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900000007

第7章 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原始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原始文化,其上限可追溯至人告别了动物界而进人人类社会,人开始了以石器为劳动工具的生产实践时代,这是一个漫长的被人类学家泰勒称为“蒙昧状态”的文化发生、积累、发展时期,泰勒将人类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文化是依据蒙昧状态、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的阶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运动。“高级文化就是从人的初级文化逐渐发展或传播起来的。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把这个时期限界定为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时期,“所谓原始民族,就是具有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他们生产的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狩猎和采集植物。一切较高等的民族,都曾有过一个时期采用这种生产方式;而且还有好些大大11,的社会集群,至今还未超脱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中国的老子对于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持肯定赞美的态度,他说:“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公元前4万年一前17万年的中国岩画“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反复赞美初民混沌未凿的自然主义状态人类的婴儿时期,认为在那样的社会状态中,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认知是完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与“天、地、人”和其光,同其尘,人类自然、自由、无为而无不为,社会上也没有智慧伪巧、六亲不和家国昏乱等一系列烦恼祸端,从老子深思远虑的哲学文本中我们看到了东方人对于原始文化的一种极其睿智的认识方式。

如果我们从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原始社会的“文化”乏善可陈,生产力水平的原始性致使人类的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无法跟文明社会相比,特质技术的发明、创造,更是在数十万年、上百万年的时间跨度之内有所表现;从制度文化层面来看,原始社会经由群居时代过渡至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主要是受原始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在农耕自然环境下,以母系氏族社会的组织方式为主要的社会结构,而在狩猎生产方式制约之下的社会结构为父系社会制度,除此之外原始社会的经济结构,法律制度都与今天现代文明社会有重大的区别,但是我们不能以今天文明社会的制度文化准则原始社会的制度文化,一些原始社会制度文化因素如一夫多妻制依然延续至现代文明社会,本身就说明原始文化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有它的内在的合理性。从精神文化角度来看,原始社会的文化却也自成系统,自圆其说。表现出强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当代加拿大文化学者夏弗教授从宇宙哲学的角度对“文化”重新界定,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能动的总体,它关涉到人们观察和解释世界、组织自身、指导行为、提升和丰富生活种种方式,以及为何确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这是一个总体视野的文化观念,它的重心主要内容是特定的文化群体的世界观,信仰和信念,“就人们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而言,它将显示人们如何运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哲学的、宇宙观的、科学的、神话的、伦理的以及意识形态的信仰和信念来观照和解释世界”。原始社会人类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建立在氏族血缘关系之上的民族社会组织结构和特定的生产方式,以图腾认同、禁忌习俗为价值规范的道德伦理系统以及表现和沟通原始情感的丰富激烈的艺术行为、艺术创造构成了原始文化的“有机的能动的总体”。当代美学家卢纳察尔斯基在艺术及其最新形式》一书中,对生命机体有一个恰当的阐释,他认为:

“生命的机体是具有各种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并且处于相互依存状态的软硬躯体的复合组合物。这一组合物的多方面功能彼此调配,并且和周围的环境协同一致,使机体能够自然存在,就是说,不失去其自身的统一性。”文化也是一个生命的机体,我们从泰勒的人类学文化定义,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布莱斯蒂德的社会学文化定义以及目前正在流行的生态学文化概念中皆能感受到这种大致相同的认知趋向,如生态学文化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有其生命的律动和节奏、演变和运动的规则,而人类社会和人类的历史不过是这个大生态文化大生命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必遵循大生命系统的律动和节奏,演绎其生、成、驻、灭的命运轨迹。

