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今名人将相中善于用人,掌握人心术的比比皆是,但下面的孟尝君讨好食客的例子,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齐国宰相孟尝君,在当时就拥有数千人的食客,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有名人物。孟尝君之所以能网罗这么多有用之才,首先最重要的是他投下他所有的财产,礼遇这些食客,让他们过着优越的生活,以现在的说法就是保证高薪。但是,只有物质的保证,在某一种程度上虽然可以聚集人才,却不能期望他们在危急的时候为他献身。所以,孟尝君为了得到这些食客的人心,也费尽心思。
比如说,当他接见新加入的食客时,会探听食客的家庭状况,以及有关亲戚兄弟的消息,叫书记躲在帷帐后面记录下来,等到食客退出后,立刻派人赠送东西给他们亲族,而且一个也不遗漏,令食客感动不已。
有一次,孟尝君和一位食客共进晚餐时,由于家人站在灯火面前挡住了光线,所以看不太清楚,食客误以为菜肴有差别,于愤怒地扔下筷子要退席,孟尝君赶紧拿着自己的莱肴来到食客面前,证明菜肴并没有差别。食客深觉自己的行为非常可耻,于是刎颈自杀。这件事一传开后,孟尝君的声望更是大大提高。
由于孟尝君对每一位食客都没有差别待遇,而且做得很巧妙,所以每位食客都深深认为,只有自己才受到这种特别的恩顾。
然而,当孟尝君丢掉了齐国宰相的宝座时,数千名食客也都立刻离他而去。后来,由于一位叫冯谖的食客的帮助,孟尝君再度当上了宰相,当时他对冯谖说道:
“我平常讨好食客,也很礼遇他们,所以在我身旁的食客超过三千,这是你所知道的。但是,他们一知道我这宰相之位保不住了,都背叛我而去,现在,由于你,我才能够回到原来的地位,那些食客应该没有脸再来见我,他们还有什么脸回来呢?如果真有人回来,我很想往他脸上吐唾沫。”
如此看来,孟尝君并不是真的善于掌握人心了。司马迁也在《孟尝君列传》的最后记载道:“世人皆传言孟尝君善于讨好食客”,认为他的做法只流于讨好他们,却未必能抓住他们的心。他特意表现出来那种做作的不自然,恐怕食客们一眼便能看穿了。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此理统军,便可先敌制胜;以此理治国,国便可大治,以此经商,便可获大利。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服了,才可以上下同心协力,也才能使事业有成。
无独有偶,东晋的祖逖便是这样的一位将才,他礼贤下士,宽以待人,从不做作,刻意讨好,为此深得人心。
祖逖是东晋的名将,年轻时闻鸡起舞,志在收复中原。他后来屡建奇功,使黄河以南的地区都成为东晋的疆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人不论亲疏贵贱,一律以礼相待,因此深得人心。
祖逖担任豫州刺史时,有一次遭到了谯郡太守樊雅的偷袭。在讨樊雅的战斗中,陈川派部将李头率军支援祖逖,终于攻克了谯城。
陈川的部将李头在这次战斗中作战十分英勇,立了大功。祖逖激获了樊雅的一匹骏马,李头抚摸着骏马,久久没有离开,直夸这是匹不多见的千里马。祖逖看出李头很喜欢这匹马,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要。虽然祖逖也很喜欢,但他更爱英雄,便豪爽地把骏马送给了李头。这使李头深为感动,常常叹道:“如果能在祖逖这样的将领下做事情,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后来这话传到陈川的耳朵里去了,而陈川是个心胸狭隘的人,竟然因为李头的这句话,大为发火,把李头杀了。
李头的亲信冯宏从这件事看出祖逖是爱惜将才,爱护部下的人,而陈川却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就带领400名部下去投奔祖逖,受到了祖逖的礼遇。
这下陈川更加发怒,居然派他的将领魏硕抢掠豫州各郡,俘获了很多人口和车马。祖逖得知后,派人在谷水迎击魏硕,全部截获了他们所掠的人口和车马。但是祖逖并没有扣留他们的军队,把他们全部放回,并且一点儿东西都不留下。
陈川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变节投降了与东晋为敌的石勒。
祖逖像这类善于体察下属的心思,尽量予的满足的事例,不胜数举。他自己生活很俭朴,把省下来的钱尽量帮助部下,部下只要有了一点功劳,他立即给予奖励,连一天时间都不超过。所以部下都对他感恩戴德、甘愿为冲锋陷阵。
祖逖严以律己,真诚待人,治军先揽心,为此得到属下拥护,甘心为他所用,才能纵横战场,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国土。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时时刻刻为对方着想,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要赢得对方的心就比较容易了。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析人的日常生活的基本心理需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人们在社会中生活,这些需要就会渐次地表现出来。而且,上述需要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而排列的。当人们的某一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提出下一层次的需要。从以上“需要层次论”的理论中,我们可知道,尊重的需要排在社交的需要之后,那么,在我们进行社交时,就要考虑到对方的这种需要。
