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600000007

第7章 寒门艰辛直奋进 (2)

当时的国家助学金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很大,每个学期都可申请。申请者在开学前先要到乡政府、区政府开证明,证明学生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然后,学校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评审:享受助学金的条件一是“需要”,二是“应该”,两者缺一不可。所谓“需要”就是家庭困难,所谓“应该”就是学习成绩和个人品行都要较好。按这两个条件,本来我可以评为乙等,可是因为父亲做生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只被评为丙等,每月享受二万四千元(折合现行币值二元四角)助学金,正好是伙食费的一半,另一半靠自己解决。每月底前两日必须缴纳下月的伙食费,否则就会停餐。其实当时的伙食标准已经很低了。按当时的物价计算,四十斤大米就要两万(折合现行币值两元)多点。每天的菜金不到一千元(折合现行币值一角)。早晨吃稀饭,中晚餐吃干饭,平常都是蔬菜,见不到油腥。每个星期打一次牙祭,多是肥肉之类,以解嘴馋。一九五四年实行统购统销,粮食定量供应后,不能像以前那样放开肚皮吃饭了。每个饭桌上放一小木桶饭。每桌八个人是固定的。大家轮流值日分菜分饭。每当这时候,大家眼睛瞪得大大的,唯恐自己吃亏。因为分饭引起纠纷而争吵,甚至打架的事,时有发生。

家境好点的都带些干粮、腊肉、黄豆粉来补充,更好点的则到街上的馆子去补充。但是,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靠饭堂的伙食生活。大家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种长时期的半饥饿状态对心理、生理肯定有一定影响。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也很难维持。为了每月补交那二万四千元(折合现行币值二元四角)的伙食费,我不知着过多少急,操过多少心。我非常清楚家里的困难,面对母亲满脸的愁容和无奈的眼神,我不能再对她多说什么,我咬紧牙关自力更生。把助学金领出来,自己买米煮饭吃。人是辛苦点,裤带也勒得紧一点,但是为了读书,为了完成学业,我只能这样。在这艰难的时刻,我恨我的父亲,也思念着我的父亲。我经常往凤陵关(地名,位于达县城郊东北,是达县通往外界的隘口)的方向遥望,希望能发现从陕西那边回来的、挑着东西的三三两两的生意人。我多么渴望父亲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会向他狂奔而去,跪在他面前,我要告诉他我在如何忍饥挨饿地读书;我要告诉他元菊是怎么死的;我要告诉他妹妹弟弟是怎么送给别人的;我要告诉他母亲在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和困难……然而,这完全是白日做梦。几年过去了,我都未见到他的身影……

一九九O年母亲七十大寿,辛苦劳累一世的母亲享受着八个儿女对她的孝顺和敬仰。老村长郭大明在酒席上无限感慨地说:

“你母亲真不简单,你们这一家人真不容易啊!听乡亲们说你在达县读书时,经常吃对时饭(即一天只吃一顿饭),有这回事吗?”

往事不堪回首,我轻描淡写地说:“没有乡亲们传说的那么严重,但非常困难是实在的。在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总算挺过来了。”

在吃饭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穿衣服就更顾不上了。本来夏天应该穿衬衣或背心,也花不了多少钱,但就是没钱买,只能将冬天棉袄上的外套当夏装用,其实又厚又热,容易出汗,容易腐烂,花的钱还多些,反而不合算。唉!越是穷,越花冤枉钱,这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至于穿鞋,再不能像农村那样打赤脚或穿草鞋,一年四季都穿家里做的布鞋。下雨落雪天在布鞋外,套一双厚草鞋当雨鞋用。

在这样的困境下,有人给我母亲出主意:给我介绍一个家境好的姑娘做未婚妻。一则可以帮我家干活,二则可以资助我读书。似乎具体对象也有点眉目了。有一天母亲支支吾吾地将这个意思给我说了。我马上回道:“妈,这不是叫我将来当陈世美吗?我们再穷也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她不解地望着我,感到很委屈。

