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600000018

第18章 天涯海角路漫漫 (1)

如果 “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所作出的错误分析和判断的产物,那么“三线建设”就是他对世界形势所作出的错误分析和错误应对的产物。

自一九六O年我国与苏联对国际共产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生分歧之后,昔日的苏联老大哥成了新的敌人。中国同时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九六二年中印两国因为边界争端开了战,又多了一个敌人。同时认为南斯拉夫是老牌的修正主义。当时把这四国领导人统称“三尼一铁”。“三尼”是指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总书记尼·谢·赫鲁晓夫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一铁”是指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墙上贴的标语、开会喊的口号都是:“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敌人?是这些家伙故意与我们作对,还是我们自己惹的麻烦?一般老百姓没有去多想,更不敢乱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极“左”思潮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唯我独左,唯我独革,唯我是真正的马列主义,当时流行一句自鸣得意的话:“要革命找中国,要钱找美国,苏联既不革命又没钱。”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

兵工厂的职工自豪地称我们的兵工厂是世界革命的兵工厂。这种自吹自擂,强加于人的言论引起了外国朋友的反感和敌对势力的更加仇视。个别基层领导在作形势报告时鼓吹:“当前世界形势大好,形势大好的主要标志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快爆发了……”毛主席对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作出论断:“关于世界大战问题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战争引起革命,二是革命制止战争。”正是由于这种对世界形势的基本估计,毛主席制定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最高指示。大搞“三线建设”就是实现最高指示的伟大战略部署。当时在军工行业流行着一句话—“三线建设搞不好,毛主席就睡不好觉”。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八年间,国家把很大一部分财力、物力和人力用在“三线建设”上。

应该说,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饱受欺凌的大国,努力加强国防力量是完全应该和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如何加强国防却是值得研究的。美国和苏联以研制和发展高科技武器为先导,把国家的财力、精力用在加强打击力量、反击力量上,用在制海权、制空权的主导能力上。而我们却把财力和精力花在低水平的防卫和抵抗能力上,这是因为当时的最高决策层的战争观念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水平上,还停留在人民战争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上。对于现代武器性能、现代战争的特点知之甚少。所以加强国防力量的方针政策是陈旧的,一些具体做法显得幼稚和原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高空侦察机、间谍卫星已具备了把地面扫描得清清楚楚的能力,各种类型的导弹能准确地打击和摧毁地面上任何战略目标。现代化的战争是立体战争,应该说没有一线、二线、三线可分,没有前方、后方可言。在那个年代,一了解这些情况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国防情报的专业人士大有人在。然而经过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斗争后,人人成了惊弓之鸟,A若寒蝉,谁敢多言语呢?

就当时的整个中国形势而言,广东、福建应是前线。海南岛也历来被称做国防前哨。但在那荒唐的年代就有荒唐的事,海南岛也大搞“三线建设”。在海岛腹地新建一些民用和军用工厂。决策者们认为一旦海岛沿海失守后,海岛中心还有作战能力。他们的历史根据是:琼崖纵队在海岛中心创建的红色政权,三十年红旗不倒。国民党日本鬼子都未占领过。全国所有“三线”厂的地理位置都与此类似,是过去历代政府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地方是中国最落后、最贫穷的地方,没有经济价值或战略价值。如果一旦具备了某种价值,除非你有制空权,令敌人的飞机、导弹进不来,否则首先会成了被摧毁或占领的地方。

我们厂的主要技术骨干来自老军工企业。新职工是在本地招收的。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O年间正是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到“三线”工厂总比去农村强。加上兵工厂牌子响,富有神秘感、光荣感,所以我厂新职工除了部分农家子弟外,还有不少城镇知识青年及地方干部、军队干部的子女。工厂周围的居民都是黎族。这里的人民都很淳朴、善良,不偷不抢,很守规矩,相互之间和睦相处,不吵架打架,与工厂的关系也很友善、融洽,从未发生过摩擦和矛盾,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老百姓。从历史上看,在解放前,他们还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就是现在还保留着原始共产主义的传统,如果有人打了个大点的猎物,就会一家分一点吃,不会拿到市场去卖。他们以种水稻为主,坡地上种木薯、地瓜、黑豆等杂粮,耕作比较粗放,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不种菜,不养猪羊,鸡、鸭也很少养。牛只作为生产工具,平常放在山上不去管它,到耕田时才去找回来。他们所有的劳动成果都是为着自给自足,没有商品意识。所以这里没有集市贸易和商品交换。直到有工厂后才有相应配套的国营商店,定量供应粮、油和猪肉,还有食盐、酱、醋和日用百货。除此以外,其他的生活物资都买不到。职工食堂的蔬菜、副食要到五十公里以外的集市上去买。凡有家小要在家吃饭的,必须自己种菜,自己砍柴,自己养鸡、鸭、鹅等,否则就难以生存。我们自我解嘲地说:这里是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亦工亦农做得最好的地方。

