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4900000012

第12章 形成原因 (8)

一位同性恋者这样回忆自我认定的过程:到了初中,对于学校里的一些漂亮男生我隐约感到一种吸引力,见了他们我恨不得多看上他几眼。我记得上初二时,高年级有个男生长得很高大,穿着白色牛仔裤。我经常偷看他。只是喜欢,自己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态。上高一时,我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gay的文章,当时我感到我可能是一个同性恋者。然而因为比较小,并没有体会到这将意味着什么。碰到潇洒的男青年我照看不误,从而得到一种满足。

一位典型的无师自通的同性恋者所讲述的自我认同方式颇具戏剧性,他说:记得是在初中时,我不知在哪里看到了‘同性恋’这个词,一看就觉得和我有关系。我们问,记得是从哪篇文章过哪本书里看到的吗?他说全都不记得,当时留下印象的就是这一个词。他还说:一知道社会上有这种事之后,特高兴,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

一位高中生说,他在上初一时就开始了同性恋活动,那时不过十三四岁,没有过遗精,也没有过手淫,勃起过几回。他和同学在家里互相抚弄生殖器,结果就从此开始了他的同性恋生涯。据他说,那会儿已经有东西了。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当时我有个同学稍微懂一点,开始在他家,一点也不害怕,玩着玩着,朦朦胧胧知道一点。当时我们正在学生理课,我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正确的,觉得就像和自己在一起一样。

一位同性恋者回忆他最初一次带有性意味的接触也带有这种无师自通的性质:记得上初二时,有个小男孩,我挺喜欢他的,那是一种挺亲密的感觉。放学后我们俩经常一块儿玩。有一天他上我家下围棋,我给他看一本杂志,好像是一本登港台文学的杂志,里边有一篇小说有这样一个情节,说是有两对夫妇住在同一间屋子里,中间只隔了一道帘子,在夜里,他们就互相看了……后来我就隔着裤子摸了他,我求他让我看看他的……可是他不让我看,还说,那多脏啊。

我的经历是从初二开始的。有一次我到一个同学家去午休,俩人睡在一起。那个同学家长是军人,他告诉我说,有个当兵的把他弄上汽车,先是聊天,后来就摸了他,没X,但是很舒服。后来他给那当兵的弄,一下流出很多白色的东西,说不清是什么,但是觉得很好玩。说着他就给我弄,X了。后来经常在一起互相手淫,保持了一年。到高中就没来往了,见面觉得尴尬,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知他在想什么。当时的事情也许不能算同性恋,没有性的意味,有点像小孩冒傻气。

初中时就有男孩子围着我,他们不是那种轻薄的人,我知道他们是真心对我好,但那时我们并不懂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只是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最多也就是搂搂抱抱,或把手伸进内衣里摸,中学里男孩子间搂搂抱抱是很平常的事。只有一次,我们隔着内裤摸了生殖器,我们甚至连手淫也不会。

初三的时候,好多同学互相摸那玩艺,经常听说这种事,朋友仨一群俩一伙的,也怕家长知道。那时男女同学之间互相不说话,界限很清楚。我当时就不喜欢女孩子,发誓说将来不结婚。有人问我,敢写到墙上吗?我就写了,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我还没结婚。我从来不想女孩子,也不跟她们来往。

一位老年同性恋者讲了他最初无师自通的性接触:刚14岁时我就有了这种感觉。最早是和我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就是你玩我的,我玩你的。我那时经常玩他,有一次他在睡觉,我就X他的肛门,没有X进去。

第四节同性恋身分的自我认同 (2)

我是上高一时感觉到的。那时我住集体宿舍,是个苏式的老房子,一个房间住二三十人。那年冬天天特别冷,老房子很破,我睡上铺被风刮醒了。好几个人都说,到我这儿来睡吧。有个人就到我床上来了,天快亮时,我感到他抱着我,我有兴奋刺激的感觉。他对我手淫,我对他也做了,感觉很兴奋,不反感,也没有罪恶感,当时不知道这就是同性恋。当时我十四五岁,正在生理发育阶段,假如对方是女生,也会这样做,也会感觉好的。

中学时我是个性盲,有一点性欲。十六、七岁时,男女同学间不讲话。一个男同学是我的好朋友。有时我住在他家,同时就有了欲望。当时没有意识到性别间的区别,只有性方面的好奇心和朦胧的感觉……结果做完后觉得妙不可言。另一例也是在这个岁数上无师自通地懂得了同性性活动的方式:上初三时我16岁,班里有个男同学和我关系很好。有一次我们一起玩摔跤,互相搂着,我觉得他身上有一股气味特别好闻,就喜欢和他一起玩。到高中时就有了同性恋行为。我不知道他的感受,但我觉得他很可爱……

一位调查对象说自己在十六七岁就开始有同性恋行为,可是真正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同性恋行为,却是在22岁时。那时他认识了外国使馆一位工作人员,在他那里跳舞、喝酒,在他房间里的港台中文杂志上看到了关于同性恋的文章,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同性恋者。

