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不远处传来马蹄声,江浸月却不在意,心想许是是哪位路人由此路过吧。
于是江浸月只是稍稍地退到隐蔽些的地方,继续欣赏那些桃之夭夭。
无论如何任良也不会想到,会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大明寺看到安静地立在桃花树下一副恬淡模样的江浸月。
眼前的江浸月一袭白衣,遗世独立地站在那里,让人不忍心破坏属于那个女子的宁静。
任良脑子里突然就冒出元稹的《桃花》诗句——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在马背上看到江浸月身边飞了几只白色的蝴蝶,任良暗自一笑。桃花深处,你的白衣,是不是也沾了香,才让那蝶环绕不散?
只听马蹄声停了,江浸月以为那人已经走远,移身出来却看到任良身骑白马,一脸温润地看着自己。
任良今日如往常一样的儒生打扮,只是摘了那四方平定巾,与平常那个知书达理的儒生并无多大差别。
风吹得纷落的桃花在任良身后起舞,让人误以为,那面色如玉,风姿卓绝的公子,是不是误落凡尘的谪仙?
突然之间,听得远处飘来一阵少女的歌声,清脆灵动,竟然是《诗经》中的《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虽是唱的嫁娶之歌,任良与江浸月二人同时听见,也只是莞尔一笑。山野之内的村民,果真淳朴。
或许两人也都同时想到了孔子用一句话概括了《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任良释然,孔子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不就是因为“无邪”吗?
幼时父亲江之望就喜欢把江浸月抱在膝上,拿着一本《诗经》对仰视着他的江浸月说,“月儿,你可知道,孔夫子高度评价《关雎》之美,觉得它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最为合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孔夫子又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至于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由此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所以,我的月儿即使来日不能长成天下间最美的女子,也定是最善良的女子。”
想到这些,江浸月清丽一笑,是啊。既然是以善良之名唱的歌谣,以美好的寄念为依托的歌声,怎会让人有生出不适之感?
歌声越加飘渺,慢慢得到最后就听不到了。
任良和江浸月皆是听得愣了神,待到歌声止了后才反应过来,急急地恢复两人见面时的寒暄。
任良一下跨下白马,彬彬有礼地做了个揖,“江姑娘,怎的今日这样巧?竟会在这里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