“可是眼前这么难……”

我说:“妈,借钱借米将来可以还,如果欠下了良心债,我们一辈子也还不清。”善良、正直的妈妈点点头,又叹了口气。

我在檀木场小学毕业是头名。但进人初中后就显得很平常。我发现县城里小学毕业生考上初中的录取率比乡村小学高几倍。一九五三年有个别乡镇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剃了光头,一个初中生也没考上。而县城里的小学生的升学率在百分之 五十以上,县城里教育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初中头两个学期,县城里的同学比乡下来的学习成绩好,但是乡下来的同学,学习刻苦用功,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到后几学期慢慢地追上来,甚至超过了。那时我的各科成绩均在九十分以上。我的最大特点是记性好。语文、历史、地理、自然、植物等科是我的强项,诗歌、散文只要读几遍就能背诵如流。有人讥讽我为读死书,死读书,我不以为然。仍坚持那股傻劲,那股拼命精神。我深知前面的路还很漫长,考高中,考大学,我要坚持走好每一步,尽最大努力去攀登人生各个阶段的高峰。由于有这种精神,我的学习成绩也一步一步迈入班里前几名了。

那时一年有三个假期:暑假、寒假、农忙假。对于放假,我是非常高兴的。一则可以回去帮家里干农活,二则可以回去饱餐几顿。不管是吃粗粮还是糠菜总可以放开肚皮吃几顿,说不定还有亲戚乡亲送点肉来吃。如果运气好,碰上有人嫁女娶媳妇,我这个“小秀才”也一定是座上客。所以,只要学校一放假,当天吃过晚饭就和几个小同乡结伴而行。特别是暑假,晚上天气凉爽,皓月当空如同白昼,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在路边找水喝,哪里有井水,哪里有山泉,我们清清楚楚。一边走路,一边摆龙门阵,一路欢歌笑语,一百三十里的路程,第二天中午前就到家了,这就是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青春的活力。

星期天我很少逛街。看到街市上琳琅满目的用品、食品,样样都需要,就是无钱买。眼馋嘴也馋,心里很难受,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新华书店和达县公园、图书馆是不花钱的地方。找一本好书,找一个角落,一看就是大半天,好像吃了一顿精神大餐。我特别喜欢历史和文学,喜欢阅读革命先烈和历史名人的著作。每到假期我总要去图书馆借一大堆书回家去看。虽然当时生活艰苦,穿得也很寒酸。但精神却很富有,甚至有点狂妄。对自己的前程充满着希望和幻想,总以为未来是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有时邀几个情趣相投的同学,在通川桥上、在凤凰山顶指点江山,吟诗作赋。小知识分子的那点穷酸味显得又可爱,又可笑。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三年的初中生活终于结束了。一九五六年正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火红年代,苏联老大哥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帮助中国援建了一百五十六个工业项目,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毕业考试刚刚结束,各类学校的招生广告就贴满了街头巷尾。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等专业学校特别多,如地质、煤炭、林业、建筑、医士、石油、机械、师范等等专业令人眼花缭乱。这一年初中升高中也很容易。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天资将来考大学是完全可能的。但我有自知之明,三年来饥寒交迫、艰难困苦的日子我心有余悸,再这样过下去可能会危及身体健康了。严酷的现实迫使我只能读吃饭不要钱的学校。于是我填的志愿第一是地质,第二是石油,第三是师范。当时解放军院校也在达县招空军飞行员。全专区高中、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中家庭出身好的全部到达县专区医院进行体检。据说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体检。初检合格者有九十六人,没想到面黄肌瘦的我居然是其中之一。我惊喜得跳起来,这证明自己的身体素质还不错,几年来那么差的生活条件也未将我身体摧垮。

体检合格者集中到专区兵役局去填政审表。旁系亲属,直系亲属,祖宗三代,三亲六故以及自己的历史都要如实地详尽地填写,甚至家族中的传染病史也要填写,足足搞了一整天。兵役局长是个老红军,川北通江人,大腹便便的,胖得像个罗汉,人很友善和气,说话总是带着笑。他说:

“你们这些娃娃真走运,如果当了空军,那待遇好得很啦!光伙食费一个月要一百五十元……”

我们听了不相信:“天哪,是不是冲壳子?吃啥子能吃一百五十元?”

