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有一个山村,村中人人以务农为生。凡是肯下力气干活又能勤俭持家的人,都生活得不错。
但不是没有例外。
村中有一个青年,不愿以务农为生,终日里看似游手好闲,家境每况愈下,亲友们多次劝诫不成,都不愿意再管他。
时日一长,大家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得无可救药,甚至有人把他作为教育子女的反面人物,以此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能好吃懒做、不思进取。
有一天,村里有了一个给另一个村庄送水的活计,为了公平,村长介绍了两个生活条件最差的青壮年去做这件事,其中就包括这个青年。谁承想,在另一个人买了水桶开始起早贪黑给对方村子挑水的时候,这个青年却开始铺设渠道;在另一个人收获颇丰的时候,他不仅一无所获,还变得更为贫穷。大家都觉得他很傻,但基于之前的经验,没有人再去劝说他。
一年后,当青年将送水管道铺设进了那个村子的家家户户,以便宜的水价和便利的使用收获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得到了更长久的利益时,大家才觉得自己之前好像错认了什么。
青年成了村子里过得最惬意的人。大家以为这样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哪知有一天青年突然把自己这几年的所得全部投入了某个行业——一个许多人都眼红但又因资金不足或怕血本无归而不敢进入的行业。村里人都觉得只有家底殷实不怕一两次亏本的城里人才能去做这件事,但青年却大胆地做了。大家嘴里说着“真是胆大啊,如果这次他失败了,这辈子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心里却生出一种又羡慕又嫉妒的情绪,既希望他成功以证明某些可能,又希望他失败以证明自己一直以来的选择没有错。青年没有注意到周围的人的矛盾心思,只像从前一样,认真思虑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条件,找出适合自己的处事之法,并把它付诸实践。
当青年变成了中年,他不仅是村中首富,还带动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创造更大的事业。而那时,早已没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的名字依然常常出现在家长教育自家孩子的话语中,只不过变成了正面典型。
行动是幸福的捕手,当我们明白了行动的重要性,是不是只要一直行动下去就能得到幸福?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捕手”还需要时刻运转的头脑来指挥。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很多事并不允许我们去“水滴石穿”或者“磨杵成针”,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更好更快的解决办法,否则幸福永远可望不可即。然而,人生又并非短暂得等同于某一件小事、某一次行动,不是某一步走对了就能坐拥幸福。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去经营人生,不盲冲猛撞,也不人云亦云,走自己的路并把生命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在人生这一得失交替的过程中,有考量、有目的地处理各种选择,促进最大价值的实现。因此,若你在某个领域始终无所成甚至举步维艰,不妨想想自己开始是怎么做的选择,这选择现在是否需要改变,或许,你只是将精力放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