长期艰苦、单调的山区生活,使大部分职工都不安心,尤其是那些干部子女,随着时间的流逝,兵工厂的光荣感、神秘感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下放到农村、农场的同龄伙伴已开始向城市回流。他们也很快就厌恶这里的工作、环境,厌恶这里的一切。他们急不可待地想离开这里,找出各种理由,通过各种渠道调回到城里。开始是这个司令、那个政委的子女,然后是一般干部的子女。不到三年时间,凡是有点背景的都走了。有人冷嘲热讽地说:“这个江山都是他们的,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过去他们为了逃避上山下乡就选择了‘三线’厂,现在这个浪潮过去了,又回到城市里,他们有权运用优选法。”

剩下来的基本队伍仍是从老厂调来的职工及其子女,加上建厂初期在本地招收的农家子弟。只要工厂有生产任务,生产能照常进行,月月有工资发,这部分员工还是安心的。

但是情况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随着极“左”路线的清除、中国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的改善,国际形势有了明显的缓和。常规武器消耗少,库存量增大,如果继续保持常规武器的生产势头,必然会影响军队的装备质量和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这样一来大部分“三线”厂的生产任务逐步减少,以至于完全没有了,与此同时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但具体执行起来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三线”厂的不利条件尤甚。第一,由于“三线”厂大都是建在贫穷落后的山沟里,生活、交通、文化、教育等条件都较差,大部分职工都不安心,生产技术骨干已经或正在大量流失,而离开了人才的优势,其他的优势都是一句空话。.第二,“三线”厂大都在远离城市的山沟里,信息来源、信息反馈远远落后于城市。第三,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配件大都来自城市,运输线长,生产成本高。第四,军工企业吃现成饭吃惯了,生产订单来自国家,主要原材料由国家定点供给,对市场竞争,商品经济先天不足。

在此期间,厂里开发出两种民品:一是圆珠笔,除笔芯外都是自己制造的,因在质量和成本上竞争不过老牌的工厂-而望而却步;二是生产不锈钢裤带。这种裤带利用另一家生产餐具的边角余料制成,生产成本低。开始投放市场时还有点销路,尤其是赶时髦的年轻人,觉得新颖好奇,听渔民说,这种裤带银光闪耀,在海上有避邪的作用。但只行销了,一阵就卖不出去了,原因是这种金属带容易损坏裤头。一里生产的裤带大量积压在仓库里。

军品不生产了,民品又搞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除了少数技术、业务骨干外,大部分员工都无事可做,成了“七八二三”部队,即上午七点上班八点走人,下午两点上班三点走人。开荒种地,伐木做家具成了一股风气。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发不出工资。工厂人心浮动,人心思走。厂里开始还卡住部分技术骨干不放,但少数与厂领导关系好的,还是溜了。其他的,照样学样,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也要离开这里。其实接收单位也不好找,有的人虽然同意调动了,但因找不到接收单位而滞留在厂里。大家一方面担心自己,也担心子女的前途。由于子弟学校教育质量本来就差,这几年,厂生产形势不好,教育经费也少,有的课程根本就未开,好一点的教师也溜走了。教育质量不能与城市比,甚至还赶不上好一点的乡村学校。将来孩子们升学、就业都处于劣势。大家一想自己,二想家,三想孩子去干啥,常常夜不能寐。

我的顶头上司李科长是个工人出身的技术员,初中文化,一九六六年与我同一批从湖南老厂南下的。他参加工作早,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共产党员,一九七三年提升为车间副主任,但他身体不好,犯有胃病,不能正常上班。一九七五年厂机关成立职能科室,考虑到在科室工作比在车间管生产轻松些,于是任他为技术科长。他经常捂着肚子称病在家休息,实际上并未干什么工作,但他处世圆滑,与厂领导关系不错,要求调回内地去,一九一七六年厂同意了他的调动,一旦落实接收单位他就要离开了。我从一九七O年起就在厂生产指挥部从事技术工作,成立科室后自然而然是技术科的元老和骨干。李科长身体不好,自从被同意调动后,更没有心思抓工作了。

