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00000015

第15章 爱国重民 崇智尚贤 (3)

本文议论精辟,文笔动人,深受后世赞誉。正如鲍彪所说:“臣役之对,天下之格言;市马之喻,万世之美谈。”

话题

1. 郭魄纳贤论主旨是什么?

2. 郭隗是怎样自荐而不自傲的?

3.你怎样看待郭隗的这种自荐方式?

相关资料索引

“士为知己者死”说

在封建社会里,“士为知己者死”是士人心目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准则。相知相识的真挚情谊古已有之,《楚辞?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传达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意。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知音佳话,更让人思慕上古淳朴至诚的“知己”之交。这些都强调相互了解,心意相通的友情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士阶层的兴起,尤其是士在政治舞台上的频繁活动,“知己”便成为他们进身的独特方式,《晏子春秋?杂上》中越石父说:“臣闻之,‘士者拙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及至纵横家言的《战国策》,明确提出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口号,并且,作者对这种行为还大加颂扬,如《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章末论断辞曰:“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其歆羡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如果细探《战国策》中所宣扬的“士为知己者死”,就会发现其较少强调相互了解、志趣相投的情谊关系而有重视钱财之交、高扬自我价值的倾向,这是战国之士重利思想和进取精神的一种折射。“知己”本指彼此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了解和信任。然而,《战国策》中所谓的“知己”,却重视钱财之交,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当时的士人,把功名利禄的施与当作“知己”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之士以名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并非刻意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因而,其对统治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降至西汉司马迁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继承了战国之士高扬自我价值的一面,却把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寄托在君主身上,只有君王赏识自己,才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这种“士为知己者死”,增强了士人对统治者的人身依附性,而悲剧色彩也更浓。

司马迁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强调统治者的“知”,宣扬了“伯乐”的重要性。如《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聂政篇,多次提到“严仲子知吾弟”,“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类,可奈何”,“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严仲子就是司马迁心目中的“伯乐”,没有这个伯乐,便不会有聂政扬名的机会。司马迁把士人的命运寄托在君主身上,有人“知”,便能鹏程万里,否则,只能如他一样默默地“发愤著书”。更恰当地说,“士为知己者死”实为“士为知遇者死”,“知遇”就是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

(陈劲《“士为知己者死”说》,《渝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更多链接:

熊宪光《<战国策>中的人才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

孟子 参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2],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3]。诸侯危社稷,则变置[4]。牺牲既成[5],粢盛既洁[6],祭祀以时[7],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8]。”

[1] 社:土神。稷(ji):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谷神的坛。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土和谷是农事上最紧要的,所以帝王都要祭祀社稷,祈祷丰年。后来便用“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代表。这几句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于百姓,君主为轻。

[2] 丘:众。丘民:众百姓。一说“丘民”即指“田野之民”。这句说:因此,获得众百姓的拥护才能做天子。

[3] 这两句说:得到天子的信任才能做诸侯,得到诸侯的信任才能做大夫。

[4] 变置:改立。

[5] 牺牲:祭祀所用的牛、羊、猪。既成:已经肥壮。成:盛,引申为肥硕。

[6] 粢(zi):供祭祀用的谷物。盛(cheng):祭器中所盛的谷物。粢盛:即指祭品。洁:洁净。

[7] 祭祀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举行祭祀,不失其时。

[8] 旱干:即干旱,指旱灾。水溢:洪水泛滥,指涝灾。这两句说:然而仍发生旱灾、涝灾,那就得改立土神谷神。

解读

选自《孟子?尽心下》,标题依普通选本。本章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是在春秋以来“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思想认识基础上,同时吸取了现实政治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新见解。它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无疑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代的一些进步思想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孟子所谓“民为贵”,主要强调的是“民”在君主治国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把“民”的地位看得比“君”还高。孟子反对通过暴力破坏旧的秩序,企图缓和当时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因此,他的主张实质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

话题

1.孟子为什么重民?

2.孟子民为贵思想的依据是什么?

3.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这一番言论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态度?

