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900000024

第24章 蜀道民俗醉四方 (2)

成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花木,为举办花会打下基础。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是“花朝日”,又传是李老君生日,故这天在道宫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会期长达三四十天。届时,市郊花农把花卉运来,名花荟萃,争芳斗艳。赛花、赏花、购花盛况空前。成都花会形成于唐代,经过历代发展,现在花会发展为以赏花购花为主、选购吃穿日用品为辅的丰富多彩的物资交流会。

五、南江灯火节

南江灯火节是蜀道上第一个缅怀红军的地方性节日。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红三十一师师长王树声率部攻克甑子垭后,分三路开进米仓道上的南江城。这是红军入川解放的第一个县城,当时广大群众敲锣打鼓欢迎红军,军民联欢,举行灯火游艺晚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立一高凳,放装桐油的长明灯。为纪念红军解放南江,县苏维埃决定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为“灯火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灯火节被视为旧俗停止活动。1984年南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恢复这个川陕苏区留传下来的红色节日。

第五节 强身健体话竞技

一、西安斗鸡赛

西安城乡每到春节或农闲,盛行斗鸡杂艺,是一项群众性游艺活动。斗鸡开始,两位鸡主怀抱雄鸡,走上斗鸡赛台,逐渐靠近,把鸡放在地上,当要接触时,鸡主把鸡拉开,如此反复数次,激发雄鸡斗志。当两只雄鸡怒气达到高潮时,鸡主示意斗鸡开始。评判员发出比赛信号,两只雄鸡伸头向前,一起一落,经两三分钟结束决斗。最后给胜出鸡的鸡笼挂红,鸡主得奖品。

二、梓潼登高慕相如

金牛道上的梓潼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登长卿山活动,拜谒相如读书台遗址,登高望远,祈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相传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进京路过梓潼时,在此山腰古刹攻读诗书,成就功名。唐明皇入蜀避难时,听此传说,甚为感动,敕封此山为“长卿山”。后来文人墨客路过梓潼常慕名登山望景。这个习俗传到民间,形成正月初八登长卿山的民俗。

三、巴州登高念李贤

农历正月十六,是巴中传统的登高节。据史载,章怀太子李贤被武后以“反叛罪”废为庶人,唐永隆三年(公元681年)发配巴利驿道上的巴州。李贤思念父王,于农历正月十六登上南龛,翘望京城。人们为李贤的忠君、骨肉情所感动,此后,相沿成习,形成地方性登山活动。

四、达州登高忆元稹

正月初九送元稹,达州人民把山登。

沿袭至今千余年,缅怀廉吏寄深情。

这是记达州登高节的一首打油诗。荔枝道上的达州每年“元九”(农历正月初九)登高的习俗源于怀念唐代元稹而兴起的。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唐朝诗人。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移任通州(今达州市)司马。任职期间,清正廉明,扶持农桑,奖励农耕,倡导文风。任职四年后离任,群众扶老携幼赶来送行。大家为了多看他一眼,纷纷登上翠屏山,遥望他远去的背影。相传元稹是正月初九离开的,民众便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登翠屏山,于是达州“元九”登高的习俗就这样传下来了。

五、火盆山抢木童儿

旧时,阴平道上江油武都火盆山庙会上有一项抢木童儿的游戏引人注目。庙会中午,正是人多热闹时刻,抢木童儿游戏开始。道士点燃香烛,将六个大小不同的木刻“童儿”放在神桌上,顶礼膜拜。然后一手拿香烛,一手拿木童儿,口中不断念开光词,再用蜡烛在木童儿脸上晃动,然后分几次将木童儿抛向空中,让群众争抢,抢得多的为胜利者。抢木童儿习俗源于古代陈塘关李靖迫害哪吒的神话传说,反映人民群众对弱小儿童群体的关注和拯救。