为了不影响工作,厂领导找我谈话,要我负责抓技术科的工作。但在李科长走之前不会正式任命。其理由是:如果李科长找不到接收单位走不了呢!我犹豫了好几天,想到自己刚入党,应听从组织的安排,不应计较自己的名分,于是就勉强点头同意了。开始接手时并没有什么不妥的感觉,一心一意埋头抓工作。但是李科长的接收单位并不好找,一年多还没有着落,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有时为了推动工作,势必影响某些人的个人利益,得罪了某些人或某个人,有时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别以为这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企业,想当官的却大有人在。于是个别人别有用心地给工作设置障碍和阻力,搞对立,闹摩擦,到厂领导那里说三道四,打小报告,总想把我从技术科挤出去。

同类推荐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热门推荐
  • 做偶像老爸老妈

    做偶像老爸老妈

    在孩子的眼里,凡是比他厉害的人,他都称为偶像,所以他们有很多偶像,家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偶像。《做偶像老爸》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心中,父亲会是他的第一偶像。父亲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偶像老爸要在很多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褐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褐色童话书

    《褐色童话书》是一本30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胆小鬼吉拉尔德受到了惩罚》《亚拉的故事》《王子和三劫难》《狮子和猫》……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麻辣Lady

    麻辣Lady

    曾经以为自己是百毒不侵的麻辣女子——陈辣椒,居然被骆钦玩了一场不告而别的悲情游戏。这个巨大变故让她一下子成了自己最鄙视的怨妇模样,而无法恢复“麻辣”的真面目。好在有“情场失意赌场得意”这样永恒不变的真理,辣椒姑娘的事业风调雨顺、蒸蒸日上,几年时间便在广告公司里混得了“大姐大” 的名号。随后又在姨妈不断安排的相亲过程中偶遇了年轻有为的罗成,本以为终于可以好好“风骚”一把,却不断造化弄人,麻辣女子也遭事业牵连,加上已经消失许久的老爸不知趣地前来添乱、骆钦神秘出现再度撩拨心弦,好戏一台接一台,陷阱一个连一个,生活一刹那乱成了一锅粥,且看麻辣女子如何接招,化险为夷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邪王溺宠妻:妖孽五小姐

    邪王溺宠妻:妖孽五小姐

    废材五小姐嫁给了嗜血钰王爷,大家都说,傻子对傻子,绝配!但是当事人五小姐不服了,“摔!说好的不近女色的傻子王爷呢?怎么会是头万年也喂不饱的狼!这让我怎么追杀敌人!”“这可冤枉本王了,是夫人太过秀色可餐”,司徒墨冉妖嘴角上扬妖孽一笑,“敌人有为夫处理,为夫如此辛苦夫人是不是要犒劳本王一下呀?”
  •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大球类的基本技术:足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
  • 逐鹿九天

    逐鹿九天

    一剑万物灭,二剑动天地,三剑灭生灵!四剑破苍芎,五剑动乾坤,六剑天地灭!七剑灭诸神!仗剑九天吾为王,脚踏诸神登巅峰。造物皆是宇宙神,鸿蒙中有原始界。“为了你,我愿独战天下。”
  • 彪悍娘子娇弱夫

    彪悍娘子娇弱夫

    夫妻交拜时,她袖中无意间飞出的菜刀差点砍死她的夫君洞房花烛时,她的夫君手拿血帕差点咳死在她的面前*初见他时,他白衣若仙,俊颜无双再见他时,他身着吉服用秤干挑起了她的盖头红烛下,他笑得宛若谪仙白皙的容颜渐渐变红,他低眉浅笑道:“咳咳,娘子,为夫为你宽衣解带可好?咳咳……”她为他的倾世容颜所折服,可是那一声好字还未出口只见她的夫君已经口吐鲜血,压在她身上若死人般毫无声息……*成亲那日,他丰神俊朗,骑着高头大马替他二哥迎她过门看见的不是身着凤冠霞帔的她而是腰别菜刀一脸视死如归的她银白月光下,他曾对她说:“总有一天,我会带你离开这里。”不想,有一天,这个诺言竟然实现了……*他是垚国的皇子权势滔天,却对她有着莫名其妙的恨他曾告诫她:“离他远一点,否则你会生不如死。”然而,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那个生不如死的人好像却是他自己……*她——远近驰名的鱼贩西施将如何用一把菜刀驾驭众美男---------------------------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小妾是这样炼成的》为何她一穿越就脱了她家夫君的裤子?《英雄难过囧女关》十五岁那年,她在哥哥的碗里下了药,让自己成为了哥哥的人《傻妾》一个傻女竟然也敢红杏出墙,还不知廉耻地怀了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