅解,不是杳偷懒哈!在书评区的留言,杳一定会回的!推荐杳的新坑《赫连云凉》重生异世江湖,深陷门派之争,生死身世之谜,再看风云朝廷。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