西方文化学者斯宾格勒认为,人类历史,乃是强有力的生命历程的总和,而在这些在习惯性思想与表达上,被冠以诸如“古典文化”或“中国文化”或“现代文明”等高等头衔的生命历程,其本身即具有自我与人性的色彩。他接着又指出:我们看到每一个文化,从其终身依附的母土之中,以原始的坚韧之性,跳跃而出;每一个文化,在其自己的影像之内,各具有其物质,其“人类”每一个文化有其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热情、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感受,也各有其自己的死亡。这其中真是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有光有热,可惜,迄今无智者能看破这一奥妙一每一种文化既有其各自的自我发展形式,所以世上并不只有一种雕塑、一种绘画、一种数学、一种动物学,而是有许多种,每一种的精纯之处,皆迥异于其他这些生命的精华正如田野的野花一样,漫无目的地生长着。圆当代人类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观点正好也可以和斯宾格勒的“文化生命说”相互发明,本尼迪克特认为西方人类学本着一种文化本位主义的立场和现代西方文明的话语优势地位,便把人类本性看成与他自己白种人的文化准则等价,而忽视了这种一致性毕竟是一种偶然。她说,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或多或少贯一的模式。每一种文化中都会形成一种并不必然是其他社会形态都有的独特的意图。顺从这些意图时,每一个部族都越来越加深了其经验,与这种驱动力的紧迫性相应,行为中各种不同方面也取一种越来越和谐一致的外形。换言之,指向生计、婚配、征战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各色行为按照在该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无意识的选择标准而纳入一种永久性模式。原始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也是原始人类运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哲学的、宇宙观的、科学的、神话的、伦理的以及意识形态的信仰和信念而建立起来的价值系统、行为模式、艺术类型和知识系统。在这儿我们承认原始劳动对于人的理性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原始劳动采集、狩猎、农耕、畜牧促成了人的前肢的解放和手的产生,原始劳动通过心手相应“促成”脑的进化,“到了晚期智人,在漫长的以工具制造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中,人类终于完善了自己思维的基础脑结构和功能。以概念为反映运演形式的抽象逻辑思维和以表象为活动方式的形象思维终于获得了各自的神经生理基础。抽象与具象、理性与感性、智力运算和形象特征,以及各类经验形式都有可能相互综合或迁移而不局限于一种神经模式之内。这种7心理自由的结果形成了人类过去从未有过的各类经验存在着的观念和心理图试,心理活动以此参与了各种实践行为。”也就是说,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造就了生物学意义和人类学意义上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系认,人一旦成为“人”,尤其是到了智人时期,人的主观意识对于世界的领受以及在人与物的交流互感中产生的原始宇宙观,必然又加倍刺激人类对于整个世界观念性想象和情感化的反应,这种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和“原始思维”固的基础之上的原始时空观,神学思想、伦理理念、情感表现方式和行为模式共同构成了原始文化的主要部分。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将原始时代的人类意识描述为“具体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两种互相平行发展、各司不同文化职能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不是分属“原始”与“现代”或“初级”与“高级”这两种不同等级的思维方式,而是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被列维斯特劳斯称为“野性的思维”,其中“具体性思维”对应着人类的感性直观和人类的艺术活动,而“抽象性思维”对应着人类的科学活动却远离人类的感性直观。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这种高度具体的思维方式配合高度抽象的思维方式,旧石器时代壁画是分别从对立的两端来研究物理世界的。固这种观点在当代中国学者的思考中得到了回应,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一书中认为东方民族继承和延续了原始美学特征,正是因为东方民族都保留着原始的思维习性,以具体事物的形象如气、体、昧、风、雪、月、花、姿等范畴来表现某些普遍的审美观念,尤其是日本人用事物的名称名词作为范畴,这是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的范畴方式。

列维布留尔和列维斯特劳斯这两位研究原始思维最著名的学者的观点虽然不同,前者认为原始思维与我们现代文明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认为原始思维是“野性的思维”,经过了“驯化”才变成了现代思维,不过它潜伏在现代入的心智里面并在现代社会得以继续发展。但是他们皆认为原始思维确实是与现代思维有所不同的。

对于文化发生意义上的人类来说,先是存在派生并决定着意识,劳动改造并改进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而人的主观意识、主观认识能力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对自然宇宙和人类自身的内宇宙情感世界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并因此而建立起有生命的完整的精神文化系统,也即远古社会的上层建筑原始神话、巫术、宗教、语言、艺术、道德伦理规范以及与这些文化要素相关的仪典、风俗习惯、信念信仰系统。

神话是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物,人类观察天地星宿,昼夜交替,日月山川,生老病死,花开果落这些自然现象百思不得其解,遂通过想象的虚构对客观世界进行解释。大概人的生存依托天地时空最先引起人类的好奇心,所以各民族最古老的神话大都是所谓的“创世神话”,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和“女娲”,希伯莱神话中的“雅赫维”,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都是人格化的创世神明。此外,尚有新西兰的太阳神玛乌依,他用垂钓的魔竿把岛屿从海底钓上来;印度神话中毗湿奴沉到大洋的最深处化为野猪,用獠牙把沉没的大地顶上来等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同样让原始人类深深着迷,于是便有了“自然神话”,布须曼人解释星辰的起源:“古代有一个女郎布须曼人的始祖想造出一种使人们看得出回家之路的光,所以她把炽热的灰烬撒向空中,于是火花变成了星星。”中国古代神话中,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结果共工大败,怒撞不周山,。天维绝,地柱折”,山林起火,洪水滔天,女娲出来炼石补天,收拾残局,但是世界秩序因此被打乱:“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是对中华大地地理特征的神话描述。原始神话出自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观和同情观,即一切有生命无生命乃至抽象性质都有生命,都可以像人一样行使意志和愿望。虽然马克思认为神话最终会随着自然力被人类加以支配而消失,但神话精神,神话思维模式在今天依然存在,当代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中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中国诗人郭沫若的名诗《凤凰涅巢》,皆可以看作是原始神话思维的诗性智慧模式在现代社会的遗存。神话提供给原始人类的是原始宇宙观,在这个基础上,原始人类进一步建构其以巫术为表现手段的生命观以及建立在两者之上的原始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系统。

许慎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神者也。像人雩舞形。又说:“舞乐也。”巫与舞同音同义,舞者又必有音乐陪舞,所以巫~舞一乐三位一体,楚人称巫为霪,雾从巫,也就是“萨满”,屈原《九歌东君》、九歌东皇太一》谓:“思灵保兮贤娉”,“诗展兮会舞”,“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说的是巫者舞者华服美饰,载歌载舞的场面。舞就是巫,从巫舞到乐舞再到歌舞性极强的“戏”,便正是中国戏曲发生发展的历程,而中国戏曲“脸谱”,实际上也正是巫舞时代“面目”的变种和流风余韵。

