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格萨尔故里”系列报道之一 美丽的草原 英雄的故乡
刘丽斌
格萨尔故乡——阿须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境内,总面积约8万公顷,是康巴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踏上它的土地,就感受到它如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样壮美、雄奇。
辽阔的牧场一望无际,宛如一硕大无垠的绿毡铺在山水之间,美丽的雅砻江水缓缓流淌,沿岸上,成群的牛羊自由地徜徉,豪爽的牧民们在高声吟唱,蓝天白云间到处是牧笛声声,牧歌悠扬,一派宁静、一派富足。
阿须,翻译成汉语是富裕、富庶之地。而阿须的富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因为声震雪域四方的英雄格萨尔就诞生在那里,这足以让阿须人民引以为自豪和骄傲。
当记者一行快要到达英雄格萨尔的诞生地——阿须草原时,道路两旁突然燃起了煨桑之烟,当地人说,这是格萨尔的后代们通过燃烧松枝升烟来为远方的来客迎祥祈福。而热情豪爽的牧民们骑着上百辆摩托车和上千匹骏马,前呼后拥地夹道欢迎“相约格萨尔故里”考察团,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手中挥舞着彩旗,口中不断高喊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那场景就仿佛是在迎接当年格萨尔王的凯旋大军。
当地的喇嘛、僧人们也吹起了鼓角、唢呐,参与到盛大的欢迎队伍中。身旁的格萨尔学专家们连连说,这种场面真是太少见了。
从十里八乡赶来的牧民们则用当地最隆重的方式——表演格萨尔藏戏来欢迎远方来客。只见十多位演员头戴各具神态的巨大面具,腰上别着刀剑,背上插着彩旗,在锣鼓声、唢呐声中缓慢地行进着。当戏中的格萨尔王坐定后,扮演格萨尔妻子的演员就通过高亢嘹亮的唱词赞颂格萨尔的丰功伟绩,此时的格萨尔王黄盔绿袍,威风凛凛,犹如一头雄狮威震四方。
热烈隆重的气氛让远方的来客感动不已,中国格萨尔学专家杨恩洪研究员指着宏大、热烈和绚丽的场景告诉记者:
“现在青海的玉树果洛,四川的甘孜州完全用藏戏形式表现《格萨尔王传》,其内容主要表现的是格萨尔怎么样从天界来到人间?怎么样通过赛马称王?怎么样娶珠姆为妃?怎么样征战?这几个主要情节。因为格萨尔在民间流传的主要形式是艺人的口头说唱,像这种人物表现形式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
杨恩洪研究员还介绍说,藏戏是藏区特有的地方戏,由于受地理环境及宗教的影响,多少年来基本没有同其他地方戏剧进行交流,因而藏戏一直保持着古朴、特有的韵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久居深闺中的藏戏也开始焕发新意。近几年最独树一帜的要算甘孜州色达藏戏团,他们将原来在草坝上演出的藏戏搬上了舞台,运用灯光、舞美,注重道白、对唱,并配以武打搏斗,加上藏族文化气息浓郁的音乐,博得了千千万万牧民们的认可和喜爱。特别是他们表演的格萨尔藏戏,独具魅力。现在德格县每年都要进行格萨尔藏戏表演,由此可见格萨尔王在当地的影响力。
美丽的雅砻江水静静地流淌着,有关格萨尔的故事在继续传唱着,然而在这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中,位于阿须草原上的格萨尔王庙,也就是现在的格萨尔纪念堂则是当地牧民们心中的神殿。它不算大,也说不上巍峨,但质朴的外表下显露出一派超世的坦然。
陪同人员介绍说,据考证,格萨尔纪念堂是格萨尔的后代、岭葱土司于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据说寺内曾珍藏有格萨尔的象牙朱红印章,征战时期用的铠甲、兵器等,可惜后来流失了。现在格萨尔纪念堂已修葺一新,主殿堂正中新塑有格萨尔骑马征战像,他目光似电,威风凛凛,犹如护法神。一位阿须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庙内的格萨尔形象更为威风,是用铜铸成的骑马执矛扬鞭征战的形象。他的战将和妃子才是泥塑彩绘像。
如果说站在格萨尔纪念堂中,让你时时感到格萨尔的存在,那么几乎无处不在的格萨尔说唱则在不断地告诉人们,格萨尔的英雄传奇就在身边,格萨尔没有离去。
在这次“相约格萨尔故里”活动的路途中,我们记者就遇到一位民间说唱艺人——阿尼。他l 5岁开始说唱《格萨尔王传》,至今已四十多年了。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他为了说唱《格萨尔王传》史诗,曾历经艰辛地步行到青海省去寻找有关格萨尔的藏文书籍。现在他能用7 8种调子说唱《格萨尔王传》史诗中的英雄,并能说唱史诗中的三部:《赛马登位》、《霍岭大战上》和《霍岭大战下》。
这是阿尼在为“相约格萨尔故里”考察团演唱《格萨尔王传》史诗中的片段,他告诉记者,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阿须草原、德格地区乃至整个藏区流传很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过民间艺人说唱格萨尔,由于喜欢格萨尔,自己就慢慢地学着讲一些格萨尔的故事。现在每到赛马、婚庆的时候他就为牧民们说唱。阿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地跳格萨尔王藏戏时就专门请我演格萨尔王,像今天的赛马会他们就请我演格萨尔王。我在演格萨尔王时,有时会很高兴,有时会很心痛,心情随着内容而发生变化。”
现在,在辽阔的阿须草原上,每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牧民们,在劳作之余或是夜幕降临,都要听说唱艺人们演唱格萨尔传奇,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中国著名格学专家降边嘉措告诉记者,若没有这些民间说唱艺人的非凡才智和辛勤劳动,史诗《格萨尔王传》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将失去一份宝贵的文化珍品。他说:“格萨尔史诗流传至今,民间艺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认为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和最热情的传播者。现在,在青藏高原、长江、黄河源头及整个喜玛拉雅周边地区都有艺人在传唱。”
降边嘉措先生还告诉记者,民间说唱艺人一般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们许多人都大字不识,但少则能说唱十多部,多的能说唱几十部。他们每到一处,都能把当地的山川风物、民风民情以及一些传说融入到自己的说唱中去,使《格萨尔王传》史诗不断丰满、完善。但最叫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说唱艺人全都是无师自通,有的艺人说是一场梦之后,就学会了
萨尔说唱,有的是生了一场病后就知道了说唱的内容。这种现象至今仍无法解释。
现在,在辽阔的阿须草原上,格萨尔的形象已不仅停留在民间说唱、民间传说中,还进入了藏戏、壁画、唐卡中。实际上格萨尔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格萨尔故里,四川甘孜州德格县境内,有一个被称为“雪域敦煌”的印经院。那里就藏有两幅有关格萨尔的木制画版。德格县格学专家泽尔多杰告诉记者,大的木制画版,长80厘米,宽60厘米。小的木制画版,长30厘米,宽20厘米。小的木制画版据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德格印经院内印刷现场,记者就亲眼看到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古版版画印刷,而版画的内容就是有关格萨尔的。
记者:现在印的是什么?
印刷工人:格萨尔画像。
现在格萨尔已成为青藏高原永久的话题,成为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而一位格萨尔学专家的话则令人深思,他说,青藏高原以外的人,常会把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当作一个颂扬英雄业绩的故事来对待,而对于深信格萨尔就生于这块土地,并生活、征战过的阿须草原上的人们来说,格萨尔其实是一个浸润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是一部史书。
(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