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诡奇的米仓道北连北栈诸道通中原,西接潼川支线通金牛道下段连南方丝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引起兵家的极大关注。东汉末,曹操伐汉中王张鲁,张鲁无力反抗,由米仓道退至巴中。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慌忙从此道逃入蜀。宋元之际,元将蒙桑由米仓道入川攻打合川钓鱼城。清末,白莲教义军活跃在米仓道沿线。民国时期,红军在这条古道上设红色交通线,并把川陕省苏维埃首府迁到巴中。难怪《辞海》云“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
古道米仓道看点多多:汉中有石刻精品“石门汉魏十三品”(因石门修水库迁至此);南江有光雾山风景区,地震奇观断渠;巴中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权旧址,还有南龛摩崖造像等古迹。
三、嘉陵江畔嘉陵道
南栈支线嘉陵道起于陕西兴州(今略阳),穿秦岭沿嘉陵江南下,经阳平关,进入四川大滩、筹笔驿、朝天,止于利州(广元),全长200多公里。因此道一直沿嘉陵江东岸架设栈道,故名。又因栈阁凌空架在悬崖绝壁上,下有激流险滩,车马行人出没于烟云雾谷之中,故又有“嘉陵云栈”之称。
嘉陵栈道和嘉陵水道平行,互为补充,发挥重要作用。三国时蜀汉苦心经营这条古道。诸葛亮派人对奇险的朝天栈道进行补修扩建,在沿线设防、驻兵;并看中了由秦入蜀第一交通要站平江坝(今筹笔驿),便在此设立军中帐,运筹帷幄,布阵演习;相传还在这里撰写《后出师表》。诸葛亮又在陕甘纽带、秦蜀要冲、军事重镇兴州设武兴郡,筑城固守;还派人督诸军在阳平关屯粮、驻兵,为北伐曹魏做好一切准备。诸葛亮在这条道上两次进行北伐: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从阳平关出发,围陈仓,因军粮缺乏而退兵;后又进行一次北伐,占领武都、阴平。蜀汉名将赵子龙夜走嘉陵道,奇袭阳平关,击退张郃,传为历史佳话。
嘉陵道又是抵抗外族入侵的门户。南宋时,抗金英雄吴玠、吴璘兄弟在略阳仙人关,凭天险筑城固守10余年,金兵久攻不克,仙人关成为抗金的重镇而载入史册。
嘉陵道留下众多名胜古迹。略阳县有:稀世珍宝汉碑《郙阁颂》摩崖石刻,抗金遗址仙人关和吴王城,誉为“小碑林”的灵崖寺、古代交通道德规范的宋碑《信制令》。宁强县有:古道遗址金牛峡和五丁关、赵云遗迹子龙山、陕南门户阳平关。朝天区有:古道奇观龙门阁、盘入云霄的七盘关、地下仙洞雪溪洞、先秦古栈道遗址等。
四、蜀道水路嘉陵江
过去,蜀道多指秦蜀间的陆路,其实还有水路。水路包括嘉陵江、汉水、涪江、巴河等江河航道。这里重点介绍嘉陵江航运。
蜀道水路通航很早。据《尚书·禹贡》载:嘉陵江水“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意思是说在夏代,甘南、川北一带的贡品登陆路,经汉水走褒斜道入渭河,再过黄河入夏都,可知蜀道水运在夏代便通航。嘉陵江的支流东河在东汉时即有了轻便灵活的燕尾船。
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水路撑起了物流吞吐的半壁江山。古代陇西、河西诸州取于蜀地之物资,全靠嘉陵江水路发运,近代物资运输也离不开水运。以嘉陵江流域的苍溪县为例:“县属油、米、酒、盐、杂粮、木材、柴炭诸物品,由嘉陵江出入者十之三四,由宋江(即东河,嘉陵江支流)输出入者十之六七……宋江以柴、米、盐、炭为大宗。”(民国版《苍溪县志》)在特殊年代如公元13世纪,元军激战成都,造成金牛道严重损毁,陆上交通中断,嘉陵江水路完全代替陆路承担起运送物资的重任。
蜀道水路与陆路祁山道、嘉陵道、金牛道(广元段)、景谷道、马鸣阁道基本平行,是蜀道陆路的连接和延伸。在和平年代,水运以低廉的成本,促进地方物流,繁荣地方经济,如广元、旺苍的煤炭,主要靠嘉陵江水运发往沿江各县。在战争年代,水路又屡立奇功。川陕苏区时期,红军利用航运特点在东河上开设水上邮路和秘密交通线,传递邮件,派运干部。抗日战争时期,水上航道为抢运军粮及其他物资、支援前线出了大力。
随着陆上公路、铁路的飞速发展,蜀道水路运量逐渐减少。
嘉陵水路积淀了船工、行旅的足迹,创造了激越的嘉陵江号子,流传着嫦娥金簪开峡排洪、江潭感孕、县令拉纤等传奇故事,留存着清风明月好风光。
五、“惊尘溅血”荔枝道
蜀道有一条专门为运送荔枝而特别开辟的专线——荔枝贡道。
唐天宝年间,唐明皇为讨好喜欢吃新鲜荔枝的宠妃杨玉环,得知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有颗肥肉厚的上等荔枝,便派封疆大使打通京城至涪州的道路,把子午道整修后延长至涪州,即从陕南西乡新修一条经梁山县北高都山、垫江至涪州北鹤游坪约800多公里的古道专线直通长安,实际路程约1100公里。这是古蜀道上最长的线路。
