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400000017

第17章

川边速写

林茨

在空气清冽、万籁俱寂的措普湖边,一颗划过夜幕坠落地球的流星使我想到身边这个广大的“有情世间”。灵魂是否真的生生不息如车轮回旋?心识是否真的永无断灭循环不止?面对着亘古如斯的星空和湖山,遥念逝去的亲人和消亡的时间,在那一刻,我是宁愿相信的。

被一束目光攫住

在2002年4月号《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组藏民肖像,拍摄者是17年前以一幅《阿富汗少女》震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史蒂夫·麦卡瑞。看麦卡瑞的人物摄影,最不能忘怀的就是画中人的炯炯双目,它们在纸面上凝视,甚至是逼视着你,似乎能发射出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语言,把读者的目光牢牢攫住。

一个住在帐篷里的康巴小牧民,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头戴芝加哥公牛篮球队的鸭舌帽,一只苍蝇悄悄地落在他的新衬衫上。引起我注意的首先是这少年的装束。毫无民族特色的衣服表明牧区生活已不再闭塞,商品经济在改变着牧民的形象,帽子上那个芝加哥公牛队的标志甚至还让人读出了一点“全球化”的感觉。但这个印象一晃而过,随即有另一种东西浮出了照片,一种遥远、悠长的东西开始越过视网膜,触及我的记忆。少年的眼睛里透着一丝似曾相识的笑意,这笑意是轻淡的,也是沉稳、自在的,我敢说,这样的微笑在今天的汉地已经很难见到了。

《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一贯是大手笔大制作,2002年的《藏民》专题也不例外,上下纵横,气势恢弘,同时涉及卫藏、后藏、安多、川滇甘青的康区以及流落到南亚次大陆各国的藏族人的生存状况。《国家地理》的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而对一个普通旅游者来说,他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往往只能是一个多次断续、积累的过程。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过去十年里在尼泊尔、西藏、云南、青海的几次藏区行程就像一组变奏,贯穿着某个不变的、超越时空的主题。麦卡瑞的照片传递给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东西。

这一次“变奏”,是借着“相约格萨尔故里”活动的机会,去“考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巴地区的十几个县份。

不断飘落的杨花

茶马古道的走向与川藏线317国道大致相同,自东向西穿过甘孜州的道孚县。道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沿途农区、牧区间杂,草原和青稞田间闪过一座座白色佛塔,随着地势增高,地质年代久远的山原地貌逐渐让位给山势圆缓的年轻高原。这一带的藏式民居极有特色,一律用粗大的圆木作骨架,肥梁胖柱的结构外筑以石墙或土墙,据说有冬暖夏凉的好处,外观上是白墙花窗、“品”字滴水檐,内部则描金绘彩,装饰得富丽堂皇。

进入炉霍县境,汽车攀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高度,到县城新都镇时天色已暗,一干人等匆忙晚餐后便顶着风赶往县城灯光球场,藏戏演出即刻开始。四周看台上早已坐满了人,音乐声起,只见盛装的骑手从球场一侧且舞且行地登场,表演起《格萨尔王传》的传奇故事来。故事情节相当的简单,照例有赛马、登位等经典片断,演员是认真的,没有对话和唱词,只有肢体语言,举手投足说不上有多少戏剧性,更像是漫画、图解式的表演,倒也有某种古拙的趣味。伴奏音乐里带着很多粗糙的电子器乐的成分,听起来和民歌风味的旋律不大搭调,却也不足为怪。

接下来一段“群魔乱舞”最是精彩,音乐干脆摈弃了民歌旋律,不加掩饰地变成了粗犷的“迪斯科”。才舞到一半,格萨尔还没来得及上场降妖伏魔,满场拳打脚踢舞枪弄棒的“妖魔”却不知惊动了何方神圣妖魔,风越刮越猛,卷起球场旁的杨树落絮,像下起了鹅毛大雪,团团撒落到演员和观众身上。终于,冷雨无情地兜头浇下,舞者仍在水泥地上坚持着,看客们纷纷瑟缩着起身退场了。这一阵雨下来,高原上气温骤降,夏天突变为凉冷三秋。

有趣的是,按照传统炉霍的格鲁派(黄教)寺庙是禁止说唱格萨尔的,炉霍人从民间到官方也都忌讳说唱格萨尔传。追根溯源,这是炉霍人的自尊心使然。炉霍与格萨尔传说中的霍尔古国有着密切关联,霍尔部曾被格萨尔王的岭国征服,传奇并非都是无中生有,在农牧交叉地带,发生这种游牧部族(格萨尔王的岭国)和农耕部族(霍尔戎)之间的激烈争斗是完全可能的。