“万物有灵观”和所谓的“同情交感”的原始感知模式使原始人对大自然中一切观照对象产生了两种巫术性的想象,一是所谓同类相生,或谓结果可以影响原因,这是模仿巫术,通过模仿,就可以产生巫术施作者所希望达到的任何效果,如殉葬、祈雨、狩措岩画;二是凡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仍然可以继续互相发挥作用,这是感染性的巫术,巫术施行者可利用与某人接触过的任何一种东西来对他施加影响,如对敌人的身体的某一部分甚至一片指甲加以“巫术性”的毁灭,那么由于指甲和敌人整个身体有种“交感的联系”而祸及其人的整个身体。

弗雷泽在其名著《金枝》里指出巫术与宗教的区别:前者想通过特有的形式去控制自然力,当这种方式证明无效后,人才想去通过祈祷求得神的恩赐,而当人们看到连膜拜也无法使神降恩时,他才踏进真正科学之门,神如果我们从人类试图摆脱生死困惑,消除因过于弱小而产生的恐惧感的功能角度来看,巫术和宗教都是人类对一种神秘力量的诉求,巫术虽然不像现代宗教有崇拜的偶女娲同轮圈像,经典的训诫,严密的组织,但巫术的观念信仰色彩与宗教如出一辙,其操作仪式甚至比宗教仪轨更加完整、严密,因此我们说巫术是原始宗教或前宗教。

人类的劳动分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一开始二者统一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也就是说人类最初的实践活动,既是物质劳动,也是精神劳动,但从它的目的论来看人类最初利用原始工具进行的劳动的物质实用性大于它的精神实用性,最初的劳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生存的需要,而巫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所以我们又说,既从人类进入到一个“以巫术为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时期,巫术作为人类最早的精神劳动终于从物质劳动中分化出来,巫师巫、觋成为人类最早的精神领袖哲学家、预言家、艺术家,并且往往也是部落的政治首脑人物,巫术活动中,舞蹈、音乐、诗歌、表演、刻绘成为呈现巫术观念的主要形式,甚至可以说,“巫之术”不过就是原始时代的“艺之术”,这正是艺术的巫术发生学得以成立的主要理由。巫术是宗教,更是一种文化模式,有的学者认为巫术是至今人类能发现的最早的文化模式之一,在时间上只有工具的制造在它前面,缬当代美国分析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人经过了几十万年才在进入人类生活方面迈出第一步,他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经历了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阶段,在人类历史的最后四千年中,他发展了充分成长的和完全觉醒的人的想象力,一种由埃及、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和墨西哥人的伟大先驱者以没有多大差别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想象力。钞巫术与科学并不矛盾,就像宗教与科学并不矛盾一样,因为巫术、宗教、科学都是在探索、追问终极的真理,只不过探索的方式不同而已,对巫术文化进行深入探索的弗雷泽认为:对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并能够接触到这部庞大复杂的宇宙自然机器运转奥秘的发条的人来说,巫术与科学这二者似乎都为他开辟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前景。因此,巫术禁忌与科学信仰可以并存在当今文明社会,其内在的原因正在于此。

在原始人“万物有灵观”的野性思维的直接影响下,产生了以精神劳动为其实践模式的原始巫术文化,这虽然不能证明是精神决定了物质,意识先于存在,但它确实也表现了意识对于存在的强大的反作用力和它独立的建构能力。

巫术的目的非常务实,狩猎巫术的集体舞蹈之后,他们希望他们接下来的真正的狩猎出征有所收获;一个不妊的母亲将一个木头娃娃放在膝上抚摸,其目的是生出一个孩子来。但是巫术活动本身却带有了强烈的情感性,战争巫术中体验到的是强烈的爱恨、振奋、欢欣等情感,巫师在施行咒术时咬牙切齿,大声叫喊,周围观看的人因为崇信巫师也体验着相同的情感起伏,不论是行使巫术的人还是观看巫术表演的人都在宣泄情感,强化情感,并以情感的激烈的渲染来确认某种神秘的判断,如果说科学是对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理智判断,则巫术在情感的表演中实施的是直觉判断,直觉判断有时可能比理智判断更准确,许多人都有直觉发现一些预示性的“兆头”的亲身体验,这种带有情绪性、情感性的觉悟能力不是科学认知所能解释清楚的。巫术的目的是实用的、假想的,但无论如何巫术活动当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真实的,它是人的情感和情感传达的确证物,反过来又让人取得自我确证感,主体存在感,因此,巫术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前艺术”固,巫术时代的原始人类过着一种艺术化的、情感化的生活。