只有明白了对方需要什么,才不会盲目地讨好,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曾统帅过美国军队。一次,他对官兵们讲话,谈到他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友情,说到他对美国的热爱以及希望战后访问美国。他原以为这段讲话,会赢得官兵的欢呼、掌声,因为他表达了对他们的国家如何友好、真诚,然而,事与愿违,台下一片哗然,有的士兵甚至叫起来,问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蒙哥马利事后一想,明白了:战争中士兵最关心的,是战争何时结束,他们何时与家人团聚。于是,在此后的讲话中,蒙哥马利就强调他自己:“比谁都急于早日结束战争,让大家回去团聚。”同时他还鼓励士兵“成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并作为一个自豪的人回到家中。”
用里根作为学生和作为总统时对学生运动的态度的变化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上大学时,由于口才出众、能说会道,又有组织能力,里根在一年级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当时,正碰上学院的教师们对院长的院务措施不满,同院长发生了纠纷。里根了解情况以后,倡议全院学生罢课支持老师,得到大家的响应。罢课很快取得了胜利,院长被迫辞职。从此,里根名声噪起。红极青年时代的里根每当谈到这次罢课事件,总是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后来,里根当上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他对学生运动的态度就完全变了样。有一回,伯克利大学生上街示威,反对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时,里根却发表讲话说:“这些学生是胡闹,他们不好好学习,蓄意闹事,实在令人痛心。”当学生们问他在牛津大学闹学潮是不是也算胡闹时,里根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同样的一个里根,面对的也是相同的学生运动,为什么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态度呢?答案恐怕还要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上来寻找。作为大学生的里根,代表的是学生,反映学生的愿望,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己任,而作为州长的里根,代表的是政府,他要维持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反对学生上街游行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我们要从对方的需要出发,就要关心对方、了解对方,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尤其是要从对方所处的环境中去理解对方。鲁迅先生曾给我们留下这样一段名言:“石油大王哪知捡煤渣老太的心酸,灾区的饥民总不会去种兰花,就连贾府中的焦大,也不会去爱林妹妹的。”
总结:无论是为官从政,还是从商或结交朋友,一味地讨好别人是达不到目的。只有你设身处地地关心他、了解他,才能知道他真正的需要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6、绵绵不绝的涌泉相报,需要滴水之恩的投资
投资是为了取利,当然希望有回报。感情投资也是一种投资,自然也要求回报,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商场上。
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对方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当朋友渡过难关时,他会加倍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甚至会以死相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救人于水火之中,助人于患难之时,这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历来所推崇的高尚情操。人在患难之时,哪怕是一点点的安慰和同情,也能变成干渴中的清泉、洪荒中的桅帆、严寒中的炭火、黑暗中的灯盏。
所谓“人生难得一知已”、“士为知已者死”,就掌握人心而言,有其侧面的重要含意。
春秋时代末期,晋国有一位男子叫予让。他最初仕于范氏、中行氏时并不被重用,直到后来仕于一位名叫知伯的人时,才深受重用。知伯想把晋国占为已有,于是去攻打和他对立的赵襄子,结果反而被打败,知伯也因而丧生。这时予让逃到山中,发誓要为知伯复仇,曾立下誓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定要为知伯报仇。”