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外来移民人多具有开拓、冒险精神,他们为美国注入新的活力,并出现了不少闻名世界的发明家,如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就是移民到美国的苏格兰人,无线电发报机的制造者马可尼是意大利移民;发明大师爱迪生,电报之父萨缪尔·莫尔斯虽然不是移民,但也是移民后裔。就今天看来,美国之所以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那是因为它在核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外裔美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贡献分不开。
(二)移民的影响 (1)
在美国,移民的成就几乎体现在各个行业。2009年1月20日,当选第44任总统的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就充满感激地说:“在重温我们国家伟大的同时,我们会感激那些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的人们。”“一次又一次,这些男男女女,他们奋斗和牺牲;他们将双手磨破为了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在他们眼中,美国超过了我们每个人雄心的总和,超越了个人、财富和派系的差别。”
且以科研成就为例,美国科学领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艾伯特·米切尔松,他是出生于德国的物理学家。美国历史上的物理、化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四分之一科学家是移民,其中就有中国的杨振宁、李振道。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充满机遇的国度,移民们的到来或许为了逃避战争、大屠杀和种族歧视,或许也是为了美国优厚的条件与待遇,因为美国有着充足的科学基金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这有利的条件将有助于他们成就辉煌。探讨美利坚民族文化,也少不了中国移民的融入。
据史料记载,移居美国最早的亚洲移民是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1849年以后,又有大批的中国移民远涉重洋进入美国。在美国早期的“西进运动”中,美国西部需要修筑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这些从中国招募来的华工充当了廉价而坚韧的劳动力。他们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用血汗和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建成了美国的铁路大动脉——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这些华工的身影在种植园,在矿山,在垦荒地中,都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不幸的是,由于文化和种族的差异,这些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地位和社会尊重,而是饱受劫难,受到压制。他们的处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渐得以改善。1960年,联邦政府颁布新的移民法,中国移民数量迅速增加。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政府为引进高科技人才,修改了《 移民法 》,大批华人知识分子得以进入美国。
按美政府人口普查数据来看,1970年美国华侨华人总数为43万人,到2006年美籍华人达35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1?郾2%。倘若再算上非法移民,华人总数据称可以达到4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东西两岸的大城市。
新移民中的大部分人很快进入了美国主流社会,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以现今的华裔美国人为例,成功者便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杰出的知识分子,如杨振宁、李振道、丁肇中、李远哲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冯如、贝聿铭、陈省身、王安等知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更不用说其他在各自的行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精英,如:著名刑侦专家李昌钰先生等。
中国移民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勤奋努力,几代人辛勤如一,用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不断作出贡献。随着美国华侨人口不断增加,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尤其是不少人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其中不乏顶尖名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或美国政坛党政要人,当然还不算新生代的华人企业家。概言之,华人华侨早已跳出经营洗衣店、餐馆、杂货、制衣等传统行业,进入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大领域。
以台湾出生的杨致远先生为例。他创立的雅虎公司在1995年注册,1996年4月上市之初,每股只有13美元,公司营业额不足百万美元,而今雅虎公司因其业绩卓越而受到微软公司的觊觎,微软为此发动收购雅虎的攻势,如今价码已经开到470亿美元。然而雅虎仍然以明显低估公司价值为由,抵制收购。当然本书并非介绍富翁之间的争斗,只想说明华人企业家也能够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在《 福布斯 》富豪榜中,杨致远也赫然在册,是美国知名的“年轻富翁”之一。
1988年,华裔孙大卫和杜纪川在南加州芳泉谷创立了金斯顿公司,主攻记忆晶片的生产。1998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便已经高达15亿美元,该公司给员工发出的红利达数千万美元,成为一大社会新闻。
目前的美国,华人凭借其人口、资金以及祖国经济实力逐步提升等优势,不断扩大着在美国的影响力。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影响力,来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因为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挺立潮头的知名美籍华人很多,权以2005年颁发“艾丽岛移民成就勋章”为例。在96位美国获奖的移民精英中,就有五位华裔美国人获得该项奖励,名探李昌钰博士、纽约华裔共和党人士谢美琳、珠宝商人魏文华,还有赵锡成和赵小兰父女。父女同时获奖,还开创了艾丽思岛移民成就奖的先例。
1)华人参政
现在的华裔美国人最需要的,是尽快地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历史上看,华裔美国人长期受排斥、受压迫。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华裔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原因:一、自身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比较低,不关心自身权益。好些华裔并不清楚少数民族在美国社会争取民权的历史事迹;二、被美国社会边缘化。华裔仍旧被定位于少数民族,而美国的少数民族意味着可以被忽视;三、政治上的冷漠。这种情绪时常引起美国社会的置疑,甚至怀疑他们的爱国情操。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力空前提高,中美关系大势良好,华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随之得到改善。华裔人口增多,入美国籍者大增,加之近些年来华裔参政卓有成就,华裔的政治热情被激发起来。现今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经济衰退、物价高涨,华裔和其他族裔一样,渴望有所改变。所以,他们参政热情极高,明显认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