原始思维的互渗性,混茫性致使原始人类拒绝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作二分法的是非判定,因此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化系统里道德伦理规范的终极依归是“道”,这些不同的制约着人的行为的规范原本不过是“道”原始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对生命规律的认知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德配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先民远观天地山川,近察身体发肤,发现宇宙是由阴阳二元质主宰,因此由天地秩序刨制人伦秩序,原始人对于自然节令交替,植物生命荣枯交替,雷霆风暴的威力的形象认知导致了“万物有灵观”,因为万物有灵,所以万物平等,人与物平等。同样一个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对一个民族或部落来说是恶神,邪恶的精灵,但对于另一个氏族或部落来说,可能是善神,此时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是邪恶的,彼时又变成善良的,在“万灵有灵观”的基础上产生的巫术想象产生了不同的禁忌,它是原始人的道德规范也是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总之,原始社会先民们由“野性的思维”所察悟出来的“道”与文明时代人们依据理性、理智所逻辑地建构出来的“道”不同,与宗教信仰的宇宙认知之“道”也不同,因此,原始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与文明人迥异其趣。现代原始部落的情形可提供佐证,在北美多布人社会没有合法性一说,背信弃义就是他们的伦理观,“汝失吾得”正是做人的信条;在克瓦基特尔人看来,自我夸饰和羞辱别人乃一切人生活动的规则;而普韦布洛人谨守中庸适度之行为准则。原始道德伦理规范及风俗习惯都有各自的行为所指向和各自的风俗所推进的确定目标,它们之间互不相同并不只是因为一种特性在这里存在而在那里不存在,也不是因为这一种文化中的特性在另外两个地方以外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们之所以不同,更多是因为它们作为整体适应不同的方向。圆概而言之,将一切无生命的事物都生命化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将一切事物都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心理倾向,产生了原始的、生命化的宇宙创化学说,产生了原始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方式巫术、图腾和原始的道德伦理规范、行为模式、风俗习惯。这种在文明人看来有点“蒙昧野蛮”色彩的文化模式、文化系统,其实一点也不蒙昧、野蛮,它是人类依靠自我意识进行生存选择之一种,只要我们承认原始思维不可替代的认知价值,只要我们承认原始思维其实一直是人类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模式,那么原始文化以及原始文化的种种表现神话、巫术、宗教、艺术、语言、价值系统、道德信条、风俗习惯等等都对我们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历史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

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原始艺术在原始文化一价值系统中的位置一原始艺术作品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艺术起源的地方,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接着又说:“不过历史的光辉还只照到人类跋涉过来的长途中最后极短的一段,历史还不能给予艺术和文化起源以什么端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逻辑上讲,人从自然状态挣脱出来成为有意识的主体存在之后,文化诞生了,艺术也就诞生了,太古人类的第一声有节奏的呼喊是人类的第一首诗歌,第一件石器工具是艺术品,第一次往自己身上涂抹是身体艺术创作。但是文化也好,艺术也罢,其发生之后都经历了史前人类学意义上的演化、积累和进步的历程,根据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认定,原始人的额叶的生物发生和机能成熟大约在石器时代晚期,即克罗马农入时代,这大概就是格罗塞所说的“人类长途跋涉的长途中的最后极短的一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心理机能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在人类脑的进化中,额叶机能的成熟,才完全使脑的种系发生完成。额叶只为人类所特有,额叶机能是把脑的各区活动联合并完成为整体的神经心理基础。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心理能力,正是源于额叶的神经间相互协调和运动。额叶机能的成熟标志着原始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巨大进步,意味着人类对主体的建构已完全从动作图式中解放出来。逻辑意识的建立不仅使人类创造活动思维先于行动,而且使大量的感情经验不断转化为理性原则,凭着这一点,原始人就有可能在被动的、经验性的行为和创造方式中,使各零碎的、残断的、纷乱的形象和审美感受逐渐构合为观念性的实体。

随着额叶的生物发生和机能成熟,人类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便逐渐进入一个艺术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原始人较为自由得支配了形的构成和表现因素,或使形式自身演化和呼唤出新的形式结构。

当代文化学者司马云杰在其《文化价值论》一书中,也说明了旧石器晚期人的心理机能的成熟对于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完成的主要意义。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出现时,他的恼量已泰山仝刚经六朝发展到了相当于现代人脑量的三分之二了。不仅脑量迅速增长,而且脑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前额区大大进化,出现了高等动物如猩猩所不发达的新皮质:由高度发达的额叶组成的大脑特殊结构语言中枢区、大脑皮层第二机能联合区、第三机能联合区,特别是第三机能联合区的出现,使人的心理机制大大不同于动物的心理机制。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是动物只有小脑和间脑,而人有大脑,人的大脑产生了人的思想、意识、意志,大脑皮层第一机能联合区,具有记录感觉信息、分类及组织信息、编码的功能,是产生人的行为目的和程序的机制;第二机能联合区,具有对信息接受和加工的功能,人的先天道德本性和知觉,记忆、回忆、联想、想象、推理、概括、抽象等灵踢的先天知性思维能力,都是在这个机能联合区产生的;而第三联合区不仅具有对信息再加工的功能,而且还有对信息贮存的功能。大脑皮层第三机能联合区对外界信息不断贮存、加工是形成人的意志的过程,也是人的心理机制不断接受文化世界的作用而建构文化心理结构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论述可知,一、我们所说的原始艺术作品并不就是人类太古之初稚拙、浑朴的劳动工具或简单的类似于动物感情宣泄交流的声音、动作,而是指人的理性、意志力、结构整合能力已经成熟定型之后的艺术创作之成果;二,如果说艺术也是进化的,那么,艺术的进化只能是相对于人的理性、意志力、结构整合能力完成之前的太古人类而言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而其后随着人彻底地从自然界,尤其是从动物界独立出来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人,艺术就不再是进化的,艺术也不像黑格尔所说的为了适应绝对理念,而渐次变形,只是理念的表现工具而不具本体论价值,所以,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艺术在摆脱了原始阶段后,就不再具有进化的性质,艺术总是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类思想情感的反映,艺术内容的这种不可重复性使它成为本质上不是积累性的。㈤张晓凌在《中国原始艺术精神》一书的最后指出原始艺术是一个伟大的母体,它所孕育的发生原因,视知觉意识,特殊感知对象的方式,对精神特征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意识,各类造型样式形成和演化机制等都在文明艺术的领地中一再表现出来。它是一个永恒的图试,它对文明艺术是一种精神原则,文明艺术对它则是一种不断的完善。