相关资料索引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

孟轲生活的战国中期,礼崩乐坏,天下已被异姓诸侯肢解为国。但他期求天下一统,主张法先王,推崇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崇奉西周的这种修正了的天命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出了“民贵君轻”说。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简要地说,人民、社稷、君主三者中,人民是最重要的,社稷是次要的,君主是最轻的。得到广大平民信任支持才能做天子。如果诸侯危害了社稷,保不住社稷,那就要废掉他另立别人。如果祭神用的牺牲完备、稻粱干净,祭祀也按节按时,可是仍有水旱灾难,那就要废掉原来的社稷另行建立新的。这就是孟轲的“民贵君轻”说。这一论说,提出了人民、国家与君主的关系问题,明确地排列了三者的重要次序。可是对这一论说作进一步完整的考察,不难发现,它是以西周宗法制的封邦建国为蓝图的,以修正了的天命论为理论前提的。

周代,在武王克商后,经周公东征,逐步完成了“封建亲戚”的封邦建国。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宗法原则,大批土地分封同姓子弟到全国各地为侯,并向下逐级分封卿大夫、士等,形成了政权与族权合一,政统与宗统相通的政治系统。孟轲关于“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的说法,即是对西周政治系统的一个描述。

从孟轲否定“尧以天下与舜”的说法中可以看出,“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是以修正了的天命论为前提的。他认为,尧禅舜,舜受禅,这不是尧、舜的个人意志,“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是天的意志。舜受禅而有天下,是“天与之”,非人力所能为也。按照修正了的天命论,天有双重意志,既有人格意志,主要的还有道德意志。天“惟德是辅”,所以受禅者还必须是个贤德之人。怎样认定受禅者贤德贤能呢?要有天子推荐,这是天与天下的一个必要条件。

天子经过长期考察知道受禅者贤德贤能,推荐给天,让受禅者“主祭”、“主事”,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而百姓安之。这也就是“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天受与民受,天的意志与民的意志一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是,贤德之人天受民受而继天下。这里,孟轲的看法与西周的嫡长子继位的宗法制略有不同,认为“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有德而有天下,无德失德则遭天废。桀、纣无道失德,或被放逐,或遭诛伐,“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因之失乎丘民而天废之,是谓“易位”。诸侯的命运是和天子受天命休戚相关的,当天子失丘民而天废之,受天子分封的诸侯也随即“变置”;当天子得丘民,对诸侯的“变置”由天子掌握。前者是天命的直接表现,后者较间接些。

(节选自周耀敦《“民贵君轻”说和“民水君舟”说异同浅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更多链接:

1.徐进《“民贵君轻”论辨析——兼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齐鲁学刊》1994年第2期

2.龙光沛《孟子“民贵君轻”说及其历史价值》,《贵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晏子春秋》

也称《晏子》,是记叙春秋末期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和事迹的一部著作。旧题晏婴撰,实为后人收集先秦史书的零星记载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加以整理修润,编纂而成。作者尚难确考.一般认为,应是世居齐国或者旅居齐国的士阶层中人,于战国后期编写成书。至迟在西汉初,此书已广为流传了。

今本《晏子春秋》共8篇,215章,所记主要人物晏婴(?-前50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县)人.于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其父晏弱(晏桓子)死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公三世。他身相齐国,节俭力行,名显诸侯,为当时著名政治家。《晏子春秋》中的晏婴,虽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却更富于感人的力量。他是作者调和理想的油彩,精心描画的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智慧型人物形象。像这样集中描写一人的长篇巨制,在先秦著作中堪称独步。《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传记之祖”,不无道理。《晏子春秋》的写作艺术也很出色。作者善于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以简洁生动的文笔叙事写人,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所写“谏议”,力避干巴巴的说教。无论是理直气壮的侃侃不谈,还是幽默讽刺的微首隽语,都能做到深入浅出,娓娓动人。此外.故事简洁完整,语言清新流畅.也是其突出的特点。

晏子贫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1],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3]。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4],张袂成阴[5],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6]?”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7],其贤者使使贤王[8],不肖者使使不肖王[9]。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10]!”

[1] 以:因为。短:指身材矮小。

[2] 延:引进,迎接。这句说:楚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道小门来迎接晏子进人。

[3] 傧者:导引宾客者,即负责接待的官员。道:通“导”,导引。更道从大门人:改领他从大门进人。

[4] 临淄(zi):也作“临菑”、“临街 ”,因城临菑水而得名,为齐之国都,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间(闾)幻:里巷。三百:极言其多,并非实指。

[5] 张:展开。袂(mei):衣袖。成阴:指遮没阳光。

[6] 比:并列,挨着。踵(zhong):脚后跟。比肩接踵:肩并着肩,脚跟着脚。为:通“谓”。何谓无人:怎么说没有人呢?

[7] 主:主持,掌管。各有所主:指各有其出使的对象。这句说:我们齐国派遣使臣,各自有主管的对象。

[8] 前一个“使”作“派遣”讲,后一个“使”作“出使”讲。

[9] 不肖(xiao):不贤,品行不好。

[10] 直:特,特地。

解读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标题依普通选本。这是一个幽默风趣、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君臣不顾外交礼仪,竟一再针对晏子身材矮小这一身体特征无理挑衅。先是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意欲羞辱他;后楚王又故意当面发问“齐无人耶”,既取笑晏子又藐视齐国。晏子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在谈笑风生中给对方以有力回击,使挑衅者自取其辱。所记不过三言两语,一番应对,便使晏子遇事沉着、反应敏捷、机智过人、能言善辩的勃勃英姿跃然于纸上。

话题

1. 晏子是怎样与楚人交锋的?

