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800000021

第21章 禅对事业的启迪5

就这样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年轻的和尚突然有一天觉得有些不公,就去找方丈理论。老和尚听完后笑而不答,只是低头吟了一声佛号。第二天,当这个和尚背着一袋米从后山市镇赶回来时,却发现方丈正在寺院门口等待。老和尚笑着示意他放下米袋休息,然后自己也找了块平地盘腿而坐……

时间过去了大半天,直等到日落西山时,他们才看见两个小和尚抬着一小袋食盐说说笑笑地朝寺院走来。方丈起身很不客气地问他们,我一大早就让你们去买盐,路途不远又很平坦,但你们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一个小和尚低着头胆怯地回答,我们一路上谈笑看风景,走累了还要休息休息,所以回来晚了。方丈转身又问年轻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遥远,道路又崎岖不平,背着这么重的米袋还要翻越两座山峰,为什么回来比他们早呢?

年轻和尚回答道,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走路时就要格外小心,这样反而会走得又稳又快。十几年来我每天想的都是早去早归,这已养成习惯。在路途中我的心里只有目标,所以反而忽视了道路的坎坷和崎岖……

方丈听完后笑着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年轻和尚顿时大悟,此后,他变得更加刻苦、勤奋和精进。

不久,寺里进行一次严格、全面的考核,内容包括体力、毅力、诵经、悟性等。这位年轻的和尚没有辜负老方丈对他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在众僧中脱颖而出。他就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法相宗的创始人——玄奘法师。

他年轻时在坎坷道路上的艰苦磨炼,成就了他西行取经的伟大壮举;他“心中只有目标”的坚定信念,使他能够历经千难万险而取回真经!

有的人生命虽然短暂,活得却很精彩;有的人虽然活到百岁,却稀里糊涂、空活百年;有的人总是因害怕死亡而嫌时间过得太快,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浪费时间;有的人却忙碌得来不及考虑这些无谓的问题,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时间都被充分利用了,根本“来不及老”。这种“来不及老”的人,虽然无法达到参透生死的境界,他们离这种境界却并不遥远。

佛光禅师门下的大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三十年后归来,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在外参学的种种经历。

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三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我很好,每天在法海里泛游,讲学、说法、著作、写经,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我每天忙得很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师父,您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听到佛光禅师的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

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回到禅堂,不是拟定信徒的教材,便是批阅学僧的心得报告,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忙过来抢着问佛光禅师:“师父,分别这三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碌,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回响着。

事实上,佛光禅师并非没有老。毕竟三十年的时间对于谁来说都不算短,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觉得自己老呢?

这主要在于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正是他将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得很充实,让原本一天中的无数个断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才“来不及老”。

我们祈求上天能让我们回到从前,但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奢望而已。所以无论我们现在是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娃娃,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抑或是白发斑斑的老人,都要珍惜我们剩余的人生。奔着我们拟定的人生目标实实在在地做点努力,便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遗憾与悔恨了。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的确,我们只有将这句话领悟于心,度过人生,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能无怨无悔、坦然面对。

人们往往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明白活着的价值。不要将自己的生命浪费在那些没有丝毫意义的事情上,要抓住每分每秒可以利用的时间充实自己。只有目标清晰,其过程才会充实,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才会度过各种艰险苦难,最终修成正果。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还是孩童时,曾经有过许多梦想,但当我们还未想如何去实现这些梦想时,死亡已经悄然而至。我们只能感叹、埋怨没有看清什么是人生。

7、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有一句话叫做“无商不奸”,虽然说法有些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古至今,商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多商人都采用各种诡诈的手段投机取巧、哄抬物价、小秤入大秤出等,甚至用违背道德的手段。而范蠡不仅做到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更有一股侠商的气概。范蠡认为:商人能够牟利的根本是百姓,对待百姓要存感激之心,予以其回报,这样百姓才更愿意与你打交道。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小就酷爱读书,十几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力。

范蠡年轻时,在周围人看来是思想疯癫的人,因为范蠡常和大众的观点不同,有时语出惊人,使人目瞪口呆,因此,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其实,他有时是不屑与某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更为深刻与透彻,别人没法理解。无论从商还是从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也是成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范蠡与文种都是楚国人,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因此,在楚国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范蠡和文种投奔越国为官。

范蠡携妻儿与弟子、门客悄悄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范蠡自此隐姓埋名,开始他另一段辉煌的人生旅程。范蠡在齐国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范蠡与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范蠡一反商家精苛细算、盘剥敛财的做法,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亲和,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做工。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但他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使总成本降低很多。这种先进的思想理念,现在很多商家都无法领悟,在两千多年前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一次,范蠡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的借据出门讨债,走水路乘船时不慎包裹掉到江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没了,恰好事发地点离范蠡家只有几十里的路程,于是其投奔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范蠡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送其很多衣物与礼品,由此,范蠡的仁信之名广播天下。

初到越国时,范蠡和文种并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势力相对弱小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国乱显忠臣,很多越国大臣在越国战败后另投他处或叛离投吴,而范蠡与文种对越王不离不弃,范蠡更自愿随越王勾践赴吴国为奴,因此,二人得到勾践的重用。