除了今天我们所谓的“映像艺术”摄影、电影、电视、动漫之外,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实用装饰工艺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在原始社会皆有所呈现,原始艺术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将原始艺术分为“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两类:前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格罗塞认为原始艺术的表现形态是人体装饰其次是用具装潢和工具装潢,其次是造型艺术的绘画和雕刻,其次是舞蹈艺术,再其次是诗歌,最后是音乐。格罗塞对原始艺术门类、原始艺术功能和原始艺术本质的探讨建立在对现代原始部落的民族学研究基础之上,由于缺乏史前考古学的实证,他对于原始艺术作品和原始艺术行为的诠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还值得存疑。如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活动,在它的过程中或直接结果中,有着一种情感因素艺术中所具的情感大半是愉快的。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并非是要达到它本身以外的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嘞,艺术所具有的情感未必都是愉快的,通常情况下痛苦的情感经历比愉快的情感经历对人的影响更大,因此,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本身可能往往是痛苦难堪,因而以艺术的手段表出之使人通过一种宣泄而得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效果,同时艺术也罢,游戏也罢都有有它的目的,人类制造第一件原始工具就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人之为人的确证,原始艺术作为原始情感的表现载体,也正是人通过情感的表现和情感的交流而证实自我存在的价值的必要手段,没有艺术活动的充分表现和参与,原始人和原始文化作为一个类的存在就缺少了其“活感性”的证明当然这种“活感性”绝不等同于动物的“活感性”,此点后文另有论述。格罗塞本人也承认艺术存在于一切民族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艺术。我们已经知道,就是最粗野的和最穷困的部落也把他们的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艺术上如果人们用于美的创造和享受的精力真是无益于生活的着实和要紧的任务,如果艺术实在不过是无谓的游戏,那么,必然淘汰必定早巳灭绝了那些浪费精力于无益之事的民族,而加惠于那些有实际才能的民族;同时艺术恐怕也不能发达到现在那样高深丰富了罢。格罗塞自相矛盾的判断本身正说明艺术对于人类及人类文化来说并非无用,甚且大有益矣。

当代学者已经可以利用考古学实证材料讨论原始艺术类型,如中国学者朱狄在其Ⅸ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现在保存下来的人类最早的艺术痕迹是雕塑,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洞穴壁画还早”渺,这便是著名的“持牛角杯的少女”,又称“洛赛尔维纳斯”,制作于奥瑞纳的中期与晚期之间,距今已有二万五千年的历史,其他的尚有奥地利出土的“温林多府维纳斯”,制作于公元前二万五千年,以及法国的“莱斯皮格维纳斯”、乌克兰的“科斯丹克维纳斯”等。迄今最早的人类绘画作品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三兄弟洞穴壁画、科斯凯尔洞穴壁画等。洞穴壁画又称岩画,遍布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的广大地区,我国原始岩画有著名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江苏连云港锦屏山岩画、台弯万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等。除此之外,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还讨论了“手印岩画有意识的,并运用复杂的技巧留在石壁上的手的印迹,关于手印岩画的解释至少有八种:代表“我”,画家的签名、狩猎巫术、对祖先灵魂的问候,下意识的消遣,自我行为、手势语的一种、指示人的标志。手印岩画让我们联想到“手”对于“人”及“文化”生成意义,“手印”让我们联想到原始人在用吹喷或抛洒颜料的方法显示出手的轮廓时的自我情感确认意识,原始人类通过一个个普通的手印的艺术化处理,使原本自然的“我”变成了一个可以进行观照的另一个“我”,它说明了在原始入构建原始文化实体的过程中,原始艺术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史前雕刻持牛角杯的少女不仅在进行抽象的哲学思辨对天地、时空、物我之辨析,同时也注意到了用感情形象艺术地呈现文化的风貌,“世界的人化并不仅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一种色彩斑斓的形象,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最初的艺术是一种行为,它使原来无我的地方出现了我,世界从此人原始人的文字书写形式也是一种艺术作品,如我国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四件尊有、“盘”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旦”字或“炅”热字,这是典型的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本身就可以看成是原始的抽象绘域,因为象形文字以象形模仿物像、会意模仿事物之间的关系、指事突出事物某一特征等方法来表示原始人对天道人文的理解并贯注着原始人的情感成分,在今天的爱斯基摩人中间,他们在岛上竖起一个圆形的坛,在这圆坛的中心画一个圆点表示这个岛是被人住过的,这种符号运用方式既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行为艺术,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会意文字“的书写。美洲印第安人奥奇布哇族女子绘于杨树皮上的情书为:图的左上方画一只熊,这是个女子的自己的图腾,右下方画一只泥狗,是她爱人的图腾,两条线代表两条线路,这两条路在一个帐幕前合而为一,那帐幕是会面的地点。兰个十字架表示村中有三个天主教徒,帐幕中有一人做说话态势,是印第安人欢迎爱人的记号。在这个例子中,符号的书写不仅带有强烈的理性的印记,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有的文字都由象形文字而来,象形文字在世界范围内终于沿着表音和表意两条路线发展下去,而汉字作为世界表意文字系统最主要的文字类型,乃发展为中国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其鲜明的意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与原始文字符号书写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