他说:“吃啥子不是乱来的,专门有营养专家调配。你以为想吃啥就吃啥呀,那不都变成我这个样子了。飞机都爬不上去,还能飞到高空打仗?”他的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填了政审表后,回到学校等候通知。我估计在这段时间里要核实调查每个人的情况。大约一个星期后,班主任张老师将通知交给我,要我七月十六日到专区招待所报到,再去重庆进行复检,现在还有半个月,我立即回到家里,帮助家里干活。

回到家里,我满怀欣喜地告诉妈妈,我终于初中毕业了,有一些不要生活费的学校在招生,我准备报考这类学校,再过十几天我要去重庆检查身体,同时在那里参加全国的统考。她听了非常高兴。她对我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从来不发表意见。她只知道快苦出头了,再也不用为我的生活费发愁了。她的心情比三年前我考初中好多了,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一七月十五日下午,她提着一个油壶想去买点菜油回来炸耙耙给我饯行。她出去约半个小时就返回来了,呆呆地坐在那里不吭声,过了一会儿竟哭起来了,我忙走过去问她:

“妈,怎么回事?您哭啥子?”

她说:“德能你给我说实话,你考的什么学校?听梁大婶说,你是去当兵哪!”

我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我把报考飞行员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她,我反复地向她解释:“就算是当兵吧,一般人想当还当不上呢。第一要家庭出身好,社会关系没有问题,第二要身体好。如果考上了待遇可好了,一个月的伙食费都一百五十元。”

她说:“你爹几年不见人影子,你又要走了,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你爹交代?”

一提起我爹我就气了:“妈,您真傻,这么多年他都不管我们了,您还给他交代个啥?”

我这几句话把妈堵得久久未说一句话。晚上她煮了一大碗面条和三个鸡蛋给我饯行。我把鸡蛋分成六个半边坚持给每人半个,我告诉母亲:“这次去重庆车费、伙食费都是公家出,生活肯定是不错的。不用担心我。您要注意身体。,

晚上母亲给我缝补衣服,收拾行李。在昏暗的桐油灯下,母亲那忧郁的眼睛仍然挂着泪花。我想起了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这首诗震荡着多少游子的心弦。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辛劳最善良的母亲。将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兴衰荣辱,我都要对母亲尽力相报。

我们九十六人分乘三辆解放牌大卡车奔赴重庆。生平第一次坐车,又不是普通客车,所以晕车很厉害,整个肠胃都在翻腾抽搐,开始是吐饭、吐水,后来连苦胆汁也吐出来了,头昏脑涨,浑身无力。看到路边的行人倒很羡慕。好不容易才到了重庆。我们住在储奇门的一个招待所里,第一个晚上睡觉了还觉得天旋地转,昏昏沉沉的。休息了两天才恢复正常。为了不影响升学,我们在重庆一间小学教室里参加了全国的统考。如果身体复查不合格,还可根据本人的志愿升学,这样就做到了两全其美。七月二十日在重庆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身体复检。结果只有六人合格,接着再去成都复查,其余的全部打道回府。

我的突然归来,母亲很惊奇,我带着失望的心情告诉她落选结果。她听了,反而很高兴。后来我听邻居说,我走了之后,她哭了好几次。不管怎么说空军也是兵啊,当兵总是有危险的。她不贪图生活如何好、待遇如何高,她只想儿子平平安安。穷人平安就是福啊!