自1970年以来,参政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华裔精英出面张罗,华裔团队大力支持。他们在总统、州级等重要官职的竞选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他们提出的政治主张得到参选人的呼应,并见诸于行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华裔的话语权,华人们成立了许多代表华裔利益的政治性组织:全美华人协会;亚太裔权益促进协会;鼓励华人参政委员会;中美协会;百人会。这些组织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忽视。
每次选举,华裔出钱出力,为两党候选人助选,因为他们需要改善生存环境。虽然他们捐助的竞选经费远远超出人数的比例,但是华裔至今未能在美国政治体系中享有充分的参与机会。华裔已经在科学研究上卓有成就(仅诺贝尔奖得主就有四人),但在国家科学委员会中,至今未见有华人委员。在其他行政机构中,经常能够见到其他族裔的代表,但唯有华裔例外。显然,华裔已经认识到现行的政治资源分配存在不公,要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唯有运用已有的权利。在大选期间,公开要求候选人承诺以公平的态度回报华裔的贡献,否则暂不提供助选捐款,甚至还得不到他们手中庄重的一票。
在此,我们不妨以1988年和2000年期间的总统大选为例。华裔因手中有庄重的一票,正式提出《 华裔公民关于1988年大选政治宣言 》:一、根据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中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要求华裔享有同其他族裔一样的平等权利;二、热情讴歌华裔对美国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三、揭露美国社会对华裔的种族歧视;四、要求华裔担任公职;五、号召全体华裔团结起来,珍惜政治权利,积极参加选举活动。
华裔要求在美国政坛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说:我将竭力委派具有足够资历的华裔和亚裔担任行政部门的决策要职,并提名这些人选任联邦司法要职。结果是鼓舞人的。在里根任职期间,获得联邦公职任命的华裔不到10名。老布什执政期间,就有两百多名亚裔公职人员,其中华裔占60%左右。克林顿在他第一次执政期间,任命了197位亚裔人士出任联邦政府公职,其中半数是华裔。小布什任内更有赵小兰出任部长高职。
由此可见,随着近年大量华人移居美国,华人社区逐渐壮大,政客们不可能再忽略华裔的票仓。2000年进行的全美人口普查中,华裔成为美国人数最多的亚裔,以纽约市为例,总人口约800万,华裔占11%,是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之一。面对此趋势,政客主动到华裔小区拉票,2008年,希拉里便三次走访华裔社区。再如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克里甚至邀请美籍华人金赢开办总统竞选中文网站,开创了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先河。
(二)移民的影响 (2)
美国大选在2008年进入一个高潮,又是一轮驴象之争。300万华裔选民的票仓有着相应的影响力,各个候选人焉能忽略?当然,在民主党初选阶段,希拉里比奥巴马更关注华裔。2008年鼠年,希拉里在春节的时候亲自向华人拜年。她表示,“新春让美国和全球拥有华裔传统的人士团聚,庆祝希望、民主、自由和新的开始”。希拉里还对华人所关心的移民、教育、医疗卫生、老残等民生经济方面的诉求也有清晰的政策举措。华裔更希望在希拉里上台之后,有华人能够进入美国内阁,使华人在美国的政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由于希拉里的竞选顾问们也制订了亲近华人作战策略,所以,希拉里赢得大多华裔城市的选票,尽管她最终没能战胜奥巴马。
当然,奥巴马虽然将准星对准美国本土的年轻一代,但并不意味着奥巴马不希望获得美国华裔的支持。奥巴马在希拉里影响下也对华人社区表现出了足够关注,他在鼠年也曾到华裔社区和通过媒体向华裔拜年。他在拜年时表示“我生长在夏威夷独特的亚太文化氛围中,并且在亚洲度过性格形成关键期的几年,这些经历使我了解和欣赏亚洲文化和人民。我很自豪地说,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以庆贺农历新年深感荣幸!”
从希拉里和奥巴马争取华裔选票的动作来看,华裔的重要性已见一斑。或许华裔支持希拉里因无果而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华裔就此会在美国失势。一是因为华裔人数已经高达300万;二是因为华裔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立场不一致。他们就像犹太裔一样,政治上有着不同态度,也就支持着不同的政党。
正因为如此,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不再忽略华裔。华裔中还有不少人拥护麦凯恩。因为参加或拥护共和党的华裔就很多,他们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和政绩颇有争议,但对布什的对华政策却争议不多。
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各族裔更加了解华裔,表现出对他们参政的信任和欢迎程度,加之近些年来华裔参政小有成就,政治热情受到鼓舞,所以华人参加大选的热情空前高涨!
2008年美国大选中,华人虽然仅占美国人口的1%,但能够受到两党的精英人物所关注,显示出华裔整体政治实力提升了许多。华人参与政治,就是要彰显在美话语权,至于是谁能胜出,2008年谁能入主白宫,都是次要的了。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于2008年12月15日宣布了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部长。
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教授,出生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太仓。他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自2004年8月起,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是第一位担任这个要职的亚裔美国人。
朱棣文一直致力于环保工作。在美国能源部这个下属国家实验室中,他首推生物燃料和太阳能研究等一系列“绿色工程”,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力代言人。
据悉,能源和环保将成为奥巴马任期第一年的国内政策重点,他将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大幅增加投入来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广可再生能源。鉴于能源议题可能会引起“激烈竞争”,朱棣文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成就而被隆重推出。
当然,选中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教授主要是因其卓越的成就和出色的才华。然而在华人社区中,这项任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解读:一、华裔族群有人进入内阁,这表明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他给华人的未来树立了一个标杆;二、表明和解与和谐。朱棣文执掌美国能源部,或多或少地解除了部分华人因“李文和案”产生的疑虑和不安。要知道,当年指控李文和博士的部门,正是能源部;三、提升了华人参政的积极性。随着华裔人员在政坛上的突出表现,将来会有更多的华人走向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