当代也有学者认为,确定人类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始于何时,到底是雕塑还是人体装饰都没有必要,遵循从物质到精神,从客体到主体,从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的艺术发展逻辑,可将原始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描述为“从环境艺术到人体艺术再到心象艺术”的历史演化过程,全部人从自然向到人生成的过程,也就是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文明的水准越来越高,人的超生物性素质越来越强的过程,第一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是工艺、建筑和雕塑,因为为了环境而生产,媒材取自然环境且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第二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是人体装饰、舞蹈和哑剧,即利用人的身体进行艺术的创作,所以被称为人体艺术;第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是绘画、音乐和诗歌,它们都是心灵的产物,较为突出地显示出艺术的精神品性,因而被认为是心象艺术。∽这种划分法有它的逻辑的合理性,但是也并不能概括原始艺术全貌,且有不合逻辑之处,比如原始岩画作为绘画艺术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环境艺术,因为它也利用环境媒材且构成原始人文环境的一部分。

原始艺术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二、依存与独立当代文化学者司马云杰在其《文化价值论》一书中指出,文化世界既是人的创造的杰作,同时也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性依归,“从现实性上来说,从文化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先于人、自我生命的存在上来说,它是人的价值意识发生,建构的唯一本原”,文化世界作为价值意识的本源,其本体生成论的原因是,一、文化世界具有先于个人经验的本体论性质;二、文化世界具有形而上的本体论性质;三、文化世界具有价值本体论的性质。“不同文化世界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语言、制度等等构成一种总的文化精神,也构成一种文化价值系统。它不仅超越个体人的心理,也超越个别时代和个别文化价值。特别是文化价值系统里的根本精神,它是不会为个别时代、个别人物所改变的,也是超越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而存在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究竟怎样发展和演变,虽然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其真正深层起作用的,最终决定于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世界,最终决定于这个文化世界存在着什么样的文化价值系统。”四所谓文化价值系统里的根本精神即文化实体里的宇宙本体论或形上本体论思考,如印度文化的“梵”,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罗各斯”,中国文化的“道。”“梵”梵天,自公元前1500年至前000年之间通过《奥义书》的宣扬成为印度哲学的本体非人格本体神,这个“梵天”大神不仅用思维、意念仓造了万物和人,并赋予生命,而且还以自己的思维赋予人,使人成为能感觉和思维的生命。因为“梵”乃永恒之实体,创造之本源,因此它也是一切价值的依归,表现在人生体验中就是梵我合一,也就是个体与本体合一进入一种形而上的永恒和谐的状态,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评价印度宗教和哲学:“确切身引地说:印度观念是这样的,他们认为有一个普遍的本体的存在,它可以较抽象或较具体地被把握,一切东西都产生于本体。本体的产物一方面是神灵‘英雄’、普遍的势力、形态、现象;另一方面是畜生、植物与无机的自然。人处在两者之间,人所获得的最高境界在宗教上和哲学上一样,都是在意识中使自己与本体合一。”掣所以印度人的人生价值甚至一切行为包括艺术行为皆以实现人神合一的超自我境界为最高理想。唐君毅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认为,西方人的自然宇宙观上帝创造世界必有秩序及纯理分析精神乃派生出西洋的求知、进取、自由、平等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人之宇宙观是以“当下位时以说“的宇宙观,自当下位时以说宇宙,则当下为今古四方上下所交会,亦即为古今上下四方之极限,或今古上下四方中和之地。吾人自己之生命,亦即为一生化历程,而与似在吾人之外者,恒在相与感通中,使起作用相往来而凡物之感通,皆见一时位之物,与他时位之物之交会,而见一中和。故中国先哲不言无限而言中和,此中和之所在,盖即无限之所在也。

中国、印度和欧美文化价值系统里的宇宙观之不同遂导致根本精神的分化与疏离,这正是当代文化冲突论者所深深忧虑的现实情形。

原始人类以原始意识和原始思维所创立的宇宙观、生命观构成了原始文化的本体论部分,原始人对宇宙秩序、时间序列及生命现象的模糊认知推己及物,同情交感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宇宙观和生命观,原始人类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是交织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维持生存的本能欲求和生命延续的本能欲求使原始人类对事物的判断以实用为上,一切对求生有益对生命延续有益并能带来本能快感的都是有价值的,是真、是善、是美。原始文化系统和文明时代的文化系统相比其原始性是指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技巧性层面,但是在精神文化的精神品性层面,原始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脉相承,很难以“原始”“现代”这样的进化论名词加以界定。

而所谓“原始文化”或原始文化系统,当代的学者解释为:

原始文化,也即史前文化,即文字出现以前处于蒙昧野蛮状态的人类所创造的粗糙简陋的物质文化以及原始的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同时也包括现代保留下来的原始民族不发达的蒙昧状态的各种文化。

