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说唱
林俊华
《格萨尔王传》史诗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藏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和说唱艺人。格萨尔说唱在藏语中称为“格萨尔仲”,是藏族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个专门的艺术类别。康区德格县为古代林国之地,是康区乃至整个藏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文化中心。德格的僧俗民众都非常喜爱并善于说唱“格萨尔仲”,尤其是在县城、麦宿、龚垭、阿须、竹庆等区乡,格萨尔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广大农牧民、寺院僧侣,几乎没有不会“格萨尔仲”的。
“格萨尔仲”传统的说唱形式是无乐器伴奏、单人坐唱。20世纪30年代,康区也曾出现过有乐器伴奏的表演。表演者中有的是徒手表演,有的是说唱者手捧一张白纸,屏住呼吸,两眼定神直视纸面,静坐片刻后,方凭记忆或即兴进行说唱。一般职业艺人都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表演。另有一种是说唱者手持词本,按照书中词文进行说唱,这种多是以说唱自娱的农牧民。
“格萨尔仲”都是说唱体。韵白相间,有散文叙述,也有韵文唱词。一般韵文长于散文,即唱多于说。韵文通常为整齐的七字句或八字句,或七、八字句间杂成文。七字句实行“二二三”顿,与汉文七言诗相同,八字句采用“三二三”顿,一般都不押韵。
“格萨尔仲”的唱腔曲调有三种类型,一是按传统的方法演唱,二是同字代用方法,三是随意使用唱腔曲调。
传统的说唱法中的唱腔曲调与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鸟、兽、甚至情节等等,都有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和相应的曲调名称,不同人物的唱腔曲调不能混淆、替代使用;即使同一人物,在不同情节中也有不同的唱腔曲调。由于这种说唱的技术要求高,用这种方法说唱的人,一般终生只能说唱一部或某几部。目前,康区八邦寺格西卡德?狄穷洛曲,色达艺人塔惹和石渠艺人克珠等人,还能使用传统方法说唱。
同字代用方法是艺人们在长期创作、说唱、交流、承传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对传统唱法进行改进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说唱方法。现在大多数艺人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说唱。
随意使用唱腔曲调的方法,不强调专人专曲的说唱原则,不要求唱腔曲调必须具有曲调名称。目前,康区使用这种方法说唱的艺人不多。
“格萨尔仲”有两大演唱风格,即农区风格和牧区风格。农区风格洁简规整、明快,字音清亮、圆润。主要流行于农区,是康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说唱风格。牧区风格的说唱多用波音、回音、喉头颤音、嗽音等方法,发音高亢明亮,主要流行于色达、石渠等牧区。
(摘自《西藏旅游》20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