如此之长的路程,为确保七八天限期内把涪陵的鲜荔枝火速赶运到京城长安,每当荔枝成熟时,沿途会进行周全的组织和安排:鲜荔枝用荷叶包裹,锦篮装上;5公里设一个驿站,配备专门的骑士和骏马;路上采用快马接力办法传递,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白天摇铃,夜晚举火,所有车马行人立即让道。《新唐书·杨贵妃传》记其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为了一个女人的享受,可怜荔枝道上不知摔伤、累死多少驿卒、骏马。苏东坡在《荔枝叹》诗中血泪斑斑地写到:“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叶新枝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杜牧在《过华清宫》诗中,通过送荔枝揭露封建王宫中的腐朽生活:“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尽管封建统治者为了“妃子笑”而劳民伤财,兴师动众开辟了荔枝道,但客观上发展了古代交通,打通了长安至川东的通道。唐玄宗破例驿递荔枝,从此驿道增加了运送物资的业务。
荔枝道上沿线主要名胜古迹有:万源的徐庶祠、达州的真佛山庙宇、涪陵的白鹤梁石鱼题刻。
六、川陕专用运盐大道
川陕运盐大道是蜀道的一条以运盐为主的专用支线。
相传古代有一个猎人追赶白鹿到大宁厂(位于今重庆市巫溪县大宁河和后溪河交汇处),因口干找水喝,发现了天然卤水——盐泉。于是利用取之不尽的盐瀑,开发建盐厂。隋唐生产达到极盛期,成为全国十大盐都之一,食盐行销川、陕、湘、黔、鄂等地。运盐古道应运而建。盐道起于盐都大宁厂,终点在陕南兴安(今安康),全长300多公里。其中核心地段大宁厂至钟宝,100多公里。盐都大宁厂生产的盐运到钟宝集中,再分三路运往各地。这条道名曰运盐“大道”,而因要翻越巴山主峰鸡心岭,实际上很狭窄,无法通驴马,只能靠盐背儿(背盐脚夫)凭打杵缓行,稍有不慎便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故民谣云:“打杵儿在,盐背儿在;打杵丢,盐背儿亡。”可见此道的艰险程度。
七、秘密红色交通线
蜀道线路系列中有一条特殊的线路叫红色交通线。其特点是机密而短暂:运行中对外高度保密;运行时间仅为一年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战到大巴山,开辟川陕苏区(1932年12月—1934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川陕苏区的封锁,先后建立了两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一条是从成都起,经三台、阆中进入川陕苏区;另一条是从重庆起,经潼南、遂宁、盐亭、苍溪至苏区。北栈也有两条,即:一条由镇巴、西乡、城固至汉中;另一条由赤化至汉中。
红色交通线是川陕苏区的生命线,先后向苏区输送了大批人才,经常传递往来的文件、信函、刊物、情报,输送苏区急需的战略物资如弹药、紧缺的盐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四川省委帮助红四方面军沟通了与中共中央中断一年多的联系,此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红色交通线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为蜀道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第三节 蜀道北栈之支线
蜀道北栈支线有祁山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等。
一、战略险地祁山道
祁山道在甘肃省境内,起于天水,经祁山堡,止于徽县。全长200公里。这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攻打战略要地祁山而专门开辟的一条栈道支线,故名。
祁山,在今甘肃省祁县东北,山拔地而起,西汉水从山前流过。山不高,但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甘肃天水、陕西汉中的要道口。《水经注》云:“汉水北途山秀峰,罗泽竞峙,是为祁山。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诸葛亮五次北伐,便有两次在这里驻兵。
祁山道北连丝绸之路,东北接陈仓道,南通嘉陵道,直达金牛道。
二、云烟缭绕陈仓道
蜀道北栈陈仓道,北起陕西陈仓(今陕西宝鸡东),西出散关,沿故道水河谷抵凤县、略阳、勉县至汉中,全长300多公里。此道在秦统一中国前就已凿成,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秦国为了管好这条重要通道,专门设置了故县,故陈仓道又名故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便发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