很显然,这个文化系统与文明社会的文化系统相比,其“符号系统”咧要简单很多,现代人类价值意识建构起来的精神文化价值系统除了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之外,尚有伦理、道德、哲学、科学、政治、法律等。但无论为何,艺术自人类文化系统建构之初,便成为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原始艺术作为原始人类的一个特殊的价值领域当然会受到原始文化精神中根本的价值意识所制作,原始艺术原始雕塑、装饰、绘画、音乐、舞蹈、诗歌、建筑甚至原始手印岩画及原始文字其原初的,基本的价值意识是“有用”、“实用”,洛赛尔维纳斯持牛角杯的少女作为原始雕塑的代表,很难说具有今天所谓的艺术的审美价值,粗朴稚拙的造型及女性生殖哺乳器官的夸张表现,都表示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原始人类生育繁殖的欲求,或是性的欲求,人体装饰也并不像今天的时装表演是为了审美冲动和商业效益的双重价值欲求,巫术绘画和巫术舞蹈或为了狩猎成功或为了吸引异性,也为了“实用”的目的来进行这些艺术活动,总之,原始文化价值意识的生存欲望诉求,决定了原始艺术的价值意识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的使用价值和实用目的。

原始艺术在精神品性和价值取向上受原始文化的制约,同时在艺术技巧上也受到原始物质文化的制作,吕氏春秋仲夏记》:“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麇珞置缶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五磐之音,以致百兽舞。”在石器时代,石磐、陶埙、鼙鼓是最早的乐器,“拊石击石”即以手拍打石头或以石击石,以这种最原始的乐器来模仿“上帝五磐之音”,其效果可想而知,原始诗歌通常只是口耳相传的没有意义的音节的重复,澳大利亚蒙昧人在每一首诗歌之后,重复若干次“阿班格阿班格!”,而印第安人狩措时则在像我们的孩子们所用的那种呱嗒板的伴奏下,以合口目“恩呀一哎一哇!恩呀一哎一哇!”来取乐。亚当斯密由于看到无意义的词所具有的原始特征仍然保留在民谣的结尾中而下了这样的结论这些没有意义的或纯粹是音乐的词,由于可以被另一些词所代替,这些替换进去的词却可以表现某些意义,而它的韵脚步又可以和被替换的词完全一致,就像音乐中的词所做到的那样,那么这就是诗的起源。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和印刷传播,原始诗歌不可能积累总结创作的经验和技巧,因而其表现性远不如文明时代的诗歌那样繁复、圆熟。

古埃厦壁画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中,风俗、习惯、原始宗教和艺术一样表达了原始人对自然宇宙的本体论认知,同时它们的价值取向也受到原始文化精神的制约,尤其是宗教,它是原始文化的价值意识的本原,万物有灵的泛灵主义自然观导致了一切人生活动皆为一种巫术模式或准巫术模式,在这种巫风盛炽的“人文”环境之中,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的价值就被认定为它们是否具有“模仿巫术”或“交感巫术”的灵验效果。属于印第安人的菩托库多人和翡及安人从七八岁开始,就在下唇和耳轮上穿上了纽扣模样的窟窿,再将一种很轻的木制栓塞装进去,不久之后用几个较大的栓塞去代替那些较小的栓塞;这件工作继续进行,直到可以用四英寸直径的栓塞时为止。据格罗塞的解释,这种奇怪的装饰和风俗习惯,除了具有标识价值、美感价值,也有它的巫术灵验价值为了它能在别人敌人身上起一种感应,威吓敌人。蚪美拉尼西亚的多布人,把争斗人类社会和自然力量的生存竞争看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宇宙就是争斗的产物,由这种争斗的宇宙本体论发展成为“汝失吾得”的利己主义价值取向,凡是能利己的都是有价值的,多布人的巫术咒语,如施用在甘薯上的符咒就是为了诱惑别人种的甘薯停留在自己的地理,“在多布,盗窃和通奸就是那些受人敬重的人所用的极有用的符咒的目的。多布社会缺乏合法性,背信弃义是他们伦理观。”炒原始艺术与原始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一样受到原始文化精神的制约,并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原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始文化的精神品性,如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正面律正是通过特定的形象系统来表现原始万物有灵的思维习性和宇宙自然观。在原始巫术思维中,任何事物只要有形体就有灵魂,有生命,因此巫术形象、艺术形象、绘画画面遵从“完整性”原则,尽量将事物的生命全部面貌或其精神性灵魂性表现强烈的部分凸显出来,如果形象是不完整的,残缺的,那么就意味着生命的病态和死亡。古埃及壁画画水塘时,采取一种奇妙的组合:

水塘为俯视图,塘边的树木朝四边倒下,池水中的鱼则画成侧面;此外,壁画上的人物,动植物形象基本上是没有遮挡的。即使出现遮挡,也要把被遮挡的部分的轮廓线在前面事物的图案内画出来,就像是透过玻璃器皿所看到的一样。古埃及的人物画中站立的人:侧脸,眼睛完全从正面表现,胸部表现为正面,从侧面表现腿德卡尔马克思188—1883和脚,这种埃及式的正面律的表现方式曾在人类原始绘画中,在早期各民族的绘画中,存在过数千年,直到现在还在中国的年画、门神画、民间剪纸和民间织品中大量存在,依然焕发出它的奇异之美。

