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00000011

第11章 翻译影响 (2)

然而,在这个时期,郭沫若对于艺术作品的目的和社会效果问题上的态度,并不是十分清晰。他曾经笼统地说过:“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普遍性的文艺,人民的文艺。”但这样一种观点,在人的发展都受到极大限制的旧中国来说,是不大现实的。到了1923年,郭沫若的认识仍然有局限性。这点可以从他当年的两篇演讲,《文艺之社会的使命》和《生活的艺术化》看出端倪。在他的演讲中,郭沫若认为艺术家应该“把小我忘掉,溶合于大宇宙之中——即是无我”,“艺术的精神就是无我”,“艺术的真精神,都以无私无我为一切生活的基本。”而对于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当时的郭沫若试图抹掉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目的,而只承认客观的社会效果,正如他打的一个比方:“凡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对以周遭必生影响。就如一池平静的池水,投进一块石子,——不管那石子是怎样的小,水面必生波纹,而且波及全部水面。文艺是社会现象之一,势必发生影响于全社会。”然而,这样一种不成熟的文艺思想却在一年以后被郭沫若完全推翻。郭沫若在1924年写给成仿吾的信中宣布:“我现在对于文艺的见解也全盘变了。”这样一种转变,却又和他的翻译活动密切相关。

1924年翻译了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之后,郭沫若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理解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前带个人主义色彩的想念全盘改变了”,“对于文艺的见解也全盘变了”。在文艺表现什么的问题上,他由“表现自我”转变到“反映生活”。他说:“文艺是生活的反映,应该是只有这一种是真实的。”并且明确表示:“也正是要人不要去表现自我。”与此相适应,他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表示要“从以前的浪漫主义的倾向坚决地走到现实主义的路上来”因为在他看来,“浪漫主义的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在今天,“凡是同情于无产阶级而且同时是反抗浪漫主义的便是革命文学”。在1926年郭沫若写的《文艺家的觉醒》和《革命与文学》两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观点已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郭沫若认识到文艺人不能脱离一个时代的影响:“一个时代便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第四阶级的时代”,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我们现在的文艺应该是为第四阶级说话的文艺。这种文艺“在形式上是现实主义的,在内容上是社会主义的。”

郭沫若对于文艺对革命的积极作用也有充分的认识,他宣称“文学是革命的先驱,在革命的时代必然有一个文学上的黄金时代”,虽然过分地夸大了文艺的作用,反映出他思想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和偏激的成分,但总体的思维方向还是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在关于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上,郭沫若早在1926年就认识到其重要性:“文学是社会的一种产物,它的生存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生存,它的发展也不能违反社会的进化而发展。”“革命文学倒不一定要描写革命,赞扬革命,或仅仅在表面上多用些炸弹、手枪、干干干等花样。”他号召大家要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你们要把自己的生活坚实起来,你们要把文艺的主潮认定!应该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漩涡中去。你们要晓得,时代所要求的文学是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中国的要求已经和世界的要求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已经清晰地提出了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艺。虽然他的言语和思想中仍透着一些不成熟或偏激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在通过翻译活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后,郭沫若对于文艺本质、目的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开始逐步向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靠近。

从泛神论到马克思主义:翻译与郭沫若世界观的转变

在对郭沫若的思想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他世界观的研究。早在1921年《女神》出版后不久,谢康就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上发表了《读〈女神〉以后》。在文中他讨论了郭沫若前期思想中的泛神论问题。到了20世纪30年代,朱自清、蒲风等人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有许多学者对此讨论和研究。早期郭沫若的泛神论倾向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和他所受的教育、个人经历、阅读和翻译的作品息息相关。

泛神论是人们在反宗教、反神学的斗争中出现的一种学说,与多神论和一神论不同,它认为宇宙即是神,神即是自然,世间万物都具有神性。作为一种思潮,泛神论在古代欧洲、印度早就存在,到了17世纪,荷兰的斯宾诺莎提出“神或自然界”的著名论断,将泛神论思潮发展到一个高峰。

中国道家的代表庄周的思想与泛神论有相通之处,而郭沫若幼年曾熟读庄子,这与他成年后接受泛神论有一定关系。但如果要比较准确地说他接受泛神论的时间,“应该始于1915年他得到泰戈尔的《新月集》的时候。” 郭沫若后来形容当时他得到《新月集》的心情“我心中的快乐真好像小孩子得到一本画报一样。”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又得到了《吉檀伽利》《园丁集》《暗室王》《伽毗百吟》, 他完全沉浸在泰戈尔的静谧悠远的世界中:

我记得大约是民国五年的秋天,我在岗山图书馆突然寻出他这几本书时,我真的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样。……一种恬静的悲调荡漾在我身之内外。我享受着涅槃的快乐。在回顾这一段经历时,郭沫若自己也曾分析过他最初和泛神论亲近的原因:“因为喜欢泰戈尔,又喜欢歌德,就和哲学上的泛神论的思想接近了。”

当郭沫若逐步接触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后,泛神论在他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我们仔细梳理1920年到1923年初郭沫若的作品,就可以看到泛神论在他思想中逐步式微的过程。1923年5月是郭沫若思想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诗作《歌笑在富儿们的园里》郭沫若写道:

你厚颜无耻的自然哟,

你只是在谄媚富豪!