2. 晏子的语言是否符合一名使者的身份?为什么?

3.由本文可推断春秋时期的外交并不平等.能说说理由吗?

相关资料索引

晏子言辩艺术二题

其一,正话反说,曲意讽谏。齐景公清醒时则能言治论道,而糊涂时却滥刑无辜,尤其是视玩物如命,谁要是在这方面触犯了他的利益,必定严刑不怠。面对景公这种害民危国的行为,作为辅佐的晏子来说,无疑增强了说服的难度。逆意而行的正面谏言是肯定无济于事的,于是晏子便改变为正话反说,旁敲侧击,以无理的指责,让人反省自悟。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他不论是非曲直便“令人操刀解养马者”。爱马之难得,罪责损害君主利益的养马者,在景公看来是属于自己的权力而无可非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正面来劝止暴行,只会火上加油,于是晏子来了个助纣为虐,投井下石,站在景公一边,以三条罪状指责养马者。

同类推荐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白棉花

    白棉花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从一个八岁乡村男孩克俭的视角。描绘出抗日战争这幅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片段。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位叫“夹克”的美军飞行员,一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少年,一群淳朴善良的乡邻。寻找、呵护、相识、相知、别离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援救和保护。一段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催人落泪的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历史的悲歌
  •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提高自身素质、打造完美个性、微笑的永恒魅力、好个性助你成功、富有内涵的秘诀等共8部分内容。
  • 千年恋:相爱不容易

    千年恋:相爱不容易

    一段不被看重的爱恋,神仙与凡人的相恋得到的是分分合合,且看今生他们是否能够冲破那道束缚,相爱的两人能否再续前世未了的情缘。重生后她沉睡千年,再次醒来物是人非,依旧淡漠无欲。他再度重生,依旧狠戾对人无情,如王一般存在。她:“夜哥哥,你何时才能想起我?”他:“。。。。。。”她转身离去,他抓住她的手。他:“你是我孩子的妈你想走哪去?”宝宝篇宝宝:“你就是我老子?”冥夜:“没错,不信问你妈。”宝宝对着冥夜审视一番:“看着还不错,那我就将就一下吧。”冥夜满脸黑线。。。。。。
  • 冷面将军俏千金:暮雨倾尘

    冷面将军俏千金:暮雨倾尘

    (完结)大漠中的灵动少女与冷面腹黑的将军,离家出走的千金小姐与骄纵跋扈的小王爷,谱写了一曲曲旷世绝恋。千山万水的距离,匆匆而逝的光阴,终究抵不过记忆深处的那一缕牵挂。爱恨交织,何去何从……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处处皆是风起云涌、扑朔迷离。
  • 淘气宝宝

    淘气宝宝

    温文尔雅如他:这次,我一定不会放开你!淡泊冷酷如他:你将是我唯一的新娘!聪明心细如他: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我都会守护着你!高傲霸气如他:你会是我的!顽皮固执如他:我是不会放弃你的!——————————————————————————————————这是淘气宝宝的QQ群:淘气宝宝16482441(已满)苍冥阁43961151(未满)大家如果喜欢这个作品,可以加进来讨论讨论!谢谢!90度鞠躬!.......----------------------------------------------------------------------------------------------水馨的其他作品:《魂断红尘》(连载中)
  •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孤女宅斗手札

    孤女宅斗手札

    被大房算计产业,被三房算计嫁妆,被王爷看上,被太后嫌弃:这是青蕴出嫁前。被小妾使绊子,被宫里人来回折腾,被丈夫宠上了天:这是青蕴出嫁后。孤女——王妃——国夫人,这是青蕴的一生。
  • 重生豪门大小姐

    重生豪门大小姐

    “上官菲菲,给我滚出来!”响亮又傲慢的冷喝声仿如一声惊雷,在宴会上近百人的上空中轰炸!人影随声而至,门口出现一男一女。高大挺拔的身姿,旁边携带一名性感的女伴,两人亲昵的手挽手臂,踏着优雅的步伐走来!偌大的场面鸦雀无声,惊讶的众人怔怔地望着来人。一张颠倒众生的脸庞满是傲持之气,直挺的鼻梁,唇角噙着上抹邪魅的笑意,看似是玩世不恭的态度,眼中闪耀着暗黑的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