原始艺术受制于原始文化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品性,原始艺术注重于作品的使用价值,原始艺术在技巧层面浑朴简拙,在这些方面它和原始风俗、习惯和宗教一样并无显明的特征突出它的独立性、自在性,但是,原始艺术有一个特殊的价值是其他原始文化价值成分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原始艺术的“情感确认”价值,虽然原始风俗、习惯和宗教都涵融着一定的情感成分,但是它们主要的是通过人类社会的个体或群体的实践活动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和宇宙结构的认知,巫术和图腾崇拜作为原始宗教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其通过幻想方式企图控制自然力的目的和动机,乃是昭昭显明,不容置疑,第二章一原始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俺只有艺术其第一目的最基本的价值乃在于对人的情感的确认,并通过情感思维情感直悟的方式参与人类的其他文化实践风俗、习惯、宗教等,并领受和体悟宇宙的秩序和结构、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的奥妙,当代有学者指出:“由于原始人类大脑皮层结构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以及理性经验的匮乏,原始人认识和判断自身和客体的思维方式往往以情感为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心理能力的情感,它以感觉为基础,联合了情绪、心境、知觉等各种心理机能。对客体对象的结构提出、对对象的价值判断、性状特征分析、心理现象的形成,都是在情感的包孕中来完成的”“情感是包容原始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化的心理能力,它因而成为原始人思维和创造的一个绝对原则”。删我们认为,其实即使是理性经验丰富,大脑结构完整的现代文明人,其对客观世界的掌握也离不开情感想象,情感直悟和情感实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类对世界的领受和通过这种领受,改造世界的方式有四种,即理论、实践一精神、艺术和宗教,其中理论和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以真实性和实用性为目标,它们追求的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物,其掌握的途径为:真实地反映对象,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有效地利用对象。原始人类的劳动实践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在总结劳动经验的基础上,将经验上升为原始的综合性抽象性的原理,长期观察尖利的石头的砍刺效果,于是发明石刀、石斧,观察自然界石头摩擦起火,于是想到人工取火的方法,由长期穴居林栖的经验积累终于可以搭造原始房屋,这些都是人类在文化创生时期的“理论”和“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而原始宗教通过巫术,图腾崇拜的方式所要实践地解决的问题还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如种植、采集、狩猎、觅偶、疗伤、送终、战争、迁移、攘灾、祛祸等,所以原始人类的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只有艺术的掌握方式不以实用为目的,“在艺术掌握活动中,人化自然从本质上讲就是情化自然,艺术掌握也就是情感掌握,以情造物对物的掌握和以情动人对人的掌握”唧。艺术的目的是通过情感的交流互动使自我、他人及自然万物感通无间,而成一个有情宇宙,从而确证人的感情之活泼灵动。

同类推荐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热门推荐
  • 我的竹马是男配

    我的竹马是男配

    程三自幼喜欢一同长大的舅家表哥,只是很久之后才知道,俊美无俦、情深不悔的韩家表哥是一种叫“男配”的奇怪生物,只可惜,她不是女主……-------------------------------------------------------------------个人比较喜欢今世恩怨今世了,所以女主是一个真正的小姑娘,或许会犯蠢,或许会犯错,但有一个优势是,谁和咱有仇,咱这辈子就痛快报了。分享书籍《我的竹马是男配》作者:冬天的柳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上一位名叫春妮的女子

    爱上一位名叫春妮的女子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道狂歌

    天道狂歌

    天道漫漫,浮沉人生,命如草芥。谁比谁更懂得天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奋斗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传奇般的大陆,迷一般的国界;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大陆,生命只不过是蝼蚁般的低贱。千年不息的反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铭刻在历史年轮之上。一个帝国在开始走向属于它的最终归宿,老迈的它已经不堪历史车轮的碾压,发出了最后时刻无力的嚎叫。最终的它依然只能认命。这就是天道!新的统治者正在通过奋斗走向属于他的舞台!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一不小心玩的太过火,发现自己根本甩不掉他!于是轮番上演了各种震惊世人的闹剧,但是这位豪门继承人,这么多闪光灯对着咱。你还好意思继续吻下去吗?,她与众不同的异能,偏偏在他身上失效。相遇第一天,她追在他身后跑,嚷着要“摸”他。相遇第三天,她成功闯进他家里,蹭吃蹭睡。相遇第N天,换成他缠在她身边转悠
  • 将门贵秀

    将门贵秀

    隔壁穿越女悠闲发家,是京城贵女圈一朵花。而重生后的她,睁开眼就开始救娘,保妹妹,寻兄长,誓要为自个儿颠倒的人生奋斗到底。让他们也莫小看了咱将门出来的闺秀!且看我一代将门虎女如何巾帼不让须眉,洒脱活于这人世间!
  •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

    细细地品,从一滴汗水到一滴泪水。是什么让我们记下奥运冠军们光芒四射的名字?他们的身后有多少无法细列的困难被战胜,无法想象的寂寞被忍受? 阅读它,赶紧阅读它—— 你总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奥运偶像。 你总能读到你无法获知的激情人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