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1533-1592 法国思想家,散文家。生于波尔多的一个新贵族之家。当过15年文官,后辞职回家,著书立说。留下《随笔集》3卷,107篇。随笔内容包罗万象,行文旁征博引,风格平易,富于情趣,是作者性情的自然流露,被称为“蒙田式散文”,对法国、英国散文随笔的发展,影响颇大。
热爱生命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黄建华 译
解读
本文篇幅短小,寥寥数百字,文中也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霸气和张狂,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作者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独特理解、深刻感悟和“自得其乐”的处理方式。一开头,他告诉读者:“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他举“度日”为例,谈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己的思想态度迥异:天色不佳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时,却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作者的“度日”,既有“消磨”,也有“赏玩”。由此,他为自己,也为读者归纳出一句饱含哲理的人生座右铭:“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接着,作者便谈众多“哲人”以为生命无足轻重,犹如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一般将它打发、消磨,而自己的生命观与之恰好相反:“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他还援引古罗马哲学家基内加的一句名言,将那些不珍视人生,不热爱生命,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者,称作“糊涂人”。至此,本篇“热爱生命”的题旨已凸现无疑。
然而,接下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刚刚向读者表白,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现在却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是否自相矛盾呢?其实不然。作者紧接着就坦率直言:“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读到这里,令人豁然开朗,有生就必然会死,生死相依相随,“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只有对生命大彻大悟、将生死看得如此坦然的智者,才能真正做到“热爱生命”。蒙田,正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并“享受生活”的智者,他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平实话语,谱写了一曲“丰盈饱满”的生命的赞美诗。
话题
以《如何热爱生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书札记。
相关资料索引
1.《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
2.《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安徽文艺出版社。
3.《世界经典散文金榜(上、下)》,贺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4. http://www.cjlap.com
戴尔·卡耐基
1888-1955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河一个贫穷的农家,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其代表作 《人性的弱点》被誉为“人类文化大上的一个里程碑”。
为消失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这儿有一个哈里?埃默生博士讲述的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个有关森林之王胜败兴衰的故事。
在科罗拉多河畔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株死去的大树,据生物学家估计,这株大树屹立在那儿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当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时它已存在。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曾先后遭受过14次雷电的袭击;四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的雪崩和风暴它都傲然挺过了。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不曾畏怯过一切强暴,可是在一群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下,它却倒下了!这些昆虫穿透它的树皮,蛀空它的树心,用它们微弱的,然而不间断的进攻最终彻底瓦解了它的战斗力。一株参天的巨树,一株几百年来雷电劈不死,飓风刮不倒,任何东西摧毁不了的巨树,终于被一群小得可怜的、我们用手指头轻轻一压就会成烂泥的虫子征服了。
我们难道不也跟这株饱经风霜的森林之王一样吗?我们不也能经受住生活中各种风暴、雪崩、雷电的袭击,而却让忧郁“昆虫”渐啖我们的身心和情绪,而最终失却我们强壮的体魄吗?这些忧郁“昆虫”也都是用手指轻轻一压就会成为烂泥的区区小物啊。
即使像鲁迪埃德?基普林(英国作家)这样的非凡人物,有时也会忘记上述名言。因为他曾经向他的舅子起诉,造成了美国佛蒙特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不和案。曾有人专门对这个耸人听闻的案子著书立说,书名就叫《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争》。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基普林跟佛蒙特州的一个名叫罗琳?巴勒斯蒂的姑娘结了婚,婚后,基普林便在该州的布拉特利博罗市修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然后搬到那儿住下来度过他的垂暮之年。他的舅子比特?巴勒斯蒂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他俩工作休息都常在一块儿。
后来基普林买下了巴勒斯蒂一块地皮,并互相说定:巴勒斯蒂有权收割这块地上的青草,可是有一天巴勒斯蒂看见基普林正把这块草地改建成花园,这可把他气炸了,当即出言不逊,骂将起来,基普林也不示弱。于是佛蒙特这块草地之争便结下了两个朋友之间的冤仇。
几天之后,基普林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路上碰见了他的舅子巴勒斯蒂。后者坐在一辆双套马车上挡住了去路。硬要基普林下自行车让他过去。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基普林丧失了理智,发誓要到法院去告他舅子。一场耸人听闻的案子就这样发生了。新闻记者们从各大城市向布拉特利博罗蜂拥而至。消息传遍了全世界。基普林从这次官司中得到了什么呢?一无所获,相反,他还不得不按照法庭宣判,他跟他的妻子一起永远离开他在美国的这幢住宅!就因为这么一点区区小事,就因为园子里的一些青草,带来了这许多怨恨和痛苦,这又何必呢?“要是你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不管他人如何有负于你就好了!”写书的作者这么写道。
两千多年前的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曾说过:“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这一警言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人们。
张树满 译
解读
本文兼具“理”“趣”二字。
议论文主要是讲道理,摆事实要为讲道理服务。一般地说,叙事宜概括简要。本文是生活漫议类文字,是名家谈思想修养的特殊类型议论文,同时以叙事见长。作者学识广博,选择“森林之王”被昆虫蛀空和郎舅撕破脸皮打官司两个故事,叙述得娓娓动听。但是,这两个故事又都包含着足以使人深思的道理。作者叙述过程中,又特别注重围绕所说之道理展开。如叙述“森林之王”故事,以数据说明其原来的强悍。“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不曾畏怯过一切强暴,可是在一群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下,它却倒下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生动感人而又发人深思。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启发读者:“我们难道不也跟这株饱经风箱的森林之王一样吗?我们不也能经受住生活中各种风暴、雪崩、雷电的袭击,而却让忧郁‘昆虫’渐啖我们的身心和情绪,而最终失却我们强壮的体魄吗?”
名家之笔,笔端生辉,赋予故事以深刻的生活哲理。戴尔?卡耐基这篇短论劝告世人不可太多地纠缠于小事,要学会宽容别人。我国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则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些名论都有相通之处,宜深长思之。
话题
1.“即使像鲁迪埃德·基普林这样非凡的人物,有时也会忘记上述名言”指何名言?
2.编写段落提纲。
3.默写本文首尾名言。
相关资料索引
1.戴尔?卡耐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一生中写了《语言的突破》、《人生的光辉》、《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等七部书。这些著作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实践的结晶,也是卡耐基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至今全球畅销不衰。这些书籍和卡耐墓的成人教育相辅相成,改变传统的成人教育方式,影响了千百万人的生活,也使卡耐基本人享誉世界——由一个贫民之子,成为20世纪的名人和富翁。http://www.huaxia.com/200373/00026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