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甘孜之四 在德格,“摸”了一下唐代
陈国
当我们走进德格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时,听介绍说,在藏区的三大印经院(西藏的拉萨印经院、甘肃的拉卡楞印经院和四川的德格印经院)中,若论收藏藏族文化典籍的数量、保护木刻印版的措施、印刷藏文书籍的质量,排第一位的非德格印经院莫属。我们心里陡然生出了许多敬畏。
在这里,我们才知道,时时见到的四十五六厘米长、10厘米宽的经文散页,原来都是德格印经院用雕版印刷的。
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德格印经院自1729年建成之后,便开始用木刻印板印刷藏文书籍。印经院的专家告诉我们,印板要选用红桦木为原材料,微火熏烤脱水后还要在畜粪堆沤数月,再取出水煮、烘干、刨平,才能在上面雕刻文字或图画。印刷所用的纸张也是德格印经院自制的。造纸原料是一种叫“阿胶如交”的藏药材的根须,含微毒。制成的德格纸,色微黄,较粗较厚,吸水性好,不易碎,还可防虫蛀、鼠啮。
我们还到工厂观看了印刷过程。只见工人两人一组,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板置于两人之间的斜板上。高坐的人在印板上滚墨并放纸,矮坐的人持布滚筒在纸背快速而有力地滚一下,然后“吱”一声很快揭下纸,一页经文就印成了。印板用完之后,洗净、晾干,涂上酥油放回经版库。目前,德格印经院保存着29万余件完好的印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唐代。北宋毕昇发明了比它更进步的泥活字板。过了800多年,活字板技术又被更先进的电脑照排所替代。在光线暗淡的德格印经院参观了雕版印刷经文的过程之后,我们仿佛轻轻“摸”了一下1000年前的唐代……
(作者系《羊城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