我十七八岁时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当有些女同学给我暗示时,我就反感,从这里我就感到自己不正常。我看过弗洛伊德,我觉得先天后天各占一半。最先感觉到时特别恐慌,差不多有一年多时间很少和人谈话。我觉得性格开始变了:过去我性格活泼开朗,整天无忧无虑的,现在变得恍恍惚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总觉得有件什么事要发生似的。

一位同性恋者回忆了他和表弟的一段往事:静谧的夜,繁星满天,阵阵凉风吹过,我和我的表弟坐在室外乘凉。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闲聊,我们已有近十几年没有见面了。我们仍需要重新了解。表弟一米八三的个头,标致的方脑形,加上一个‘板寸’头,活脱一个英俊潇洒的大男孩,他的眼中还时常流露一种难于说清的情愫。默契在我们中间不知不觉地产生,对他这样情窦初开的少年,我自信对他的理解要多于他对我的了解。在一个极平常的夜里,非常自然的,我们发生了肉体接触(相互)。对此,我们没有丝毫的愧疚,感觉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别的想法,感觉很好。因为每天上班,我们只在周末见面。这样的日子大概经过了四五个月之后,我就回到了家乡。从分手至今,我们没有任何联系。虽然我曾己次试图给他写信,但终因不知说什么好而没有写成。我想,我们的这段感情也只能如此。我不希望他会成为我这样的人,他必将要娶妻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正常人。他曾不止一次和我说起,他和我那样做是暂时的。我认为也是,那不过是一种缓解身体不断分泌的荷尔蒙的途径罢了!

一位调查对象回忆说:我少年时代同一个朋友发生过同性恋行为,后来他当兵走了。他回来时,我去找他。没有异性伴侣时,同性行为他也能满足,可那时他已有了女朋友。结婚后他再没有这种欲望,我就退出了。

高考前我们都住校,有时一个寝室睡很多人,我们有时就挤在一张床上睡,这是很正常的事。夏天两个人睡在一个蚊帐里,感觉很好。我们两人分不出谁主动,都挺主动的,有一点激动,有一点不好意思,是一种既有感情也有性的接触。但我们没说过爱,只说过喜欢对方,抚摸接吻的感觉都挺好的。

我是在高中期间才开始懂得这事,我比别人发育较晚。当时我注意到别的班一个男生,他长得很好看。在走路的时候,我故意与他相遇。高三那年我比较喜欢收集健美明星的照片,看了照片能够得到快感,冲动的次数也比较多。从那时起,我就摆脱不了这种感觉了。

上大学时,因为图书馆的书比较多。通过看书,我才正式知道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gay。

我是十八九岁感觉到自己有这种倾向的,因为我发现别人对女同学特别好,而我倒对男同学有兴趣。我的行为和心理一点不女性化。

对同性恋身分自我认同的无师自通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处于一种朦朦胧胧、若明若暗的状况之中。一位调查对象回忆道:我家住四合院,院里有一个比我大几个月的人,他膀大腰圆,游泳滑冰都行,他和我特别好。不知他怎样,可我总是很想跟他在一块儿。那时我们俩都没结婚,我上班他上学。他有点懂这种事,看过金瓶梅。他不是同性恋,但我那段时间挺喜欢他的。据这位同性恋者说,自己真正懂了这件事是在27岁上,但是在这之前也不是没接触过。有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人冲我乐,我总以为这人有坏心眼。记得有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想勾引我,那时我才十七八岁,也没放在心上,只是觉得他有点动手动脚的,并不明白这就是同性恋。

有一个个案情况比较特殊,这位调查对象是在学习京戏的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懂得这种事的:我的一个表哥是学青衣的,他比女的还女的,我虽然不是从他那里知道的这方面的事情,但我小时候常见有男朋友来找他。他教我学唱戏,在他屋里和男朋友就搂搂抱抱的,我很不以为然。后来我出去唱戏,耳濡目染就知道了。真的,听都听会了。这些唱戏的男的(青衣)成天就大谈如何勾引男的,交流信息,交流勾引男人的方法,还相互谈及各自师父的‘轶事’。我们都拿这些事情当成笑话讲。我师付也大谈他年轻时的风流轶事。

有的人在同性恋倾向的自我认定阶段有过痛苦的内心挣扎,一位年轻的大学生这样回忆了他内心挣扎最激烈的阶段,那是在高中时: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篇文章,报道美国的同性恋,这是我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同性恋’这个词。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不是同性恋吧?’当时感觉很不好,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后来我开始有意疏远男孩,和女孩打成一片。那时我们有个小集团,里面有两个男生三个女生,我们五个人干什么都在一块儿。我长得漂亮,大家都爱和我接近,男生也愿和我在一块儿,他们老说,你长得真好看啊。当时班上有个男孩,我看出他有这个意思。有一次上体育课,我病了没去,他也借故留下来。教室里就剩下我们俩。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去厕所了啊。我隐隐知道要发生的事,心里很矛盾,又想去,又觉得不该去,我怕这是堕落,想控制自己。我记得当时脸憋得通红,心咚咚地跳,最后还是克制自己没去。15分钟后他回来了,直盯盯地看了我很长时间。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看我的目光,眼睛里充满疑问和责备。当时我真觉得有点对不起他,其实我还是挺喜欢他的。后来我们俩的关系就一般了,他再也没作过类似的表示。这位同性恋者在性倾