第六节 欢歌跳舞乐陶陶

一、群众歌咏活动

蜀道沿线,无论田间地头、山梁河谷,时常飘来悠扬宛转的山歌。古道上的背二哥,放下打杵子歇脚时,就哼起震响山谷的高腔背二歌;江上拉纤的纤夫喊着荡气回肠的船工号子;包谷地里薅草的农民唱起热闹、浑厚的薅草歌;地下深处的运煤工哼起风趣的运煤山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要“编个山歌搭上言”;打柴也不忘唱歌,“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一背块子柴”;坝头、巷尾还有民间艺人说唱叙事长歌《吴幺姑》、《月儿落西斜》。山歌和吃饭一样,一天也离不开,“不唱山歌冷秋秋”。

蜀道山歌民间储量丰富。一个歌手唱:“山里人来会唱歌,你的没得我的多。屋里装了几柜子,坡上还有几岩壳。”另一个歌手唱道:“我的山歌没好多,牛毛没我山歌多。唱了十天搭八夜,才唱一只牛耳朵。”

蜀道群众歌咏活动源远流长。据《巴州志》记载,“春日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炮,放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合,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说明在明清时期,巴州一带就盛行打击乐器和唱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广元县志稿》云“耕夫垄上谣,负者途中歌”,证实古代广元地区田间、背运劳动歌十分发达。川陕苏区时期,革命根据地专门组织“鲜花队”(妇女歌咏组织),教唱红色歌谣,宣传共产党政策,唤醒民众。新中国成立后,不断举办山歌表演,许多农家乐把本土歌谣作为迎宾曲。

二、耍龙灯

蜀道沿线城乡喜庆节日时,都有金龙飞舞的“耍龙灯”活动,民众借此活动祈祝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龙灯制作简便,多用竹片和铁丝捆扎成圆形骨架,分龙头、龙身、龙尾。用布做鳞片;龙身可长可短,一般7至11节;龙头要高昂,龙嘴张合自如,二瞳圆睁,气宇轩昂。

舞龙演出,武生手执绣球,在锣鼓声中引龙登场。领舞(舞龙头者)指挥其他舞龙者表演龙的飞、腾、跃、跑等动作,形成巨龙腾飞、翻江倒海的气势。

农村还有几种简便、风趣的龙舞形式。板凳龙舞:利用农家现成的长板凳,两人一前一后,用双手托起四只板凳脚,便可表演龙的各种动作。水龙舞:陕南有此习俗;用柳条扎成龙头,谷草扎节成龙身、龙尾;水龙出行,众人在鞭炮声中向龙浇水,求神祈雨,保农业丰收。火龙舞:广元朝天一带有此习俗;过年时,为了增加热闹气氛,舞龙的四周安排数人冲烟火,让龙在烟火中上下翻滚。

三、朝天唢呐

唢呐是金牛道上朝天一带民间吹奏的乐器,不分时令节日,凡婚丧嫁娶,修房上梁,唢呐队都要被请去热闹热闹,渲染气氛。

唢呐曲牌有独奏、对奏、齐奏等多种形式,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送葬的独奏《哭丧调》,充分表现了悲哀、忧伤的情调;喜庆时刻吹奏的《鸡啄米》曲牌,妙趣横生,充满欢快气息。

演奏唢呐的民间艺人演技娴熟,单吐、双吐、花舌都能运用自如。有的还能循环换气,模仿人笑马叫、鸟语鸡鸣。演技高超者还一人同时吹奏两支唢呐,令人拍手叫绝。

朝天唢呐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秦汉。民间传统曲牌有《十面埋伏》、《将军令》等几十种。

第七节 流行俗语趣味多

俗语,又叫顺口溜、民谣,是民间口头流传、语句定型的短语。蜀道沿线群众千百年来用亲身感悟创造了许多耐人寻味、内容丰富的俗语。

不是寒溪一夜涨,哪有汉代江山四百年?