我从前对你的赞美,

我如今要一笔勾销。

在共产主义思潮的引领下,郭沫若终于抛弃了泛神论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的幻象,决心投入到无产阶级改变社会的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前进曲》中号召大家:“前进!前进!前进!点起我们的火炬,鸣起我们的金钲,举起我们的铁锤,撑起我们的红旗……世上的一切工农,我们有矛戈相赠。把我们的满腔热血,染红这一片愁城……使新的世界诞生!”

当回顾这一段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发展时,不可否认现实斗争对他的影响,中国当时的严酷境况让郭沫若逐渐认识到在旧中国泛神论的无力。泛神论不能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另辟蹊径。就在这时,他又碰巧因为翻译的原因在1924年接触到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于是“获得了理性的背光”,思想经历一个大转换,从前的一些泛神论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思想逐渐被共产主义思想所代替,如他自己所说:“从前在意识边缘上的马克思、列宁不知道几时把斯宾诺莎、歌德挤掉了,占据了意识的中心。”

从以上对郭沫若思想演变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阅读与翻译活动渗透到了他思想演变的方方面面。在初期郭沫若翻译接触了许多外国作品,包括斯宾诺莎、歌德、泰戈尔、雪莱、海涅等,这些作家的创作和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而在1924年夏翻译了日本马克思主义代表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后,郭沫若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管从政治思想、文艺思想还是世界观,他都初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唯物主义。可以说,郭沫若的翻译实践对郭沫若本人思想发展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到了不可扭转的作用。

另一种“创作”:郭沫若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郭沫若一生著述无数,数量最多且成绩最为斐然的就要算他的文学创作了。郭沫若一生几乎尝试了所有形式的文学体裁,但他的作品中最为瞩目的要数诗歌和戏剧,其次是小说。而与他的文学创作比肩的另一种“创作”,就是他翻译的文学作品。郭沫若一生不仅翻译了欧美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对于日本、俄国、印度甚至古波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涉及。对郭沫若而言,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这就像一对兄弟,各具特色却又有相通之处。因为有对文学创作的热诚,郭沫若才对外国文学中的精品有着特殊的敏感,事实证明他所选择翻译的所有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中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在翻译史上并不多见。反过来,因为翻译阅读接触了众多文学精品,他才能博采众长,将各种创作手法和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本节将通过对郭沫若主要文学作品的分析对照说明他的翻译实践对于他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翻译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就是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名字是和新诗紧紧连在一起的。在五四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郭沫若的诗异军突起,为沉闷的诗坛吹来一股新风,他的诗,不管从形式还是内核,都完全不同于当时陈腐的旧体诗和矫揉造作的所谓“新诗”。所以许多人,包括闻一多和朱自清,都认为郭沫若为中国新诗第一人。

除了郭沫若自身的天赋和悟性之外,翻译国外优秀诗人的诗歌对郭沫若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幼年的郭沫若虽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也曾因其早早展露的诗才而受到老师的器重,但照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真正的诗的趣味和才能是没有觉醒的。”一直到1913年,他在英文课本里读到一首朗费罗的短诗《箭与歌》,他才在“简单的对仗似的反复里”,领悟到了“诗歌的真实的精神”。在多年以后他回忆当时的感觉:“异常的清新,我就好像第一次才和诗见了面一样,并使我在那读得烂熟的、但丝毫没有感觉受到它的美感的一部《诗经》中,尤其是《国风》中,才感受到了同样的清新同样的美妙。”

另一位对郭沫若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诗人是印度的泰戈尔。郭沫若曾在民国六年下半年选译了泰戈尔的一些作品,辑了一部泰戈尔诗选,用英汉对照加以解释。除了泰戈尔,那段时期对郭沫若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位德国诗人是海涅。郭沫若曾在1918年夏天尝试翻译过《海涅诗选》,这两段翻译的经历都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有所记载。虽然这两本译诗集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出版,但翻译这两位诗人诗作的过程却让郭沫若受益匪浅。如果我们对照《女神》初期的诗作,如《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辛夷集》的序和《牧羊哀话》中的几首牧歌,就可以看出这两位外国诗人对郭沫若的影响。

《女神》初期的诗作作于五四之前,数量不多,风格清新自然,细腻恬淡,常借用自然界的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风格明显是受泰戈尔的影响。让我们借郭沫若的《新月与白云》来证明这一点:

月儿啊,你好像把镀金的镰刀,

你把这海上的松树斩倒了,

哦,我也被你斩倒了。

白云啊! 你是不是解渴的凌冰?