向的自我认定过程中回忆到年代最久远的感觉是在幼年时代:小学六年级时,有个低年级的小男孩,他长得很好看。那天我站在校门口当值日生,他走过来时,我们互相笑了笑,当时我就有了点特别的感觉。我和他之间当然什么都没发生,但那的确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热门推荐
  • 罗刹哑妻

    罗刹哑妻

    罗刹: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恶魔:佛教语。障碍佛法的恶神的总称。上官御淏,传闻中的恶魔王爷,传说因为他身上的煞气太重,接连在新婚之夜克死了两个新娘,所以没有人敢嫁给他。白雪薇,白家小公主,传说她很美,传说她很温柔,传说她不爱说话,传说她除了女红什么都不会。传说…她,代号罗刹女,传说她是一个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女人。传说她形如恶鬼,心如蛇蝎。这个世界上传说太多,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那传说是真还是假,直到,传说与传说相遇,才知道…白家,上官家等家族为修真世家,所以此文背景后期为修真界,以玄幻为主打。片段一:“我娶你,只是因为我的府里需要一个女人。”看着面前面容绝美却显得有些怯弱的不像是世家子弟的女子警告的说道。雪薇听了上官御淏的话,身体一抖,眼底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怯怯的抬头看了上官御淏一眼。点点头,然后大红喜袍除下,转身躺入床内不言不语。他知她不能言语,故也不再多言,只和衣躺下。片段二:“站住!你是何人!竟敢夺本王的火莲花!”上官御淏冷冷的喝道,看着前面急于离开的有些熟悉的背影。“站住的是傻瓜,听你的更是白痴!”远去的背影不仅没停下,反而加快了速度,空中传来这么一句话。——————————————————————————ps:此文女主前期与后期性格差异巨大,简介为后期性格。▼▽▼▽▼▽▼▽▼▼▽▼▽▼▽▼▽▼▼▽▼▽▼▽▼▽▼▼▽▼▽▼▽▼▽▼▼▽▼▽▼▽▼▽▼推荐自己的穿越文:《独爱冷夫君》链接:卷一虞素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虽然她上课睡觉,下课乱跳。但是也不用这么玩她吧?穿越?而且还是这么恐怖的直接空中飞人?天!不会摔死吧?冷无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杀手,只是杀的都是些无人敢惹的强人,呃外加喜欢玩灭门,其他的没什么的。不过这天却杀着杀着,杀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牛皮糖。“喂?你在做什么?”虞素冰睁着天真的眼睛,无视那满地的鲜血,抓着冷无幽的衣袖。“杀人。”冷冷的回答,冷冷的眼神,却没有挣开那白净的小手。“杀人?哇!好厉害!”崇拜的眼神,天真的话语,冲淡了那血腥的气息。一场穿越,两个被世人恐惧的人相遇,相识相知。卷二“哼!以为我失忆了就可以随意欺负我?还想骗我?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德行!”看着面前的幽晟遥,虞素冰的脸上带着冷冷的讽刺。脚下踩着不知道是哪个姬妾的身体。
  • 离婚,绝不

    离婚,绝不

    夜,更深露重。习习凉风撩起紫罗兰色的轻纱帐幔,如同少女的曼妙舞姿,婉约动人。窗纱背后,是一个穿着珍珠白的蕾丝睡裙的少女,光着脚丫,矗立在窗前,即使一动不动,犹如一座冰冷而美丽的雕像,但还是抵挡不住那与生俱来的古典优雅的气质。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地去回忆往事了。牧少臻打电话说要回来的时候,我就会变的忙碌,等李嫂烧饭、做菜的时候,我就得进厨房炖粥。也就是简单地把五谷杂粮、核桃……
  •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爱尔兰的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过:“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或许很多人对经济学概念还很陌生,觉得这是一门遥远而专业的学问。但是,经济学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生的每个阶段。即使你头脑中并没有“经济”的意识,经济学也会在你身边体现和发生。
  • 邪君的祭品新娘

    邪君的祭品新娘

    (原书名《幻花弄月》)一曲缠绵歌谣,一个月神传说,开启了叶幻花一生的迷梦,亲人成了仇人,仇人变成亲人,噩梦般的诅咒始终如影随形。这是谁布下的迷局?这是谁设下的阴谋?她该如何长袖善舞,她该如何绝地反击,为自己,为自己所爱赢得一片朗朗晴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中作者以其敏锐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如诗的文笔,栩栩如生描写公鸡、鸭子、乌鸦、马、猪、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胡萝卜须》写的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他因一头红头发和一脸雀斑而得此绰号。家人不喜欢他,常拿他出气;胡萝卜须常被吓得六神无主,做出许多可笑又荒唐的事情。
  • 掩护

    掩护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告别上火的生活

    告别上火的生活

    中医用“火”来形容人体内的一些热性症状,所以,人们常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本书针对人体出现的不同上火症状,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书中详细讲解了人体上火的各种症状和解决方案,帮助您制订正确的养生方案,从而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