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皆不为所动。为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夫妻一起耕作劳动、粗食、卧薪,并且不忘和勾践的君臣之别,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不离不弃,这让吴王即赞许又羡慕。一次吴王在范蠡经过的路上扔了一块黄金,范蠡经过时丝毫没有犹豫就跨过黄金,径直离去,从此吴王才打消了劝范蠡降吴的念头。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对自己人格的承诺。在现代社会中,像范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行为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又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就大事呢?我们今天的企业中,不乏因为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企业发展的领导者。

无怪乎范蠡感叹道:“居家则拥有千金之产,居官则达到卿相之位,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老百姓来说,这已是到了极点了。长久地处在尊贵的位置上,只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啊!”他向齐王归还了宰相印,把家财尽散给朋友和乡邻,再次隐名匿姓,悄悄从齐国转到陶地,自号陶朱公。他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转运货物,经营贸易。过不多久,又家产富到“巨万”。后留下穷尽毕生心血撰就的《兵法两篇》和《致富奇书》两部奇书,被世人尊称为“经商鼻祖”。

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是往往冲过艰难险阻,却倒在了胜利与荣誉面前。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的规模后,领导者的头脑是否冷静,目光是否敏锐、客观,变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荣耀与利益面前是否能说服自己,晓厉害,知进退,有所为之后冷静分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往往是成就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

同类推荐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阿Q狗打工记

    阿Q狗打工记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想获得一份好工作,除了主动争取机会外,更要具有基本能力,使命感,谦卑的心态,比别人更认真努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付出。
  • 言行法则

    言行法则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领导,就是领而导之。领导者在管理中的角色就是“用人”和“管事”。而大多数管理者共同的感受是核管理者能力的重中之重。因为人是活动的,复杂的,有七情六欲的和价值取向的..本书作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也就是本书作为管理者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所在。
  • 财富背后的传奇

    财富背后的传奇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向往财富,但是人人都清楚要获得财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拥有大量财富的商界精英,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如何赚到第一桶金?他们如何妙算计赢得优势?他们如何忍辱负重走出事业的低谷……
热门推荐
  • 残情王爷的嫡妃

    残情王爷的嫡妃

    月半悬空,白雪皑皑。浩瀚王府,洛神苑。洛王妃小产出血过多而死,浩瀚王爷自白天进宫到现在还未曾归来,正王妃逝,大夫人西美主持大局。西美为了表示自己的姐妹情深一直守在这里不肯离去,把眼泪都哭干了,整个浩瀚王朝的谁人不知,她们姐妹向来情深,不然洛王妃也不会应允自己的庶妹妹进府为妾了。西洛就是在哭声中被惊醒的,哭声一撞入她的耳中她就在寻思,不知道今天又死了哪……
  •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本书从人生、态度、工作、心灵等方面入手,探究淡定的奥秘,寻找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淡定的方法。
  • 女商王妃,狠嚣张

    女商王妃,狠嚣张

    还有,五百万给他了,为何不给她休书和卖身契?顾:听说。他想毁约?还是说,新婚夫妻明算账。为得到自由,夏玲玲咬牙签下契约:五百万买回休书和卖身契。这不是小数目,但也不是难事。且看她如何发家致富,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难道,过奖了夏:哪里哪里,这也是他的报复方式?,你截了本王的生意?夏:承让承让,让王爷破财了。***若干月后。这顾长欢是什么心思,为何三番五次的断她财路?顾:听说,你空手套了万两白银?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是从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素质出发,结合微软招聘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观念和经验,在比较中美文化观念和精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书,对中国众多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境界:远离浮躁,淡然处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在跌倒时看到风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使目标模糊也能在转角处继续前行;释怀过去,豁达大度,即使红尘纷扰也能在浮沉中延伸幸福。
  • 在修仙世界开店

    在修仙世界开店

    一步错踏,已是沧海换桑田……喂,等等,谁错踏了!人家不过是跨进家门而已,怎么就被扔到这种奇怪的地方来了!有人追杀!有人在飞!还有哥斯拉!天,好可怕!好在咱有随身空间,里面有田有地有房。就算在这异世界里,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滋润乐翻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狂凤:神兽召唤师

    至尊狂凤:神兽召唤师

    就那点小把戏,她又不是瞎子废物?脓包?一家子瞎了眼,所以就要为解救四大神兽而穿越,想灭她,那就先灭了你。只是那个男人到底是谁,似乎还嫩着点,为什么每次遇到危险他就出现,是巧合?还是另有目的?待真相被扒开,不就是洞悉神兽的秘密吗?想要算计她,妖孽男子搂着她,得到神兽衣钵却被神兽追杀,宠溺浅吻,“我为你所做的一切,就因为她是阴年阴月阴日出生,你可还满意?”
  •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成丞相府的三小姐,本想混喝等死,偏又嗜酒如命,闲来无事给妓院姐姐们写写小曲,捞点酒钱。不料,相爷爹让她代姐出嫁,对象是花名在外,无赖得令人发指的四皇子殿下!?天啊,他们曾经有过过节!她嫁进王府后,还能逛妓院,写曲儿换酒喝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