这则俗语记述秦末楚汉相争时期,“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韩信离项羽投奔刘邦,未被重用,不辞而别。因寒溪涨水,萧何才得以追上韩信,劝返汉中,说服刘邦,拜为大将。后韩信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使两汉延续400余年。俗语虽夸大了韩信的个人作用,但肯定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是韩信提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刘邦在汉中称王,为制造假象,假意派人去整修烧毁的褒斜道,却暗中从陈仓道进军占领宝鸡,出其不意平定“三秦”。

蜀道通,蜀国亡。

传说秦王欲伐蜀,苦于道路不通,采用“石牛屙金”之计,诱使蜀王派五丁打通秦蜀古道。公元前316年,秦王乘机一举灭蜀。

蜀汉兴,起葭萌。

葭萌,即今昭化,金牛道上重镇,水陆交通便捷。刘备被益州牧刘璋推为大司马,北上汉中讨张鲁。刘备来到葭萌,见此地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便驻扎下来一年之久,屯粮练兵,安抚人心,为建蜀汉政权打下基础。

刘禅亡了国,害了阿斗柏。

刘禅,刘备之子,蜀汉后主,阿斗是他的乳名。因沉溺酒色,亡国,押往洛阳途中,在金牛道翠云廊一古柏下躲过雨,取名“阿斗柏”。当地老百姓听说他甘心当亡国之君,乐不思蜀,愤恨地对阿斗柏树刮皮、火烧。故有此谣流行。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廖化,原为江湖好汉,蜀汉普通将领。蜀汉后期,名将先后死去,姜维伐魏,常以他为先锋。俗语寓意“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西安有座钟鼓楼,半截立在云里头。

西安城内西大街路北有座鼓楼,东与钟楼遥遥相对,楼高33米,宏伟壮丽,故有此谣。

石门对石虎,金银二万五。

若要打得开,买到汉中府。

陕南石门隧道对面,有一座山峰,形状如虎。石门、石虎两座山峰相对耸立,构成汉中的北部门户,形成固若金汤的天然屏障。

守住剑门关,四川得安然。

金牛道上剑门关,两山对峙,其状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原入蜀的北大门。俗语概括了剑门关在四川的特殊战略地位。

一季庙会,富了千家。

一季庙会,万人兴奋。

这则俗语概括了梓潼七曲山庙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庙会春秋两季举办,省内外商家云集,实现文化经济并茂。

要看美女西山观,要吃包子窝窝店。

西山观,在绵阳城区西山,每年正月初九举办庙会,青年男女精心打扮,美女如云。“窝窝店”,绵阳地方风味小吃名店,以包子味美、馅多而闻名。俗语概括了西山观庙会的主要内容:看美女,饱眼福;吃包子,饱口福。

游遍千里蜀道,胜读半部《三国》。

三国时期,蜀魏战场主要在蜀道,留存的三国遗址(迹)200余处,另有大量相关的纪念性建筑物、雕塑。游览参观,体会更深,故有此谣流传。

同类推荐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热门推荐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世界一片荒芜,但是爱情永不杀青。如果,地老天荒是目送白昼与黑夜的交替,是一个人的清醒与另一个人的沉醉,那么我的幸福早已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地赶到……青春新生代浪漫派掌门人花舞陌轩深情力作。
  • 完美世界

    完美世界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人道无极

    人道无极

    《无极》第一部《人道无极》,QQ群:84372095,本人QQ:89200983!神州大地三国鼎立,天子转世,诸侯战乱,一统神州。仙、人、魔、兽、鬼、妖六道相互依存,人道渺茫。不是魔法、不是玄幻、不是灵异、更不会是科幻,《无极》是神话,一个只关系到中国本土人情的神话,只有“道”没有“佛”。小说中善恶错乱,恩怨缠绵,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仙神奇遇不断。这部小说的主要宗旨就是“道”,情节由无极经轮回从新验证自己创造的“道”这一线索,不断的延伸各个轮回和正邪的恶体验,经过六界八道的亲临感受,最终找到自己的“道”,从新回到无极的这一过程。
  • 安迪密恩

    安迪密恩

    在霸主陨落247年后,圣神教会在当年的朝圣者“牧师”的领导下,成为了人类世界的新一代独裁者。而在海伯利安上,一个名叫安迪密恩的死刑犯则从传说中的“诗人”手中接过了一项任务——保护赛博人济慈与“侦探”的女儿,因为这个200多年前消失在光阴冢中的孩子将成为全人类的救世主。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