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草堂
王夫之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湘西草堂,在湖南衡阳曲兰乡石船山。为王夫之晚年著书处。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尝官行人司行人。入清不仕。六经:见张居正题《文华殿联》“六经”条注。七尺:指代自己。
上联就学术研究述志。联中,“责”字,体现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开生面”,表现在学术研究中刻意求新的意向,以及敢于打破旧传统的勇气。下联就保持晚节抒怀。“七尺从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乞活埋”,誓死保持晚节,民族正气浩然。此联宛若誓词,慷慨激昂。船山先生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卓绝胆识,令人感佩。
邹忠公祠
汤斌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滨,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次,晚行岭海,夜渡潇湘。
邹忠公祠,在无锡惠山,祀邹浩。邹浩(1061~1111),字志完,号道乡居士,宋江苏常州人。元丰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兵、吏二部侍郎,江宁越州知府等。著有《论语解义》、《孟子解义》等。《楹联丛话》载此联。汤斌(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清河南睢州(今睢县)人。顺治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六经:见张居正题《文华殿联》“六经”条注。慎独:儒家修养,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泗滨:孔子居洙泗间教授子弟。此作儒家代称。伊洛:程颢、程颐讲学伊洛间,故称其学为伊洛之学。窜:放逐。引裾:牵引衣袖。岭海:两广之地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潇湘:湘江别称。
上联评价邹浩在学术界的地位。首句“万户千门”,极言研究儒学门派之多,以烘托邹浩自成一家,见解独到。“上接”二句,称道邹浩对儒学、理学造诣之深。下联对邹浩因谏遭贬深表同情。首句“三疏”,以邹浩力谏而见其忠。邹浩以谏立刘后事遭权臣构陷,初贬新州(广东新兴)再贬韶州(治所在广西平乐县),故谓“再窜”。“痛引裾一次”,为邹浩遭贬告别朝廷深感痛惜,“晚行岭海”即切此。“夜渡潇湘”,梦回江南,抒发邹浩怀念故土之情。联语是邹浩宦海浮沉录,再现其一代直臣形象。此联从学术、仕途两方面展开议论,评价中肯。
山晓阁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天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山晓阁,在浙江嘉兴王店镇。《古今楹联名作选粹》载此联。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文学家,精金石考证,曾任《明史》修纂官。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景色。户牖:门窗。
联语解说“不设樊篱”、“大天户牖”的建筑格局用意:让阁与大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并表现闲居情趣,显露阁主旷达不拘的天性。“恐”与“放”,不仅道出对自然风物的钟爱,更发掘作者包举宇内的精神内蕴。联语以解说引发读者驰骋想象,馀味无穷。
施粥厂
朱彝尊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施粥厂,旧时施粥以赈济饥民处。《归田琐记》言,朱彝尊回乡后,逢“岁饥,率同志为粥以食饿者,设厂市西古南寺,全活无算。后先生书此联榜于门”。一般:一样。时:时机。
上联同情饥者。首句强调人对“饱“与“饥”都有同感,反衬“饱者不知饥者苦”,劝戒“饱者”应同情“饥者”,应知“饥者”接受施舍是出于无奈,应对“饥者”解囊相助。下联宽慰饥者。“一般面目”,点明人的颜面表情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得时休笑失时人”,劝戒“得时人”不可在“失时人”面前幸灾乐祸。亦宽慰受施者,把握好机遇,走出人生窘境。此联通过对比针砭炎凉世态,劝戒世人体谅饥者的处境和心情而施予仁爱。
耶律楚材祠
刘芳躅
器量称勋名,中贵亦知公长者;
文章兼干济,高丽那见此神人。
耶律楚材祠,在顺天府城西。祠后有墓。联语见《楹联补话》。刘芳躅(1630?~?),字增美,号钟山,清直隶宛平人。顺治进士。以右副都御使巡抚山东。中贵:指受帝王宠信的宦官。长者:有德行者。干济:干练的办事能力。
上联赞耶律楚材人品。窝阔台灭金,耶律楚材请废屠城旧制;破汴京,奏封孔元措为衍圣公;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首句赞美这位契丹人的器量,不为溢美。“中贵”句,以对朝廷大臣最知情的“中贵”的看法,从侧面反映耶律楚材人品。称“长者”,足显其德行,亦赞其性情谨厚。下联赞耶律楚材才干。“文章”即称耶律楚材善文,有《湛然居士集》传世。成吉思汗尝对窝阔台说:“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元之立国规模,皆由耶律楚材所定,足见其办事干练。耶律楚材身高八尺,美髯声宏,“高丽”即描绘其风采。此联从正侧两面表现耶律楚材其人,形象鲜明。
滕王阁
宋荦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滕王阁,见崔世召题《滕王阁联》注。《两般秋雨庵随笔》载此联。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清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浦:水滨。此指南浦。山:此指西山。江上才人:指王勃。相传唐上元二年(675)九月初九,王勃往交趾(今越南北部)省父,路过南昌得赴都督阎某安排的滕王阁宴会,王勃赋诗并作成《滕王阁序》,后人故以此称勃。
上联赏景。“极”、“遥”,登阁视野开阔,触景生情,使人忆及往事。“依然”,感慨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想见”句,睹阁思人,不忘当年建阁的滕王李元婴。下联怀古。“安得”反诘,感叹人才难得。紧扣滕王阁传说落墨,表达惜才之心及对人才辈出的期盼,命意高远。杰阁胜景,帝子才人,千古共传。
范文正公祠
宋荦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范文正公祠,在苏州,祀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谥文正。联见《楹联丛话》。甲兵句:范仲淹经略陕西,号令严明,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谓其“胸中有百万甲兵”。忧乐句: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俎豆:祭器。此指祭祀。苏台;姑苏台。在苏州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筑。
上联赞颂范仲淹武略。首句一个“富”字,赞扬范仲淹用兵足智多谋。“一代”句,称范仲淹不愧为宋代功高名臣。下联赞颂范仲淹爱国心志。首句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名言,足见其爱国襟怀。“千秋”句反映世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此联引述、化用与祠主有关的成句称美其人,选材贴切精当。“高”、“重”二字,措辞极有分量,评价中肯。
唐寅墓
韩菼
在昔唐衢常痛哭;
只今宋玉与招魂。
唐寅墓,在苏州横墉镇王家村。《楹联四话》载此联。韩菼(1637~1704),字元少,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唐衢:唐代人。见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完必哭。世称唐衢善哭。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屈原弟子。《楚辞?招魂》传为宋玉所作。
上联切唐寅其人。以唐衢暗指唐寅。唐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常痛哭”,为唐寅失意而伤感。下联切唐寅其墓。“宋玉”,此暗指宋荦。宋荦抚苏时为唐寅修墓。“与招魂”,抒发悼念之情。此联用典隐切,笔意迂回,深情婉转。
某寺
江永
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顷;
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
某寺,在江西婺源。寺门对木笔山,前临莲塘。联见《痰存斋集》。江永(1681~1762),字慎修,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荷钱:荷叶初长时,形小如钱,故称。木笔:又为花名,即辛夷花,又称紫玉兰。
上联描莲塘风光。水贴句,为春天莲塘实景。一个“买”字,假“荷钱”以币值扩张联意,憧憬“湖光万顷”夏日莲塘美景,亦突出“荷钱”蓬勃生机。下联绘寺前山景。佛寺前木笔山以多木笔花而得名,“山垂”句隐切山名由来。一个“描”字,化静为动,“春色二三分”,山色淡雅,与“湖光千万顷”的浓艳,构成浓淡相宜格局。“贴”、“垂”二字,活绘生态,联语以写景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