同类推荐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热门推荐
  • 名门盛宠:早安,老公大人

    名门盛宠:早安,老公大人

    关于名门盛宠:早安,老公大人:结婚两年,老公一月催一次离婚,苏慕容很淡定的在某个月黑风高夜,把她丈夫给睡了! “老公,我们这是履行夫妻义务。你不满意没关系,我们继续,做到你满意为止。” 他是商界权贵,高高在上,却不近女色,警惕家里妖娆的老婆,“你干什么?” “一星期一次,直到你习惯。”苏慕容勾唇扑上来。 她是商界女强人,为了家族企业跟他联姻。 他想离婚,她就睡他,不择手段,肆无忌惮!直到他上瘾,对她束手无策! 终于,苏慕容如愿以偿的怀孕,坐稳了莫太太的位置,一脚把被窝里毛手毛脚的男人踢出去。 “莫总...
  • 焚琴煮禾

    焚琴煮禾

    内脏器官外露者,勿进;四肢脑袋等有任何一部分不在原位者,勿进;流血不止者,勿进。我可不想每天做完生意,连饭都吃不下去。你以为谁都和司冥那变态一样,每天将十八层地狱巡逻一圈还能优哉游哉的喝两口小酒?”本神君守着一座城,做着起死回生的买卖,没事和司冥那厮抢抢生意,日子颇为舒心。直到——美人计?开什么玩笑?那大魔头残忍嗜血,捏死个神仙眼都不眨一下,让我去勾引他?去你妹的三界苍生,本神君不干!咦?这大魔头有点眼熟?打住!剧情发展怎么有点不对劲,这到底是谁勾引谁啊!你一个魔头长成这副模样诱惑本神君,老实说你到底有什么企图?男人勾唇浅浅一笑,“小离,挣扎总是徒劳无功的,反抗总是被镇压的。你就从了我吧!”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 如果天使错过了你

    如果天使错过了你

    葳葳是喜欢十字架喜欢得疯狂的女孩,喜欢将自己的房间装扮得神秘而安静,墙壁上黑白镶嵌的十字架图案画得到处都是,窗台上有个小型的木制十字架,背面刻着————葳葳是大天才的字样,追溯起这个十字架葳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楚寒哥哥,那是曾经在N市和自己生活了8年的青梅竹马,可以这么说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妖王抢妃:废材魂师要逆天

    妖王抢妃:废材魂师要逆天

    她是一名异能者,拥有杀伤力极强的雷电,却落到被人解剖做实验的地步!一场爆炸,她成为逐月皇朝的“天才”。十年没有长进,痴痴傻傻,分家小姐处处刁难,皇宫的凶杀谜案……竟然全都将凶手指向她!她,该如何在这个帝国立足?一次意外激发魂力,她不再是软柿子。金尊魂师?NO,NO,NO,她是九星元素师!浑身雷光,所向无敌,御兽斗智,不在话下!谁知半路杀出了一个妖孽美男硬要立她为妃,靠,赶紧跑啊!美男奸笑:跑不过我,就从了我吧。某腹黑女瞥眉:早告诉你了,本姑娘不是你的菜!某男妖孽一笑:我的小名就叫菜菜。某女一听,晕阙过去……【读者群:﹏葵花殿堂°548738502;微信公众号:kuiqi77】
  • 浩气天魔

    浩气天魔

    在林无上15岁的时候,无上接过家族使命:镇压大元朝气运,修炼浩然之气,成为下一任林家家主。而他父亲则因为用自己的气丹压住大元朝气运,替自己的孩子争取了三年的时间,为大元尽了最后一份力死去了。从父亲的安葬中,无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卖掉了祖宅,安葬好自己的父亲,无上带着收养的妹妹、老仆林伯在哀牢山脚下搭起简单的三间茅草屋开始在此为父亲守孝三年。通络圆满的他,却无法修炼出气丹,反而需要妹妹用气丹照顾他。本来是读圣贤书、通圣人礼的小小书生林无上,因为家族这一场变故,彻底爆发了,开始志与强,誓要弃文从武。
  • 狄小杰侦探社2

    狄小杰侦探社2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独孤求走

    独孤求走

    本书内容包括:想象;楼梯拐弯处;五月乡野的速写;橘花又飘香;奶;断章;失恋;际遇与碰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