感觉到地面在震动

沿川藏线进入德格县境后到达的第一个乡镇是马尼干戈,一个尘土飞扬的高原驿站。从这里出发,离开川藏线,拐上一条颠簸不平的公路,往北不到一百公里就到了雅砻江河谷。这段不长的路,“震骨车”艰难地走了半天,每隔几百米便会出现一丛冒着青烟的“煨桑”树枝,熏烟持续几十公里连绵不绝,就像古代战争中燃起的一堆堆烽烟。在这烽烟的护卫下,汽车前后左右已被千军万马包围。魁梧的康巴汉子骑着高头大马、驾着摩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的坐骑上系着各色战旗,骑手打着响亮的唿哨,呼喊着“扎西德勒”的祝福语从汽车两边疾驰而过,所有人都像是在奔赴一个大战场。

8点30分,天刚擦黑,格萨尔王的

故事在传说中的格萨尔诞生地———海拔3800多米的阿须草原上开始演出。最初是横笛独奏,反复吹着一段婉转的旋律,一个藏族女人舞着长长的水袖出场了。观众都知道她就是格萨尔王的母亲。格萨尔是个不戴面具的男童,一降生便具有超人的力量。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头戴着禽冠的怪兽,然后是几个长袖飘舞的女子,她们互相周旋着。一个手持三叉戟的凶神恶煞企图刺杀小格萨尔,但终于没有得逞,被格萨尔击倒在地。片刻之后,那个失败者翻身站起,灰溜溜地举着一把伞退下,观众里便传出一阵笑声。

表演者的面目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天色暗下去了。笛声终止,音乐突然换成节奏铿锵的进行曲,这是“赛马”的开始。一个个山峰似的康巴大汉头上系着彩幡,背后插着三角战旗,前仰后合做骑马状依次登场,一时间忙碌一团。待他们合着音乐节拍腾挪舞蹈起来时,我感觉到地面的震动,耳听到男子身上的银饰在空气中相触发出的金属声音。

托梦附身的吟唱者

50多岁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者阿尼出现在德格县城礼堂的文艺晚会上。阿尼上场时,礼堂外飞来一块砖头,击中礼堂的玻璃,在玻璃迸裂的声音和观众的惊呼声中,阿尼安详端坐着,耐心地等着。直到骚动平静下来,他才放开喉咙,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唱将起来。他唱的是什么,我一个字也听不懂。没有伴奏乐器,但旋律清晰可辨,乐句匀称规整,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有一瞬,我有一种恍惚之感,好像被歌声带到了某个辽远的地方,一个和礼堂、舞台、灯光无关的不知名的地方,也许是像阿须草原一样水草丰美的开阔地,有温煦的风吹过,说书人的词语变成白花纷纷坠落……但是这个瞬间很快消逝,我重新回到县城礼堂的观众席中。

阿尼随身带着他珍藏多年的一张奖状和一枚绿松石佛像,逢人便要展示一番。他告诉我,他的格萨尔说唱并非得到凡人传授,而是由于年轻时遭遇了一场大梦,连续酣睡数日不醒,梦中受到“神示”,醒后如神灵附身一般,能够口若悬河唱上几天几夜格萨尔传奇,内容绝无重复。

和《格萨尔王传》这部世界最长的史诗一样,格萨尔说唱艺人堪称是一篇篇活着的传奇。他们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几乎所有艺人都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或是在年幼时得到“托梦”,或是某次大病昏迷中因“神授”而无师自通地走上云游说唱之路。这类神乎其神的说法令人难以信服,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都是这样言之凿凿。说书人所承载和传播的格萨尔传奇实际上是他们民族的古老的“集体记忆”,而传承记忆的行为本身却被描述成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一种“缘分”的造化,这似乎也成了一个谜样的传奇。

德格县内到处是有关格萨尔王和他的“30多员大将、80多员小将以及13名爱妃”的遗迹。这里有格萨尔小时候的放牧场,格萨尔爱妃的浴池和梳妆台,王妃向格萨尔敬酒处,格萨尔的马蹄印。

无始无终地循环流转

出德格城,行20多公里便到金沙江边。在一座白教寺庙里,我见识了活佛转世的开山始祖———噶玛拔希大师那小小的塑身坐像。据说这位能水遁、飞行、断臂重生等神变奇迹的13世纪噶玛噶举派高僧在80岁圆寂前缩身一半,身材竟如儿童,算是眼见为实。元世祖忽必烈远征云南时听到噶玛拔希的名声,曾相邀同行,但噶玛拔希惯以四海为家,于是他在一个明月之夜悄然离开大汗,重新踏上云游路途。几年后,噶玛拔希在从敦煌返回西藏路上接到元宪宗蒙哥汗的亲笔诏书,被敕封为大法师,授予一顶金边黑帽,这黑帽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的象征物。