我怎能把你吞下喉去,

解一解我火一样的焦心?

同类推荐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为人要谦虚

    为人要谦虚

    做人切不可有自满之心,而应虚怀若谷,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吸收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做人也要持有择善坚实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御外物的诱惑。
  • 独家钟情:带着婚约闯心房

    独家钟情:带着婚约闯心房

    她只是一个图书馆员?错!不仅仅吃定军长,搞定一片区的黑白道,还能轻而易举名利双收,大获广电局好评。追求爱情,勇闯军长心房的路途中,如果再出现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一家火锅店,那才到了称霸全场的时候!正是真爱无敌,爱上便不要错过。
  • 农家恶女

    农家恶女

    疼!头好晕,好疼!失手从高低杠上摔下来磕到了头,夏小翜疼得忍不住呲牙咧嘴,连睡觉都无法睡熟。“娘,二姐好像醒了。”小女娃稚嫩的声音响起,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夏小翜听着,皱了皱眉,不知道是谁在说话。“是吗?我看看。”又是一道温和的女人声音,“二妞儿,二妞儿?你醒了吗?”夏小翜很不耐烦,张嘴就吼,却吼得毫无气势:“靠!谁特么开着电视呢?吵我睡觉……
  • 荒途

    荒途

    他心怀天下,她不爱权贵。一纸诏书,他奉命出征。她随他一路从敦煌到祁连,二人却再没说过情话。那一战听说所有的人都死了。他赶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剩下。血染了纱衣,她醒来,陪在身边的人不是他。她以为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倾慕。她说会忘记。可不久之后传来他君临天下的消息……
  • 霸情总裁天才女

    霸情总裁天才女

    18岁,她毕业北大,灼灼其华。18岁,她怀孕生子,两次失忆。23岁,隐居美国纽约。称霸世界服装界,再遇往日情人。然,梦一再也不是往年的青涩美少女。OD的一生怎一个“情”字了得。*——————————————————————————————————*五年后,看到唇红齿白的绝美四岁男孩,江南黑眸深邃的回望:“说!他是我的儿子对吗?”康安冷笑:“混蛋,自己到处撒下的种,怎么来问我?”浓烈的醋意,霸道的目光:“他就是我的儿子!他的妈咪是梦一,我的女人没有死,当年的车祸是骗局。”康安的心剧烈地颤抖怒吼::“江南,你是畜生吗?你不配,做小宝贝的爸爸,你不配!”她(白梦一)宛如天山雪莲,才华横溢,气质如兰!爱上冷酷的江南,然,只能伤痕累累、血肉模糊的流亡美国纽约,没有记忆的活着……。他(江南)酷比凯撒,英俊潇洒,桀骜不驯,不屑与美女坐怀。哈佛精英江南却迷恋上神秘骄傲的梦一。他(刁康安),游戏人间的风流公子,英俊不失风流,甘愿守候聪慧的她,黑白两道的浪子。北大天才女孩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前入取,攻读硕士学位,泰山之游改变了一切…有着绝色容颜的她摔下山崖,我是谁…她的笑,她的脱俗的气质让年仅26的哈佛才子倾情追随…冷酷,英俊,酷影随行!突然背叛,残忍,强奸,阴谋同时袭来,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酷总裁。移情别恋,跟房地产大腕的女儿就要订婚了。可是为什么在海边野蛮的要了她…让豪门生死恋迷失了芳魂…天妒红颜,车祸,失忆,死亡,失踪从此白天鹅的梦一消失在中国的天津。她走了……去了天国他痛了,伤了,只为迷失的芳魂再也找不回来……五年后……她成为名扬国际的神秘设计师:OD,还有刚四岁的小天使……五年后……命运让痴情的江南与梦一相逢,可是记忆还在嘛……江南在海边的怒吼:我要你~你只属于我,有大海作证!豪门生死恋演绎惊心动魄的爱恋*————————*————————*冰吻qq:1078423531群一:冰吻倾情路:29185592【已满】群二:冰吻21世纪:80613059【请加入……】35974896【请进】流星雨票票、收藏率是冰吻写作的动力哦!(*^__^*)嘻嘻……****************************************************推荐冰吻的文文《西施的狼狼情人们》
  • 家有医生

    家有医生

    疾病的威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人能够免于疾病,有些人却不能幸免,这是因为前者能够对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而后者因为无法读懂自己身体早期发出的疾病信号,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家有医生》从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是一本专业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的健康宝典。
  • 猪八戒的幸福生活

    猪八戒的幸福生活

    猪八戒不满公家待遇,毅然辞职返回人间跟高小姐再续前缘,可造物弄人,高小姐已香消玉损,无奈,猪八戒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不得不走进了“非诚勿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