在噶玛拔希自知将要圆寂的那个马年,他声称世间必将出现一个继承黑帽的人。圆寂后,噶玛拔希的魂魄企图夺舍(借尸还魂),不料躯体已被火化,便转而寻找其他尸体施以夺舍法,他找到一具刚满3岁的男孩死尸,夺舍转生后刚能转动眼珠,死者家人以为死人转动眼珠不祥,取下眼珠,噶玛拔希无奈只得再次脱身,重新寻找合适的尸体。他最终只找到了一只死鸽子,大为灰心,决定放弃投身人间。此时守护地方的二十五空行母驾到,劝其仍旧转世为人,预计他将降生于某日某地。那男孩出生后即显露各种奇征异兆,能述说前世情景——是为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活佛转世制度自此开始流行。

藏传佛教的要义是轮回说。世界成、住、坏、空,人类生、老、病、死,但这一切不过是一股无始无终的涡流的表象。在巴塘县的一个星夜,我从篝火边热烈地跳着弦子舞的人群中抽身走出,去到空气清冽、万籁俱寂的措普湖边。一颗划过夜幕坠落地球的流星使我想到佛教对身边这个广大的“有情世间”的说法。灵魂是否真的生生不息如车轮回旋?心识是否真的永无断灭循环不止?面对着亘古如斯的星空和湖山,遥念逝去的亲人和消亡的时间,在那一刻,我是宁愿相信的。

但是,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时,措普湖在高山松和冷杉林的怀抱中暴露无遗,草甸上星罗棋布地撒满白幔围帐,经幡飘扬,法号长鸣,桑烟弥漫,到处都是人的踪影,一切都改变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终究只是属于他自己的有限的生命河流。

(作者系《南方周末》记者)

同类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心灵韵律

    心灵韵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毁灭噩梦

    毁灭噩梦

    无知贪婪的人类,渴望着连上帝都不曾违反的永生法则,阴谋、残忍的计划、为一己私利却要毁灭一切,科学成了恶魔的帮凶,来至异界,一体双灵魂的兄弟,意外闯入,决战一触即发……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 我心中的别离笙箫

    我心中的别离笙箫

    “各种化验结果均显示你已经怀孕了!怎么可能会错!!!”校医冷冰冰的开口,“这件事情,我一定会上报学校,严肃处理。”可是我还是处女怎么可能会怀孕呢??难道我基因突变?空中授粉了?她不想要这个孩子,不想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小恶魔毁了前途。好吧,就算,我心狠了,宝宝,妈妈宁可对不起你,也要对的起自己。但是,有个男人忽然出现了,千方百计的阻止她打掉孩子……她不得不怀疑,难道孩子的父亲是他?
  • 会说话得天下

    会说话得天下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有趣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通俗易懂地向你介绍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及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让你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就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广大读者掌握及提高说话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本书,对于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信能在短时间内使你成为一名说话高手。
  • 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会这张无形的棋盘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晓历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拥有精妙绝伦的高招,下出变幻莫测的妙棋:强者当更强,弱者将突围,变弱为强。本书精选古今中外众多鲜活的历史个案,力求真实再现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情境,充分展示人在生死存亡时刻的决策与谋略。本书以史为鉴,希望您在开启它的那一刻,不仅仅阅读到无数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现实中更好地选择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那些年,我们没有在一起

    那些年,我们没有在一起

    这是一本紧扣80后情感生活的作品,作者通过借助李雷、韩梅梅、Lily、Jim、林涛等80后记忆中熟悉的人物引发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了创作,曾访问若干80后关于他们青春懵懂的初恋,通过对每个人的叙述,作者引发“如今我们之所以没有在一起,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还年轻,都不懂得爱情。”这样的感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孽王爷吃货妃

    妖孽王爷吃货妃

    一朝穿越,遇上了N个妖孽,都长得祸国殃民的小样儿。哎呀肿么办?一碗面条两碗面条三碗……香喷喷滴肉包子呀!美女正饿着,下哪个妖孽的手好?还是一个一个排着队滴来?美色当前,流点口水先……嘿嘿吃一个补补眼,吃两个补补手脚,吃三个,不行,吃撑了就装不下最后一个妖孽啦……<br/>最后一个妖孽也不会让她得逞滴,不会成为她腹中食,他要让她成为他的口中粮嘿嘿。<br/>小片段:<br/>两人在天下第一面馆吃面,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吹灭了蜡烛。美男子关心的问着旁边的小女人,“害怕吗?”小女人点了点头,“恩,害怕。”胆怯的往一边靠去,美男子笑了笑,“怕什么,这不是还有我吗?”,她更往旁边靠去,“我就是怕你吃我碗中的面啊!”<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